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二代出位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臊眉耷目字數:2573更新時間:24/06/27 11:13:16
    袁隗府中,袁隗坐於正堂之上,下方坐着一衆袁家子侄輩。

    廳堂之中一片寂靜,落針可聞,所有的袁家子侄此刻都有些不安,他們一會看看袁隗,一會又看看對面坐成了一排的袁基,袁紹,袁術三兄弟,都不知該應如何開口。

    故而此時,大家也只能選擇閉口不言。

    誰又能想到,這一次袁基居然弄出這麼大的動作。

    用上祿長和海的上奏作爲引子,來要求陛下解除黨錮?引起了數不清的連鎖反應。

    此事事前並未經過袁隗,乃是袁基專斷之行。

    等袁隗知曉這件事後,一切都已經在操作運行之中,他也只能夠放任自流,讓袁基去操作這件事。

    此事到了如今,參與到當中的人越來越多,袁家動用的人脈也越來越多,不僅僅是袁基,包括袁紹和袁術等人在內,袁家二代子侄輩也有很多響應了袁基。

    袁隗心中明白,這一仗若是成了,袁基在士人中的聲望將空前響亮,而他此番動用的袁家故吏,也將會因爲此事對他心服口服,繼而連成一片。

    此事若是能成,對於袁家而言,當爲百利而無一害……但袁隗卻第一次,希望劉宏能夠堅挺一下,將袁基的上奏駁斥回來。

    因爲袁基此舉,也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他。

    黨錮解禁,勢在必行,這是大趨勢,這次解不了,還有下次,不着急。

    “叔父!”

    隨着一聲叫喊,衆人皆將注意力轉向了門口處。

    乃是袁家二代的袁敘急匆匆地跑了進來。

    衆人紛紛轉頭看向袁敘。

    關鍵時刻到了!

    今日袁家一衆人在此,就是在等候北宮那邊的消息,今日包括九寺與郎署在內的共計六十餘名朝官和議郎,一同前往皇宮,再次勸諫皇帝劉宏解除黨錮。

    今天這一次勸諫的規模浩大,可以說是袁基一次的重拳出擊,今日事成,則袁基的聲望大漲,袁氏二代宗長或將名傳諸郡。

    就看皇帝能不能挺得住了。

    “宮中情況如何?”袁基沒有詢問,反倒是袁隗第一個張口。

    袁敘忙道:“叔父,諸位賢兄,陛下已經下詔,黨人禁錮自從祖之後,都可得到解除。”

    “好啊!”

    “好!”

    “陛下終於鬆口了。”

    “如此,今日此舉可算是大勝了!”

    雖未完全解除黨錮,但毫無疑問,多年來對於士人羣體來說,今日這個消息可謂是最爲振奮的一個了。

    袁隗愣了一會,終究是在心中長嘆口氣。

    下一輩的袁家兒郎們盡爲英傑,便是他一直以爲可以聽他話,順從他所指明道路的袁基,竟也如此厲害。

    此番上奏陛下解除黨錮,不論是時機亦或是方法,拿捏的火候都是分毫不差。

    就連老謀深算的袁隗也不得不佩服的說一句,袁基之能,還在他本人之上。

    特別是這許多年,袁基深藏不露,袁隗根本就沒看出他有這樣的能耐。

    如此擅藏之人,還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實在是了不起!

    聽袁敘說完後,衆兄弟們紛紛拱手稱頌袁基。

    袁基也不謙虛,欣然接受了衆人的稱頌。

    隨後,卻見袁基向着袁隗拱手道:“叔父,此事事關重大,身系諸多海內名士是否可以入仕於朝,多年來針對黨人之事,基一概不問,只是時至今時,黨人解錮之事在朝中無半分推動,侄兒爲大局計,不得不出手,如今大事已成,侄兒願領受責罰,還請叔父施之以宗法。”

    看着面前向自己請罰的袁基,袁隗既感好氣又是好笑。

    這種時刻,你向我請罰,豈不是要將老夫置於爐火上燒烤耶?

    你爲解除黨錮打開了一條通路,賢名廣佈於朝野,老夫又豈能做那惡人?

    “士紀,莫如此!”

    袁隗緩緩開口,老懷大慰地道:“自兄長故後,族中諸事皆由老夫一人承擔,本想讓你當個守業之主,由老夫爲你開闢前路,但今日方知,是老夫看錯了你,以侄兒的能力,足矣承襲袁氏諸業……”

    “唉,老夫老了,心氣不高心眼也不寬了,有些事確實應該放任給你們去做了。”

    說罷,卻見袁隗環視一衆袁家二代,道:“從今往後,老夫只管朝中份內之事,家族中事,皆有士紀把持決斷,若有難斷之事,再來詢問老夫便是!”

    袁基聞言忙道:“當此時節,叔父豈能激流勇退?袁家諸事,離不開叔父!”

    袁家笑呵呵地道:“莫如此說,老夫原先對汝等確實是放心不下的,然經此一事,老夫已是看明白了,汝等後背皆已成材,各有所長,老夫這等年紀若還把持着族中之事,卻不合適了。”

    說罷,他環視衆人,最後將目光落在了自家的三個兒子身上。

    “汝三人,可拜大兄!”

    隨着袁隗的話說完,就見袁德、袁東、袁盈三人起身,來到了袁基的面前,向着他長長作揖。

    袁基急忙伸手,虛扶三位從弟。

    “叔父,太常署、廷尉署、少府皆有空席,三位賢弟沉寂已久,如今時局大好,正可入朝參政,以忠國事。”

    袁隗點了點頭:“伱既已掌袁家,那一切自然由你負責便好,你們三個,還不謝謝兄長!”

    袁隗三子異口同聲道:“多謝兄長提攜。”

    袁基笑道:“不必如此,咱們兄弟一同振奮袁家,今後汝南袁氏,定是前途大好!”

    袁家一衆人議計完畢,衆人紛紛起身向袁隗告辭。

    待衆人離開之後,袁東遂問袁隗道:“父親,今日在從兄面前,爲何讓權?還讓我等三人尊其意入三署?父親前番之言,莫不作數了?”

    袁隗搖了搖頭,嘆息道:“終歸是我小瞧了他,本是龍虎雄才,我卻將他看爲守成之輩,唉,是爲父眼拙了……這次黨錮解禁,士紀風頭正盛,當此時節,爾等必須追從,也好爲將來搏個好出身才是!”

    袁盈低聲道:“父親,如此我等一房,兩代之後,必將淪落爲袁氏偏流……”

    “技不如人,徒增奈何,正因爲如此,今日才讓你等拜服,日後也好能多承其照顧,且好好跟着士紀振興袁家吧。”

    “喏……”

    ……

    ……

    與此同時,劉儉則是準備好了一份奏呈,直入尚書臺去見其師盧植。

    這份奏呈,是劉儉揭發檢舉他越騎營中司馬成浮,以及另三十七名佐吏剋扣軍中糧秣、中飽私囊的奏呈,奏呈中有理有據,有條有理,也算是一擊必中了。

    不過……

    在劉宏治下的時代,朝廷對於官員貪墨之事,懲處並不嚴苛,畢竟皇帝都是‘向錢看向厚看’的德行,下邊的人又能好到哪裏去?

    再說大家都是出了修宮錢才走到今日這個位置,若是不讓大家夥貪,那今後誰還來西園買官了?

    故而在這個時節,貪墨營私不算是大罪過,不過也不能擺着明面上說,畢竟朝廷方面也不能直接鼓勵大家去貪污腐敗,說白了,只是大家心知肚明,彼此心照不宣而已。

    這個年代才是真正的十官九貪,別管是在哪個府署混飯吃的,基本上是一抓一個準,所以劉儉才能很快的蒐羅到手下營中人貪墨的證據。

    但是,若要以此理由,將他們撤職查辦,似乎有違這個時代官場的規矩。

    於是,盧植好心的將這件事指給了劉儉,告訴他,陛下很有可能不會理會劉儉的這道奏疏。

    但劉儉卻知道,陛下一定會準了他的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