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任 110青龍集恩仇未解
類別:
武俠仙俠
作者:
老同學84字數:3888更新時間:24/06/27 11:30:39
黃馨曼忽然從心底裏覺得,眼前這個天涯姬,是個可望不可即的女神,當初她在九嶷山所說的話,自己也以爲是片面之詞,頂多以爲龍應天跟常人一般,難免犯些小錯誤,未必十惡不赦。
雖然小曼也知道,小時候龍應天曾救過她的性命,但自己也記不清楚了,好像在九嶷山衆人也不提。
之後,龍應天有時也帶上不少禮品、來九嶷山拜會黃君傑,但黃馨曼從未見過龍應天,偶爾有人說起此事,她再一追問起爹爹,其結果反而人人都不高興,現在看來、或許與此有關聯。
船老大並不知道其中尷尬,神祕一笑、繼續對黃馨曼說:
“也不知是真是假,月前聽江上過往的兄弟說了,龍神給白衣娘娘鎮住了,不敢動了!怪不得今年江州兩岸百姓江神祭時,好好的大太陽,卯時一過陡然不見了,就見電閃雷鳴江水翻涌,整整鬧騰了半個時辰,卻是無風無雨,現在想起來,一定是江神看不慣龍神的惡相,請白衣娘娘來收服這條孽龍!要不往年這時候,正是我們逃命躲債的日子,現在半個月過去了還沒動靜,估計多半是真的了。”
船家滿臉神神祕祕,稍停略顯舒暢,對幾個人說道:
“所以啊,姑娘你說,我老頭子還能富貴,託你的福,若是後半生十年、龍神真就不來了,我老頭子當一回、實實在在的富老闆,也說不定……啊!哈哈哈!說笑,就當說笑,窮開心哎!”
黃馨曼一瞧,也跟着脆脆地笑起聲來,唯大師兄笑而不言。
二師兄陽續瑞笑着接口說:“老伯!我瞧你這富老闆是當定得了,小生在此借寶船祝賀!”
陽續瑞說完,向船家拱拱手,船老闆一見趕忙作揖,連呼:“不敢當!不敢當!公子爺相貌堂堂、舉止不凡,當是年輕有爲,這個……怕是一位能人吧!”
船家說着,一指陽續瑞腰胯劍鋏,顯得頗爲恭敬謹慎,黃馨曼在一旁看出船老闆的緊張,匆忙解釋說:
“老伯,您不用擔心!這位是我的二師兄,惡人壞蛋的剋星、除暴安良的英雄……”
她一擡眼瞧見二師兄已收起笑容,面色微微紫紅且神情大窘,黃馨曼似乎知道不妙,隨即轉口說:
“富老闆,這是我姬姐姐,你剛纔說的那些江神、龍神、白衣娘娘就是……”
“黃師妹,你看船就要到對岸了,這路費船錢全靠大師兄打理,你我可得多謝閔世兄才是……”
鳳兒一見黃馨曼口無遮攔、想說就說,偏偏把大師兄擱在一邊,似有不妥,好像還在記恨下山時的不愉快,儘管閔逸塵兩手抱肩,望着對岸、好像並不在意,眼看客船就要靠岸,天涯姬忙把話題引過來。
“他是大師兄,照顧我們,也是理所當然的!難道要我整日介、把謝謝掛在嘴上,那豈不是太生分了。”
“姬師妹不必客氣,自家人儘管隨便就是,何須禮讓?我等在江湖上行走,隨遇而安。”閔逸塵見天涯姬禮貌客氣尤甚,連忙出言寬慰解釋,其實在他心裏,還爲在九嶷山時的魯莽歉疚。
男女說話之間,船已靠近了碼頭,閔逸塵付了一兩碎銀,船家先是不肯收,說是今日遇見貴人平安是福,衆人再三勸說,富老闆最後收了四百文。
閔逸塵則極爲誠懇,堅持說是大夥兒乘老伯的船,長了很多見識,而且今日天好人好心情好,順風順水皆大歡喜,其實他內心裏,還留存不少在九嶷山、對姬飛鳳的深深武動歉意。
一行人牽馬下船,已是申酉交接,儘管太陽西斜,但視野開闊且時辰不算晚,所以男女諸人並不急於住店。鳳兒暫沿東北向騎行打探境況,好教九嶷山幾位不至於枉行繞道。
此處雖是偏安一隅的南唐管轄,一路上並不太平,遇到兩三股土匪流寇皆被閔、陽打發,給黃馨曼又添了些笑談的資本。
至第三日午時,到了廬州地界,終於在一個偏僻的山莊,找到一家客店,幾個人坐下稍稍歇一會兒,山莊雖然有點偏,但店裏喝酒吃飯的客人卻不少,閔逸塵一看就知道大多是江湖豪傑,背上負着的不是刀便是劍,有的腰間還別着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大概是行走江湖的獨門兵器。
見兩男兩女坐在堂外休息,這些人似乎也不在意,只管高聲豪飲鬧騰,陽續瑞問過店老板,知道此地名叫青龍集,幾個人沒有飲酒,將就吃了一點繼續趕路。
也就一盞茶時候,來到一處荒坡高崗,遠遠聽見劇烈的打鬥和刀劍撞擊聲,幾個人不動聲色下了馬,站在一處稍微密集的灌木叢後。
只見一個小山坳裏,聚集足足有百十號人,不少人都拿着兵刃,看衣飾似乎有五六派人,觀望的多打鬥的少,圍成一個不小的圈子,裏面有四五個鬚髮斑白的老者,青壯年計有八九人之多,穿着各異正在酣戰,而地上已經躺下三人渾身是血,其中一人已然少了一隻胳膊,鮮血在傷口乾涸,顯然是被人點了穴道急救,附近草木泥土被染紅一大塊。
一位身着黃衣、年近四十的中年漢子,朗聲說道:
“這裏有五湖幫的兄弟、巢湖二當家的耿老弟作證,我釋不遂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乃是晉國後人,住在離此不遠的鐵石堡。”
衆人一聽,原來此人就是鐵石堡堡主釋不遂,有人琢磨什麼晉國後人,難道是後晉皇族的遺老遺少?
不少人如墜五裏霧中,再一細看其人服飾,頗爲端莊正襟,身邊兩側的隨從人等,俱是手按兵器,神情肅穆緊張。
雖然這些人站着一動不動,卻眼觀六路不苟言笑,隨時有人接替場地上、激鬥傷亡的兄弟。
這次黃馨曼居然特別在意,遠遠地看見了其中有、身着軟甲的三四個持刀和劍女子在場,不禁目光緊盯、好奇心大發。
“晉國後人?哈哈哈!你當我們不知道,一個多月前敝幫在洛陽獲悉,遼國有密探準備盜竊我大唐藏寶,六哥、十六哥本來完全能生擒此女。不料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遇見兩個武功極高的姑娘,無奈讓那個遼國女賊給跑了。
後來,總算約好中秋之前了結恩怨,我大哥囑咐我們弟兄幾個,前來會會那兩個契丹女賊。不曾想竟然搞錯了,害的十八哥花滿山、一路辛苦追到光州,最終還是弄丟了目標。本來該就此打道回府,誰知聽到江湖傳聞,說廣陵的金秋蜀崗秋老爺子意外病亡。
秋老爺子乃是武林首屈一指的隱俠,但急公好義卻是出了名的,我草頭幫上至大哥,下至尋常兄弟都極爲敬重。十八哥當下飛鴿傳書告知大哥,大哥飛信指示十八哥,立即前往弔孝餘人隨後就到,不曾想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在廬州鐵石堡,我等兄弟找到一干忘恩負義、吃裏扒外的竊國奸賊,因有要事在身,爲了不打草驚蛇,十八哥準備等回來時,與大哥九哥幾個一同剷除你們,誰知在滁州有武林朋友告知,說金秋蜀崗並不邀請江湖中人參與弔唁,無奈之下,十八哥快馬加鞭、夜以繼日回趕,急於同大哥會合,皇天不負有心人,今日就是來剷除你們這幫亂臣賊子!”
說話之人正是草頭幫的好手——九哥荀天影,他長長的一氣敘說,多少讓人聽出些眉目。
原來晉亡國後,石重貴、石不遂兄弟,率衆文武護衛一路南逃,因其狂妄自大、不思進取,到宋州時,依然龍袍在身皇帝照做,錦衣玉食、歌舞昇平不絕,枉怒之下暴躁不改,胡亂殺戮不止。
石重貴毫不收斂的亡國昏君之舉,引得宮人侍從懼恨、多有怨言,內宮府庫各部人員逃亡、盜竊時有發生,縱有三四個忠貞的文武大臣,及時反覆規勸諫意,結果反招致殺身之禍。
這一來激怒張彥澤等、幾名爲之賣命的武將,趁其不備佔領後宮,將石重貴拘押,並派人告慰契丹首領欲投送請功。
其弟石不遂聞訊,只得和石重貴幼子石延寶一道,悄悄帶領另外一班文武近臣,趁夜大亂殺出一條血路,數百人晝宿夜行、馬不停蹄逃到廬州,在離侯橋六裏遠的一個山腳下立足,從此繁衍生息下來。
因此地風水俱佳,石不遂將所剩銀兩開荒造屋,把居住的山莊、打造成世外桃源般的城堡,並取名稱爲鐵石堡。
因有亡國亡命的前車之鑑,石不遂着令城堡之中、男子自小一律習武,維繫一方家園,所以一般的蟊賊盜匪,以及江湖上的三六九等小腳色,少有公開在鐵石堡的襲擾。
“大唐藏寶?呸!這些全是當初我晉室國庫中的金銀財寶,若不是你們犯上作亂,那契丹人又怎能有機會,搶佔我大晉國的花花江山,以至於黎民百姓遭罪。”
“石不遂,你還有臉提黎民百姓,你以爲躲在鐵石堡,就沒人知道你的身世,你那哥哥石重貴和叔叔石敬瑭,俱是賣主求榮、勾結契丹人的罪魁禍首。今日,我草頭幫就是爲天下百姓,和京都數十萬無辜亡魂、伸張正義來的,這裏有崆峒派的玄鶴子、還有北戴子兩位前輩作證。”
此人是草頭幫的六哥苗順雲,因長年浪跡於江湖,扶弱抑強除暴安良,結識不少三教九流的朋友,是以不少人都識得,羣雄今聞之言,驟然間一起高喊:
“苗六哥乃響噹噹的漢子,一口吐沫一顆釘,我們湘西三山寨的弟兄挺你!”
“嘿嘿!面子不小啊,居然請來崆峒派的高手北戴子和玄鶴子,這兩位前輩確是我們鐵石堡的後晉子民久仰的高人!但是這裏——還有一位威名赫赫的武林耆宿,峨眉派的鶴御風鶴道長。十幾年前,因乾坤門羅天生相邀,鶴道長曾護送過九龍劍入少林寺,有這位德高望重的武林前輩主持大局,再適合也不過。”
說話之人乃是一位四十來歲的漢子,此人站在鐵石堡堡主釋不遂身旁,身材極爲魁梧,紅衣罩胸藍帶束腰,背上斜插一支長劍,看得出此人是釋不遂、頗爲倚重的得力干將,身份地位估計也是不一般的。
只見他說話時、向前邁出兩步,聲如洪鐘頗有氣勢,同時轉身適時禮貌相讓,極具尊重向衆人介紹,伸手指着左首一名年近六旬、紅髮飄飄的老者。
衆人順勢看去,一個個大爲驚歎其人氣勢神態,不免私下議論紅髮老者、武功如何如何。
“這不是丹頂鶴道長麼!鐵石堡還挺有能耐的,居然請來了峨眉派的鶴老道。”
天下雖大江湖甚小,此間自然有人識得,這個身材瘦高、穿白袍衣的道長,確是峨眉派的鶴御風。
因鶴御風少年時,師從無眉真人,且煉丹數十年,丹功修煉竟將鬚眉頭髮、徹底染成了硃砂紅,紅髮披頂、加之其形體修長,遂被同門師兄弟尊稱爲丹頂鶴。
因道家歷來以鶴爲榮,出道江湖以來,鶴御風之名,更是盡人皆知,就見鶴老道身旁,還站着一個壯碩、魁梧的年輕後生。
“三山寨算什麼?白蓮教的弟兄,從來就是鐵石堡的朋友,昨天我們是來做客的客人,今天我們就是、爲朋友兩肋插刀的漢子!”
此人大概是、白蓮教的一位頗有身份的主,身邊有七八個衣裝各異、卻是白布巾扎頭的青壯男子,呈半圓形圍攏着,神情專注謹慎,猶如特殊的護衛一般。
這時,場中仍然有五六人鏖戰,其中四人兵刃、不時碰撞叮噹直響,眼看着又有兩人受傷倒地。
“你算什麼東西,少在老子面前擺譜,有種的出來……”
說着幾名身穿玄色衣褲的男子,提着兵器跳出場中,對着白蓮教的人趾高氣揚、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