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皇帝與太子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羋黍離字數:2575更新時間:24/06/27 10:59:50
    “官家,太子殿下到了!”自午覺中醒來,方緩了緩,便聽到稟報。

    “宣!”

    這段時間,劉暘基本都是在政事堂,同宰相們一同處理內外諸部司事務,與以往不同的時,如今的太子出各項實踐已經可以發表意見,並提出解決辦法了。

    劉皇帝的目的也很明確,除了繼續鍛鍊他思考、判斷、處置事務的能力外,也有讓他更深入地瞭解“開寶新政”的施行與運轉,瞭解他的治國大略。開寶初年,對帝國而言,是段極其關鍵的轉折期,作爲太子,不能做一個旁觀者。

    當劉暘步入時,劉皇帝面上已看不出惺忪睡眼了,上前行禮,恭敬地喚了聲:“爹!”

    “坐!”看了太子一眼,劉承祐示意道。

    朱紫朝服紫金冠,渾身透着貴氣威儀,十五歲的年紀或許仍顯稚嫩,但作爲太子,已經可以予以更大的壓力以及更多的責任了。

    看他被冕服束縛着,哪怕廳間還算清涼,也汗流不止,劉承祐說道:“天氣炎熱,把朝服脫了吧!”

    “來人,給太子盛碗涼茶!”

    劉暘道了聲謝,再將朝服褪去,渾身立刻輕鬆了許多,待飲完涼茶,青蔥俊面上也露出了鬆弛的笑容。

    “前段之間,朝中多事,近來我不再宮中,朝堂之上,可曾安靜些?”

    一手拿茶壺,一手執羽扇,此時的劉承祐不像坐擁天下的帝王,更像一個鄉下的地主老財。不過,劉暘可不敢對他這副儀態做什麼評價,注意力全在劉皇帝的問題上,聽他的意思,到瓊林苑來彷彿是爲了躲個清淨。

    想了想,劉暘答道:“前日,收到河中府奏報,夏苗無收,饑民激增。”

    “又鬧饑荒了?”聞言,劉承祐上半身挺了一下,說道:“這可是要緊事,你是如何處置的?”

    “制令河中府,開設粥棚,賑濟饑民,河中義倉儲糧不足,因而自陝州、晉州調糧!”劉暘答道:“另外,遣御史鄭起代表朝廷,前往河中撫慰,儘快解決饑荒,恢復治安!”

    “另外,虞國公建議,免除今歲諸道州夏稅無苗者!”

    相比於以往的旱蝗大災,今年河中只算小飢了,對此,朝廷早有一套應對辦法,劉暘也是十分熟悉了。

    “不過!”遲疑了下,劉暘繼續道:“舅公言,河中饑荒,地方官府有遲誤瞞報之嫌,當遣人調查!”

    “你怎麼看?”劉承祐來了點興趣。

    “兒查閱過,這些年,河中上報災害的次數過多,此番上報的時間,也確實顯得晚了些。因此,差人調查,我無意見!”劉暘說道。

    劉皇帝原本輕鬆的表情,逐漸凝重了些,沉默了一會兒,問:“河中現任知府是何人?”

    劉暘應道:“是已故太子太師安審暉之子安守貞!”

    安審暉,乃是襄陽王安審琦的兄長,雖然已經死了十多年了,但是安氏家族中一個鼎足輕重的人物。

    “呵!”劉承祐突然笑了,淡淡道:“當年一個李守貞,嬰河中反叛朝廷,如今又是來一個安守貞,提朝廷牧守河中,這是緣分?”

    劉皇帝這話,可不是什麼好話,劉暘當然聽出來了,注意了下皇父的臉色,又道:“事情尚未調查清楚,還不急於定論,且安知府到任不足兩年,而河中的災害問題,時間卻已久......”

    點了點頭,劉承祐擺擺手:“那就等結果出來了,再說!”

    “是!”

    “河西的善後事宜,安排的如何了?”劉承祐又問。

    “經過政事堂的討論,決定在甘肅瓜沙四州,重置縣鎮,吏部自關隴緊急調了一批官員,前往赴任,以求盡快恢復秩序。治戍之事,樞密院也已做安排。兒此番前來,正是爲河西軍政牧守的人員安排,向您請旨!”劉暘說道。

    “準備安排何人?”劉承祐問。

    “河西布政使,仍以吳廷祚擔任;盧多遜爲副使,權瓜、沙二州事;楊廷璋爲河西都指揮使,負責整編戍卒,調整佈防,並清剿不臣之回鶻及諸戎;陳萬通爲敦煌軍使,守禦瓜沙!”劉暘說道。

    “王彥升、郭進呢?”

    提及此,劉暘說道:“諸公以爲,二將此番在甘肅大造殺戮,再留任當年,只會繼續激發當地人的仇恨情緒,不便歸化,不利收治,因而建議,將二將調回,另作委派!”

    “你是什麼想法?”劉承祐還是盯着劉暘,問他的看法。

    對此,劉暘沉吟幾許,稍顯猶豫地道:“雖然對王、郭二將,有些不公平,但爲了河西大局,只能暫時委屈他們了!”

    “我來問你,已經殺了那麼多人,那些回鶻人、甘肅人,會因爲朝廷調走這兩名將領,就忘卻仇恨,誠心歸順嗎?”劉承祐終於從躺椅上坐了起來,問劉暘。

    “這......”劉暘稍訥,最終搖搖頭:“只怕不能!”

    “既然如此,爲何不將王彥升、郭進留在河西,靠着他們的兇名、威名,震懾那些回鶻人,給朝廷收治保駕護航?”劉承祐說道。

    “可是,因殺俘之事,朝中非議頗多......”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劉承祐卻打斷劉暘,直直地盯着他。見劉暘臉上露出一抹糾結之色,劉承祐語氣這才放緩,溫聲道:“殺俘之事,我也不喜歡,那麼多回鶻兵丁,那麼多青壯,哪怕用來挖渠開礦、修橋鋪路,都能創造不菲的價值。

    白白地殺了,除了激起當地人的仇恨,實無其他益處。但是,我們遠在東京,對於前線的將帥,對於作戰的將士,也該考慮他們的處境,體諒他們的情緒,不管過程如何,收復河西,對朝廷都是大功一件,將士不畏生死、浴血而戰的成果,絕不能輕易抹殺!”

    “還有,雖然朝廷西進,是爲收復前故地,收回那些原本就屬於華夏的國土,但對於在當地遊牧耕作了近百年的回鶻人來講,我們就是在入侵,在掠奪他們的財產,侵略他們的土地,這種情況下,冀望不流血的和平收復,也是不可能的。

    胭脂山以及刪丹城的殺戮,固然會激起的回鶻人的憤怒與仇恨,同樣也會讓他們心生畏懼......”

    聽劉皇帝這番話,劉暘稍作沉吟,問:“那因殺戮而造成的仇恨,如何化解?”

    劉承祐淡淡一笑:“一靠朝廷的治理手段與政策,二則需要時間了,當然,最重要的,是大漢的實力足夠強大,朝廷的權威足以震懾!”

    認真地體會了一下劉承祐的見解,劉暘的表情終於趨於平靜,然後又問:“既然如此,前段時間,滿朝非議,爹爲何不降詔制止?倘若你能發話,臣工們想來也不會對此事大加指責了!”

    “一在於,濫行殺戮,確實並非我們一直所倡導的,軍中更是嚴厲禁止,需要讓王彥升、郭進這樣的將領有所警醒了!”劉承祐平靜地道:“他們都是虎將驍將,但往往桀驁不馴,大膽妄爲,若不及時加以訓導,難免闖下大禍!”

    “兒聽聞,當初西平侯,就是在東京闖下大禍,才被外放到西北爲將啊!”劉暘說道。

    “是啊!”劉皇帝嘆了口氣:“當年在淮南戰場,王彥升就有殺降的行爲,回到東京,又因爭功而跋扈莽撞......”

    說着,又看着劉暘,叮囑道:“你要記住,殺戮有的時候,確實是解決事情最簡單的做法,但往往遺禍無窮,治軍尚需把握分寸,治國則更該三思而行。”

    “是!”劉暘恭敬地應道。

    事實上,劉皇帝這些話,也就是說說罷了,道理是那個道理,很多人都能明白,關鍵如何做。劉皇帝這些年,給人定罪判死,殺起人來,又何曾三思過?

    “經過此事,王彥升與郭進心裏,難免有些情緒,覺得委屈,你覺得,該如何化解?”劉承祐問。

    想了想,劉暘建議道:“二將都常年戍守邊州,櫛風沐雨,本就勞苦功高,不如乘此機會,調回東京在禁軍中任職?”

    “就這樣吧!”劉承祐一副我聽你建議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