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和青州黃巾的心理戰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臊眉耷目字數:3514更新時間:24/06/27 11:13:16
    張讓能夠體會劉儉的話中之意。

    這確實是董卓能夠辦出來的事。

    這個時期的董卓已經和歷史上不同了,他代替何進和宦官勢力,開始與衣冠巨室們開啓了新一輪的角逐。

    現在的董卓手握重兵,威震司隸,但是他還極力將自己標榜爲忠臣,所以天子與何太後他是不能動的。

    但身爲涼州人的董卓與皇室之間的關係畢竟還不算很鞏固,而能夠鞏固皇室與自己的最佳手段不外乎是聯姻了。

    給皇帝當老丈人的感覺,那可真是美滋滋啊。

    而且此事一旦成了,那他就在名義上成爲了真正的外戚。

    想法雖然很美好,但是針對這一任的皇帝後宮之事,天下士族們早就已經開始着手佈置了。

    劉辯的那位唐皇后目前已經成了董卓的眼中釘。

    這位從穎川唐氏出身的名門貴女,在身份上實在是無懈可擊。

    董卓若是把她接回雒陽,行廢立之事,只怕滿朝公卿都不會答應的。

    而且董卓也實在找不出一個合適的理由把皇后廢立,然後安插上自己族中的女人當皇后,這樣肯定是說不過去的。

    而且也會使董卓和天子、何太後之間產生間隙矛盾。

    於是乎,在痛定思痛之後,董卓直接採取了釜底抽薪的策略。

    他派人告訴劉儉,請劉皇叔不要將唐氏女子送回雒陽了,乾脆直接和陳留王一塊弄到鄴城算了。

    畢竟雒陽太亂,不安全,也不利於小姑娘茁壯成長。

    饒是劉儉也不由稱讚董卓這一手真是高明。

    這件事對自己來說並不算什麼難事,只要自己把唐皇后接回到鄴城,董卓馬上就會把自己的族中女子安插在劉辯身邊。

    到時候沒人會顧及劉儉的所作所爲。

    屆時,誰是名正言順的皇后?這在根本意義上來說就是一趟渾水。

    反正董卓肯定說自家的族中女是名正言順的皇后。

    而滿朝的公卿大臣們一定會強調小唐皇后才是真正的皇后。

    兩方就可以撕逼去了。

    但不論如何撕逼,董卓的目的還是達到了。

    劉儉有預感,雖然董卓這麼做相比於歷史上他稱雄天下來說會費力許多。

    但他這種行爲對於大漢朝來說,卻無異於是最好的。

    同時這樣的董卓也不會那麼容易被擊潰了。

    爲了保持住現在的人設,董卓也不會再火燒洛陽。

    他只會拼了命的與世家望族拼死相抗,削弱對方的實力。

    雙方旗鼓相當,這對於劉儉來說是最好的結果了。

    劉錦也是一個老油條,他在這方面的花花腸子不比劉儉要少。

    他非常清楚劉儉想要做什麼,也非常清楚董卓想要做什麼。

    於是,這位被先帝劉宏最爲倚重的大宦官阿父張讓,搖身一變成了宦官劉錦,從此開始被劉儉使用驅馳。

    ………

    而另外一方面,青州黃巾一衆大小方首領再度向着青州各郡的望族世家展開了新一輪的猛烈攻勢。

    其實,黃巾各部渠帥在看到劉儉的大軍來到青州邊境時,各個內心中還是有些恐懼的。

    倒不是劉儉軍的人數有多麼勢衆,實在是劉儉本人的聲名太過響亮了。

    或許連劉儉自己都有點沒反應過來,現在的他已經成爲了當世名將。

    青州黃巾的人數再多,但是他們各渠首領又有哪一個敢自稱能夠比得過張角?

    張角都讓劉儉給收拾處置了,這些青州軍的諸位大方小方渠帥,還有哪一個敢跟劉儉正面對抗?

    說是號稱百萬的青州之軍,但實際上真正能作爲正規軍士與冀州軍對抗的,實在是不足十之一二。

    於是,在劉儉剛剛抵達青州的時候,諸位大小方渠帥都沒有讓手下的兵勇在青州繼續肆虐。

    他們則是把各部兵馬分別駐紮在險要之地,暗中聯合,隨時準備應對劉儉的攻擊。

    但是等了好長一陣時間,也沒發現劉儉有何動作。

    對方只是屯兵在歷城。

    這下子,青州軍的諸位渠帥們的心中又開始躁動了。

    這劉儉好似沒那麼可怕呀。

    他們又打起了搶劫青州各大望族鄔堡糧食和軍械的打算。

    畢竟青州軍百萬人,人數衆多,每日的耗費十分巨大。

    雖然他們也會去打劫平民百姓,但在那裏所獲得的資源數量根本不夠他們養兵維持的。

    特別是對於現在的黃巾軍來說,最普通的老百姓反而是他們最有力的兵源保障。

    這些黃巾軍的渠帥和首領們腦袋也開竅了。

    “天補均平”的輿論所造成的後果與甜頭,讓他們明白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黃巾軍想要持續發展,就要建立自己的基礎人羣。

    而這個基礎人羣,毫無疑問就是那些窮苦人。

    所以說,現在的黃巾軍輕易不會對窮苦人動手。

    他們還指望着更多的窮苦人能夠加入他們來繼續壯大他們的隊伍呢。

    劉儉不動手,黃巾軍的心開始野了,又想去打地主搶富豪。

    一些黃巾軍渠帥開始對劉儉這個人的能力和聲名產生了質疑。

    畢竟劉儉實在是太年輕了。

    他這些年確實做出了很多功業,特別是在軍事領域上,劉儉已經成了一位名將。

    但這個名將是不是會有些水分呢?

    仔細想一想,鮮卑之戰,有盧植罩着他。

    黃巾起義之戰則是由皇甫嵩和董卓罩着他。

    前段時間,冀州的平定戰中,也聽說是當地的諸多家族對劉儉進行了支持。

    雒陽之戰,劉儉小勝幾場,但根本就沒跟西涼軍進行過正面衝突。

    人最怕就是瞎分析。

    經過黃巾軍的一番瞎分析,大家發現,劉儉其實是個沒啥用的窩囊廢。

    他要不是窩囊廢,他早就令人打過來了,他還窩在歷城幹什麼?

    於是乎,很多黃巾軍的渠帥不知天高地厚,開始躍躍欲試。

    他們甚至產生了想要領兵去直接攻打歷城的劉儉的念頭。

    好在青州黃巾軍的兩位大方渠帥司馬俱與徐和還都是個明白人。

    直接往歷城去進攻劉儉,這件事兒是絕對不行的。

    不過,劉儉既然沒有派兵過來攻打他們的意圖。

    那繼續打劫青州各郡的豪門望族,似乎也就無所謂了。

    於是,在短暫的停頓之後,黃巾軍再度對各郡的望族發動了猛烈的攻勢。

    齊國,樂安,北海各地的望族終於堅持不住了。

    朝廷方面根本就對劉儉按兵不動的行爲視若無睹。

    而青州郡望所掌管的人丁,要麼被黃巾軍吸走,要麼就被他們打殘。

    就算是現在,他們還依舊有力量與黃巾硬抗,但打到最後,損失實在是太大了。

    現在的各地青州望族,就基本被黃巾軍消耗掉了大半實力。

    最終,在無奈之下。

    以青州田氏,孫氏,鍾氏,馮氏四大郡望爲首,十七家大族再次來向劉儉示好,請求他出兵相助。

    劉儉這個人行事非常的專一。

    他上次對青州望族提出的要求就是要錢、要糧、要兵器。

    故而這一次也不例外。

    條件絲毫沒變,但是這一次青州四大望不討價還價了。

    他們現在也失去了跟劉儉討價還價的能力。

    所有的要求,全部答應劉儉。

    但眼下,青州諸望族藏匿財貨的地址都在青州腹地。

    所以必須得等劉儉打開通往青州腹地的大門之後,望族的物資才能陸續抵達他的軍中。

    這其實也是望族爲劉儉設下的一個考驗。

    不是劉儉連通往青州的大門都打不開,還何談什麼保護他們?

    還何談什麼擊敗黃巾軍?

    他們的物資也自然不可能交給這樣的人。

    但劉儉既然得到了他們的承諾,自然就要開始行動了。

    於是乎,劉儉就開始施展他的計劃。

    爲了對付黃巾軍,劉儉已經經過多日籌謀,並和手下的一衆將領進行了推演。

    隨軍的審配提醒劉儉,黃巾雖然是烏合之衆,但人數畢竟太多。

    巨力勝巧,雖然劉儉的兵馬都是精銳,但一不小心若是被黃巾軍分散了精力,那還是會遭受到重大打擊的。

    對於審配的說法,劉儉表示贊同。

    畢竟歷史上的鮑信,劉岱等諸多地方牧守,在討伐黑山以及青州黃巾時,都受到了重大的打擊。

    所以,審配爲劉儉制定了幾個方略。

    首先就是屯紮在歷城,向黃巾軍表示出自己躊躇不前的狀態,用此舉來迷惑黃巾軍。

    讓對方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麼實力,並不可怕。

    然後再散播謠言,就說劉儉在歷城中囤有大量的財貨和糧草,然後以一種散漫的狀態示以黃巾,這樣就會吸引一部分黃巾軍中沒有太高軍事水平和文化的渠帥領兵來攻。

    這樣的方法對付出身較高或是有很多臨陣經驗的戰將校尉肯定是不行的。

    但黃巾軍中確實有很大一部分渠帥都是底層出身,文化水平相當的低,見識也短淺,性格也相對暴躁,且還着急立功。

    劉儉相信想要吸引一部分這樣的人來,然後採取守城戰,將對方擊破,絕對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兩軍交戰,首戰非常的重要。

    首戰若勝,則士氣高昂,三軍將士信心十足。

    相對的,首戰若敗,則三軍將士對於此戰也會多表示懷疑態度,並對己方的戰力不會有自信的。

    在敵方人數衆多的情況下,利用城池來進行堅守,自然是最妙的取勝之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