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劉儉手中有件利器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臊眉耷目字數:3317更新時間:24/06/27 11:13:16
其實,對於如今朝堂時局感覺極度敏感的家族,不僅僅只有廬江周氏,其他州郡的官宦之家,高門望族,也都是在緊緊地盯緊雒陽。
其實,這些事早就在劉儉的預料之內了。
從後世人的角度來看,這些衣冠巨室內,高門望族所做的事情都是違背人類發展進步的事,他們爲了自己的利益,無所不用其極,砸骨髓吮精血,彷彿什麼噁心事兒他們都能幹的出來。
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縱觀古今,誰又不是像他們一樣爲了自身的利益而活着呢?站在他們的角度來想這個問題,你能說他們是錯的嗎?
想想漂亮國,一個根本不能稱之爲國家,只是一個披着國家外皮的利益集合體……一邊被全人類討厭着,卻偏偏又能吸引人馳之若騖的去加入……
新政的分配方式或許有利於整個中土全人類的進步與發展,可毫無疑問的卻觸動了東漢王朝高門望族的根基。
這就好比後世的時候,一個家庭經通過經商或是當官積累了很多的房產,鈔票,股份等諸多財物……但是突然有一天,執政者過來找你們談話,說是你們家的房子,得拿出來分給別人住,你們家的鈔票得拿出來大家一起花。
雖然性質並不完全相同,但是對當事人的感覺來說,其實都是一樣的。
在東漢王朝高門望族的人眼中,利用人頭賦稅藏匿人口,閥閱之門的人才壟斷分配,這都是他們的固定資產,百年的沉澱已經使他們習慣性的這麼認爲了。
董卓所頒佈的這兩條新政,感覺上就跟拿他們家的錢給別人花是一個道理。
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是很難轉過這個彎的。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若是能夠輕易答應,而不做出巨大的反抗……說白了,他們也就跟傻子沒什麼區別了。
縱觀世界人類歷史,不論是冷戰還是熱戰,其戰爭原因,歸根結底不過是利益之爭。
哪有那麼多爲民請命?拯救寰宇蒼生?
都是扯淡,戰爭的根本目地就是利益再分配。
至於周瑜的父親和他的從父,是因爲什麼在雒陽城中知道這個消息的?
很簡單,雖然董卓現在還沒有將新政頒佈出來,但呂強已經從陽夏城星夜趕回雒陽城,並與天子、何太後探討了這件事情。
果然是不出劉儉所料,天子與何太後一聽到這個消息,經過一番短暫的尋思,就急忙答應了。
畢竟,這也事關他們的利益。
但是接下來,不論是遷都還是頒佈新政,都是茲事體大,以天子和董卓的角度來說,不可能一點風聲都不發出來就擅自行事。
這種事情可不是雷霆一擊就能成功的,非得是從小範圍進行商討,然後再從小範圍擴展到中範圍,逐步擴大,最後變成朝政公議。
所以,現在不僅是廬江周氏,包括朝中的公卿們,還有很多地方的閥閱之門,都已經隱隱的得到了風聲。
誰又能想得到,自袁紹糾集各路諸侯討伐董卓之後,竟然又發生了一件這麼大的事情。
與此同時,在陽夏城屯兵的劉儉,已經開始準備向河北回兵了。
只因呂布和胡軫的兵馬,已經先行撤離。
劉儉與董卓暗中商議,要等到自己的兵馬抵達延津渡口之後,再將牛輔和華雄二人奉還。
雖然劉儉估計着董卓不會再派兵繼續偷襲自己,但是爲了以防萬一,還是要將這兩個人質留到最後。
在離開陳國之前,劉儉還是將陳國境內有名的冶鐵,造橋,制弓等能工巧匠包括其家眷一併轉移。
雖然手段略顯粗暴了一些,但身在亂世,有些事情就不能過於拘泥。
在抵達延津渡之前,田豐那邊就派人傳回了信兒,賈詡的家人已經被冀州這邊迎接到了。
當然,田豐多少也有些奇怪,他實在是想不通,明明有黑山軍攔路,爲何賈詡的族人就能夠這麼順利的進入冀州境內?
劉儉將賈詡的家人已經被安置在了鄴城之事告知了賈詡。
賈詡聞後立刻對劉儉千恩萬謝。
從這一刻起,賈詡的家人就算是在劉儉的掌控之中了。
也就是現在,劉儉敢於將他心中最深層次的祕密與賈詡進行分享。
就好比這次促使董卓與天子遷都、新政……劉儉等閒不會與田豐、沮授、審配等人交流這些事——甚至是荀彧。
毫無疑問,董卓頒佈的新政自然也會使他們的家族產生巨大的影響,而自己身爲這件事幕後的推手,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不可能與他們進行商議。
畢竟在這件事上,大家的根本利益不算一致。
這件事情時,實際利益是不一致的。
看來看去,也只有賈詡適合交流。
雖然賈詡也是士族出身,但是他是涼州邊境士族。
察舉制所帶來的羣體利益,是分不到他這種邊緣的士族羣體頭上的,就是能夠分到,說白了也是微乎其微。
至於稅收方面,更與他們沒關係,他的族人和他都已經背井離鄉了,完全的依附於劉儉麾下。
在某種意義上而言,賈詡或許也是新政頒佈下來之後,能夠得到利益的人。
在聽完劉儉對自己的敘述之後,賈詡只是略微有些吃驚,不過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眼見賈詡的表情很是平淡,劉儉不免有些驚訝。
“文和聽了此事,似乎並不驚異?”
賈詡搖了搖頭:“若是換在別人身上,詡心中定會詫然,只是依照賈詡這一段時間對主公的瞭解,此事發生在主公身上,或許就平常了。”
劉儉奇道:“爲何?”
賈詡很是鄭重地道:“因爲主公,乃是當世雄主!這等能改變世間,名流千古之大業,也只有主公這樣的人物能夠做成。”
聽了賈詡的話,劉儉仰頭哈哈大笑。
“雖然文和是吹捧之言,但是聽在心裏也甚感舒服,給別人當了幾年的主公,我竟然也樂意聽奉承話了。”
“行啊,不論你所言是真是假,我就當真的聽了。”
賈詡低頭道:“詡所言,句句屬實。”
“文和,依你之見,陛下和董卓一旦定下了遷都事宜,同時頒佈新政,這成功率會有幾成?”
賈詡言道:“頒佈政令不難,但是,若要落實政令到實處,卻不是朝夕之功了,就需要逐年推進而行,同時,天下也會因爲這個政令而變得越來越分裂。”
“想要徹底的落實這兩條政令,非得是山河破碎一遭,花個十年二十年重新制定規矩捋順不可。”
劉儉點了點頭:“這兩條新政必須要從當今天子和董卓的手中出來,但是我覺得陛下和相國卻未必能與新政共存於最後……”
賈詡行禮,道:“主公所慮者甚是,詡在京中之時,也曾與天子和太后有過數面之緣,依詡看來,當今天子非英雄之主,何太後乃愚鈍之婦,這兩個人最多也只能是躲在董相國的背後,抖抖威風,新政延續下去的關鍵,還是在相國的身上。”
劉儉笑道:“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賈詡道:“依照詡對相國的瞭解,董相國完全有這個本事。已經有這份決心,包括他的狠厲……想來,他還真能夠將這件新政推行下去。”
“只不過,對相國而言,他有一個最大的短處。”
劉儉知道賈詡說的是什麼。
“文和想說的是,恐董卓年紀太大,推行新政未及到一定程度,便天不假年,是嗎?”
賈詡道:“回主公話,正是如此,而且我恐想過,再過些年之後,心生激流勇退之意,到時候這變數可就大了。”
劉儉聞言長嘆口氣。
“罷了,數年之後,再想數年之後的事吧,這天底下,又有什麼都是事事完美的呢?”
卻見賈詡對着劉儉拱了拱手。
“眼下的當務之急,主公還需仔細觀察,各路牧守,特別是袁氏兄弟下一步會對主公採取的動作。”
賈詡這話令劉儉不甚瞭然。
“文和這話我不是很明白,關於雒陽遷都以及新政頒佈之事,雖然是我在背後助推,可事實上,操作之人乃是天子與董相國,袁氏又爲何要向我動手呢?”
賈詡恭敬道:“天下名門郡望及袁氏兄弟或許不知道何人是助推之人,可是他們要想辦法解決新政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依照賈詡對相國的瞭解,相國辦事的後勁或許會有不足。”
“然行事之初期,相國處事之堅決卻遠非一般人所能比。”
“這次遷都和新政,任憑朝中公卿阻攔的再兇,天下望族給朝廷施展的壓力再大,相國也絕不會失敗的。”
“特別是一旦遷都於長安,便是董相國行至了自己的根據之地,屆時關東諸侯想要憑軍事討伐相國,絕無勝算。”
“以詡對於袁氏兄弟的瞭解,他們絕對不會甘心,特別是新政剛剛頒佈的這前兩年,爲了不讓新政對民間的影響太深,天下的衣冠巨室一定會有所行動。”
劉儉恍然而悟。
“文和的意思,是袁氏兄弟會在我這裏尋找破壞新政的方法?”
“正是,依照賈詡看來,這天下間現在也只有使君手中有一樣利器,能夠破解新政之威。”
劉儉的思緒也很敏捷,他只是略作思考就知道了,就想到了賈詡口中所言的利器是什麼。
“陳留王?”
賈詡輕輕地點了點頭:“是!詡敢保證,那些衣冠之門一旦感覺無法扭轉朝廷的心意,定然會把目光轉移到陳留王的身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