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欲知後事如何,且聽我接着爲您分解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別佛話字數:2168更新時間:24/06/27 10:17:01
    九月八號,天氣陰轉多雲,有風。

    今兒是《彭公案》播出的日子,從上午到下午,張晚風就在各個臺領導的辦公室裏轉圈圈,一會兒匯報工作,一會兒聽指示。

    忙的他暈頭轉向,他對此也沒有任何抱怨,久混職場的他明白領導越關心的事,越說明這裏面的水深,正所謂風浪越大魚越貴。

    張晚風從各位臺領導的指示中能明顯感知到,《彭公案》不僅受到了局裏看重,甚至已經被雲層之上所關注。

    這種感覺越強烈,他的幹勁兒就越足。

    晚上七點十五分,錄音室就擠滿了人,臺裏所有的頭頭腦腦都在這間巴掌大的房間裏坐着,一聲不吭,連煙也沒人點。

    張晚風站在一邊侯着,內心也挺着急與緊張,時不時就要擡手看看表。

    到了七點二十分,張晚風便盯着手錶的秒針,十、九、八、七……三、二、一,七點二十一分,《彭公案》準時開播。

    熟悉的聲音響起。

    “浩浩乾坤似海,昭昭日月如梭。福善禍淫報難脫,人當知非改過。貴賤前生已定,有無空自奔波。從今安分養天和,吉人自有長樂。”

    “啪!”

    “今兒我給大家講的這個故事,發生在康熙年間,康熙在位的第三十九個年頭,一個春末夏初的日子…………”

    齊先生水平相當高,對每一集時長的把控幾乎近於潔癖,都保持在二十三分鐘左右。

    第一集播完,有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我接着爲您分解。

    這是把宋元以來章回小說的結束語“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做了一點小改動。

    這就如一些網文作者會在章尾寫(還有……)一樣,都是直白的告訴聽衆朋友們還有。

    這話一出,所有收聽燕京廣播電臺的聽衆們炸開了鍋。

    “什麼?還有一集。”

    “不都說了,欲知後事如何,且聽我接着爲您分解。”

    “這燕京廣播電臺真他媽好,真聽咱老百姓的意見。”

    “那可不,以後聽評書我就聽燕京廣播電臺的,這電臺跟咱們一條心。”

    這樣的對話談論從燕京到津門再到冀省,到了東三省就無邊界的蔓延開來。

    不過也有一些人懷疑,今兒真的播兩集?

    一分鐘後,這些持懷疑態度的人都無比堅定的相信了,真的還有。

    “看看,我就說還有一集吧?!”王大媽在前院跟一些起初不信她的鄰居據理力爭。

    這些不信她話的鄰居態度轉變也非常快,說了幾句好話,然後就不再理王大媽豎起耳朵仔細聽書。

    王大媽佔了理之後,也沒得寸進尺,她也正傾着身子聽,生怕漏了一段。

    前院如此,後院的張家也圍了不少人,少說得有一二十號人,這場面一點不比蹭電視看的場面差。

    張家之所以聚這麼多人,這裏面有家裏沒買收音機的,不過大多數是來他們家賀喜的。

    “晚風這孩子打小我就看着行,才過多長時間,又給我們放了一個大衛星,別人不敢搞的傳統評書,他偏偏敢,還給搞成功了。”

    諸如此類的漂亮話今兒最不缺,話說的千篇一律,但聽着心情就格外的順暢。

    杜嵐女士還好,一向見縫就懟張晚風的老張同志今兒高興的嘴都裂開了。

    憤怒讓人失去理智,興奮也是如此。

    才播了一集老張同志就已經散出去了一包大前門,這煙擱在平時他都不捨的抽,但爲了兒子,今兒他大出血買了兩包。

    “張所您有一個好兒子。”

    “晚風能有如此成績,這肯定離不開您還有杜老師的培養,對了張所,您教育孩子是不是有祕方?”

    這話不偏不倚正中老張同志的心窩子,年紀大了,他就愛聽別人誇他教子有方,身爲父親,誰能頂住這攻勢。

    老張同志一邊謙虛說沒祕方,一邊露出神祕的微笑,讓人看着便感覺不一般。

    兩集播完,老張同志又給男同志挨個散煙,婦女孩子就給她們抓點花生和棗。

    這面面俱到的禮數,讓所有到張家聽書的街坊鄰居,都一個勁兒誇他們家風好。

    ·······

    播放完今兒的兩集,林臺和其他幾位領導都相當滿意。其實他們早都聽過了,節目內容質量好不好,他們心裏早就有數。

    他們把張晚風叫到小會議說了一些事情,叫他做好心理準備,以備領導視察。

    “請領導們放心,我們曲藝組絕不會給臺裏掉鏈子,絕對讓領導們滿意的來,滿意的回去。”

    “有這個信心就好,但也不需要緊繃着神經,只需輕裝上陣便好。”林臺拍了拍張晚風的肩膀寬慰他。

    汪臺也發言鼓勵他要輕鬆面對,不要緊張等等。

    晚上九點左右,張晚風披星戴月飛奔到家。

    剛把大門推開,客廳的門也隨之而開。

    老媽杜嵐站在門口處,“吃飯了嗎?”她知道今兒兒子忙,怕他沒吃飯便關心道。

    正如老張同志昨兒所說他怎麼會餓着肚子幹工作,不過,晚上在食堂喝的米湯,到現在差不多都消化完了。

    五臟廟現在確實有點空虛,但這大晚上也不能折騰老太太給他做飯。

    “我吃塊月餅就好。”

    中秋節即將來臨,這些天來他們家送月餅的可不少,大多數是看望杜嵐的。

    她在中國戲曲學校執教將近二十五年,培養了太多學生,如今京劇界有名的青衣、刀馬旦、花衫演員大多都跟她學過藝。

    她這人不喜歡學生來看望她,但學生來家裏她也不可能給人趕出去。

    這幾天來了十多位,其中就包括像梅家、王家的後輩,還有李緯康、刁驪等學生。

    他們提着月餅來,臨走老太太每人都給一份正明齋的點心當作回禮。

    一提到燕京點心,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稻香村,其實不然,純正的燕京點心還要看正明齋。

    正明齋始建於清同治三年,創辦人叫孫學仁,鋪子名聲最盛時是在民國時期,這時候的軍閥、政客們都喜歡吃他們家的糕點。

    大人物喜歡吃,下面人跟風也買着吃,再一個他們家的糕點確實好吃,尤其是沙琪瑪堪稱一絕。

    (沒了……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