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初見成效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幽靈從不迷路字數:2040更新時間:24/06/27 10:13:59
「這些傢伙,還真是……」
奧薩巴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因爲很多時候,人幹某些事總會有各種個樣的不適應,但相反,這些索馬里漁民對於當海盜這事反而看起來有些躍躍欲試,甚至就好像是天生的海盜一般。
「奧薩巴先生,我們做到了,然後下一步應該幹什麼?」
「下一步?」
奧薩巴頓時有些無語,他本以爲這幫人動手前已經有了心思縝密的行動計劃,但沒想到,這幫傢伙全靠一腔熱血幹活,但現在船劫了,人綁了,接下來大家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這樣可不行啊!」
奧薩巴看着一衆海盜恨鐵不成鋼的搖搖頭。
「當海盜這事雖然沒什麼文化要求,但至少你們也應該學學東西啊,掙了錢買些書看看總沒什麼壞處的!」
奧薩巴說的是實話,他出身在殖民地時期,雖然被當作下等公民壓榨,但至少他還有進入殖民地學校學習的機會,這也是薛帕德爲什麼會一直用他的原因,因爲這傢伙甚至靠自學學完了大學課程,這也是爲什麼奧薩巴小毛病一堆但依然能活的好好的原因,努力的手下誰不喜歡?
事也至此,奧薩巴也顧不上別的,隨即就將一衆相熟的海盜帶到了自己的雜貨鋪。
在地下,他做了一間不算小的密室,原本是用來充當貨倉以及安全屋之用的,但現在,這裏變成了所謂的教室。
奧薩巴知道薛帕德只是想讓自己充當拱火大師,攛掇索馬裏人在亞丁灣搞事,別的最好不要太深入,但本着做事盡善盡美的原則,奧薩巴還是決定,給這幫傢伙好好的上一課,讓他們明白,唯有走向專業化規模化,以流水線模式操作,才是海盜的未來。
於是,奧薩巴首先就從勒索信開始進行教學。
「記住,我們是非洲人,是過的無比悽慘的非洲人,所以,勒索信要有表現力,彰顯我們的特點!」ap.
「什麼特點?」
「那就是我們不是自願當海盜的,都是被逼的!」
「但我們是自願的啊,當海盜多好!」
「那你們就別想拿到贖金了!」
看着下面和自己唱反調的傢伙,奧薩巴可沒有客氣,當即上前就是兩巴掌。
看着被打的臉都腫了的同伴,一衆來學習的海盜不敢再有絲毫的懈怠,當即閉嘴開始認真聽講。
「歐洲人殖民我們非洲這麼多年,讓我們過的如此悽慘,我們就是要表現出這點,告訴他們,我們是因爲殖民壓迫和經濟壓榨活不下去才幹海盜的!」
隨即,奧薩巴洋洋灑灑,寫下一篇範文。
在文中,奧薩巴以一個初爲海盜的新手爲視角,告訴了對方,自己是因爲失業,找不到工作不得已才走上這條路的,但即使自己當了海盜搶劫了對方的船,但自己依然良心未泯是個好人。所以,他們不會迫害被當作人質的船員,反而會保障他們的身心安全,爲此,對方需要支付一筆贖金。
而贖金的金額,也有講究,奧薩巴沒有上來就獅子大開口說什麼幾千萬幾個億,就是很簡單的要求幾十萬美元,此外如果可以還需要多加一些米麪藥品。
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爲了示弱,告訴對方,自己已經走投無路,所以只要滿足自己的條件,那麼一切都好說。
而收到這封信後,對方也勢必會因此分成兩派,一派會希望用錢解決,而另一派會決定用談判或者武力解決。
奧薩巴着重講了有關第二種的應對方法,那就是制造輿論,如果對方不答應,那麼就讓船員給家裏寫信,再捅給媒體,指責對方漠視人命,畢竟自己索要的不過是幾塊錢而已,但對方沒的可是命!
而除了人質那邊,被劫持的貨輪也需要精心佈置,索馬里漫長的海岸線給了海盜們無數天然的隱蔽場所,所以,海盜們需要多給自己找幾個能夠藏匿貨船的地方,做好僞裝,這樣就能杜絕對方試圖搶奪貨船的想法。
此外,還有所謂的保密線路,單線聯繫,分支聯絡點等,奧薩巴再怎麼說也是跟了薛帕德好幾年的,後者那些奇思妙想讓他也受益匪淺,現在有樣學樣那自然也是沒什麼問題的!
而那艘被劫持的韓國貨船也正好成爲了海盜們的試驗田,隨後,一封經過多次中轉的勒索信就送到了韓國駐外大使館。
後者在收到信之後並沒有多重視,畢竟海外幹活的韓國人那麼多,要是大家都出了事來找國家,怎麼可能忙的過來,爲了國家的經濟發展,國民就應該忍一忍!
但很快韓國國內就發現了這艘貨輪連帶着船上那28個船員下落不明的消息,隨後,勒索信也被送到了剛剛完成政變,成功登上總統寶座的前韓國高級將軍全斗煥手裏。
這位大名鼎鼎的軍政府首腦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他知道自己通過政變上臺頗有爭議,也知道這事不能給政敵抓住充當攻擊自己的彈藥。
隨即,他派出了特使,很是乾脆的支付了海盜所要求的金額,並且要求這事不能再繼續對外聲張。
拿到錢的海盜們自然無比配合,不僅將船員和船完好無損的交還,甚至還給一衆船員鞠躬道歉,以示感謝,甚至幾個會演戲的海盜還眼淚汪汪的希望韓國船員們下次再來。
船員們擔驚受怕多日,此刻生怕海盜翻臉不認賬,只能唯唯諾諾的點頭答應。
劫船時間不到兩個月就完美解決,事件雙方都對此表示了滿意,海盜們拿到了錢和物資,韓國政府則是表示自己通過外交施壓解決了此事,沒有花費納稅人的一毛錢,給自己博得了不錯的名聲,而船員們則是平平安安,甚至船上的貨物都沒有任何損失。
而這件事雖然沒有在國際上掀起任何波瀾,但在索馬里卻掀起了一場風暴,這就好比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給無數索馬裏人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