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任 154決意棄武從文

類別:武俠仙俠 作者:老同學84字數:3887更新時間:24/06/27 11:30:39
    子因只好乖乖下山,老老實實來到聽泉閣,果然閣中端坐一人,面顏明媚莊淑、神態優雅從容,一身素色打扮,正是易夫人在捻指專注彈琴。

    子因先前急於玩耍逃避,並沒有用心思聽琴,這時走進聽泉閣中,入耳卻感受到行雲流水般舒暢,再一瞧師孃易夫人,更是身臨其境、旁若無人地隨性演繹。

    木子因緩緩坐下,生怕愛犬康康亂來,故而一邊撫弄着康康的白毛,一邊着意傾聽琴音。

    須臾,一種清涼怡人的愜意,自頭頂灑落,周身恍若輕輕從地面浮起,腳下一塵不染、儼然神氣氾濫。

    漸漸地不知不覺、竟生出靈魂出竅之感,子因忘卻自我,內心升起一種俯瞰大地、遨遊長天的高傲和自在,似乎有深深的知遇祈盼。那種被漠視、被譏諷、被孤單、被逼迫等,諸多傷感鬱悶之情,統統被洗滌一空,只剩下唯一一份純淨駐留心間。

    木子因心神俱靜、忽然想起什麼,忍不住喊出聲來:“師孃!我……”

    琴聲倏忽停下,易夫人面目含笑,輕聲細語說道:“因兒,我聽宮主說,你已決意不在習武,是嗎?”

    木子因滿臉羞愧,也不知是因爲打斷、師孃的琴韻感到不安,還是因自己的浮躁決斷,讓師孃懷疑其品性不佳,吞吞吐吐一大半,卻沒有正面回答。

    “我不想……跟契丹人學……我怕……我……”

    “其實沒什麼可怕!契丹人和漢人,本沒有什麼分別,上古初有三皇五帝,其子民世代繁衍,歷經數萬年,安居樂業、與世無爭,聚而成氏族,合而爲部落,有巢氏、燧人氏由此而來。

    其後,分支更是遍及四面八方,相繼有華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澤氏、盤瓠氏等族羣,諸部各自爲政,統領九州子民。

    而今東南西北之蒼生,究其根源不過是他們的後人,沒有誰貴誰賤、誰高誰低之分,都是中國之百姓,實屬一家之人。”

    “可是……師孃,既然是一家人,爲什麼要自相殘殺呢?”

    “是啊!你問得好,原本大家相安無事,可千萬年間,法規、道德難免鬆懈,少數帝王族長之輩,因私欲膨脹,拋棄公正、挑戰倫常。

    更兼四周諸部族成長又不均衡,名利權勢大行其道,利慾薰心巧取豪奪,弱肉強食也就貌似合理!四方子民爲了更好的生存,導致九州各部族爭戰殺伐,世代延續仇恨相加、沒有人能阻止得了。

    而無知的人們,常常會被迷惑利用,無辜的人們,則不被尊重、死於非命,天下喪失平等,強者雄霸天下、唯我獨尊,因而血淚也就無盡地流淌……”

    伊無塵說到這裏,臉上盡是無奈與憂鬱。

    木子因聽到‘血淚’二字,忽然問道:“師孃!爲什麼會不平等?”

    “你年紀還小,人世間很多道理,還未真正明白,生命中有一道坎沒有跨過,心靈上還有一段傷沒有治癒,你一定要超越習俗、超越自我才能自由,這些等你長大了、就會知道。

    你放棄習武、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學文也一樣可以興邦安民、拯救天下,讓東南西北的兄弟姐妹、親如一家人,這也是我和宮主期待於你們小一輩的,關鍵是你自己有沒有信心、毅力和勇氣。”

    “師孃,你是契丹人嗎?”

    木子因聽易夫人一番解說,似有所悟卻又半懂不懂,他的詢問不過是對父母和谷管家、凌丫頭等人,所遭遇的不公感到氣憤難平。

    其實,他更關注的是剛纔的琴聲,簡直彈到自己神經節點上,更準確地說,是從中找到了自己、靈魂修煉的必要之處,這一瞬間,子因萌生決絕學琴之念。

    但他一想到契丹人、漢人之分,語氣頓時變得無力,想到神華宮主既是契丹人,易夫人未必就不是契丹人,因而有些後悔問這句話。

    木子因正想對易夫人說‘對不起’,卻見師孃已經微笑着搖搖頭。

    木子因大惑、脫口而出:“爲什麼……”

    此言一出,子因立即想到不妙,連忙改口說道:“師孃,爲什麼從不見你練武?可卻比學武之人還要厲害!”

    木子因前面一句是糾錯,後面一句倒是真話,因爲自己存心、想躲避卻沒躲掉,內心深處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那就是想跟師孃學習、這比武功更厲害的一手。

    易夫人或許沒有察覺、木子因的口誤,淡淡道:

    “我原來也有師父,只是我當初也像你這般任性,冒犯了師長,背離了師門,所以終身於武無緣……”

    隨即語調一轉說道:“我聽宮主說你天賦很高,他很是舍不得你棄武從文,有朝一日他還希望、你能回心轉意。”

    木子因於神華宮主學武之事,在他的內心裏,早已徹底否決,其實是隱約想迴避、凌丫頭和纓子往後見面時的詰問,不至於遠超常人無所作爲、而心中有愧擡不起頭。

    “師孃,我厭倦了武功,我一聽練功就頭昏腦暈、心煩意亂,唯獨您剛纔彈得曲子,真是好聽,讓我好像找到那個……原來的我,您……您能教我學……麼?”

    木子因再也剋制不住了,結結巴巴說出自己、心底的真實想法,因爲,他已從琴曲中找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過去。

    那裏沒有刀光劍影;沒有血色哀愁;沒有你死我活;以至於他竟用‘原來的我’這一新詞,表達過去所眷戀的美好時光中的人生。

    “哦!你果真想棄武從文,誠然很好,我也不反對,只是做我的弟子,須得有特別的恆心和毅力,不可以如你之前那般半途而廢,恐怕你難以堅持到底,而且……”

    伊無塵故意猶豫停頓了一下,似乎是有心給木子因留下、思考迴旋的餘地。

    “弟子一定能堅持到底,師父!您請放心!倘若辜負師父的厚望,弟子在此立誓,永不出姑射山半步!”木子因當即下跪拜師。

    “嗯!只是其中次之,還有一條至關重要!你猶須牢牢記住,不可以向神華宮外任何人、透露我的名字和行蹤!哪怕是你的至親友朋,更不能讓無關的外人,知道我居住在這裏。”

    “請師父相信弟子,弟子明白該怎麼做,就算粉身碎骨、也不會泄露半個字。”

    木子因信誓旦旦,當即三跪九叩,似乎完成了一件、平生夢寐以求的正事,激動地連連磕了九個頭,將小小白嫩的腦袋,隱隱磕破近乎青紫色。

    伊無塵含笑點頭、甚爲滿意。

    從此,木子因改弦更張,跟隨易夫人吟詩作畫、亦或撫琴對弈,這倒讓易心緣和莫丹丹,兩丫頭大惑不解,有時藉口找木子因討教,悉數被木子因以文武有別拒之。

    直到四個月後,莫丹丹離開姑射山,木子因也沒去送別,這讓莫丹丹很傷心。

    忽有一天,心緣問母親:“媽,爹爲什麼不讓木師兄,與我們一同習武?我問過木師兄,他說過,這全不是因爲生我的氣。”

    “此事我與宮主考慮過,因兒前有大變,心境不定、不宜習武,倒不如跟娘學習一些詩、書、禮、樂之術,一樣可做有用之人,待得天下太平,依然是國家棟梁。”

    “難道木師兄真的想做狀元、宰相不成,我不信!”

    “因兒他做不做狀元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每個人,將來都能學有所成,才不辜負宮主和我的期望教誨,何況,因兒已隨我從文將近一年,爲娘以爲這孩子確有過人之處,你們斷乎不可小視與他。”

    “哦……”易心緣半懂不懂應了一聲,內心浮蕩着一份、不以爲然的情緒。

    易夫人隨後又道:

    “心兒!丹丹現在已經回到她父親那裏,你以後只管精益求精、好好習武,閒來不要妄論國家大事,更不要提契丹人、漢人,孰優孰劣之類無聊話題,天下本是一家,不可以無事生非,知道嗎?”

    易夫人已從丈夫神華宮主那裏,瞭解到莫丹丹是遼國的郡主,且後來又回姑射山兩次,而且還給女兒帶了一些玩物,但內心很不希望這兩個丫頭、跟木子因再生彆扭。

    “是!娘,心兒知道了。”說完易心緣悄悄退下。

    從此,木子因執著於琴棋書畫,這倒也自得其樂,反讓回家的念想,被迫一再推延,最後乾脆束之高閣,以至於六七年的求學生涯,竟在不覺中一晃過去。

    這天下午,木子因在後山腰的翡翠潭邊、聚精會神地作畫,忽然,傳來一個清脆女聲:

    “呵!原來木師兄躲在這裏逍遙養生,我以爲木師兄是偷偷地、在練姑射山的絕世奇功,生怕給我們一羣師兄妹瞧見,學會了……是不是?”

    木子因驀然回頭,卻見一個陌生的美貌姑娘站在身後,其人劉海飄飄,嘴角彎彎、含笑望着自己,子因不禁一愣,想不起她是誰來?

    他再一瞧,姑娘後面不遠,是易心緣和她的表哥安定,安定其人變化不大,稍高稍黑,跟少年時幾乎一樣,子因立刻有了印象,正要答話。

    卻見那姑娘接着又說道:“難怪小時候,心姐和丹丹姐,都說你是木頭,原來一點也沒說錯!我記得數年前臨行時,你還對我說,這麼快就要走啦……誰曾料轉眼間,木師哥竟將九姑、忘得一乾二淨,真想不到啊……”

    木子因聽聞羞紅了臉,爲自己這麼多時日來的專注隔離不安,也許是心無旁騖故而勉強回答:

    “對不起,原來是九姑娘,你一下長成這麼……一轉眼已是數年,我不知你和安師兄、今天會來……不好意思,你們遠來是客!可這裏就一張凳子,就數九姑最爲年幼、將就坐下稍歇,安兄和易師妹暫且委屈你們兩位。”

    隨着年齡和造詣的增加,當年的老練清狂的少年已經不在,而雅量的栽培,反而讓木子因變得幾分羞澀和沉穩。

    而安氏兄妹或是因爲武林中人,倒顯得豁達開朗,與過去越發顯得頗多不同。

    安定擡起手拍了一巴掌,笑道:“好!想不到四年之後,姑射山出了一位絕世雅人,必定是吳道子大師復出無疑!”

    安氏兄妹省親遊玩剛到,在尋問木子因人在何處時,就已聽表弟和表妹等人說起過,因爲對子因的所作所爲好奇,所以,兄妹倆特地讓易心緣領路,看一看子因在後山、如何寫景繪畫。

    安定其人與文無緣,並不瞭解詩畫淵源和名家掌故,但頭腦靈活且精擅武術,吳道子的筆法大名,也是剛從表弟妹的口中聽說,就像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一般、令後世之人敬仰。

    “見笑見笑,安兄謬讚,小弟在此、不過是由衷驚慕姑射山的景緻,以筆墨記載神祕傳聞,胡亂幾筆冒充風雅而已。”

    “木師兄不必和我等門外俗人客氣,九妹今天打擾清修,師兄不會見怪吧!”

    九姑娘比以前更加大方多了,省卻了乳名而以九妹自稱,或是爲了更加親近,她小時候就曾將羅浮山、姑射山的小一輩合在一起數,自己最小,排行正好第九。

    “九姑這是說哪裏話,大家都是自己人,何來見怪不怪之說?木某當年不得已,差一點誤入歧途,所幸後來隨師父、學點詩畫文章,倘若爹孃佑護,將來赴京趕考,弄個一官半職,也算是了卻父母九泉之下的宏願。”

    表兄妹三人聽木子因的一番話,全沒有半點調笑的意味,均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九姑娘更是大奇,打趣笑問:“九姑搶先後門掛號,木師兄將來考取狀元郎做了宰相,可否安排九妹擇一女官,也讓安靜從此名揚東京!”

    安靜說罷向右甩頭,隨意與兄長和表姐嬉戲說道:“大哥,你呢?就不必了,反正你志在武林,只消名動江湖,足矣!表姐你呢?對做官可有興趣……”

    說笑到這裏,九姑發覺不妙、連忙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