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道有別 220比就比
類別:
武俠仙俠
作者:
老同學84字數:3912更新時間:24/06/27 11:30:39
掌門聶師道說着,已站起身並離開座位,神情甚是欣喜自信,顯然他與秋老虎兩人惺惺相惜多年。
“聶前輩有所不知,家父並非深居簡出不近人情,因不久前爲妖人所害,所以不能與諸位大師暢談共勉,晚輩這次與妹夫妹妹、前來少林寺略表誠意。”
“啊!秋老哥已不在人世,什麼人有如此本領?師道久違江湖,孤陋寡聞得很,有機會一定要領教領教。”
而臺下你一言、我一語傳將開來,說的神龍活現:“聽說是東瀛的一位年輕公子,一劍重傷了秋老虎……”
“哪裏話,是一男一女合夥、打傷了秋老爺子,這男女二人來無影去無蹤,只聞其聲不見其形,武功神出鬼沒,與他倆鬥那就是找死!”
“這二人會隱身術,聽說還是少林寺傳下來的隱身功,沒準秋公子是來少林寺問罪的……”
“怪不得方丈大師隱而不出,原來早就得知訊息,嚇得先躲起來了。”
“放屁!少林寺這麼多人,難道還會怕一個秋公子。”
“誰說是一個秋公子,連他妹夫、妹妹都一起上山來,趁今天人多討個說法,這下有熱鬧瞧了。”
七嘴八舌鬧哄哄的、氣氛明顯不鎮定了,連少林寺的和尚都似乎相信了,有定力的人大多默不作聲,所有人一起盯着秋公子,似乎等待他的澄清。
秋實並未理會這些江湖傳言,只是稍高了聲調,接着公然說道:
“江湖上歷來以訛傳訛多矣,此事實質與少林寺毫不相干,容晚輩稍後再與聶前輩細說原委,秋實若是得聶前輩提攜教誨,說不定將來報仇之日有期。”
秋實這話也隱含另一層意思,那就是若能借來九龍劍、滅了東瀛小妖,才是我決定一試身手的真正目的。
誰知臺下當即有人追問:“請問秋公子,那東瀛的妖人,現在在哪裏,他是我青城派的仇人。”
但回答青城派的,卻不是秋公子,而是另外一人,就聽他說道:
“這東瀛小妖恐怕早就躲起來了,他答應我神武的長老,說是冬月中旬在泰山頂,與我神武尊主一見真章,諸位如果有對東瀛小妖感興趣的話,就先去和泰山派的朋友熱乎熱乎,免得到時候、在山頂喝西北風。”
此人是神武通的中部統領原忠,江湖人稱一杆銀槍。
“這麼說來,隱身人也是神武通的對家嘍,如此說來,東瀛的隱身人、打遍天下武林了?”
“那也不一定!這小子沒敢來少林寺,論隱身功,少林寺是他的老祖宗……”
“兄臺就不要吹牛了好不好,在下從未聽說、少林寺的和尚會隱身功,不信就問問大和尚。”
還真有人張口高聲就問,只是大和尚面色極爲難看,非但沒有回答,反而說話更不客氣了:
“老衲敬告諸位,當中若有不是本寺的特邀嘉賓,就請早早下山爲妙,本寺炊米不多,難以招待周全,是以先行通知,別怪少林禮而不遇。”
此言一出,頓時氣氛收斂不少,看來有人存心搗亂,老和尚當然知道,這些人是從歪路上山的,所以也不揭穿。
三山五嶽的掌門隱約覺得山雨欲來,急盼九龍劍早有歸宿,尤其是現在的場面,不少人還是寄希望於秋公子。
“老夫今天就不客氣了,爲人師表來那麼一回,賢侄看好!”
聶師道話了人到,雙手前後式進擊,一招‘抱元歸一’手掌遊移不定,掌勢籠罩秋實的胸腹和兩側,秋實二話不說‘猿驚三跳’滾身翻轉,右掌一圈位移,推出一招‘虎尾剪封’壓向聶師道的側後背。
聶師道一驚,心道好小子果然將門虎子,招式得到了秋老虎的真傳,微一側身左肘後擊‘亂花迷眼’,右腿飛出一招‘踏遍青山’掃過秋公子下盤。
秋實的五禽拳源自名醫華佗,由廣陵吳普經數代傳至秋意濃,由熊虎鹿猿鳥五種禽獸掠食或逃生的肢體動作、模擬展開相似拳腳搏擊的痕跡規則。
熊虎剛猛渾厚、鹿猿敏捷跳脫、而飛鳥則靈巧隨意俯衝上下,連環施展所有招式,更是剛柔並濟、動靜自如,這些招式聶師道還有點印象。
驀然,秋實掌勢異變,招式拖泥帶水分辨不清,兩手抓取右腳踢出,卻是‘天高雲淡’。
聶師道雙拳交叉一併遞出,猛然間抽出手掌仰天斬切,使得是衡山派‘不畏浮雲’,針鋒相對、化解對方的攻勢。
聶師道心底極爲奇怪,這小子怎麼變了招式,這可不是秋家的五禽拳,他從哪裏學來的怪招。
原來,這是秋實自父亡後反思日夜揣摩,把老祖宗的武功招式重新消化。特別是秋意濃的武功,經過幾代流傳改變,相當一部分武功,由於消化不良,被子孫棄之不用,金秋蜀崗的威名也漸漸褪色。
秋實不過是因意外而修煉,父親的臨終遺言給他啓示,祖上的武學有些被剔除,並非是無用之術,而是父輩領悟有限。
加之傳承之人內功修煉不夠,很多招式自然也就平平無奇,因此,秋公子才決定、不管有用無用,所有武功招式,都一個不少體會施展一次。
這也就有少林寺過招的現炒現賣,他內功尚不及乃父,但這些招式在對手面前,儼然出色不少,一見聶師道微微變色倉促化解,秋實跟着出招‘霜葉飛華’,掌風內勁彌散,風聲鶴唳先聲奪人。
聶師道大驚,上下左右皆不能避,若是後退未免風度盡失,危急中拳掌並用環繞推出,使出絕招‘水火不分’,臨近秋實身前右拳五指盡展,急速抽手彈開,一招‘難逃五行’幾乎同時兩面夾攻。
秋實旋身躍起兩腿分開成一線,‘金風摧木’橫掃聶師道頭頸,兩人都是近身肉搏,避讓極爲有限。
聶師道見秋實招式異軍突起,急忙側翻筋斗單掌落地借力彈起,隨即左掌俯衝一招‘咫尺仁斧’,劈向秋公子的肩頭。
秋實一朝落空,立地時後背暴露,聶師道這一招,可謂險中求勝、將計就計。
秋大公子早有防備聞風而動,腳跟猛一使力,瞬時後仰翻滾踢腿,動作拿捏精準無比,兩腿連環進擊聶師道的後背,那是秋意濃的得意之作‘無心插柳’。
聶師道人在半途無力轉換變招,暗叫不好這次老夫失算,這小子這招狠辣吾命休矣,手剛觸地習慣性滾身立起,一切並無異樣方感慶幸。
而秋實剎那間上下螺旋,原本是從側面站起,由於尚未熟練,內力協調不佳、掌控失準,倘若乃祖親臨,一定疾言厲色訓斥。
然根本原因卻是,秋實平時專注於玄女修身經,五禽功幾乎是半吊子,而蜀崗秋意濃的武功,倚仗的根基是五禽功。
故秋公子應點到爲止,臨時變招不爽,所以兩人交錯翻騰、擦肩而過,秋實收招站立明顯身形不穩,就勢一個陀螺蹲。
秋公子臉色微紅,向聶掌門慚愧說道:“小侄學藝不精,讓聶世叔見笑了!”
兩人這一番比試可謂奇峯迭出,招招看似山窮水盡,偏偏還能柳暗花明,出人意料如此之多,羣豪大飽眼福、皆呼不虛此行。
江湖上的大小門派,從未見過如此高規格的拳腳技藝搏擊,先前的隱身術、隱身功等是非閒話的挑逗,也統統閉口不提了。
無論是聶師道還是秋公子,都極少在外拋頭露面,武功一直介於傳說之間,聶掌門閉關修行十幾年與世隔絕,秋公子因父輩約束不與江湖往來,自然無人知道根底。
兩人你來我往、這一出手就三百來招,個中離奇交鋒往往瞬息萬變,大多數難以定奪預判,衆人才明白、才相信武林中盛傳的‘月出秋意濃’是什麼意思。
“秋賢侄的武功頗有乃祖奇風,看來虎父無犬子一點不假,師道今日承蒙手下容情一切自無疑義,若有機緣老夫做一次東,請世侄造訪衡山另表謝意。哈哈!想不到聶某十多年閉關竟成了井底之蛙。”
聶師道乾笑自嘲兩聲、轉身回座。
“不敢不敢!聶世叔言重了,魯莽之處、還請多多體諒,世叔另眼相待,小侄感激不盡,待晚輩報得家仇,必定登門叨擾。”
禮畢,有寺僧引秋公子至西席入座。
兩輪比試下來,時候已是不早,就聽一個蒼老的聲音傳來:
“哈哈哈,今日總不成讓小輩們佔盡風流,老夫明人不做暗事,雖然是衝着九龍劍而來,但久聞必來大師的名號,一直無緣識荊,想不到這一次、居然能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二十多年不履中原,哎!再不折騰一下,老夫都快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必來大師……請!”
話未落人已到,羣雄循聲一看,乃是先前狂言‘他人取劍是爲其保管’的酒老千,江湖人稱‘千杯人不醉’的千悲醒。
衆人驚醒皆左右互言,原來這老匹夫是真正志在必得的主,說話一點都不客氣,這一把年紀還逞強,大夥兒今個兒可有大戲看了。
“承蒙千居士青眼有加,老朽就奉陪到底,不到之處還請多加包涵。”
說着話已從座位中躍出、一位鶴髮童顏的老道,拂塵一擺,稽首問了一個禮。
“老夫是直來直往,不喜客套,小字輩們喜歡動手動腳,老夫筋骨不佳,不想玩這個,既然是爲劍而來,今天就不妨試試劍,大師不會反感千某人的提議吧?”
酒老千早就聽說九龍劍的神祕,一直無緣領略其真章和奧妙,而今天的出場、他本來是極度自信的。
但必來大師的動作之敏捷,還是令酒老千暗暗吃驚,懷疑自己的臨時選擇,是否太過倉促乃至失誤,因此說話不再像先前那般高調,反而小心謹慎起來。
“千居士說笑了,不過老道已答應奉陪,豈能食言?居士儘管亮出兵器便是,讓老道見識見識、千居士的不醉之劍。”
“哈哈哈!大和尚呢,老夫今天是給了方丈大師金面,所以虔誠上山、拜會一衆高僧,這裏既不帶明刃、也不帶暗器,眼下賺得一身輕鬆,就是爲了好好討教武夷山的高招,你就給老夫個裏子、送上一把劍,怎麼樣?”
千悲醒望着首座僧笑意猶存,但見他空手半舉、倒是不乏自信神采,這嘴角離奇的笑容裏、明顯意味深長。
“這個……?”
首座僧吱唔猶豫起來,以爲千悲醒是要九龍劍,心想這個裏子怎麼給,你拿了九龍劍,萬一不辭而別、豈不麻煩。
“什麼這個……那個!堂堂一位首座高僧,又不是讓你拿九龍劍、小氣什麼?隨便什麼爛劍、鏽劍都行!”
千悲醒有些不耐煩了。
首座僧一聽石頭落地,揮手吩咐身後一名極年輕的小和尚:“阿彌陀佛!世忠師侄,你去金木房取一支‘神劍’給千施主。”
小小沙彌看上去、似乎也就十六七歲,就聽他緊張應了一聲,頭點的像撥浪鼓,急匆匆轉身而去。
其實、少林寺的演武場內,有各式各樣的真刀真槍和用於實戰的鋒利劍戟,全部種類近百種,但值此五百年慶典有規定,演武場內兵刃器械、一律不準任何人演練使用,何況還有十八羅漢值守。
首座僧一開始所以猶豫、就是這個原因,但最終首座還是讓世忠小和尚去金木房取劍,除了因爲金木房距離衆人最近,最重要的一點是金木房、有一類特殊的寶劍,被寺僧稱之爲神劍,這類神劍就是無鋒劍,說白了就是未開刃的毛胚劍。
首座僧所以說取‘神劍’借用,那就是不希望出現兇器,尤其是在特殊且盛大的節日慶典中。何況,這‘神劍’也確實是高僧、禪師等神僧才有權使用,其他人等根本沒有機會和資格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