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道有別 355一心尊者的抉擇
類別:
武俠仙俠
作者:
老同學84字數:2039更新時間:24/06/27 11:30:39
而佛、道、儒三教唯儒家赦免,佛門中唯慈恩寺得免,所有道教的武學門徒、作爲異端被禁,典籍也盡數焚燬。
因爲慈恩寺的老方丈弘德,不肯歸順伊斯蘭姆,終被中國王穆薩賜死,其餘有道的高僧傷的傷、倒的倒,禪房臥榻側畔生死堪憂,餘者惶惶之下,面面相覷手足無措。
而一心尊者【這個昔日的南無大師】眼見天賜良機,再現自告奮勇一面,毛遂自薦臨危受命,以一面之詞騙取慈恩寺衆僧,暗自以大食教經典宗旨唯命是從,獲取伊斯蘭姆命運神的信任,被中國王穆薩任命爲慈恩寺住持。
尊者如願以償開始以慈恩寺爲依靠,絞盡腦汁蒐集截取自身佛法佛功修爲的不足,而衆僧爲保存數百年寺業,忐忑之餘忍氣吞聲、不置可否接受這一事實。
迦太堅所以來到中國,除了想藉機執掌佛門,重塑天竺達摩的輝煌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天竺國的許多經書已經損毀失傳,部分經書真假難辨,而他偏偏又是一個執著佛法修行的狂人。
比如尊者修煉的瑜伽之術,就是一個半吊子功法,與武林高手對決那是高下立現。
究其根本乃因其中的許多招式法門,沒有詳細的講解說明和練習步驟,純屬憑後世僧人的想象猜測去修行,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這對於獻身和精研佛法、佛功的求真者來說,是極其困惑痛苦的事。
也是迦太堅歷經千辛萬苦、殫精竭慮,甚至不惜用盡各種計謀、而與天竺之外諸佛結緣,以求能交流印證並得以閱覽各方藏經的原因。
須知,此中無論在西域還是在吐蕃;無論是江南還是塞外,均留下迦太堅執著的腳印。西域大食的血腥推進,吐蕃苯教的殘酷打擊,令寺廟風雨飄搖、僧侶日漸式微,有很多次差點讓他這個佛門弟子喪命。
好在在少林寺,一心尊者過了一把癮,雖然時光短暫,卻也讓他目睹許多真經原本,只是最終企劃露餡,不得不踏上亡命苦行的僧旅。
巧合在於慈恩寺與伊斯蘭姆的尖銳矛盾,讓一心尊者再次看到了希望,此番慈恩寺地宮寶藏的揭開,極有可能是他修真的唯一出路,無論如何迦太堅是不能放棄的。
他幻想佛祖最終會在慈恩寺降臨,輔助他這個一脈相承的後來者,而慈恩寺的離奇獨特經歷,終於可以讓他大大方方地、汲取研究此前的缺憾。
再說衛名揚安排交代好梁山寨的當家土匪,帶上爺爺的遺骸,辭別黃馨曼急赴西域,有‘翼天雲’胯下助力,第三天上午,衛名揚就趕到了樓蘭國的蒲昌海北岸。
只見西北遠處草野,牛羊成羣安詳一片,衛名揚笑了笑,下馬放下包裹,坐在海岸邊的草地上,迎着晨初的和煦之風,盡情享受曾經美妙的樓蘭風光。
忽然間,名揚想起自己要去的崑崙山,會不會再次遇見天涯姬,這姑娘咄咄逼人極難對付,可算是名副其實的崑崙之雪,極其高冷不可近,而且對他成見極深。
若是天涯姬也呆在崑崙山上,那爺爺的骸骨想歸宗崑崙派,恐怕她會第一個竭力反對,不行!我得先好好打探一下,看看這丫頭在不在崑崙山上。
衛名揚面南坐定即刻運起穿邃功,氣息流轉頃刻間眼力大開,目光穿透雲海、徜徉天地之間,望盡原野城郭、林木峯雪。
忽然,他發覺積雪皚皚雲峯之間處,真真切切有一排天宮屋宇,難道這就是爺爺所說崑崙派的殿堂?
名揚視線自東而西反覆掃描,只找到這一處冰峯人煙,衛名揚心中篤定,目光重聚再定睛不由得一陣驚喜,只見有三名女子在樓閣中談笑風生。
衛名揚仔細再審視、屋室內外門窗近前,有人冥修,有人閱覽;有人弄簫,有人試劍;這場景這情狀,與天涯姬身份頗多相符,境況也有所相似。
只是名揚前後仔細找尋了四次,耽擱近半個多時辰,均未看見天涯姬其人,名揚詫異甚至懷疑。
他暗問:難道天涯姬不在崑崙山?抑或下了山?抑或尚在附近?抑或奉命行事當中?抑或正在歸途鞍馬之上?
衛名揚患得患失、又疑疑惑惑,卻又頗不甘心,不由自主地開始尋覓起、自己真心不想遇到的那個人。
似乎不找到天涯姬的蹤跡,他的每一步行動就沒有把握,就無法預知未來成敗,就往往大費周章、行事而毫無結果,就難以有效超越、甚至決勝於她的半道殺出。
衛名揚以爲看得還不夠細、不夠遠,所以將自身的啓陽功運行到極致,讓穿邃功百分百地盡力施展,儘管這門功法消耗甚多,師父也曾提醒告誡過。
而今名揚爲了弄清楚因果,只能置之不理、繼續搜尋打探,索性遍覽整個西域,看看天涯姬是不是、在回崑崙山的左右路途,或者在遠遠的天際之外。
果真是這樣,那就錯開彼此同在崑崙山時辰,若是當然這般情形最好,不然自己千里迢迢的訴求,很有可能在天涯姬的攪弄下、成爲竹籃打水一場空。
對天涯姬、說實在話,衛名揚有一種棘手的‘畏懼’心理,不知怎麼搞的,衛名揚總是感到自己做任何事,總能察覺時時刻刻有來自天涯姬的阻撓,好像天涯姬一直跟隨在身後。
這讓衛名揚的心緒和行事、深感不安,瞭解天涯姬的動向,成了他首要的目標。
在穿邃功的搜索和追蹤下,千奇百怪、多姿多彩的世界紛至沓來,但見衛名揚浮身坐定,好似功滿乾坤、從容旋轉。
在穿邃功的如意狀態下一一巡視,悠然欣賞千里之外的、每一處風光景緻,如同欣賞大自然導演的傳奇神劇。
各式各樣的場景和人物,就像在海市蜃樓中進進出出:
遠處有風沙有水草,有牛羊有氈房;再遠處還有城郭有宮殿,有商賈有僧侶;更遠處有平民、有兵士,神情肅穆各按其事;有旗幡有駿馬往來穿梭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