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固守,謀取文臺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臊眉耷目字數:4035更新時間:24/06/27 11:13:16
    董卓爲什麼要先瞄準韓馥,不過是因爲在他看來,韓馥的幽州刺史部實力不強,應是最易被擊潰的。

    身爲一個潁川郡人,驟然橫跨到大漢朝最北方的地界去當監察官,而且時間還這樣短,其組織的軍隊粘合力必然不強,大有一擊即潰之勢。

    除了幽州刺史部的戰力不強外,董卓也覺得韓馥這個人挺召人恨的。

    當初董卓徵辟黨錮之士爲官時,姓韓的響應董卓的徵辟速度最快,表忠心表的也最堅決,但等他到了地方就任後,轉頭就翻臉不認人了,這也着實是讓董卓氣的發瘋。

    不先收拾了韓馥,董卓心中也着實咽不下這口氣。

    不過,對於其他的那些人,董卓也同樣沒打算放過。

    第二級的目標,是橋瑁,張邈,劉岱,鮑信這幾個混賬。

    董卓派出他手下掌管西涼騎兵的胡軫,帶領西涼鐵騎去突韓馥,這算是給了韓馥最大的優待。

    而呂布,郭汜,張濟,楊定四個人,則分別去攻打另外四人。

    這些人雖然都是深溝高壘,但酸棗畢竟是地處河南境內。

    而河南境內最大的地貌特點,就是大多爲平原之地,山林較少。

    在平原之地交手,對於騎兵來說,最是有利。

    而董卓手中,最不缺的就是騎兵。

    而且他的騎兵都是天下精銳!

    初平三年八月初三,西涼鐵騎在胡軫的指揮下,偷襲了韓馥在酸棗西北的大營。

    時隔兩日不到,呂布,郭汜,張濟,楊定也一反先前的作戰風格,分別攻打了張邈、橋瑁等人。

    原先在胡軫執掌西涼兵的時候,西涼軍大部分都是採取守勢,連續打了兩個月的仗,大部分都是聯軍在不斷的騷擾西涼軍一方。

    饒是曹操在滎陽的大敗,也是因爲他的冒進,而並非西涼兵主動出擊。

    所以在關東諸牧守的概念裏,西涼軍應該是不會輕易出擊的,故而在防守方面,他們就都有了一些懈怠。

    問題是,董卓用兵的手段和胡軫大不相同,幾十年的征戰經驗,讓他精通於各種戰法,特別是這種平原式的野戰,在大漢朝能夠與西涼騎兵和幷州騎兵相抗的軍隊,幾乎沒有。

    他敏銳的察覺到了對手的短板,隨即用最快的速度進行了還擊!

    這一仗,是繼滎陽之戰後的西涼軍的第二場大勝仗,張邈和劉岱的軍隊因爲受到了呂布和張濟的直接進攻,損失慘重,張、劉二人的兵將損失殆盡大半,二人倉惶惶如喪家之犬,連酸棗都沒有回,直接奔還往了陳留。

    橋瑁依託着酸棗縣,勉強支撐,倒是沒有讓郭汜打到團滅,但也是死傷甚重,徹底喪失了回擊之力,只能龜縮在酸棗之中固守等待救援。

    鮑信屬於袁紹的嫡系,有一定的軍事才能,在與楊定的作戰中雖處於失利狀態,一而再再而三的敗退,不過卻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自己軍隊的有生力量。

    不過相比於鮑信,韓馥軍的表現着實有些讓人驚訝。

    他依託着營寨,用出弓弩陣,死死的守住了營盤,沒有讓胡軫得逞,反倒是讓胡軫所率領的涼州騎兵受到了一定的損傷。

    雖然如此,但中原戰區的整體態勢已經完全改變了,天秤開始向董卓一面壓去。

    幾路聯軍的結果,橋瑁迎接回了鮑信勉強固守住了酸棗,但卻也無力再做進攻,劉岱和張邈的軍隊損失殆盡,直接被打回了陳留重新組織軍隊,韓馥憑藉手下所組織的弓弩陣堅持了一陣,但也沒有再戰之力,爲了保全有生力量,便往南面與袁紹會和。

    張超和臧洪等人,乾脆打都沒打,直接撤走了。

    董卓用不到十五日的時間,基本擺平了中原地區的戰局,隨後又馬不停蹄,前往南方的陽人縣督陣。

    陽人縣方面,對手主要的戰力是荊,豫之軍。

    其中,豫州刺史孔伷,南陽太守張諮,汝南太守王芬,也都是董卓下放往地方的黨錮名士。

    但是等他們到任之後,孔伷和王芬便齊齊謀反,投奔了袁家。

    張諮其實不想背叛朝廷,但問題是董卓給他安排這個地方比較特殊……南陽太守!

    說的不好聽點,董卓這等於直接給張諮安排到袁紹的大本營裏去了。

    雖然在張諮看來,袁紹和董卓都是如狼似虎,但相比較之下,離他更近能夠掌控他性命的還是猛虎袁紹。

    餓狼董卓,尚算是遠在天邊。

    故,張諮還是決定擁護袁紹。

    如此,就等於荊、豫之地的地方長官,基本都被袁紹整合來對抗董卓了。

    董卓派往荊豫的先鋒大將華雄,是個勇猛非常的人物,他跟隨董卓多年,善於衝鋒陷陣,在涼州平羌叛的時候,有很多不錯的戰績,臨陣經驗非常豐富。

    而袁紹方面的先鋒黃祖,與華雄正好相反。

    這個人的進取能力不及華雄,但論及固守本土的防御能力,着實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黃祖採取了和朱儁一樣的防禦手段,將兵馬屯紮在陽人,並動用當地大量的民夫,修葺城牆,搭建壁壘堅營,在陽人縣佈置了堅固的防禦陣勢。

    袁紹在得知了這件事後,心中甚感無語。

    黃公!我們是進攻的一方好不好!?

    你在陽人城佈置那麼多的防守作業做什麼?你這膽子是不是太小了點?

    但事實證明,黃祖的這套打法算是做對了。

    華雄帶領的大軍一到,立刻就對陽人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身爲涼州武人,華雄的作戰方法就是一個字——幹!

    論及身爲將令的作戰素質,華雄遠在黃祖之上,論及兵卒的戰力,西涼兵也在荊、豫軍之上。

    幾番對抗下來,黃祖在對抗華雄的作戰中幾乎皆呈現下風,甚至可以說是屢戰屢敗,但是不論他怎麼被對方打敗……黃祖卻能夠做到一點,那就是寸土不讓。

    華雄雖然是連戰連捷,但都是小勝,在大形勢上,怎麼打也打不透黃祖的龜甲防禦。

    身爲涼州系出身的猛將,華雄用來逼黃祖出城的手段只有一個,那就是讓西涼軍們叫罵!

    他也實在是想不出什麼其他的方法來了。

    而叫罵這種手段,對於黃祖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罵去吧你,累死你我不賠!

    所以,兩軍目前就僵持在了這裏。

    與此同時,幽州刺史韓馥帶着本部兵馬進入了魯陽地界與黃祖會和。

    韓馥將自己的手下的精銳兵馬暫時安置於魯陽,他自己則是親往宛城去拜見袁紹。

    見到了袁紹之後,韓馥聲淚俱下的將酸棗方面的戰事向着袁紹做了大概的描述。

    前番曹操敗績,損兵折將,已經令袁紹頗爲鬱悶。

    爲了讓曹操重整旗鼓,袁紹親自出面,在荊州,汝南,潁川諸家之中,要了不少的資源,支持曹操前往揚州丹陽郡第二次募兵,待募兵完成之後,再返回汝潁共同討董。

    沒曾想,剛剛送走了曹操,韓馥就到了,同時給袁紹帶來了這麼大的一個敗報。

    袁氏聽說橋瑁,劉岱,鮑信等人都被西涼軍給收拾了,氣的有點頭暈腦脹。

    他雖然事先就知道董卓軍的戰力強悍,實力不俗,但萬萬沒想到各陣諸侯的敗陣竟如此之快。

    不過天幸黃祖將魯陽守的固若金湯,沒有讓華雄直接殺進南陽腹地,不然的話,袁紹還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了。

    而也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代表着潁川荀氏的荀悅和荀諶,來到了宛城,投奔在袁紹麾下。

    這兩個人,都是荀氏家族中的代表性人物,極有機謀。

    前番荀彧按照家族的指派,北上前往冀州歸順劉儉,如今這兩個人也爲了荀氏家族在潁川的利益,前來袁紹麾下投效了。

    荀氏家族在汝潁之地還是非常有名望的,且多年來一直跟袁家有利益輸送,如今兩位荀氏下一代的英傑人物代表家族來投,袁紹喜不自勝,自然是格外的厚待。

    同時,袁紹將眼下諸侯聯盟對陣西涼軍的不利局勢,向二人做了陳述。

    荀氏子弟,自幼皆受家族中的高等教育,所學頗雜,同輩之中,沒有一個人是水貨,各個都有些本領。

    特別是身爲荀彧嫡親兄弟的荀諶,在同輩之中也屬於是俊秀人物。

    他一看就看出了當中的問題。

    “使君,西涼軍起先分兵三路,與諸侯會戰,酸棗一路,本是僵持之局,但突然之間卻連戰連敗,反觀孟津一路,至今是兩軍對峙,並無任何動靜,實是不合常理。”

    袁紹聽了荀諶的分析,道:“友若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董卓乃是三朝老將,歷任西域,幷州之地,經驗頗豐,西涼軍中,有此眼力和果敢之氣,能夠在短時間戰勝中原諸路牧守之人,非董卓莫屬!”

    荀悅在旁言道:“莫不是虛虛實實之法?”

    “正是如此,孟津那邊,恐未必有董卓在了。”

    袁紹雖偶然會有些“好謀無斷”,但總體來說,他還是個聰慧之主,大多數的時候,他都是智商在線,且相當的英明睿智。

    他聽了荀諶的分析之後,深覺有理。

    “如此說來,董老賊很有可能會驅兵來魯陽了?”

    荀諶道:“正是如此,恐怕董卓眼下已經抵達了魯陽。”

    “華雄一人,或許拿不下黃公,但來了董卓,只怕黃公就未必能夠長久堅守了!”

    袁紹沉默了一會,嘆道:“果然,還需增援才是!”

    說罷,便見袁紹看向外面,吩咐侍衛道:“着蔡瑁,呂公,文聘三人來見!”

    那侍衛立刻領命而去。

    不多時,荊州本土豪右的三名代表,來到了袁紹面前。

    這三人都是南郡豪族,爲袁紹所看重,而他們對袁紹四世三公的身份,也分外憧憬敬佩。

    自黃祖之後,這些南郡家族的大族中人,也紛紛被袁紹拉入軍中效力。

    蔡瑁等人見禮,隨後問道:“使君,喚我等所爲何事?”

    袁紹長聲嘆息,道:“黃兄在前線與西涼軍作戰,雖戰事不利,然尚能堅持,只是我恐董卓不日即至,屆時怕黃兄獨臂難支,勞煩你們率兵前往相助!”

    說到這的時候,袁紹看向文聘,道:“仲業雖然年輕,然昔時曾與足下探討兵機,我深知仲業乃是善守之人,此番還需多多勞煩仲業助守了!”

    “使君放心,文某定盡全力!”

    “事不宜遲,你們還需趕快出發才是!”

    “喏!”

    待三人走後,袁紹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很顯然,他對前線的局勢依舊不甚放心。

    荀悅開口道:“使君,以我之見,若要破董,使君還需收服一人,方能成大事!”

    “何人?”

    “非得有孫堅出兵不可!”

    袁紹聽到這時,卻長嘆口氣。

    “實不相瞞,孫堅目下爲長沙太守,人在荊南,而我爲荊北之牧,其人並不隸屬於我,而且此人性情高傲,昔日更是與吾弟公路交厚,此番公路推病不至,孫堅也推病不至,擺明了就是與公路一心,我又如何用之?”

    荀悅道:“使君,孫堅雖與公路相識,但也不過是昔日共討黃巾接下的淺薄交情,論及聲名威望,知人善用,袁公又有哪一點不及公路?孫堅非士門出身,狡以孫武之後自稱,不過是想提拔自身聲望,其向上之志任誰都能看出。”

    “況且如今孫堅人在荊南,遠離袁術,卻與使君近在咫尺,之所以不投使君者,只因與使君不識爾。”

    “依袁公之胸襟韜略,只要肯做,想要從袁術手中將孫堅召過來,未必是件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