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臊眉耷目字數:4707更新時間:24/06/27 11:13:16
    丞相府內,戰時軍機處。

    戰時軍機處,是劉儉專門設立的臨時機構,被劉儉定性爲非常時期的中樞權力機關,以爲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

    軍機處總攬軍、政大權,現在被定性爲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按照劉儉給軍機處的定性,軍機處應是完全置於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但現在由於朝廷設立了丞相,所以軍機處反倒是等於丞相的私人祕書處。

    同時,軍機處在權力上是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而在形式上始終處於臨時機構的地位。

    此刻,站在軍機處中的幾個人,分別是劉儉,劉虞,荀彧,荀攸,劉表,田豐,沮授,賈詡。

    這幾個人,按照資歷來說,在朝堂之中確實有些欠缺。

    所以,現在劉儉設立了軍機處,讓他們作爲軍機處的主要成員,來參與到國家的大戰之中,來爲自己的手下的這些人提升資歷。

    “西涼軍如今已經抵達扶風郡了嗎?”

    負責提供情報的賈詡立刻說道:“回稟丞相,西涼軍的前部已經抵達了扶風郡,目前正按照朝廷的旨意,在眉縣駐紮。”

    劉儉問道:“他們可有擾民的舉動嗎?”

    賈詡笑道:“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會有的,不過眼下還沒有,因爲這支前軍,乃是由董氏家族中人親自執掌的,在董卓的約束之下,這支軍隊還未曾擾民,很是難得啊。”

    劉儉聽到這的時候,頗爲滿意。

    “看起來董仲潁還是個明白人,他雖然是涼州人,但是現在看事情的格局與高度不一樣了,至少他也懂了,什麼是民心所向。”

    說到這兒的時候,劉儉又看向了賈詡。

    “西涼軍各部的其他將士們出發了嗎?”

    賈詡果然是將所有的事情都探查的明明白白的。

    “以胡軫爲首的各部西涼軍已經陸續從涼州冀縣向東出發,雖然他們出發的時辰比董卓的軍隊要晚一些,但是想來用不了多久也會抵達扶風郡,丞相是讓這些人和董卓的軍隊一樣,也駐紮在眉縣?”

    劉儉搖頭說道:“其他那些西涼軍所率領的士兵與董卓率領的這支軍隊可不一樣,董卓所率領的這支軍隊,最終是可以完全讓吾收爲己用的……但是其他西涼戰將的心思,目前可不在歸順朝廷上!暫不可信。”

    說到這兒的時候,劉儉卻突然不說了,他只是笑看向周圍的這些人:“諸位,把你們的意見也都發表出來說說看,有什麼想法,儘管暢所欲言。”

    在場的諸人都沒有說話,只等着劉虞先發表意見。

    畢竟在這些人之中,除了劉儉之外,應屬劉虞的身份最爲尊貴了。

    而且這次長安廢立事件之後,劉虞隱隱有了成爲繼劉儉之後中心第一名臣的姿態。

    不過,衆人此刻都不發言,等着讓劉虞發言,並不是因爲劉虞有多麼高的軍事造詣,只是出於對他的尊重。

    劉虞也是一個比較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笑着看了看一旁的這幾個人,說道:“諸位有什麼意見,儘管說!某並不長於軍陣之事,還是靜聽諸位的意見就是了,今日就莫獻醜了。”

    劉虞既然已經這麼說了,那其他的人也就沒有顧忌,隨即開始暢所欲言。

    首先說話的人是田豐。

    “丞相!田某認爲,應該讓胡軫等軍隊屯於武功!這樣就掩其耳目,相比於眉縣,從武功前往長安的路程更爲平坦,也更爲順暢,西涼軍若是有心想從武功來攻打長安……完全可以做到朝發夕至!”

    “如此一來,以胡軫爲首的西涼軍將領就不會覺得我們是有心在算計他們,如此也可讓他們卸下防備,露出原本的真面目。”

    “到時候我們也好根據實事來制定戰略了。”

    劉儉聽了田豐的話,說道:“元皓先生果然是老謀深算,其他諸位還有什麼意見?”

    接下來說話的人是沮授。

    “丞相,末吏認爲元皓所言甚是,不過末吏還有一件事想說,依照末吏看來,咱們給西涼軍駐兵的地方雖然是重中之重,但是關鍵還要想辦法切斷西涼軍的後路!”

    “畢竟西涼軍的人數衆多,這當中若是逃出了一些返回涼州的,定會爲丞相的大業造成阻礙,當慎之又慎。”

    劉儉贊同道:“公與覺得我們應該在什麼地方阻斷涼州的歸路呢?”

    沮授很是認真的時候:“丞相,依照我等之間,咱們現在應該派人前往陳倉,在那裏阻斷涼州軍的退路。”

    “陳倉乃至咽喉之類,易守難攻,且能遏制住三面歸途,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啊。”

    劉儉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先生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其實,早在董卓軍率兵回返之前,我就已經讓徐晃和張燕率一支精兵,暗中潛伏往秦川山嶺之中,只等西涼軍全部過境後,再悄悄的偷襲陳倉,將咽喉要地拿下。”

    “陳倉到手,西涼軍沒有了歸路,不論他們能否打贏這場戰爭,他們也最終都是失敗者。”

    沮授聽劉儉這麼說,頓時就放下了心,很是感慨。

    “丞相果然是高瞻遠矚,原來事先已經早就做好了準備,某多事了。”

    劉儉道:“先生何必如此說?你如何多事?你這是在替我分憂啊,伱們有什麼想法都要及時跟我說,哪怕重複了也無所謂,一百次事情中,哪怕有一次我想不到,而你們提醒了我,那對於咱們的大業來說,就是天大的臂助!”

    “須知咱們上階層的人,一句話,影響的可能是千萬人的性命。”

    衆人聞言,紛紛點頭稱是。

    “至於這次排兵佈陣方面,應該讓各路兵馬在何處駐紮?諸位大可以暢所欲言,不必有所顧忌。”

    於是,在劉儉的督促下,衆人紛紛開始暢所欲言,向劉儉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大家在輿圖之上來回指點,分析戰場的形勢和可能發生的進程……大家各抒己見,毫無顧忌。

    最終,經過軍機處諸臣們的商議,最終羅列出了多套佈陣的方案以及用兵的策略。

    幾乎將各種可能發生的意外都預防住了。

    五日之後,董卓在眉縣安置好了軍隊之後,便在華雄的保護下來到了長安。

    時過境遷,再次回到長安的董卓心中有一種明顯的刺痛感。

    想當年,他剛剛離開長安之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手下雄兵十萬,立志要平定西涼,可謂是意氣風發,無人可及。

    然時至今日,再次回來的他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滋味,手下的將士也很有可能會分崩離析。

    軍隊的供養,也要仰仗他人鼻息,怎麼想都覺得憋屈啊。

    董卓這次回長安,並沒有領太多的人。

    他只是領着大將華雄,另外還有三百飛熊軍當貼身鐵衛。

    在董卓看來,今天這場合,他領着太多的兵馬回來也沒有用,帶兵多了,劉儉不可能讓他到長安來,必須得是千人以下。

    但是他就是領了一千個人,劉儉要真是想害他,那也是一千個來,一千個死。

    與其讓劉儉因爲這種事瞧不起他,倒不如就領三百個人回來。

    也讓劉德然看看他董卓的志氣。

    而且,董卓心中也估摸着劉儉根本不可能害他。

    西涼軍諸將本來還找不着合適的理由造反,劉儉要真給董卓殺了,他們還真就是無所顧忌了,甚至還會因此而導致彼軍的士氣大爲增長。

    董卓覺得,以劉儉的智慧,他絕對幹不出這麼愚蠢的事情。

    ……

    眼看着就要到了長安,董卓正唏噓不已之時,突見前面來了一支彪軍。

    那隊兵馬全副武裝,爲首的大將渾身覆蓋着精鐵甲冑。滿面虯鬚,相貌極爲雄偉。

    “來者可是董公?”

    董卓不認識眼前的將領,但是華雄認識。

    他小心翼翼地衝着董卓說道:“相國,此人是河北大將顏良。”

    董卓聽到這裏,恍然的點了點頭。

    早就聽過此人的名號,今日一見,果然雄壯。

    他命令車伕將他的馬車往前拉了一拉。

    董卓在戰車上直了直身軀,隨後對着顏良喊道:“老夫就是董卓,這位將軍有何指點?”

    顏良見董卓站了出來,急忙向着他拱手說道:“末將顏良,奉丞相之令特來此地迎接董公。”

    說到這兒的時候,便見顏良一揮手,衝着他身後的士卒們高聲說道:“給董公讓出一條路來。

    就見跟隨顏良所來的河北精銳士兵齊齊的分散向了道路兩旁,讓出了一條寬敞的大路,同時他們將手中的兵器用左手和右手一起握住放在胸前,挺直了脊樑,昂首挺胸,乃是爲董卓致敬。

    董卓看到了眼前的情況,不由感慨。

    他看向顏良說道:“可是你家丞相安排的?”

    顏良說道:“丞相說了,董公乃是大漢朝的功臣,此番雖未克敵制勝,但是卻也大揚我漢朝之威,不可不以重禮而代之也。”

    “董公,請!!”

    這番話說的董卓心潮澎湃,心中儼然有一股碰到了知己的感覺。

    劉德然,不愧是劉德然啊!

    果然是有眼光。

    也果然是有大胸襟啊。

    隨後,董卓就命令車伕:“駕車直行。”

    於是董卓手下這三百名飛熊軍就擁護在董卓車架的旁邊,雄赳赳氣昂昂的向着顏良的軍隊爲他們打開的道路走了過去,大有一種凱旋之師的意味。

    這一路上,董卓甚是感覺有面子。

    華雄跟隨在董卓的身邊說道:“相國,劉儉對相國如此客氣,看來他心中對相國還是很尊重的。”

    董卓聞言,臉上的得意之色更甚了。

    不過,他卻突然想起一件事,隨即囑咐華雄道:“如今既然已經來了長安的地界,那你可就不能再稱呼我爲相國了,回頭到了劉儉那裏,也要稱呼其爲丞相。”

    華雄聽了這話,多少還有點兒不情不願,但是在董卓意味深長的目光下,他還是答應了。

    “遵主公之令!”

    董卓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如釋重負。

    董卓的軍隊走過顏良軍隊的後,顏良隨即親自陪同董卓又向東行駛了三十餘裏,此時已經基本進入到了長安管轄的地界。

    依稀已經看到了長安城的城池,卻見又一隊精銳的騎兵向着董卓的方向奔馳了過來。

    董卓一見是騎兵,頓時來了精神,他眯起眼睛仔細看去,上下打量着這些騎兵。

    卻見這些騎兵所騎乘的戰馬皆品種優良,極爲雄壯,而且顏色也排布的非常整齊,有褐色的,有白色的,有黑色的……

    黑白褐色的戰馬,都各自依照着顏色成隊伍,很是好看。

    戰馬背上的騎兵也都是全副武裝,身着精銳甲冑,手拿長朔,裝備精良。

    這些騎兵足足有三百餘騎。

    光是這些甲冑,這些戰馬,還有這些長朔就足夠顯現的河北現在的冶鐵之力了。

    西涼軍大多都是懂得戰馬之人,他們只是大概掃了一下眼前的戰馬,就赫然發現這些戰馬的品質還有這些馬背上的騎士的素質,都不在他們西涼軍的騎兵之下。

    特別是在裝備上的優勢極爲明顯,放眼整個大漢朝,也找不出裝備這麼好的騎兵了。

    劉儉用這支騎兵向董卓展示了自己強大的實力。

    就在董卓嫉妒羨慕的看着這些騎兵的時候,就見這些騎兵突然橫列成一排,列成陣勢。

    他們一同舉起手中的器械,高聲喝道:

    “董公威武!”

    “董公威武!”

    隨後就見騎兵隊伍中又來了一名身材雄壯的彪形大漢。

    “末將公孫瓚,奉丞相之命,在此恭迎董公進入長安城,董公,請!”

    公孫瓚的名頭這些年在北地也是打的很響,先前他曾在幽州打擊烏桓與鮮卑,雖然聲名不及關羽,但是卻可以稱得上是幽州第二猛將。

    後來他又到了幷州相助郭嘉,對付當地的匈奴也是屢建戰功。

    只可惜,他在幷州的名頭現在也沒有趙雲和黃忠大,最多也就算是幷州第三。

    不過,即使一直都沒排上第一,但公孫瓚的聲名還是非常響亮的,特別是他在幷州的時候,還組建了一支白馬義從軍,雖然這支軍隊與趙雲手底下的軍隊有點兒衝突了,但是卻依舊不掩其鋒芒。

    公孫瓚在北地縱橫多年,聲名赫赫,饒是董卓也是聽說過他的名聲。

    特別是董卓也知道此人乃是劉儉的師兄。

    “想不到劉德然居然派這個人前來接我,看來他是真的很尊重老夫啊。”

    看見劉儉派出公孫瓚和這支雄壯的騎兵迎接自己,董卓不由發出了感慨。

    同時,他也被劉儉的騎兵的裝備以及素質深深的震撼到了。

    “看起來,老夫真是不及劉德然多矣呀。”

    董卓這話只是自言自語,公孫瓚自然是聽不到的。

    “董公,請隨我入城!”

    “請董公入城!”

    一衆騎兵齊齊高聲大喝。

    眼見公孫瓚所率領的騎兵如此雄壯,董卓心中也不由上來了一股傲氣。

    他吩咐華雄道:“讓老夫的飛熊軍以疾行軍樣入城。”

    “莫要墮了咱們涼州豪傑的銳氣。”

    華雄聽到這,似乎有些猶豫。

    “相國,您的身體只怕有些吃不消吧?”

    董卓聽見了這話,不由哈哈大笑。

    “老夫縱橫天下多年,這點小事算什麼?”

    “疾行入城!”

    “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