第110章 幹翻重生女39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九尾君上字數:2050更新時間:24/06/27 11:37:58
    肖正寧還不知,大兒子窺探到了一絲真相。

    有牛車送到村口,肖正寧給銅錢,老丈依舊不收,並匆匆趕着牛車走了。

    明嫿習慣了這場面,每次肖正寧都會給銅錢;老丈每次都不收,有時候爭執不過才會收下,有時候是肖正寧把銅錢扔到牛車上。即便老丈趕着牛車走,銅錢也不會給不出去。

    只十次之中有兩三次是真的給不出去。

    “爹,那位老爺爺的三個孫子都在私塾裏,日後您多照看着點;把坐牛車應該給的銅錢兌換成吃的喝的給他的三個孫子也成。”如此不欠人情,日後真有個什麼事兒,不會太難做。

    人情最難還,能還清的最好是還清,不要想着佔便宜;世間因果循環,在這一處佔的便宜,在別的地方是會補回來的。

    人情往來,老人們還說有來有往呢;也是一樣的道理。

    肖正寧愣了愣,旋即笑了,“好,聽我們家三丫的,之後上課我多關注一些;抓抓他們的功課,再讓你二哥給他們帶些吃喝。”

    身爲夫子,突然送吃食給別人家孩子,給一個不給別人也是事兒;老大年紀長了,也不合適出面不合適;扒拉來扒拉去唯獨老二出面最合適。

    以前在村裏孩子中很吃得開,玩伴也多;老二分享一些吃食給玩伴兒,不過分。

    “回家吧,回去後咱們一起和你爺奶、娘說清楚;你也是即將離開父母的大孩子,該你知道的事情,爹不會再瞞着你。”

    明嫿點點頭,“好。”

    父女二人走到自家院外,明嫿擡頭望着生活了兩年多,熟悉的家;這一去短時間回不來了,心中難免生出些許惆悵,很淡,轉瞬即逝。

    “進去吧。”

    父女倆踏進家門,在院中剝豆子的兩老和肖樂氏聽見動靜,循聲望去,手上的動作不約而同停了下來。

    肖老太太丟掉沒剝完的豆子殼,拍拍身上的泥土灰燼,“老大,你怎麼回來了,還有三丫;你們回來了,康康和平平呢?”

    “娘,您別急,康康平平在書院唸書;今日不是沐休,沒帶他們回來。”肖正寧放下明嫿的東西,輕輕拍了拍女兒的後腦勺,“咱們屋裏去說。”

    “行。”肖老太太連連點頭,“老頭子,先不剝豆子了,老大家的趕緊給老大和三丫端碗熱水來;碗櫃裏中午吃剩下的餅子拿過來,給他們墊墊肚。”

    “好咧,娘,我這就去。”肖樂氏笑眯眯的看了看丈夫和女兒,拍乾淨身上的灰塵,大步朝竈房而去。

    肖老太太和肖老爺子則帶兒子孫女進堂屋。

    二房的肖正榮在屋裏領着妻女同樣在收拾豆子,外面太陽有些熱;肖王氏不想出去,把收拾豆子的活兒放到了住的屋子。二丫在家逃不掉,只能跟着父母一起幹活,父母幹什麼她就幹什麼。父母不幹活的時候,她也不會幹,自認爲自己聰明了,不再傻乎乎的付出。

    堂屋。

    兩位老人先落座,而後,肖正寧坐到了老爺子的下手處;老太太把孫女喊道她的下手處落座。

    “說吧,突然回來是有什麼事,我看你提着三個藤箱;別是把書院的東西都帶回來了。”

    肖正寧苦笑,“這些都是三丫的東西。”

    “三丫的?”肖老太太驚地驟然起身,頭暈了一瞬,明嫿見此忙伸手扶了一把,才讓老太太不至於往後仰。

    肖正寧也唬了一跳,“娘,您別急,三丫的行李拿回來是她要出遠門了,不去書院讀書了;我去找範院長說三丫的事兒,範院長不想耽誤了三丫,寫信去了京中恩師處。範院長的恩師回信,由範院長的一位師弟出面收徒;既然要收徒,三丫就不能再在縣學讀書了,得送去京城。”

    “我此次回來是和您二老商量來着,去京城可以有家人跟隨;我在縣學坐館走不了,康康平平更沒法走,您二老年紀也大了,誰去都不合適。”妻子在才是家,所以,妻子也不能隨意跟着出門。

    再說,這個時代對男女大防格外看重,妻子帶女兒出門不方便的。

    “我去。”肖老爺子道:“讓你娘和樂氏在家,我跟着去一趟京中;看着三丫安頓好我再回來,到時候範院長應該也要回來吧?”

    肖正寧搖頭,“這我就不知道了。”

    “範院長不回來也沒事,我一個人回來還快一些。”日夜兼程,腳程自然快。

    肖老太太張了張口,想說老頭子年紀大了,就別去了;再看身邊的小孫女,這麼小,她怎麼放心啊!

    “爹,您這把年紀了,來回奔波不合適。”肖正寧否決了老爺子的決定,“明嫿去那邊有師父照看,也有範院長一系的師門照看,應該沒事;唯一擔心的是,三丫年紀小,在外面怕不習慣。”

    “想我們了,我們也不在身邊;去了京城,吃喝方面會有很大的差異,我也怕她吃不慣。”

    肖老太太道:“不如給三丫買個下人?咱們家秀才之家,按理說是可以買下人的;買一房能幹的人家,婆子跟着三丫去京中,男人在家裏幫着幹活。”

    “現在買也來不及了,下人跟隨得忠心才行。”早些時候能看看買的下人品性,多觀察觀察;臨時買的,又把人放在女兒身邊,反而更不安心了,“爹孃,不然這樣,讓樂氏跟着去;至於您二老日後我們不在家的吃喝,請族裏的嫂子們幫襯一下,每個月給個兩百文。”

    吃食是家裏有的,每天來做三頓飯,兩百文足足的。

    “不用不用,我能動彈,實在不行喊王氏過來做飯;哪兒用得着給旁人兩百文錢啊!也就咱們三丫出息會賺錢了,家裏才寬鬆了些,可不能大手大腳的花錢。”兩百文能買好多斤肉了。

    肖正寧默默輕嘆,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

    “您兩位年紀大了,我們沒人在家,真要有個頭疼腦熱的我們也不知道。”有個人照看,好歹爹孃能得到好的照應。

    “你二弟不是人啊?他們就住的又不遠,日常照看一下我們兩個老不死的還能做不到?讓樂氏跟着去;只是,樂氏始終是婦道人家,我這心裏也不落忍。”夫妻分離,終歸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