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李世民不爭一時之意氣;紫微化身就沒一個安分的

類別:武俠仙俠 作者:紙筆丹青字數:4222更新時間:24/06/27 10:27:18
    悟淨的筆法,是愈發精深了。

    那些關於西遊之事的小傳,在民間賣得也是相當火爆。

    甚至因此養活了一大批的說書人,畢竟大唐百姓的識字率,依舊是個大問題。

    就是不知道這一本《□□微服私訪記》,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在三界流傳畢竟人族對於天子忌諱這方面,還是頗爲重視的。

    就連觀世音菩薩來了大唐,那也得把“世”字給摘了。

    李世民不會輕易停下自己的腳步,他之所以將陰司的消息選擇告知給御弟,其實也只是想要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行蹤。

    以及自己可能要面對的危險。

    不然真有一天自己出了意外,他們都不知道要到什麼地方給自己“收屍”。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其實也說明了他的內心,已經不似剛出長安時的灑脫尤其是那種“不成功,便成仁”的念頭漸漸收斂起來之後,又見過了大唐百姓的真實現狀,或許他本人並沒有察覺到,自己愈發得有些“惜命”了。

    而這對於大唐百姓們來說,或許並非是一件壞事。

    如果說讓中原的百姓們可以選擇一個皇帝,讓他長生不死,永遠統治這個帝國的話.那麼李世民,絕對是能夠排在前列的。

    而往往一個得到百姓愛戴的帝王,在世家大族們的看來,自然就不會那麼順眼了。

    因此,在如今的大唐之中,是絕對有那麼一批人,不希望李世民能夠永久的坐在這個皇位上的。

    人間有句古話,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

    那些自古以來需要世家支持,受到世家脅迫的皇帝,也不在少數.因爲他們能夠登上皇位,本就是得到了世家大族們的支持。

    即便是李唐能夠奪得天下,其中也是有門閥支持出力的。

    況且李唐,本就是門閥出身。

    甚至於說,他們這一支李家,甚至都算不上頂尖的世家大族。

    五姓七望,才是中原真正的望族。

    李唐所依憑的並非是五姓七望,而是得到了關隴集團的支持,才能坐穩天下。

    但五姓七望的力量,依舊不容小覷,甚至包括關籠集團在內士族,到現在依舊是以娶五姓女榮.甚至坊間有傳言,說皇室都沒有資格娶到五姓女。

    李世民並沒有爲此事在表面上計較,李治的太子妃,如今的王皇後,不正是出自太原王氏?

    只是民間卻說,這個太原王氏,是關隴集團的太原王氏,並非是五姓七望中的太原王氏

    況且中原是能人輩出的。

    沒了張屠夫,難道還吃不上帶毛豬?

    這也是李世民大力發展科舉,提拔寒門子弟的原因之所在,文化命脈,還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五姓之中的人,都不爲李唐效力。

    像是隴西李氏、清河崔氏以及太原王氏,便是同時屬於這兩個集團。

    這也跟世家大族們一向多線投資的手段相同,就好比三國時期的諸葛三兄弟,分別投效魏蜀吳一樣,都是常規操作。

    歷史實踐證明,相對於明君與昏君來說,還是庸君居多的。

    依照以往的經驗,遇上強勢的帝王,他們該避就避,等這位帝王駕崩之後有得是他們表演的舞臺。

    世家大族,爭的遠不是一時之長短。

    很巧,李世民如今也不爭一時之意氣。

    雙方在立場上,就有了根本性的衝突,一旦李世民當真求得長生不說千年萬年的壽元,就是多活個幾百年,也夠他們受的。

    畢竟現在的五姓七望,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被打壓得也有些喘不上氣來了。

    面對關隴集團的壓制,以及寒門弟子崛起的衝擊,他們以往超然的身份地位,已經發生了動搖。

    再加上族中總有一些銳意進取的年輕弟子,不甘受困於族地,甚至都紛紛選擇暫時離家,也一同去參與科舉。

    他們有他們的想法就是要讓皇帝以及朝廷的相公們看看,他們這些大族弟子,確實是要比那些寒門弟子有才幹。

    對此,不論是李世民,還是朝廷大員們都是承認的。

    不可否認,他們的整體素質確實是要強出寒門弟子不少,但並不代表朝廷就非要用他們不可,也不代表寒門弟子,就不能勝任職責。

    魏徵並沒有在人間多留,在李淳風回來之前,便向李世民告辭了。

    李世民也在同一時間,切斷了與三藏法師的聯繫而這個時候,李淳風彷彿卡着點一樣,正巧來到了李世民的身邊。

    雙方都很有默契,李淳風並沒有詢問這裏的事情,李世民也沒有同李淳風多講。

    其實這也是因爲李世民並不能摸清楚李淳風的立場他雖然是大唐的臣子,但他也是人教的代言人。

    以往李世民並不知曉,而在此番離開長安的時候,袁天罡告訴他一件事情:“人教可以行廢立天子之事。”

    言外之意是告知李世民,如果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可以請李淳風徹底廢除了他的天子身份.如此一來,天子不可長生的規則,便不能在他身上生效。

    李世民也是這個時候才明了,想必當年李淳風收下李承乾,便是以人教的權柄,清除了李承乾身上的紫微帝氣,這才能夠順利修行,

    同樣的法子,能用在廢太子的身上,自然也能用在他這個太上皇身上。

    但李世民其實並不想要這樣的長生,他真正想要達成的目的,就是想要以皇帝的身份,多活幾年。

    他甚至不求長生,只求把他這一具身體應有的壽元渡盡。

    而以他如今的人族血脈之力,壽元少說也有二百年,如果再上一層樓五百年的壽元,也不是沒有可能。

    相對於道佛修行之輩來說,區區五百年的壽元自然不值一提,但對於尋常的人族來說,已經非常奢侈的一個數字了。

    對此。

    酆都大帝也有話說,他看中薛仁貴好久了就等薛仁貴這小子陽壽到了,把他留在地府當一殿閻羅,卻沒想到他的人族血脈之力連續突破幾個瓶頸。

    如果說李世民還要再突破一次才能有機會達到五百年的壽元,那麼薛仁貴與王玄策他們兩個,已經超出了五百年的範疇。

    紫微宮。

    對於人間的事情,紫微大帝一向是不太用心的。

    而且他對於自己下界的化身,似乎也並不會刻意的控制,如果他們出現了脫離掌控跡象紫微大帝甚至還會選擇順水推舟,成全他們。

    他的第一具化身,便是酆都大帝酆都大帝自從入了冥府,便幾乎待在自己的府邸之中,不出來.紫微大帝對他也並沒有什麼期待,只要能安安穩穩的任滿這三千年的任期,將這酆都大帝的位置,順利交接給下一位同僚,那就算是圓滿完成任務了。

    這也就是酆都大帝所在的位置,把他侷限住了.即便是想要整出一些幺蛾子,那也是沒有什麼施展空間。

    可即便如此,也不代表他是一個肯安分的。

    否則,也不至於把十殿閻羅都換了四位,而他的目標是如果有機會,就把這十個都換了。

    而紫微大帝的第二具化身,那就是伯邑考了原本依照天庭與道門的想法,伯邑考下界,那是要當第一任天子的。

    但萬萬沒想到他身上紫微之氣,在紂王那終末的人王之力面前,也並沒有起到化險爲夷的護身之效。

    而伯邑考選擇自己羊入虎口,其實也是造成慘劇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就是封神榜上事先沒有籤滿了名字,否則伯邑考這一死,也就只能去陰司地府報道投胎去了。

    伯邑考上了封神榜封神榜能怎麼安排?

    也只能封了一個封神榜上的“中天北極紫微大帝”,乃是五斗羣星吉曜惡煞正神,並非是天庭六御。

    而紫微大帝六御帝號是“中天北極紫微太皇大帝”,多了太皇兩個字,身份地位,便是天差地別之相。

    真正的紫微大帝,衆星之主,萬象宗師,爲萬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闕,下領酆都。上治鬥極,考校劫運之數籍;下統酆都,制約陰鬼羣魔。執掌五雷正法、擁有星宿神通.

    而虛假的紫微大帝在真正的紫微大帝閉關的時候,代替紫微大帝坐鎮紫微宮。

    如今坐在紫微宮,是真正的紫微大帝。

    伯邑考畢竟是封神榜上的亡魂,其行爲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天道制約的,在面對如此“違反天條”的事情上,很難有什麼自己的立場。

    一些關鍵性的決定,他也不敢替紫微大帝做決定。

    除了酆都大帝與伯邑考之外,紫微大帝的另外幾具化身,在下界的時候,也並不安分。

    第一位便是漢高祖劉邦。

    也是算得大周八百年國運將至,玉帝請紫微大帝再派化身下界,以全當年伯邑考未能登基之遺憾,紫微大帝自無不可,欣然接受。

    但大周被滅了確實沒錯可架不住下界人族之中,又出了一個“絕世狠人”。

    原本按照天庭的想法,是想要讓紫微星下界,一統天下,正式立下天子名分。

    可有嬴政在,竟能把紫微帝氣都壓制得絲毫不敢動彈,甚至已經要凝聚出人王氣相了。當時玉帝甚至認爲,若是嬴政不死,恐怕紫微大帝這具化身,就白下界了一趟了。

    畢竟他們兩個的年歲,只是相差了三歲而已。

    隨後,也是嬴政一統六國,並且認爲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便以皇帝爲號,且是人族第一個皇帝,故而自稱是“始皇帝”。

    至於“天子”的名號,雖然他並沒有公開反對過,但也從來沒有這樣自稱過。

    很顯然,以他的“野心”來說,並承認自己是“天的兒子”。

    而且“天子”之說,在他看來,是對自己權力與法統一種束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自己身爲皇帝,豈能受天之所限?

    況且始皇帝從不信天命,命運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也有這個自信。

    不論始皇帝的結局如何,但不可否認的說確實是讓天庭徹底掌控人族的念頭,再一次落空。

    即便是始皇帝駕崩之後,作爲紫薇大帝化身的劉邦趁勢而起,最終擊敗了西楚霸王,成爲了最後的勝利者,成功登基之後他竟也十分任性的選擇繼承秦時法統,他登基之後,也自稱皇帝。

    只是與始皇帝所不同的是,他還是承認“天子”之說的。

    但很顯然,往後的人族帝王相對於“天子”這個身份,還是利用關係更大一些。

    對自己有利的時候,就自稱“天子”,若是什麼時候成了自己做事的枷鎖,那可就不見得能做出什麼事兒來了。

    不過通常況下,“天子”這個身份在有能力的君王手中,都會成爲幫助皇帝統治國家臣民的有利工具。

    而昏君與暴君基本上也不把這個身份當回事兒。

    也就是那些平庸一些的皇帝,深受其害.反而成了限制“皇權”的一道枷鎖,甚至時不時的還得下罪己詔,祈求上天的原諒與寬恕。

    往後的劉秀,就相對老實一些。

    再加上王莽遠不如紂王與始皇帝嬴政的氣運,故而憋屈了許久的紫微帝氣,第一次在人間真正展露自己的“鋒芒”。

    天降火石,滅王莽大軍

    這都只是冰山一角,劉秀往往能夠化險爲夷,除了本身的沉着冷靜,謀定而後動之外,也是因爲他的氣運之盛,當世無人能敵。

    當有一個氣運之子,不浪的時候.那無疑就是堪稱“無懈可擊”的存在。

    甚至天庭爲了以防再出意外,將二十八星宿都直接派下凡間相助,他麾下的雲臺二十八將。

    劉秀的存在,也終於是爲“紫微星”證明了一把。

    但此番化身下界的李世民,就憑他眼下的所作所爲來看,無疑就是所有的紫微化身下凡之後,最“叛逆”的一個。

    即便是一向奉承“放養”之道的紫微大帝,心中也難免會覺着是不是給他的自由限度太大了些?

    但事以至此,最終是要商議出個解決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