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臊眉耷目字數:2499更新時間:24/06/27 11:13:16
就在徐州風起雲涌之時,雒陽方面也發生了一件大事。
司徒荀爽終於病逝,享年六十六歲。
相比於歷史上,這個時空的荀爽多活了三年。
身爲荀氏八龍碩果僅存的一人,荀爽的離去,在整個朝廷,在整個士林,在整個古文經界,都引起了一場巨大的地震。
爲荀爽奔喪的古文經學子,以及憧憬荀爽的士族,涌入京師者不下萬餘。
天子劉辯下旨稱:荀爽耽道樂古,志行高潔,追諡慈公。
荀爽臨終時,曾囑咐荀攸,就將他就地安葬在長安,不要大費周章的移屍回潁川,空耗物力財力。
荀攸謹遵荀爽之意,一面在京師荀府設靈堂拜祭,一面派人去南陽,尋荀爽之子荀棐等諸子入京爲荀爽守孝。
荀棐如今在袁紹帳下爲官,聽聞消息後,遂拜辭袁紹。
荀棐的經學造詣極高,但政治和謀略能力一般,袁紹之所以留他在麾下,並不用其才,只爲用其名,因而就是放走荀棐,袁紹也不心疼。
左右如今,荊州和豫州的形勢已定,他袁紹已經稱雄於南,少了一個荀棐,並無大礙。
除了各地仰慕荀爽的古文經士子和清流之外,各地的豪傑霸主,也皆紛紛派人前往長安,爲這名古文經宿老弔喪。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劉儉。
而劉儉總共派遣了三名使者前往長安慰問弔喪,分別是孫乾,魏攸,段訓。
三人到了長安之後,代表劉儉向荀家人表示了慰問。
對於劉儉的這三名使者,荀棐倒是沒什麼感覺,畢竟來弔喪的人太多了,不過荀攸在接待這三個人的時候,卻多少有點異樣的感覺……
具體是什麼樣的感覺,荀攸也說不出來,反正他總覺得這三個人看自己的眼神……有點那啥。
但荀攸也並沒有過多的在意。
三七之後,身爲人子的荀棐便主守孝之事,而孫子輩的荀攸,則主要負責協助接待。
畢竟大漢朝沒有飛機和火車,很多人知道了荀爽的死訊之後,天南海北的趕來弔喪,抵達長安之後,可能都是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於一季之後的事情了。
所以,類似於荀爽這樣的人物,靈堂的拜訪和喪期一般都是非常長的。
而這一日,濟陰李氏又來了幾位有名的古文經大家前來弔喪,引薦之人乃是其等同郡之人董昭。
而劉儉的三位使者,也隨同幾個人一起又來了靈堂。
荀攸有點兒沒鬧明白這幾個人爲什麼混在了一起,不過他還是按照禮節招待了這些人。
這些人大老遠的前來給荀爽弔喪,而且他們的身份又都不俗,特別是以孫乾魏攸等爲首的三人代表的還是河北霸主。
而荀爽在世之時,通過撫遠大將軍一事,已經讓荀家與劉儉有了政治上的接洽往來關係,彼此之間也不算是陌生了。
所以這頓飯,荀攸說什麼都要親自陪着吃。
他敏銳的感覺到這頓飯會帶給他一些驚喜。
吃了一會兒飯之後,董昭突然開口。
“公達兄,其實這一次諸位賢能皆來長安慈明公弔孝,還有一件事,想要與公達兄通個氣兒,董昭受幾位賢能所邀,今日來此,也是做一個中間人,爲你們兩方引薦一下,”
“而且有我在,有濟陰李氏的幾位好友在,也顯得咱們諸人來自各方,不會輕易爲外人胡亂的猜忌。”
荀攸心道,呵呵,你說這話不就是擺明了這裏面確實有事兒嗎?
不過想想也是,劉儉若是派人給荀爽弔孝,完全可以派任何一個人來,但是這孫乾乃是劉儉麾下有名的使者說客,他代表劉儉來弔孝,定然是有大事想要商議……絕不是單純的弔喪那麼簡單了。
孫乾衝着荀攸拱了拱手,道:“其實我等這次來長安,一則是爲慈明公弔喪,二則就是與代表大將軍,與公達先生見面一敘。”
荀攸聞言,頗爲詫異:“某乃是粗鄙聲名不顯之人,又何勞大將軍惦念呢?”
孫乾聞言哈哈大笑:“公達先生過謙了,先生乃是當世奇才,更兼乃是潁川荀氏的第三代的俊傑人物,先生若是粗鄙聲名不顯之人,那我等諸人豈不皆是鱗羽走獸了?”
“大將軍久仰公達先生之大名,今日讓我等前來與先生相見,乃是有一件事關朝廷走向的大事,想與先生商議。”
荀攸鄭重道:“不知撫遠大將軍對攸有何吩咐?”
孫乾說道:“大將軍深知公達先生爲潁川荀氏下一代之翹楚,吾師鄭康成對荀氏也是多有高贊,今正值四海崩裂,天下大亂之時,朝廷之中也是局勢複雜。”
“以楊彪、王允、淳于嘉等爲首的今文系望族,乃是朝中的一大勢力,董相國把持朝政,手下有十餘萬能征慣戰的猛將軍士,在朝中軍事上有一言九鼎之力,反觀當世古文經高才清流,如今在朝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弱……昔日,全仰仗荀司徒一人獨撐大局。”
“今慈明公故去,清流在朝中無首,實非天下之幸……雖然干涉朝政並非賢臣之所爲,但是畢竟天下大亂,不可以尋常行爲度之……大將軍的意思是,這朝中需要有清流士人來爲天子,指明前進路線,以免天子爲奸佞之臣所迷惑,畢竟漢室衰微,四海之民多陷入戰亂苦楚,卻是不可再走錯一步了。”
荀攸環顧了一下在場諸人,隨後眯起了眼睛說道:“撫遠大將軍,讓公來與我說此事……難不成,是想讓我在朝中引領清流士人一系?”
“我荀攸才德淺薄,哪能擔此重任呢?”
孫乾急忙說道:“公何必過謙呢?慈明公昔日從潁川來到朝廷任職,荀氏子弟之中不帶旁人,只帶公達先生一人前來,足見慈明公對公達先生之信任,更是對公達先生寄予了厚望啊。”
“眼下,能夠在朝中繼承慈明公遺志,整合清流勢力的人,也只有公達先生一人了,若公達先生不棄,大將軍願爲外援。”
一句大將軍願爲外援,可以說是深深的觸動了荀攸的心。
其實,就算是孫乾他們今日不來與荀攸說這件事,荀攸也當繼承荀爽生前的遺志,在長安城中扛起古文經清流集團這一面大旗。
當然,荀攸雖有才智,且頗有名氣,但是與荀爽的號召力相比,終究還是差了不少。
荀爽雖然對荀攸寄予厚望,但荀攸對自己能否擔此重任也沒有信心,畢竟他要在朝廷之中與之周旋的人,可是董卓,楊彪,王允,淳于嘉之流啊。
哪一派都不是省油的燈。
在這種情況下,荀攸若無外援,拿什麼與他們抗衡呢
但是如今劉儉主動來與他聯合,荀攸的心中陡然間增添了不少的底氣。
若是劉儉肯作爲荀攸的外援,再加上鄭學一派的人的支持,則荀攸就有足夠的底氣,在朝中建立一個由清流集團成立的勢力。
雖然這支勢力沒有兵權,但也足夠讓董卓還有楊彪、王允一衆不能小覷。
當然,或許過幾年之後,清流集團能不能在劉儉的幫助下,在朝中掌握一定的兵權,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對於荀攸本人來說,一個嶄新的時代和屬於他的獨特機遇即將來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