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控制諸侯王軍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臊眉耷目字數:2374更新時間:24/06/27 11:13:16
    論變相奪權的能力,從後世穿越來的劉儉在這方面的本事,自然是遠遠的高於這個時代的人的。

    別看河間王等人是諸侯王,但歸根到底,也不過是剛剛才有能力開府的一羣人,論根本能力素質和劉儉還是相差的太遠,劉儉想玩他們,閉眼睛都能把他們玩死。

    說是手到擒來,則是完全不過分的。

    特別是目前,冀州的諸侯王們手中的籌碼遠沒有劉儉大。

    他們的手下之中,像是張郃還有高覽這樣感覺被坑了的人,在五位諸侯王的軍中並不屬於少數。

    這些能被諸侯王徵辟到王府當武官的人,在當地的郡國內都是有一些勢力的。

    可因爲皇帝劉宏可惱的制衡政策,偏偏讓諸侯王們沒有足夠的能力滿足這些當地武官們的政治需要。

    這也就給了劉儉這個冀州牧見縫插針的機會。

    在整個冀州,論及能夠給予地方庶族豪強最大政策的人,毫無疑問,就是劉儉了。

    而且,劉儉如今經過一系列的整頓,在冀州南部已經是說一不二的存在,他在政策上的號召力,必然遠超那些諸侯王。

    而且劉儉有自信,就算是他挖了諸侯王在郡國內軍隊的根,這些諸侯王也會感謝他,因爲劉宏給諸侯王的政策並不能讓他們擁兵長遠。

    短期內,諸侯王們可以自己花錢養兵,但時間長了,必然會成爲一個問題。

    兵馬和財政,包括農業都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兵馬的諸侯王甚至比遊牧民族都不如。

    張郃與高覽聽了劉儉的大致訴說之後,心中已然開始有所激動。

    雖然他們還沒有表現出來急於將“自己的編制”從諸侯王那裏遷往牧署的迫切心情。

    但接下來,兩個人對劉儉的態度明顯變的極爲尊重。

    同時,他們也開始針對幽州北方的戰局,爲劉儉出謀劃策,儘量的彰顯自己的能力。

    雖然兩個人並沒有直言自己想要將身份調到牧署,但是他們突然如此盡心盡力的爲劉儉策劃,足以看出他們是在從另一個角度向劉儉表示忠心。

    河間國距離幽州較近,再加上張郃和高覽昔日都往右北平遊歷過,因此對於烏桓的一些情況比較瞭解。

    他們告知劉儉,目前遼西郡的烏桓大人丘力居,統掌五千邑落,在十郡烏桓之中勢力較強,而且此人雄心勃勃,在十郡烏桓之中,似乎是比較難以控制的,請劉儉對他加以關注。

    對歷史略有所聞的劉儉,自然知道丘力居是隨同張舉和張純叛漢之人,不過雖然張郃和高覽稟報的事情他都知道,但他還是對張郃以及高覽表示了感謝。

    隨後,劉儉又向二人詢問了一些關於各郡烏桓的事情,包括烏桓的風土人情。

    張郃和高覽便發散性的向劉儉訴說着烏桓的習俗。

    烏桓內遷已近百年,跟漢人雜居,其數萬邑落,生活習慣早就已經被漢人同化的七七八八。

    深受漢人同化不止,而且烏桓人很多已經與漢人通婚,通婚之後便落戶於地方的漢籍成了漢人,兩族彼此之間多有血脈相通者。

    歷史上的劉虞到了幽州之後,針對許多異族採取了懷柔政策,這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類似於烏桓這樣的邑落民族。

    你說他們是異族,但事實上他們已經和漢人混居了百年,雖然在戶籍制度上,依舊是與漢人分開的,但在正常的生活中,邊郡漢人與烏桓人因爲有通婚的事實情況存在,導致很多邊境宗族,鄉里之中的漢人,都會有些烏桓親戚。

    很多人都說異族可恨,了、異族可恨,但真要進行種族屠殺,那又該怎麼殺?

    十個異族人中,有兩個是與當地的漢民有關係的!

    全盤屠殺的計劃不現實。

    如果只要是有異族血統和關係的人就要殺,那邊郡之中,最少也有要五分之一的漢人也要跟着他們陪葬。

    包括屯於美稷的匈奴,也面臨着這種情況。

    只是一味的吵吵滅胡,卻不捋順請這裏面的血脈交融關係,那就是瞎吵吵。

    隨後,張郃說了一件關於烏桓的風俗,讓劉儉倍感驚喜,他原先倒是真沒有往這件事上細想過。

    張郃告訴劉儉,據他所知,各郡烏桓“大人”的地位,是沒有世襲的制度。

    也就是說,假如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死了,他的兒子並不是唯一有資格繼承遼西烏桓“大人”位置的人,邑落中烏桓貴族、有能力的人,都是有可能繼承烏桓“大人”位置的。

    表面上聽起來,似乎是很民主,很人性化,但深諳人性之道的劉儉最是清楚這當中的利害關係。

    漢人帝王家室亦或是宗族子弟繼承家業,不但是世襲制度,且甚至還確立了長子,嫡庶等諸多規矩。

    爲的是什麼?

    禮法之所以如此規定,當中也必然是有人性的長遠思考。

    最根本的就是爲了保證家族基業在繼承時的穩定性。

    如果不用禮法硬性規定,一旦涉及到家業繼承的時候,兄弟相殘的事件怕是會屢屢發生,無休無止。

    但即使如此,兄弟相爭,你死我活的事件還是屢有發生。

    明確了繼承人的情況尚且如此,更別說烏桓這種不是世襲的制度了。

    只要是有野心的人,就可以禍亂烏桓。

    劉儉聽到這的時候,他的嘴角勾勒出了一絲微笑。

    ……

    次日,一衆諸侯王醒酒之後,劉儉開始與他們商議這件大事了。

    當着諸侯王們的面,劉儉命人將先帝劉宏所賜給他的假節鉞擡了出來。

    隨後,劉儉執禮於斧鉞,以敬先帝。

    五位諸侯王亦是紛紛相隨執禮。

    一衆劉家人對着大斧子拜了又拜。

    行禮完畢後,劉儉開始對諸侯王們講述眼下河北的情況。

    冀,幽之地,太行和黑山的賊寇遍地不說,鮮卑各部自打檀石槐死後,雖然是內戰頻頻,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很多部落也開始逐漸和解,並在漢朝邊境屯邊,大有再度入寇之意。

    烏桓也是蠢蠢欲動,大有乘虛做亂叛反之意。

    當此時節,他劉儉當遵循先帝之命,整合冀,幽的軍隊,隨時準備對北方用兵,隨時準備穩固北地邊境。

    希望在坐的諸侯王能夠幫忙,起個表率作用。

    諸侯王們聞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伱,誰都沒有先吭聲。

    劉儉明白他們的意思,好不容易組建起來的諸侯王軍,他們又如何好輕易憑白送人?

    換成自己,自己也是不樂意的。

    不過沒有關係,劉儉已經準備好了一套洗腦的措辭。

    不由得你們不答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