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 第145節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山梔子字數:3530更新時間:24/07/03 09:47:17
這一坐,便至天明。
書案上的蠟燭燃盡,蔣先明換上官服,戴好長翅帽,令車伕備好馬車,入宮。
今日正元帝要與羣臣在泰安殿舉行祭天儀式,蔣先明在永定門下了馬車,不少官員也正朝泰安殿的方向去。
平日裏與蔣先明結伴的人幾乎沒有,因爲他是御史中丞,生怕自己一句話說不對,就傳到官家的耳朵裏去了。
今日他也是一個人走。
“蔣御史。”
快到泰安殿時,有人快步過來。
蔣先明擡頭一看,“是潘三司啊。”
“你看着像是沒睡好?”
潘有芳一邊與他同行,一邊問道。
“不瞞你,我這是一夜沒睡。”蔣先明扯了扯脣。
潘有芳聞言,不由嘆了口氣,“咱們到底都在北邊待過,你可得聽我一句勸,上了年紀,還是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
但蔣先明卻只聽了他前半句,他步履一頓。
“怎麼不走了?”
潘有芳停下來,疑惑地看着他。
“潘三司,有句話我想問你。”
“什麼話?”
“十六年前那樁事……”
“打住!”潘有芳立時擡手,隨即朝蔣先明作揖,“蔣御史,你可是官家面前的人,可別在這個當口問我這些……”
蔣先明不說話了,悶頭往前走。
潘有芳直起身,靜默地注視着他的背影。
孟雲獻與裴知遠在一塊兒走,兩人都有些沉默,先是董耀自殺,再是賀童入御史臺受訊問,這些事像是巨大的石頭,壓在他們心裏頭。
蔣先明看見他們二人,便快步走上前去,“孟相公。”
孟雲獻轉過臉來,面無表情。
“我想如今有一樁事,只有您能給我答案。”
蔣先明一雙僵冷的手按壓着袖邊。
“孟公……”
裴知遠一瞬警惕起來,朝孟雲獻搖頭。
“我只想問孟相公,我錯了,是嗎?”蔣先明始終盯着孟雲獻。
裴知遠想拉着孟雲獻趕緊走,但孟雲獻卻拂開他的手,“既然如此,我賭你蔣淨年生來就不願做個糊塗人,你要問,我也敢告訴你,”
他迎着蔣先明的目光,青黑的鬍鬚被吹得顫動,“是。”
一個“是”字,幾乎刺得蔣先明心肺生疼。
裴知遠心中一跳,立即將孟雲獻拉走,咬牙低聲道,“孟公!您和他說什麼!在這個當口,您和那個人說什麼!”
“敏行,你離我遠一些吧。”
孟雲獻被他拉着往前走,忽然說。
裴知遠脊背一僵,他驀地停步,喉嚨發哽,“孟公,您這是在誅我的心。”
祭天儀式的時辰臨近,百官入泰安殿。
不多時,入內內侍省都都知樑神福等人簇擁着一身朝服的正元帝入殿,百官俯身,高呼萬歲。
迎神,跪拜,上香再叩拜,奠玉帛,進俎,此後還有初獻禮,終獻禮,整個祭天儀式持續了整整三個時辰,正元帝還在病中,而這三個時辰風雪又大,他強撐到儀式完畢,便令樑神福傳口諭,讓百官退下。
嘉王始終跟在正元帝身後,一行人正要簇擁着帝王離開,身着硃紅官服的人忽然跪下,擋住了正元帝的去路。
“蔣先明?”
正元帝忍着不適,看清了面前的人,“你這是做什麼?”
“臣有一物,要呈給官家。”
說着,蔣先明從袖中取出那份認罪書,雙手高舉,在衆人神色各異的目光注視下,他朗聲道,“此前用於定罪譚廣聞的認罪書是假的,臣手中有譚廣聞入京當日,親筆所寫的認罪書,臣請陛下一觀!”
此話既出,朝臣們臉色陡變。
嘉王立時擡起頭,在人羣之後注視着那位跪在地上,年約四十餘歲的御史中丞,孟雲獻,裴知遠,乃至是將將取代犯官劉廷之成爲樞密副使的葛讓,還有苗太尉,他們每一個人,都緊盯着他。
正元帝臉上看不出太多的神情變化,他看着面前的蔣先明,片刻後,伸出手,在所有人的注視中,他的手還沒有觸碰到那份認罪書便倏爾收回。
蔣先明擡起頭,面前的君父,不怒自威。
“你如何能證,你手裏的認罪書才是真的?”
“用於定罪的那份認罪書上,只有譚廣聞仇殺苗天寧,而臣手中的認罪書,前因後果十分詳實。”
蔣先明大聲道:“十六年前!玉節大將軍徐鶴雪下令兵分三路,在牧神山圍困胡人將領蒙脫,然而彼時,吳岱輕信丹丘日黎親王的密信,以爲丹丘胡人要走水路,進攻鑑池府,強令當時的雍州知州楊鳴分出一半守雍州城的兵力支援鑑池府,統制苗天寧不肯,楊鳴使手段得到苗天寧的令牌,調兵趕往鑑池府,但那些雍州軍在半途遇上丹丘南延部落的人,全軍覆沒!”
“可他們的死,卻被算在了雍州守城戰裏!矇蔽君父十六年啊!”
“玉節大將軍下令,命譚廣聞與葛讓分別從輦池,龍巖兩地支援牧神山,但這道軍令,葛大人沒有收到,譚廣聞被吳岱催促支援鑑池府之時,更有杜琮假傳軍令,說大將軍命他先行支援鑑池府,再去龍巖,可是……”
“可是譚廣聞不熟悉龍巖的地形,迷了路,使得靖安軍三萬人……命喪牧神山!”
泰安殿陷入死寂。
風雪從大開的殿門涌入,呼嘯不止。
苗太尉暗自蜷緊袖間的指節,作爲當年在玉節大將軍麾下的一員猛將,葛讓亦聽得肝腸俱損。
“蔣御史!你這是何意!僅憑你手裏那不知來路的認罪書,你官家面前便說得好像真的似的!當年雍州的軍報難道是假的?朝廷派去雍州探查的人難道會不知?”翰林侍讀學士鄭堅率先站出來,“當年丹丘王庭此封徐鶴雪爲親王的旨意也是鐵證!你卻說說,你這個當初在雍州將徐鶴雪凌遲處死的人,如今又是在做什麼?!”
“也不是蔣御史究竟是聽了什麼話,又是從哪裏得來的這認罪書,如今謠言正盛,蔣御史爲何要在此時再添一把火?難道你也信了那董耀之流?”殿中侍御史丁進適時說道。
“你們不必在這裏打機鋒,”
蔣先明冷笑,“董耀被你丁大人逼死在永安湖上,那樣年輕的後生,如今關在夤夜司的還有六十餘人!你們這些人,不就是想藉着他們,來震懾所有敢爲徐鶴雪翻案之人麼?你們以爲再沒有敢的人,我卻要告訴天下人,若要秉持這世間的公理正義,便不能不敢!”
孟雲獻在旁,心中震顫。
君父從前不知道的事,縱是再多的人攔着,如今,也依舊堂堂正正地被人擺在了君父的面前。
君父已是不得不知道。
正元帝睨着他,“蔣先明,是你親自處死的他。”
“臣知道。”
“既然知道,你今日又在做什麼?”
“臣做錯了事,不能不認。”
正元帝寒聲質問,“你的意思是,朕錯看了你?”
蔣先明擡首,迎上正元帝的目光,他嘴脣微動,“自十六年前處死徐鶴雪後,臣承蒙官家信任,在雍州沒做幾年知州,便回京做了這御史中丞,臣感念官家,這一生,臣一直以爲臣在奉行一個爲臣者的本分,爲君,爲民,臣這些年來一直想做一個無愧於心的人。”
“可是,原來臣這一路,踩的是靖安軍的屍骨,飲的是玉節將軍的血……”
蔣先明眼瞼溼潤,“臣……在雍州,凌遲了我大齊最年輕,最好的玉節將軍!”
“蔣先明!”
鄭堅厲聲,“如今此案尚未重審,你卻已經下此定論!你到底是何居心?!”
“臣!”
蔣先明俯身一拜,寒風灌了他滿袖,“懇請官家,重審玉節大將軍徐鶴雪叛國案!”
“我蔣先明,願還給玉節大將軍生前所受的那一百三十六刀!”
第118章 浪淘沙(三)
蔣先明的話音方落, 泰安殿中鴉雀無聲,百官分立兩側,呼嘯的凜風裹着雪粒子從大開的殿門外涌入, 地面越來越溼潤。
“官家!”
翰林侍讀學士鄭堅回過身,俯身作揖, “蔣先明輕信謠言,妄下論斷,一樁十六年前已經議過, 定過的案子,此時董耀之流要翻, 他蔣先明也要翻, 這是目無君父, 這是別有用心!”
“鄭大人,”
樞密副使葛讓在旁,他滿腦子都是那一百三十六刀,“就算是十六年前的案子, 如今發現其中有疑,也不能再提麼?這是什麼道理?”
“葛讓。”
黃宗玉皺了一下眉,示意他不要多言。
鄭堅一下偏過頭, 一雙眼睛盯住葛讓, 隨即頗爲恭謹地俯身作揖,“葛大人, 我怎麼忘了,您當年對徐鶴雪可是忠心得很, 他說什麼, 您就做什麼,那時您好歹也是三十多歲的人, 竟將一個黃口小兒捧得天上有地下無……也難怪您今日,要說這番話了。”
黃宗玉偷偷地拽了一下葛讓的衣袖,葛讓卻拂開他的手,冷哼一聲,上前幾步,“鄭堅,你上過戰場嗎?你知道你這種慣會耍嘴皮子的人到了戰場上,是會被胡人的金刀割下舌頭來的麼?”
鄭堅臉色稍變。
“在你看來,我葛讓三十好幾卻圍着一個娃娃打轉好像是羞恥之事,可是我要告訴你,戰場上從來都是真刀真槍,我不與人論什麼年紀,只論打仗,他十四歲放棄雲京的前程,進士的身份,一頭扎到邊關,投身在苗天照苗太尉的護寧軍中。”
葛讓說着,看向立在另一邊的苗太尉,殿中許多人的目光也緊跟着他,落在苗太尉身上。
苗太尉心中難捱,只得緊緊地咬着牙關。
“十五歲,在咱們眼裏不過是個半大的孩子,可他在丹原領七百騎兵繞到胡人後方,以七百人之數,折損胡人兩千人,更是活捉了澤冗,若沒有他趁夜奇襲,苗太尉就要在前方與胡人膠着更久。”
“他十六歲離開護寧軍,統領靖安軍,飲馬湖一戰,乃至後來奪回燕關千里的每一戰,我都在其中,一個少年,既有勇,又有謀,我又憑何要因爲他的年紀而輕視他,不能敬重他?”
“葛大人,所以您也與蔣先明是一樣的意思?”
鄭堅抓住他的話頭,“您今日,也要爲徐鶴雪平反是麼?”
“老子……”
苗太尉忍得雙目赤紅,咬着牙,挽起袖子就要朝鄭堅走去,身邊一名官員急忙攔住他,低聲,“苗太尉,不要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