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扼殺在搖籃中;但請神容易送神難

類別:武俠仙俠 作者:紙筆丹青字數:4151更新時間:24/06/27 10:27:18
    東洲的仙宗,檢查各自麾下各國的近況,自然不是爲了協助人族覺醒血脈之力。

    絕大多數的仙宗,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將“人族血脈之力”扼殺在搖籃中,南洲的事情他們管不到,但是在東洲.人族就要有人族的樣子。

    人間王朝,是仙宗的附庸,這一點絕不可更改。

    人族想要提升自身的仙凡階層,那就只有一個途徑擁有修行的靈根,拜入仙宗,修行有成。

    甚至不用資質太高,就是算是普通的修行靈根,那也足夠他們拜入一個修仙宗門之中當雜役弟子了。

    而即便是這樣的雜役弟子,在他們返回凡俗的時候,那他們的地位,也會擁有一個本質上的飛躍.就算是一國之君見了,那也得是稱呼一聲仙長。

    這些都是東洲一貫的傳統。

    但是現在,仙宗的地位,似乎就要遭受到這些凡俗螻蟻們的挑戰了。

    不過他們也沒太當回事兒,誰敢冒頭,就直接打壓下去便是。

    東洲畢竟不是南洲,在這裏人族的話語權其實也僅僅只在凡俗之中,在面對修行界的時候,凡間的國主們,很難有什麼作爲。

    其實類似的事件,在東洲也是曾經出現過的。

    那就是當年人王橫行三界的時候,東洲人族之中,其實也有一批人同時覺醒了人族血脈之力,但並沒有來得及開發出來,便直接被仙宗泯滅在了初始階段。

    從此,本就奮進不足的東洲人族,更是一蹶不振。

    如今雖然又有藉着南洲大唐之崛起,而復甦之跡象但就以眼下的狀況來看,也很難有什麼作爲。

    對於東洲的仙宗們來說,東洲的人族之中,可以出現那種萬年不遇的修行奇才但決不能容忍一個覺醒了高純度人族血脈的東洲人族。

    這對於他們來說,是本質上的區別。

    前者可以將本身發揚光大,而後者.很有可能就是東洲仙宗的掘墓人。

    人王們的厲害,東洲的仙宗是領教過的.否則,佛道兩家,怎麼可能就這樣甘心將南洲讓出去?

    至於人王時代過去,天子治世.原本這是東西二洲入侵南洲的大好時機,但因爲玄都大法師與玉帝締結了人族與天庭的同盟關係,故而在人族血脈之力削退的這段時間之內,南洲其實是在天庭的庇佑之下的。

    畢竟對於天庭來說,他們也需要一處主場,來收納凡間的香火之力相對於東西二洲分別是道佛兩家的自留地,也基本上沒有天庭橫插一腳的餘地。

    能夠將各處的山神與水神落實,那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而達成這兩件事情,玉帝也是用了一些法子的,東洲山神的冊封與派遣,這事兒是炳靈公黃天化來負責.你東洲的仙宗再大,能大得過闡教玉虛宮麼?

    別看黃天化已經隕落且上了封神榜,但他照樣是闡教實打實的嫡傳三代弟子,其師父清虛道德真君,雖然排在十二金仙末尾,但他身爲“小師弟”,恐怕才是最受師尊元始天尊喜愛的弟子。

    其餘的先不說,只說這法寶恐怕十二金仙之中,除了太乙真人之外,就數他的最多了。

    而太乙真人的法寶,其實多憑他自身能爲奪來的戰利品,且品質參差不齊;清虛道德真君就不一樣了,他的法寶皆是元始天尊賜予的上品靈寶,其中送給楊任的五火七禽扇以及賜予黃天化的攢心釘,更是在封神大戰之中無往不利,大放異彩。

    只可惜,楊任以五火七禽扇扇袁洪時,袁洪元神出竅避開了火焰,一棍子將楊任敲死;而黃天化則是金雞嶺大戰時,小看了孔宣的部將高繼能,未曾施展法寶,就先中了對方的暗算,被其蜈蜂袋裏的蜈蜂蟄了坐騎玉麒麟的眼睛,將他甩下馬來,隨後被高繼能一槍結果。

    黃天化其實天賦過人,唯獨心性稍有欠缺。

    而且,他在被高繼能殺死之前,便已經是死過一次的人了。

    魔家四將徵西岐的時候,黃天化奉了師命下山,結果上陣就被被魔禮青用法寶“白玉金剛鐲”砸死,而後是他的師父清虛道德真君出手將其救活,又賜給他攢心釘,這才在楊戩的協助下擊殺魔家四將。

    此後,黃天化也多次出陣進行單挑鬥將,雖然在一開始的時候能夠起到一些壓制效果,但往往在大意之下會被對手的邪術與法寶所傷。

    如殷郊的落魂鍾、殷洪的陰陽鏡、彩雲仙子的戳目珠、土行孫的捆仙繩等等,直到最後慘死於高繼能之手。

    或許也正是他的這個性子吧,上了封神榜之後,並沒有想着要用心修行,以盼有朝一日能夠脫離封神榜的束縛,反而是在三界之中遊山玩水,好不自在。

    也是他受封神職乃是三山正神炳靈公,尋常時候是要呆在下界的,因此若非是玉帝相召,他也是個不上天的。

    玉帝自然不會讓他就這樣閒着,故而就將冊封東洲山神的這個活兒交給了黃天化來處理,其實這本來也是黃天化職責範圍之內的事情,自然沒有拒絕的立場。

    可即便是黃天化,在處理起這件事情來,其實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但最終的結果還是比較圓滿的,東洲的大小山脈都有山神歸位。

    黃天化在人間,那自然也愈發是理直氣壯。

    山神歸黃天化,水神自然就是東海龍王,東洲的水脈豐沛,其實還要在南洲之上.只是東海龍王冊封起水系龍王來,那可真是同預料中一般艱難。

    便到如今,那些被仙宗所佔據了的水脈,也依舊沒有龍王亦或是水神掌管。

    而被仙宗所佔了的仙山,之所以能夠有冊封山神,那是因爲黃天化的山神人選,就是從他們本宗弟子之中選定的,這樣一來.所受的阻力自然就少小一些。

    仙宗本身倒是不拒絕天庭冊封山神,因爲山神的存在,在一定上是能夠起到匯聚山脈靈氣與氣運的作用的,這對於仙宗弟子來說,其實是好事。

    關鍵在於山神畢竟是有神職在身,一旦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受到天庭天規的管制,並且還會在日常修行上,也會有一些限制。

    故而,仙宗弟子們,大多是在推諉。

    最後都是不約而同的,尋到了各自宗門內,最不起眼的弟子,接受天庭的敕封與任命。不過就算是這樣,被選中的弟子,那其實也都各宗的嫡傳亦或是內門弟子,至於外門與雜役弟子,即便是嫡傳與內門弟子再不情願,那他們也是沒有這個機會。

    也就是黃天化這個闡教嫡傳出馬才能促成此事,東海龍王也有相似的提議,但在他力所能及之外,卻也並沒有什麼進展。

    玉帝也知道東海龍王的難處,並沒有對其有責備之意,反而是出言安撫。

    不過此事最終也是做成了,只不過出馬冊封水神的,是二郎神楊戩。

    在二郎神上任之後,對天庭各級神職人員的查漏補缺,自然也是他的分內之責,在得知東洲各仙宗有阻撓東海龍王冊封龍王水神一事之後,楊戩直接就帶着自己司法天神的大印,以及梅山兄弟在各大仙宗走了一圈兒。

    如果說黃天化還跟他們有商有量的好好說可當楊戩穿着一身銀色鎧甲站在雲頭,背後黑色披風迎風飛蕩的時候,他們便知道此事沒有什麼轉圜的餘地了。

    這位可不是一個好講話的主。

    而且,楊戩即便不是司法天神,他也是道祖親口認下的玄門護法,故而楊戩在玄門之中的地位奇高,甚至不在十二金仙之下。

    只要是他發話,這些隸屬於玄門的仙宗,自然不敢生出什麼違背的意圖。

    同時也暗暗後悔,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就聽了東海龍王的建議,讓自己嫡脈出任各宗範圍之內的水神,不就什麼事兒都沒有麼?

    何至於把這位引過來?

    現在好了,這些水神大多都是二郎真君從天河水軍之中調派下來的將校.這可都是實打實的玉帝嫡系人馬。

    如今的天河水軍大元帥是當年的覆海大聖蛟魔王,自他走馬上任之後,是對天河水軍進行了一番全新的改制,且重新訓練過了的,如今天河水軍的精銳程度.蛟魔王敢誇口,即便是四海龍王麾下的精銳,也不是他們天河水軍的對手。

    就算是陸戰,收拾起天庭的那些天兵天將來,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困難。

    訓練出如此精銳水軍的蛟魔王,他是受了太白金星招安而上天來的,按說他應該是太白金星一系的人,可太白金星向來不結黨營私,由他招安上來的妖王們,基本上都是直接聽令於玉帝的,也就是說,似蛟魔王這樣的人物,其實他們的後臺靠山便只有玉帝一人而已,自然就是玉帝的嫡系。

    而他們這些妖王在天上,其實也不需要參與什麼派系之爭,就老老實實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後跟着玉帝的方向前進,基本上是不用爲了自己的前途發愁。

    其實大多數的妖王們都是這樣做的,其中只有一個異類變數.那自然就是齊天大聖美猴王了。

    東洲的水神,除了天河水軍調派下來的將校之外,還有一部分其實就是楊戩麾下的草頭神至於旁人,楊戩他也信不過。

    除此之外,楊戩還有另外一層考慮,這些仙宗仗着勢大,其實在下界是張揚慣了的若是這些被他冊封的水神們沒有些過硬的背景,恐怕也很難在當地站穩腳跟,甚至會因此而丟了性命。

    但如果是天河水軍與自己麾下的草頭神,這些仙宗若是還不識趣,那就得掂量一下其中的分量了。

    很顯然,這些仙宗也能夠看到這一點,但請神容易送神難,事情已成定局,並非他們能夠更改.恐怕將來的麻煩事兒,還多着呢。

    當年人王們顧不上東西二洲。

    可不代表現在李世民也會忽視東西二洲的存在。

    西洲暫且不必多提,因爲御弟的關係,幾乎一半兒的國家同大唐交好,並且願意尊大唐爲盟主國這就讓一向喜歡興王師的中原人族,很難找到藉口出兵征伐西洲。

    尤其是擋在最前面的“寶象”“烏雞”與“車遲”三國.李世民甚至懷疑,自己一旦對這三個國家用兵,御弟三藏聖佛就會第一時間出言制止。

    爲了不引起他們兄弟兩個之間的矛盾,李世民決定交好西洲各國,並且讓西洲始終維持着這樣一個處於分裂且相互制衡的局面。

    李世民是絕不希望看到一個同樣完成了大一統的西洲的。

    而對於東洲的事情,李世民也是倍感棘手,雖然王玄策先後數次出使東洲,曾子還在東洲開辦儒學,欲要教化東洲的人族.可雖然他們因爲各自修爲超絕,並沒有受到什麼苛待與危險,但事情的進展都非常不順利。

    在接連碰壁之下,李世民甚至覺着反而是看似兇險萬分的北俱蘆洲經略起來更加容易。

    這也是爲什麼,李世民現在暫時放棄了對東西二洲的策略,轉而將目光對準了妖族的原因之一。

    但因爲妖族之龐大,各族之間稂莠不齊,對人族的態度,也是天差地別.故而處理起來,也得慎之又慎。

    而且一旦那些入境的妖族與大唐人族起了衝突,又將如何處理兩族之間的矛盾,也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若是作爲大唐皇帝來說,李世民自然是要無條件的站在大唐子民這一方纔對;但如果自己決心要成爲三界之人王,那麼對於妖族,以及人間各族的態度,就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

    李世民已經做好了這個心態上轉變的準備。

    如今已經是有多個人族之外的族羣相繼選擇加入大唐了,有些是主動加入大唐的,比如英招一族與青丘一族.還有些是被動加入大唐的,比如蝙蝠一族。

    李世民也是因地制宜,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儘量保持這些種族各自的特性,使其完成與大唐的初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