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太守的難度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SSD字數:2216更新時間:24/06/27 10:18:04
    官員們的內鬥,必然會影響到他們處置日常公務的速度。

    從而造成地方上的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被拖延擱置起來。

    要是在平常時候,這樣做或許不會帶來太大的問題,可在當前的局勢下,立時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衛青這邊,在最初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

    十八歲的他太過於年輕了,政治經驗近乎於零。

    作爲一個剛剛做上一軍之長的一把手,其面對的又是一塊剛剛經歷過戰事的地方。

    而且他的前任,又什麼都沒有交代他。

    從他踏進太守府衙的那一刻起,他就被積壓多日的各種各樣的政事和公務,給淹沒了。

    駐軍、慰民、撫卹、賞罰、授勳,郡縣各有司衙門的安排和調動。

    光是各軍營、軍寨的移防調糧這一大堆軍務,就花了他整整半個月時間才理出個大概眉目。

    衛青這邊,從白天忙到晚上,再從晚上再忙到白天。

    忙了大概半個月後,衛青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單憑他自己,十輩子也處理不了這些政務。

    偏偏眼下,原本的太守府官們和幕府官吏,都隨着前太守劉守,入京城,做京官了。

    現在的太守府衙,形同虛設。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

    與華夏自古以來的官場政治有關。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今朝不認前朝人。

    當權者變動,其下屬亦隨同變動。

    華夏自古以來,都是人治之國。

    一把手用人的前提,是自己爽不爽,而不是其他人高不高興。

    每一個一把手,都有自己的理念,要貫徹執行自己的理念,必須選好能夠貫徹的下屬。

    每當最高層領導,出現變動的時候,其他人也會跟着變。

    前任領導有一套自己的治理思路,新領導上來了,與前任完全不同,想蕭規曹隨,也要看人家同不同意。

    一輩強一輩,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被前浪拍在了沙灘上。

    新領導上任,往往會換掉舊領導的人,這就是政治。

    秦國是以郡縣制治國,漢朝繼續沿用這一制度,並在日後形成了郡、縣、國共存的局面。

    在這種背景下,太守的地位,變得尤爲重要,集軍政大權於一體。

    太守作爲封疆大吏,郡內最高行政、軍事長官,是郡內政治制結構體系中的一把手。

    全權管理郡內事務,擁有很大的權力。

    一郡之地的所有政務,包括司法審判、賦稅徵收、公文批閱、考試選才等等,都由太守統管。

    但是,由於民事、政事、軍務甚多,故置佐吏、幕府輔佐太守。

    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一個郡的事情,都讓太守一個人管,那就算是累死太守,也處理不完。

    並且,太守在處理政務時,需要廣泛的知識和專業意見。

    因此,太守通常需要幕府屬吏的支持,來幫助他們進行決策和處理政務。

    要說屬吏,得從“官僚”這兩個字講起。

    在華夏古代的官場上,向來有一種把各級衙門行政官員通稱作官吏,或者是官僚的習慣。

    其實,從權力和地位上來說,官與吏有明顯的區分,官與僚也有區別。

    在蠻荒的商周時代,僚的意義,就是奴僕的意思。

    所謂“僚者,勞動工作之人也。

    奴隸時代過渡到封建時代後,到了秦漢時期,僚又轉換成僚屬的意思。

    直到再後來,才確定了,官與吏互生並存的共生關係。

    “幕府”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學說盛行,諸子遊說四方,名門貴族公卿將相,皆爭相徵招人才,以爲謀士。

    秦漢沿用,並擴大了這個詞語,所可以適用的範圍。

    三公九卿,乃至郡縣官員的屬吏,都可以被作爲幕府之職。

    太守幕僚制度,承沿漢朝之佐吏系統,佐太守,理郡政。

    長史、功曹、主簿、計吏、五官掾等,都是屬吏。

    屬吏雖然是輔佐人員,但是責任,同樣重大。

    無論是刑名律例、錢糧會計、文書案牘,計劃的制訂,還是那協調各縣衙,督導官吏,分析局勢等等,都是屬吏在做。

    主官的出現,是爲了彌補官員精力不足和知識缺陷。

    漢代官員多數是通過察舉、徵辟等方式而上位的。

    察舉制,是華夏最開始的一種選拔官員的方法。

    包括孝廉、賢良等不同選拔標準。

    舉孝廉的人,需要有當地鄉紳公認的孝順和廉潔的品質。

    舉賢良的人,爲人處世,講規矩重諾言,或者學問深厚滿腹才華。

    徵辟。這是皇帝的徵召和官員的闢用。

    但這樣選舉官員的制度,有很大的弊端。

    孝廉、賢良一般都是從中央和地方上兩千石的高官的子侄後輩裏推薦。

    他們缺乏做官必要的行政經驗和管理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官員可能會依賴幕僚的幫助來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腐敗現象。

    屬吏是官員的股肱與心腹,因爲他們既能協助幕主處理政務、掌握機要,也參與官員的決策,充當顧問和參謀。

    刑名、錢名、掛號、書名等等,也同樣需要他們。

    審判民事、刑事案件,錢糧賦稅的徵收與財務開支,徵收考覈所屬衙署田賦的徵收。

    在地方府衙中,這幾項政務,不僅繁雜,而且相當的棘手。

    訴訟案件的判決,非熟諳律、例者,很難作出妥當處理。

    賦稅徵收是否可以收全,開支是否合理,虧空如何彌補,或者做假賬。

    怎樣向上司交代,怎樣督促檢查下屬,這同樣需要巧妙的處理方式。

    換句通俗的話來說,屬吏是靠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輔佐主官,稱爲佐幕、佐治或佐幕。

    屬吏以其專門的官場知識和技能,成爲了各級官員不可或缺的參謀和智囊團。

    優秀的屬吏還可以代擬奏章。

    奏章是太守這種封疆大吏與中樞朝廷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屬吏負責起草這些奏章。

    他們的建議和策略,能夠影響個人晉升和其他重大政策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