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功敗垂成的馬邑之圍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SSD字數:2215更新時間:24/06/27 10:18:04
在這個時代,似這般精巧而宏大的工程,出現在眼前,不由得讓人感到了一種來自心靈的震撼。
無法想象,人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將這條大河給征服利用起來。
“……”
馬邑城外。
數千名身穿棉服,手執鞭子的馱夫,默契而又節奏地喊着號子,趕着數萬匹馬。
數萬匹的馱馬,一字排開,每匹馬的背上,都牢牢綁着兩隻大藤筐,筐內堆滿了糧食。
粗算起來,這一支商隊,這一次至少運送了幾十萬石的糧食,換算成斤數,差不多有近千萬噸。
不得不說,聶壹這一次真的是下了血本。
別的先不說,就說這幾千人的人工費,就要花不少的銀子。
還有,這數萬匹馬,幾十萬石的糧食,可都是要錢的,而且,價格很貴!
仔細一算,這銀子根本就打不住,至少要花兩三百萬兩銀子以上。
爲了一個當大官的可能性,花費兩三百萬兩白銀,耗盡一生的積蓄,這真的值得嗎?
或許對於其他人不值得,但對於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聶壹來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
聶壹的確是個大能人,有不凡的本事。
他靠着一路賄賂,居然可以隻身來到匈奴單于的王帳內。
並且,聶壹最後還真的說服了軍臣單于,讓軍臣單于帶着大軍,進入馬邑城附近。
這對於一個商人來說,真的是一個奇蹟,一個足以載入歷史的奇蹟。
“……“
匈奴這邊。
軍臣單于來了,帶着天風、白狼、天火、天水四大機動性最強的十萬輕騎兵精銳,進入馬邑城附近。
而大漢帝國這邊,李廣、公孫賀等將軍,率三十萬大軍埋伏在馬邑城,周邊的山地之中。
馬邑雖說是晉西北的第一城,但地處於大同盆地的最上方,三面環山。
西面是管涔山,南面是恆山,東面是洪濤山。
馬邑的正北方,靠近漠北之地,在洪濤山和管涔山的中間,有一處山間谷地。
而這片平穩的谷地,正是漢軍高層們,給匈奴大軍選好的死地。
這一次,漢軍方面,兵精糧足,三十萬士卒全部着甲,武器也是大漢最先進的。
“……”
可見,漢武帝劉徹是下了血本,一定要獲得勝利。
本來,計劃進展得很順利,但是匈奴大軍,深入晉北百里,路上居然沒有遇到一個關卡,碰到一個士卒…
這死寂一般的安靜,讓熟於戰事,異常老辣的軍臣單于,心中不由得開始疑惑了起來。
“……”
事反必有妖,這一點常識,軍臣單于還是知道的。
於是乎,心存疑惑的軍臣單于,暫時停下了腳步。
他讓大軍攻陷了臨近一座名爲武城的小城,抓住了一個六品的宋姓尉史。
這名宋姓的尉史怕死,沒等匈奴人用刑,就將大漢在馬邑城四周佈置了幾十萬兵力的事情,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軍臣單于聽了之後,恍然大悟,對各大軍團長說道:“本單于,差一點就被狡猾的漢人給騙了,快快撤軍!”
雖說匈奴軍隊的戰力,普遍比漢軍的戰鬥力要高。
但是,軍臣單于也不會大意到,主動去試試漢軍早已準備好的包圍圈有多強。
“……”
而漢軍這邊,見到匈奴人遲遲沒來,也感覺到了不對勁。
經過一番調查之後,漢軍這邊,這才發現,原來人家匈奴人,早就撤退了。
漢軍最高統帥韓安國,得到消息之後,立刻組織人手追擊,三十萬大軍,齊齊到追到了邊境線,然後就停了下來。
王恢的軍團,距離匈奴人的大軍最近,本來他想去襲擊匈奴人大軍的殿後軍團。
但是,想到匈奴人的兇殘,自己這點人馬過去,恐怕是連塞牙縫都不夠,王恢立馬便慫了。
他沒有採取進一步的行動,主動撤軍返回了。
“……”
至此,大漢帝國高層們,精心策劃,耗費巨大國力的馬邑之圍,徹底宣告失敗了。
但與此同時,也正式拉開了漢匈兩大帝國,全面大戰的帷幕。
而漢武帝劉徹這邊,過了半個月,得到消息後,在感到極其失望的同時…
他也終於做出了一個十分英明的決定,那就是撤掉了韓安國大將軍的職務。
韓安國這位仁兄,實在是讓人無話可說。
出師時候的是三十萬大軍,最後跑回來的還是三十萬大軍,一兵一卒都沒有少。
“……”
這搞得,不知道內情的人,以爲這三十萬大軍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郊遊的。
更加坑爹的人,是大行令王恢。
計劃是你提的,最積極的也是你。
結果真到了戰場上,手中握着數萬大軍的你,卻成了軟腳蝦,眼睜睜的看着匈奴大軍逃走,不發一兵一卒。
不是,你這麼怕死?當初,這麼積極,幹什麼?
或者你老人家是嘴皮子功夫,真到真刀真槍的時候,馬上就慫了。
馬邑之圍這麼大的戰役,以這種荒唐的結果失敗,肯定是要問責的。
問題的關鍵是,大漢對匈奴的戰爭,是沒有錯的,錯的只能是戰法不對,錯的是將帥無能。
“……”
否則,就是漢武帝劉徹,自己打自己的臉。
“……”
那麼這樣的一個大鍋,究竟應該誰來背呢?
自然是我們的大行令王恢來背。
反正皇帝是不會背。
“…”
元光二年,三月十六日。
藉着馬邑之圍這一次戰役的失利,大漢官員們又開始用起了自己的看家本事,也就是相互攻訐了。
短短數日間,就有數人彈劾王恢決策失誤的過錯……
這大概是因爲之前,這位二品的九卿,舌戰百官,得罪了太多太多人的緣故。
然後又有人提出處死,提出這個計劃的商人聶壹,罪名則是妄論國事。
“……”
不過,這些都是小打小鬧。
因爲,這把越燒越旺的火,最終的目的,是要燒到漢武帝劉徹的頭上。
而在大漢朝,臣子真要想向皇帝進言開炮,就必須要有御吏先開火…
大漢的政治傳統,御史正面上書進諫,皇帝不管願不願意,都必須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