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別人家的孩子”;你方唱罷我登臺,這是歷史的規律
類別:
武俠仙俠
作者:
紙筆丹青字數:4187更新時間:24/06/27 10:27:18
如果說別的地方的水晶宮那都是金碧輝煌、珠光寶氣的奢侈之相,那麼這黑龍潭水晶宮,甚至壓根同這水晶二字扯不上什麼關係。
它倒也不似蛟魔王在北海的潛蛟宮那般樸素而是另有一番氣派。
“想不到二哥府邸之裝飾,全是戰利品。”
通常都是別人叫自己二哥,唯獨在這位西海二太子面前,楊戩得稱呼對方一聲“二哥”.
敖榮的性情,絕非他那猙獰面目表現出來的兇橫,反而因爲很早就在三界闖蕩,在人情世故這方面,另有獨到之處。
但如果因爲這樣的表象,就認爲他是個和善之人.那顯然也是大錯特錯,最起碼這水晶宮中的妖魔遺物的主人,絕不會這樣認爲。
“六首毒龍王。”
楊戩看着眼前的屍骸標本,一眼就認出了它的來歷。
“真君好眼力。”敖榮得意揚眉。
法海稍稍側目,既然是六首毒龍王,卻爲何只有兩隻頭?
楊戩一旁笑道:“當年弱水肆虐人間時,他在中原作惡,梅山兄弟都不是他對手我親自出手獵他,可惜也只是斬下四隻頭,讓他跑了.沒想到它逃入了北洲,死在二哥手中。”
“此獠雖有些真龍血脈,但終究上不得檯面他逃入北洲時,恰逢我也重傷,他便想要暗中偷襲於我,以我真龍之血療傷,還能提升其本源嘿,他卻不知我這雙順風耳,自以爲勝券在握,殊不知我早知他所藏,又心算無心之下,究竟是誰獵人,誰是獵物?”
六首毒龍王,在一千多年前也是佔據了一方的大妖王.豈料接連遭遇了楊戩與西海敖榮,也只能說他死得不冤枉。
除了這六首毒龍王的屍骸標本之外,諸如虎王的虎皮、鷹王的利爪、獅王的獠牙以及他們的法寶兵器,陳列滿堂。
如此多的珍藏,也可以想象敖榮在北洲的日子,那也當真是一段崢嶸歲月。
直到如今坐穩黑龍潭扛把子的位置,掌控這黑龍山方圓八百裏地界,也是算稱雄一方的人物了。
不得不說,西海得氣運所鍾,三位太子皆是傑出之輩也不怪東海龍王急着生兒子,不然東海老大哥的位置,可就真保不住了。
雖然敖榮與小白龍在此前的風評並不算好,但是現在.那也都是三界諸多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了”。
而反面示例也很經典,無人能出哪吒之右。
論“熊”這方面就連哪吒如今自己提起來自己當年的往事,那也是要忍不住腳釦石面的。
似乎因爲哪吒的存在,三界育兒的底線都寬鬆了不少.就好比寸心就曾經說過,矩兒頑皮一些沒關係,但如果成了哪吒小時候那樣子,就別當娘的下狠手了
這話,就連玉鼎真人都表示贊同。
不過寸心還有後一句,“也不準學你爹。”
楊戩:.
寸心也就是嘴上說說,在管教兒子這方面,一向也沒有他插手的餘地何況她也確實沒有什麼可教的。
或許等小楊矩再大一些,可以教他一些討女孩子歡心的技巧。
衆人入了正殿,敖榮請二郎真君與三藏法師入座。
他麾下的水軍見自家大王面上笑容就壓根就沒有消散過,心中也是暗暗驚歎.上一次自家大王笑的這般開心,還是大大王來的時候。
只不過跟着大大王走的時候,自家大王的笑容是比哭還難看的。
今日就不同尋常,似是發自內心一般,就連大王那一張十分兇惡的面容,此刻看起來都十分的和善。
“看茶!”
敖榮大手一揮,便有“龜丞相”指揮着小妖們將茶水與糕點全都呈上來,“今日既然是聖佛駕臨,小王便以茶招待若有怠慢之處,還請真君見諒。”
“哈哈哈——”楊戩也笑道,“我等來者是客,全憑主家招待況且,此仙茶應當是西海海極之地的翠玉葫滕葉炒制而成,乃是要往天庭上供的貢茶吧?”
“不愧是真君。”敖榮一旁笑道,“也不瞞二位,此茶是小王這裏最拿得出手的招待之物.就這些,還是上次回西海時,從我父王那裏私自取了些。”
說到這裏,敖榮稍頓了頓,卻是下意識看向了法海,“法師不會因我私竊我父王之仙茶,而怪罪於我吧?”
“此事貧僧記下了,有機會自然會轉告西海龍王。”法海雙手合十,一本正經的說道:“畢竟這是你們的家務事,貧僧也不好擅自插手.好茶。”
“那就得勞煩法師受累了.寸心前些時日歸家時,也從我岳丈那裏取了兩斤仙茶,有機會見到我岳丈時,還請一併轉告。”
法海:“那是自然。”
“等等!”敖榮面色一沉,當即起身道:“不說只有最後三兩麼?三妹怎麼從何處又取了兩斤?”
法海與楊戩二人默不作聲.因爲他們心裏還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在唯識法教開宗時,以及楊矩百日宴時.西海龍宮的禮單上,都是有“翠玉葫滕十斤”的字樣的。
只不過這些禮物一旦進入了府庫,若非必要是很少會拿出來使用的,往後別人家有什麼喜事的時候,若非什麼特殊關係,其實一般都是從府庫之中走,也不會再去專門置辦。
這也是爲什麼明明楊府就有這仙茶,寸心還要去順一些她老父親的存貨。
只是連楊戩都沒想到,這西海老父親,還是個偏心眼子.給閨女準備了兩斤,給兒子的就三兩這能怪敖榮臉黑麼?
老祖宗說的沒錯啊,凡事就怕對比,不患寡而患不均
好在敖榮也就是表面做做樣子,不然還能怎麼辦呢?
跟自己的妹妹置氣?
還是去找父王評理?
哪個他也惹不起啊。
一番閒談之後,衆人也開始步入正題,當聽二郎真君與三藏法師表明來意之後,敖榮當即拍着胸脯說道:“敖榮不敢說將此事包攬在身上,但凡有所用,定當竭力爲之。”
敖榮的江湖氣很重,若是他行走三界時,說自己是截教門徒,恐怕都沒有人會質疑他的身份。
“只是.”敖榮也有顧慮,他小心翼翼向三藏法師詢問了一句,“聖佛,小王冒昧問一句.普賢菩薩他,不會將我強行渡化入佛門吧?”
“阿彌陀佛。”法海念了一聲佛號,“二太子儘管放心,除非你自己想要剃度出家,否則普賢菩薩絕不會主動渡伱入佛門。”
三界皆知,三藏聖佛一言九鼎,得了三藏聖佛的保證,敖榮這才放下心來,但他似乎也察覺到了自己剛纔的行爲,在一位佛門高僧面前似有不妥,便連忙解釋道:“當年聖佛之言,小王謹記在心.父王與大哥也認爲是他們關心則管,不能體察實情後面回家之後,已經做過了深刻的反思.一致認爲小王本性混賬,難入佛門法眼適才也是小王太不自量了,徒讓聖佛見笑。”
雖然當初敖榮在面對大哥與父王給出的選項時,是選擇了順從的但後來峯迴路轉,被三藏法師一句“他不適宜入佛門”,直接關上了出家的大門
當時他的心中其實是歡喜的,只是並不敢太過明顯的表現出來。
畢竟對於一個正常龍來說,讓他加入佛門,從此戒了女色確實是需要極大的毅力的。
因此,他始終想不明白自己的三弟小白龍究竟經歷了什麼,竟然對那些主動貼上門的美色沒有絲毫心動之意.而能做到這一點不說,他還能忍住成佛的“誘惑”.這讓敖榮對自己這個以往很少接觸的三弟,十分佩服。
龍性本淫,那可不是說說而已。
甚至三界之中的很多種族,都是因此而誕生,進而傳承至今的。
龍馬與龍龜,便是其中最常見的兩大龍族亞屬.其中龍馬上了天,成了天馬;龍龜則是每個水晶宮必備的“龜丞相”。
而在四海龍宮,即便是蝦兵蟹將,那也得是擁有一定真龍血脈的才能“入職”.真龍血脈的純度越高,那麼在龍宮之中的地位便會高。
蛟魔王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屢遭打壓,而後上演了一幕莫欺少年窮的戲碼,現在人家是十萬天河水軍的大統領,官居三品地位甚至還在四海龍王之上。
但似蛟魔王這樣的,畢竟是少數四海龍族雖然引以爲鑑,但也並不會把目光過多關注到那些龍族亞屬的族羣之中。
畢竟相對於這些“外人”,多培養出幾個如同“摩昂太子”這樣的人物,才是他們的最佳選擇只是龍族後輩不爭氣,可堪造就的也實在是太少了點。
其實對於如今的龍族來說,若非是還有着鎮守四海的功德,恐怕原屬於他們龍族的氣運,早就消散一空了。
氣運看似虛無縹緲,但照映在現實之中,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體現在其實力之上。
龍族的氣運,其實很難再支撐他們族內出現更多的年輕強者了。
而南洲中原的人族之所以能人輩出,連帶着天子與一衆文臣武將皆有飛躍一般的提升,其實正也是三藏法師將西洲佛門氣運,帶回了長安的緣故。
按照西方二聖在定下西遊之計時,是想要藉助南洲人族的氣運,徹底推行佛門於三界,從而達成西方大興之盛況;而東方三聖與玉帝之所以願意配合,自然是想要聯手從他們西方二聖手裏分一杯羹四個算計兩個,自然不會有虧本的買賣的。
但萬萬沒想到,一個三藏法師橫空出世,直接將諸聖的算盤一把火燒乾淨了.到現在反而成了三藏法師,把佛門的氣運全都拐帶來了東洲,反哺給了人族。
誰讓這位三藏法師從骨子裏,都把自己定位成一個人呢?
三界衆生毫不懷疑,如果有一天,讓他在人與佛之間必須做出一個抉擇,那麼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捨棄這個聖佛的身份,繼續當一個人。
再加上三藏法師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大唐人那麼這佛門氣運,自然而然就匯聚到了大唐人族的氣運之中。
而李世民與那些文臣武將,便是第一批,也是目前最大的一批受益人。
就連轉世下界爲李白的太白金星與轉世成爲呂岩的東華帝君,也直接享受到了“版本紅利”.使弱者翻身,讓強的人更強,這本就是氣運最基本的功用。
三界的氣運,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有一個恆定值的每當一個種族興起的時候,總是伴隨着另外一個或是多個種族羣體的衰敗。
你方唱罷我登臺,這是歷史的規律。
以小見大,尤其是放在中原人族的王朝興衰之上,尤其契合。
只是以往的中原人族氣運,還只是處在一個內部的循環消化如今的大唐帝國,可不僅僅是融合了一部分三藏法師帶回來的佛門氣運,因爲大唐版圖的版圖已經擴張到了西洲,甚至西洲的一些小國紛紛主動向大唐投誠,奉大唐朝爲宗祖國。
而似寶象、烏雞、車遲以及女兒國,皆同大唐朝結盟,並且奉大唐朝爲盟主,並且有意聯合西洲各國尊大唐朝爲“萬國之主”.
只是這事兒傳到了大唐之後,李治沒同意。
因爲他很清楚的知道,大唐的實力,還遠沒有到如此誇張的地步。
中原人族,總是有着謙遜的一面.通常來說,自己有的東西,他們都會說自己沒有;而自己的沒有的東西,那就更不會隨意承認了。
但中原人族也會有另一個習慣,那就是別人以爲自己有一件東西的時候.即便是當時沒有,那也一定會想辦法將其弄到手。
尤其是在這件東西,對自身的實力會有很大提升,甚至是會造成當前格局發生重大改變的時候,中原人族更是會不遺餘力的去將它實現。
正如現在的李世民與李治現在所做的事情當三界各族,都認爲大唐朝有稱霸三界的實力時,他們正在爲了讓李唐真正擁有這個實力,而不懈努力。
其實也不僅僅是李世民與李治,大唐朝的文武,以及大唐的百姓們,如今也是上下一條心都想要成爲這個新時代的開創者。
而明明是三界至尊,卻比老君還擅長借力打力,順風佈局的玉帝,也在借水推舟助自己的盟友一臂之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