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臊眉耷目字數:4752更新時間:24/06/27 11:13:16
    長安城牆之下,劉儉望着遠方,一時間有些失神。

    很快,他就看到了遠處的一隊人馬正向長安之地快速而來。

    在隊伍前面的是一輛寬敞的馬車,馬車上坐着的,正是身材胖大的董卓。

    雖然相隔的很遠,但劉儉還是一眼就將戰車上的董卓給認了出來。

    隨後,董卓的車駕抵達到了長安城頭之下,在顏良和文丑一左一右的護持下,董卓緩慢的從戰車上走了下來。

    他仰起頭,正好看到了城頭上的劉儉,一時間竟不知如何面對他。

    感覺有些丟人啊。

    劉儉則顯得很是鎮定自若。

    他笑站在城頭,笑着對董卓道:“仲穎公,多年不見,公一向安好?”

    董卓站在城下,仰頭看着上方的劉儉,臉上露出了很是難受的神色。

    物是人非,今非昔比啊。

    如今的劉儉站在城頭,居高臨下的跟自己說話,自己卻連個屁都不能放。

    “老夫尚好,有勞德然……丞相關心。”

    劉儉哈哈大笑,隨即喊道:“守門令何在?還不快將仲穎公請入城來!”

    隨後,便見長安城門打開,早有準備多事的儀仗隊伍出城林列,並奏響了樂曲,恭迎董卓入城。

    荀彧和荀攸兩叔侄代表劉儉迎接董卓入城。

    隨後,劉儉也從城牆上走了下來。

    他一把挽住了董卓的手,說道:“董公,隨我一同進宮,去朝見天子!”

    董卓在被劉儉拽住手的一剎那,似乎是有什麼話想說,但隨即面色一變,急忙扭頭重重地咳嗦了起來。

    劉儉見狀,嘆道:“公之病症,如此重也?”

    董卓無奈道:“老了,不中用了。”

    “身體羸弱,不比當年了,怕是活不了多久了。”

    劉儉嘆息:“公如何這般說?仲穎公放心,西北之地,缺醫少藥,沒有名醫,我河北這些年來大力發展醫道,醫學院的兩位院長皆是當世神醫,定可治好董公的病症!”

    “你我且先去拜見天子,待見過天子之後,我再派人親送仲穎公回府邸養病。”

    說到這的時候,劉儉將聲音稍稍壓低說道:“你的府邸,我這邊還都替您留着呢!”

    董卓也是久經官場的人物了,他自然明白自己今後要依附於劉儉,而劉儉之所以還肯接納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爲新政。

    說白了大家就是互相利用而已。

    但是此刻,見劉儉對待自己這般之好,猶如故友,董卓的心中還是生出了暖意。

    相比於那些與自己常年相處的西涼軍戰將,劉儉在這種時刻,依舊能夠做出如此暖心的舉動,實在令他非常感動的。

    董卓自認爲是一個鐵石心腸。

    可是劉儉今日卻能讓他感動……

    唉,難怪他三十多歲,就能成就大事啊。

    “一切皆尊丞相安排。”

    隨後,董卓就跟劉儉入了宮殿,拜見了當今天子劉協。

    而天子劉協在見到了董卓之後,對他好一番安撫慰問,承認了董卓的功業,同時還立刻下旨,尊董卓爲太傅。

    隨後,劉協還有意在宮殿之中設下宴席,要與董卓一同用膳,不過卻被董卓以有病爲由辭卻了。

    劉協則是命人將宮殿之中已經準備好的宴席,給董卓送到他的府邸去,以示恩寵,隨後就屁顛屁顛的跑到自家的後宮玩去了。

    劉錦昨日又在司州那邊廣選美女,給劉協充實後宮,劉協年輕氣盛,血脈噴張,這一點倒是隨了他老子,恨不能一直在後宮不出來,要不是劉儉強行要求,劉協今日根本都懶得見董卓。

    劉協今日雖然一直都表示對董卓示意恩寵,但是董卓還是能夠看的出來,這小子乃是在敷衍自己。

    董卓在劉協身上,看到了一些荒誕不羈的影子,似乎和他的父親在某些方面有點相像。

    出了宮殿之後,董卓遂看向劉儉,道:“當今天子,似乎頗有先帝風範,多沉於享樂。”

    劉儉與董卓並排走下長長的宮殿樓梯,他面帶笑容,一邊走,一邊道:“當今天子確實沉溺酒色,但是他卻沒有先帝那般的陰狠,沒有那麼多的詭詐心思,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如此,對於國家來說,倒是大幸。”

    說到這的時候,劉儉轉頭看向了一旁的董卓。

    “廢帝弘農王倒是不沉溺酒色,可問題卻好高騖遠,不切實際,董公覺得,哪個於國弊端更大?”

    董卓一聽劉儉說起了弘農王劉辯,臉色不甚好看。

    他悶悶不樂地道:“丞相言下之意,是指老夫所培養的天子不及你所培養的天子了?”

    劉儉只是笑,未曾答話。

    隨後,就見董卓長嘆口氣,道:“不過也確實如丞相所言……老夫確實不如伱。”

    “何必如此說,仲穎公過謙了。”

    “大父!”

    隨着一聲輕喚,董卓猛然回過了神,他急忙向着聲音響起的地方看去,看到的是他的孫女。

    這個孫女當初被董卓許給天子爲後,爲的就是董氏家族能夠與天子聯姻,從而鞏固他們董氏家族的地位。

    哪裏又能夠想到,天子居然被廢掉了?

    如今想跟弘農王撇清關係,都撇不清了……

    但是如今!他的孫女居然站在天階之下等他!

    怎麼……她沒隨廢帝弘農王去弘農嗎?

    董卓驚訝的看向了劉儉。

    劉儉說道:“我既然肯接仲穎公回來,那自然就要替你們董氏家族將有些事情掃清了,至少我得幫你把你董家和廢天子之間的關係撇清楚了。”

    董卓這一次可真是感動了。

    “唉,德然……哦,不!丞相!老夫,老夫今日真是感激不盡,感激不盡啊!”

    “好了,不必客氣,仲穎公一日舟車勞頓,還是趕緊回去休息吧。”

    董卓點了點頭,隨即欲拜辭離去。

    他帶着自己的孫女,剛走出沒有兩步遠,突然就聽身後的劉儉說道:“仲穎公,你就沒有什麼事要交待給我?”

    正在向前走的董卓猛然停住了腳步。

    他轉頭看向身後的劉儉,睜圓了雙眸,緊緊的抿着嘴脣,內心中似乎是在天人交戰。

    劉儉一臉笑意的看着董卓,並不着急。

    董卓最終深深的吸了口氣,道:“丞相,朝廷新立,關中百廢待興,老夫西征涼州耗費錢糧,未報大捷,今願意獻出郿塢中所有的糧食和財貨,用以資助朝廷,還請丞相收納。“

    劉儉的臉上露出了猶豫的神色。

    “這個,不太好吧?”

    董卓心中這個氣啊。

    你心中明明都樂開花了,還故意跟我裝成這副欲拒還還的模樣?

    董卓最是清楚,劉儉早就瞄上他郿塢的財富了!

    郿塢中的財富都是屬於他個人的,是董卓執政這麼些年來暗中囤積的。

    雖然現在的董卓在郿塢中所囤積的財貨遠遠不如他在歷史上所囤積的那麼多,但依舊是一筆很可觀的數字。

    任何人拿到這筆財貨和郿塢的糧食,都會高興的三天睡不着覺。

    劉儉也是人,也不例外,特別是他現在要管理這麼大的國家,還有這麼多的事兒要做,當下他最需要的就是錢糧。

    就見董卓衝着劉儉說道:“丞相不必客氣,朝廷之事就是董某之事,老夫既然已經回到了長安,從今往後,恐怕也沒什麼機會爲朝廷效力疆場了,那就稍稍貢獻一點財富,算是盡最後的一點綿薄之力,還請丞相一定收下!”

    劉儉這才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公所貢之物,劉某人就暫時收下。”

    “日後朝廷稅收正常,額外的有了盈餘,再回還給董公!”

    董卓對這話不怎麼感冒,他知道劉儉也就是跟他客客氣。

    對方怎麼可能真的還給他財貨呢?

    且董卓心中清楚,事情還不算完。

    他再度說道:“西涼軍皆由董某掌控,如今在眉縣的西涼軍大部分皆是老夫舊部,屬於老夫的嫡系軍馬!接受老夫的號令管制,如今有吾弟和吾侄在眉縣統管。”

    “老夫可書信一封,讓他們歸順丞相,聽從朝廷的敕封。”

    “所有的兵將的指揮權,交給丞相。”

    “另外諸將,老夫也可以將其具體的兵數以及軍隊配置告知丞相,只望丞相日後在收服他們的時候能夠體恤普通的士兵,儘量不要讓他們受到太多的損傷。”

    “讓他們有機會爲朝廷效力!”

    劉儉點了點頭道,說:“只要能夠歸順朝廷,遵守大漢法度之人,我必不薄待。”

    聽劉儉這麼說,董卓似乎長鬆了一口氣。

    隨後就見董卓衝着跟隨自己一同來長安的那些人中的一個人招了招手。

    “華將軍,你過來!”

    華雄聽到董卓招呼,似乎有些遲疑。

    他大概明白,董卓招呼他是讓他幹什麼。

    但最終華雄還是向着劉儉與董卓所在的地方大步流星而來。

    “華將軍還不見過劉丞相?”

    “末將華雄見過劉丞相。”

    劉儉笑着衝他點了點頭:“華將軍,久違了。”

    他們兩個當然是久違了,上次見面,華雄還是被劉儉生擒之時。

    “華將軍,老夫今日已經被陛下受任太傅,從今往後將長居於長安之中,這戰場上的事兒,老夫從今以後就不管了,”

    “你好好的輔佐劉丞相,爲大漢朝建功立業,也不枉老夫與你主從一場。”

    在這個二元主制的社會,董卓的命令對華雄而言,強於聖旨。

    雖然華雄對於自己當年被生擒的是多少耿耿於懷,但是他潛意識裏還是很佩服劉儉的,只是不願意過多的表露出來。

    畢竟他也很要面子。

    今日既然董卓讓他投靠劉儉,那華雄自然也沒有拒絕的理由。

    “末將華雄,願憑丞相差遣!”

    “吾有華將軍相助,真乃國之幸事也!”

    劉儉很是感激的看向董卓:“太傅如此爲國爲民,實在令吾大爲感動!”

    “哪裏哪裏,丞相,事情安排已畢,老夫先回府了!”

    劉儉言道:“董公放心,我定然不辜負董公,也定不負你們董氏一族!”

    隨後,董卓便告辭離去了。

    說實話,他心在的心委實有點疼痛。

    疼的他呼吸都變的有些急促了。

    但他知道這是必然的結果,是早晚都會發生的事情。

    從他踏入長安之後,這就是會必然發生的事情,只不過是看早晚罷了。

    郿塢的財貨,兵權,還有屬於自己的人才……

    早晚都是劉儉。

    與其等着劉儉自己來拿,倒不如自己獻出去,來的更識趣一些,這樣也更能夠讓劉儉信任自己。

    從今往後,爭奪天下的人羣之中,再也沒有自己的位置了。

    ……

    ……

    董卓進入長安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武功。

    胡軫隨即開始暗地裏給那些一同與他駐紮在武功的西涼軍將領們聯繫。

    他並沒有着急向着長安進發,而是讓大家先行暗中派人喬裝改扮,去往長安調查,待弄清劉儉的虛實之後,再做行動不遲。

    讓胡軫等人高興的是,他們很快就探聽到了長安的情況,而且大家所探聽到的情況幾乎一樣。

    董卓受任太傅,主動交出兵權,劉儉招降了華雄,隨後依舊使華雄爲西涼軍大都督,負責清點西涼軍各部的情況,配合河北戰將對西涼軍的收編。

    而長安的守備方面,雖然很是充足,但還並沒有達到堅不可摧。

    劉儉的大軍分別屯駐長安的北面和南面,相聚長安大概有三十裏,若是長安一旦受到攻擊,倒是可以迅速的返回長安,可只要己方謀劃得當,並派人攔住他們,依舊不會妨礙他們拿下長安。

    反正只要己方出其不意,在最短時間內拿下長安城,控制城內的天子和劉儉,那麼河北的大軍就會投鼠忌器,頃刻之間土崩瓦解。

    當然,這件事要麼不做,要做就必須要做到一擊必中。

    胡軫,李蒙,王方等人暗中籌劃,但他們發現了一個比較致命的問題。

    那就是糧草!

    己方一定要在拿下長安的同時,取得足夠的糧草不給。

    只有拿到了糧草,三軍將士的鬥志才會提升,同時也能給己方後路,進可攻退可守。

    長安的倉稟以及太倉都在長安城東,胡軫等人是拿不到的。

    因爲長安城正好隔在他們與糧食之間。

    不過,胡軫必然當了多年的大都護,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那就是在攻克長安的同時,拿下郿塢!

    郿塢是董卓囤積私人財貨的地方,那裏面不論是輜重還是糧草都是極多的!

    只要拿下來郿塢,己方就會有足夠的補給。

    根據西涼兵的探報,劉儉已經派人前往郿塢清點董卓的財貨了,但駐守之兵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多!

    己方一定可以拿下。

    建安元年六月十五日,是西涼軍諸將起事的日子,胡軫,李蒙,王方,楊定,張濟等人經過一番謀劃,共同起事!

    他們分工明確。

    胡軫率領各部主力,直取長安。

    李蒙和王方分別去阻擋長安南北的兩路河北軍。

    楊定去攻打郿塢,取得糧草供給。

    張濟則是去收割董璜,董旻的人頭!

    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六月十五的深夜!

    他們要讓長安方面措手不及。

    但是,令胡軫怎麼都沒想到的是,其實在六月十三日,劉儉就已經派人聯繫上了牛輔與呂布兩個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