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張翼德思路清晰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臊眉耷目字數:4289更新時間:24/06/27 11:13:16
突襲戰對於益州軍來說非常的不利。
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朝廷方面居然會以這麼快的速度就趕來到郿縣對他們進行突襲。
“兵貴神速”四個字用到朝廷的兵馬身上,可謂是正和其意。
劉儉在後方指揮若定,他讓夏侯蘭與華雄分別率領着諸位校尉和別部司馬,以最快的速度將張衛的軍隊擊潰。
一時間,天師教的兵馬血流成河,狼狽逃竄。
華雄和夏侯蘭在指揮兵馬攻打張衛的期間,正逢張衛率兵親臨前陣,想要抵抗朝廷的兵了。
華雄遙遙地看見了張衛,二話不說,直接指揮麾下的騎兵弓手對着張衛一陣放箭!
弓騎兵的箭雖然並不稠密,但距離很近,且是以遊走性的方式射出,其軌跡讓人很難琢磨!
那些箭向着張衛所在地飛射而去,張衛措不及防,被射成了個紅篩子,直接倒地身亡!
張衛死了,天師教的其他教衆士兵如同羣龍無首的蒼蠅一樣四處亂竄,沒有統一的指揮他們只能是瞎打。
他們根本就不是朝廷兵馬的對手,很快就被朝廷兵馬給驅散了。
而在這個時候,嚴顏所率領的兵馬也已經趕到。
他是蜀中的大將,在經驗方面,相比於張衛不是一個檔次的。
他見天師教的軍隊被打敗,急忙指揮士兵衝上去,協助天師教與朝廷的兵馬對抗。
只是嚴顏雖然作戰經驗豐富,但是他的作戰經驗也只限於在川蜀之中,若是論守關戰或者山戰、陣地戰,嚴顏可能是一把好手,少有人能敵。
可是在這種平原戰場上,他面對的是有着豐富野戰經驗的夏侯蘭與華雄,這兩個人都是身經百戰,常年在北境與西北邊塞縱橫的猛將。
這兩個人加在一塊兒,打嚴顏完全是輕鬆加愉快。
華雄的騎兵機動力極強,再加上夏侯蘭白毦軍在旁邊的策應,部隊的戰術純熟,嚴顏的軍隊很快就被打的毫無有還手之力。
而華雄本人更是勇不可擋,揮舞着大刀衝入了蜀軍的戰陣,他的戰刀在敵陣中往來劈殺,無數的士兵都死在他的手下,誠可謂是難得的猛將!
而沿途之中,還有兩名蜀中的大將前來阻擋華雄,一名是泠苞,一名是鄧賢。
問題是川中的大將在這名西涼勇將面前完全不夠看,雙方交手只是幾個陣仗,就見華雄大喝一聲,靠着身邊騎將門的掩護,驟然將泠苞斬殺於馬下。
隨後,河北的大將蔣奇,以及校尉呂曠和呂翔紛紛趕來。
這三個人一起向鄧賢發動攻擊,鄧賢根本就招架不住。
很快,鄧賢一部潰散,他本人也只能敗退而走,但是這三個人並沒有給他機會,校尉呂曠手下的一隊騎兵縱馬殺到鄧賢的身邊,五根長矛同時刺出,直接將鄧賢紮成了此爲,將其甩於馬下。
一時之間,蜀軍連折兩員大將,根本無法與朝廷軍繼續對抗。
川蜀的名將嚴顏見事情已經到了這般地步,知道自己已是無力回天,只能倉皇的率領兵將向後撤退,蜀軍丟盔棄甲,損兵折將,在關中根本無法立足,直接向着益州逃去了。
夏侯蘭飛速的將前線的戰事向後方的劉儉稟報,劉儉並沒有着急,他只是很沉穩的讓華雄和夏侯蘭暫時將兵馬駐紮在郿縣,時刻監管着敵軍的兵馬會不會殺回馬槍。
而他本人則是大張旗鼓的返回了長安,同時將朝廷的兵馬一陣就擊潰蜀軍三萬人的消息向各地發出,大肆宣揚這個捷報。
三萬益州軍剛剛出了秦川,就被朝廷的軍隊一仗打的龜縮回了漢中,再也不能夠起到任何作用,根本無法威脅到朝廷。
這場勝利來得如此之快,而且戰果如此之大,幾乎振奮了各州所有的漢軍將士,朝廷方面的士氣空前高漲。
而距離關中最近的戰場,就是西北方面張飛、呂布、張郃、徐榮等人與涼州叛軍作戰的隴西郡。
張飛和劉表這次分工明確,張飛在隴西郡與馬騰和韓遂作戰,劉表在後方爲他統統籌糧草,提供軍械。
涼州生產建設兵團與刺史部的合作,也就是從這一次開始,逐漸形成了默契。
涼州刺史部這一次打仗可是很猛的,馬騰和韓遂在隴西郡剛剛站穩腳跟,張飛和呂布就分別從兩面向他們發動了進攻。
張飛這個人打仗就是以硬碰硬,他絲毫不懼怕涼州軍常年縱橫於野外的士兵,特別是在騎兵方面,涼州軍雖然很厲害,但張飛自信他的河北精銳騎士絕不遜於涼州軍。
幾場大仗打下來,朝廷的軍隊充分的展現出他們的戰鬥力。
在將領方面,張飛、呂布、張郃、徐榮這四個人都是大漢朝的頂尖將領,不論是武勇還是指揮軍隊的能力,亦或是排兵佈陣,甚至是使計謀的手段,都遠遠勝過涼州地方的叛軍。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涼州地方的叛軍沒有人是他們的對手。
像是馬騰和韓遂這兩人用兵的能力就非常厲害,不過,像是侯選、程銀、楊秋這些人的本事就差多了。
他們的兵馬數量也遠沒有韓遂和馬騰多,而且他們也都暗藏着自己的小心思。
所以說,涼州軍的人數雖然很多,但他們的行動沒有統一指揮,最大的障礙只有馬騰和韓遂兩股軍閥,剩下的叛軍雖然明面兒上是聽他們的指揮調動的,但是一到關鍵時刻就容易掉鏈子,而且都會爲了自己的一些小事兒,彼此之間斤斤計較,很多軍閥之間並不是很和睦。
劉表手下的功曹姜冏就看透了這一點,於是他讓劉表告知前線的張飛,可以不要着急與這些小股軍閥作戰,主要是擋住韓遂和馬騰,至於其他的這些小軍閥,就可以利用利益和各方面的誘惑來使他們背叛韓遂。
張飛得到了劉表的告知後,覺得劉表這個人還是非常有本事的,他能想到這一點很了不起。
眼下想辦法離間叛軍,使他們彼此攻伐,比強行跟他們作戰要好得多。
在制定了合適的計劃之後,張飛一邊與韓遂與馬騰對峙,一邊派人暗中去拜訪程銀、楊秋、侯選、李堪等諸路涼州叛軍。
用朝廷的官職,還有財貨、糧食等物資來引誘他們,希望能夠跟他們達成合作。
說白了,就是張飛現在代表劉儉來招安他們。
畢竟這些涼州軍閥的構成很雜,有漢人豪強,有漢人士族,還有羌族部落豪帥等等,情況複雜的很。
要是把這些人都當成敵人來打,那張飛最後可有事兒做了。
馬騰和韓遂號稱三十萬叛軍,但是依照張飛的估計馬騰和韓遂所率領的本部主要戰力也就是在八萬左右。
且不管這些叛軍的人數到底是馬騰韓遂虛報,還是他們確實有這麼多兵馬,現在關鍵的一點就是,他們的糧草都是從哪裏來呢?
根據張飛的分析,他的涼州生產建設兵團後面有朝廷的補給,有劉表協助屯田,還有這些生產建設兵團自行耕種,如此才使得涼州生產建設兵團的兵將在涼州東部站穩了腳跟,能夠不愁後方的糧草供應。
馬騰和韓遂雖然是本州的人,但是涼州這個地方相對起來還是很貧瘠的。
他們這麼多的軍隊靠什麼來供養?
仔細想了一想,張飛還是覺得北地郡、武威郡、金城郡、張掖郡、酒泉郡這些地方。有許多當地的豪強在暗中支持他們,不然的話,馬騰和韓遂是不可能供養這麼多的軍隊的。
而涼州西部,漢人豪強的支持,對於馬騰和韓遂來說是最爲重要的,別看涼州這個地方的羌族很多,但是能夠真正掌握話語權的,還得是漢族豪強。
能夠引導各郡羌族部落與張飛抗衡的還得是漢族豪右,同時,想要緊守他們自身利益的人,也是漢族豪右。
當然,所謂的地方豪右支持,也得要看分給誰。
畢竟,涼州是個窮困的地方,地方豪右的財貨與糧食相比於中原諸豪,也是相差甚多。
所以他們不可能大面積的供養叛軍,只能挑選一些重點的叛軍進行供給,比如說馬騰和韓遂。
至於說,段煨,候選,程銀,李堪,楊秋,馬玩這些二流叛軍貨色,也就是跟在馬騰和韓遂身後撿一口剩飯吃。
說實話,涼州豪強給的具體好處,跟他們並沒有太多的關係。
沒辦法,蛋糕就那麼大,誰拳頭硬,誰吃的多!
所以說,張飛在這個時候派人對小股軍閥進行招撫,並許諾以重利,對於這些跟隨馬騰和韓遂的叛軍來說是極具有誘惑力的。
畢竟涼州的這些賊寇都是一些窮賊呀。
張飛派出的使者很快就開始與那些小股部隊溝通,其中有李堪、侯選、楊秋、程銀四個人對於張飛的提議非常感興趣。
其他賊寇雖然沒有直接同意張飛的意見,但是也並沒有把這件事告知馬騰和韓遂。
這些賊寇也不是傻,他們看到張飛的軍隊已經在涼州站住了腳,直到馬騰和韓遂這些爲首的叛軍,恐怕以後無法在涼州順風順水的過活了,萬一張飛以後真的攻入涼州西部,朝廷方面徹底掌控了涼州,那他們現在將張飛的消息出賣給馬騰和韓遂,以後朝廷找他們翻舊賬,他們可就一點迴旋的機會可就沒有了。
但是大部分的叛賊首領還是想觀望,並不想立刻脫離馬騰和韓遂的麾下,所以他們對於張飛的招攬既沒有應承,同時也沒有反對,只是一致性的保持了沉默。
唯有楊秋、李堪等四人心中起了小心思。
張飛等人佔據了隴西郡後,地方豪強對於朝廷的依附感越來越強,很多羌族也被他們拉攏過去了,叛軍的生活來源失去了不少,每年所得的糧秣支持實在是不夠支撐養兵的呀。
而張飛許諾給他們的利益以及財富,包括糧食,可以說是他們原先都沒有聽說過的數量。
畢竟現在劉表在涼州東部屯田很見成效,涼州生產建設兵團也日漸強大,張飛手中有足夠的糧食和財富用來招攬這些人,而且張飛背後靠的是整個朝廷,是大漢朝最大的金主。他許諾給這些叛軍首領的承諾,肯定不會食言的。
李堪,候選,楊秋、程銀四個人最終決定接受朝廷的敕封。
接受了敕封,就代表他們從今往後將成爲朝廷的人了。
張飛也並沒有讓他們作爲內應,與自己來裏應外合的謀算韓遂和馬騰。
張飛知道那樣是不現實的,這些小股的叛軍若是在馬騰和韓遂身邊當內應,很快就會被他們發現,到時候連根剷除,那對於張飛來說就得不償失了。
李堪、程銀、楊秋、侯選這四個人,朝廷方面皆敕封他們軍職,張飛則是讓他們率兵來隴西,到他的轄地裏,並大張旗鼓的公佈朝廷方面的聖旨,正式去除了他們身上賊寇的惡名,並予他們校尉的稱號,同時他們的軍隊也成爲朝廷正規的軍隊,被收編於張飛的生產建設兵團下。
而張飛先前許諾給他們的財貨和糧草,也一應不差的全部供應到了他們的軍隊之中。
張飛之所以要這麼做,就是拿這些叛軍給其他叛軍做一個榜樣。
他要讓涼州所有的豪強和當地的羌族看到,朝廷對待涼州不論是何方的勢力,都是有諾必踐行的。
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朝廷在涼州方面的公信力,同時也可以降低叛軍在涼州方面的影響。
張飛現在非思路非常清晰,戰場上的事情不是最緊要的。
打贏一場仗,或者是打輸一場仗,對於大局而言,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要讓朝廷的威嚴以及朝廷的名望豎立在涼州,讓涼州人對於朝廷有依賴感和憧憬感。
先前的朝廷在涼州的影響力實在是太薄弱了,這才是涼州人不斷反叛的原因。
只有加強朝廷在涼州及羌族人心中的影響力,才能夠一勞永逸的掌控西北。
先前朝廷對於如何掌控涼州,曾有着將漢人大量遷移到這兒來的想法,但是張飛認爲完全沒有必要。
只要能夠得到羌族們的心,涼州依然是朝廷的。
何處的子民不是朝廷的子民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