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攻下柏林與破壞自由的世界(三合一)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楓渡清江字數:6455更新時間:24/06/29 06:13:14
    但這種戰爭對人力和財力的依賴程度更高,畢竟個人的勇武程度已經被降到最低,連騎兵的機動性也受到限制,所以,歐洲諸國要這樣玩,得組建更大規模的軍隊,逼迫更多的民工爲自己服務,自然也得對自己國內平民剝削更重才行。

    事實上,歐洲諸國軍隊現在有不少負責挖戰壕搭橋樑的工兵就是強抓的壯丁。

    因爲他們不像大明一樣有充足的國力,可以用大量閒置的土地或金錢來徵募大量青壯入伍,只能強行徵募。

    總之一句話,歐洲諸國迫於大明的軍事威脅只得先把有限的人才和資源先拿來強行點了軍事方面的科技樹,而沒有讓民用科技跟上。

    也就是說,歐洲諸國的生產力,與其現在所擁有的軍隊裝備水平是不匹配的。

    就好比,一個還沒完全工業化的農業國家,玩大炮坦克一樣,其導致的結果,自然是國內經濟崩潰,大量民衆流離失所。

    而明軍不一樣,其生產力已經開始進入石油時代,但軍事上卻還在以蒸汽動力爲主。

    也就是說,大明目前軍事科技上的進步,是比國內其他行業的科技理論和應用上的進步慢半拍的。

    如今,大明科技樹主要點在通信和航天方面。

    所以,朱慈灼才在這之前的軍事會議上提到,現在大明國內出現了無線電和可飛行的機器之類的話。

    大明之所以把科技樹主要點在這兩方面,自然是根據大明的現實需要,朝廷做出的調整。

    原因是,大明現在已經佔有很遼闊的土地,土地面積已經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時期,而且在全世界有殖民地,而爲了更好的管理這些地方,統籌這些地方的資源,最需要的已經不是軍事上的進步,而是通信上的進步,畢竟軍事上,大明已經很有優勢。

    而通信上一旦取得較大發展,自然可以更利於大明在開闢疆土後也能守住這些疆土。

    所以,歐洲諸國的軍隊雖然裝備上因爲受大明刺激而有了飛躍式的發展,比歷史上這一時期的歐洲要先進許多,但因爲科技演變成生產力還有段距離,所以歐洲諸國軍隊的許多官兵是軍心渙散,尤其是最底層的士兵。

    朱慈灼就抓住了這點,讓李定國趁着歐洲諸國軍隊剛剛抵達布登附近,疲憊不堪之時,發起主動進攻,而一反昔日只等着敵軍來攻,進而用地雷與火炮消滅的常態。

    於是,大量明軍主動朝歐洲諸國軍隊衝了來,打得歐洲諸國軍隊是措手不及。

    歐洲諸國軍隊沒想到明軍會主動衝鋒,而不利用自己的火炮和地雷優勢等他們主動進攻。

    而因此,本就軍心渙散的歐洲軍隊直接出現了大潰敗。

    一待明軍衝破第一波歐洲精銳軍隊的阻擊,後面的普通步兵和工兵、炮兵直接拔腿就跑,甚至還有不少直接舉起了手。

    很多被抓壯丁抓了數次的歐洲軍人已經成了老痞子兵,早已和明軍之間有着豐富的戰場交流經驗,也知道明軍不殺俘虜,只是會讓其幹活,幹活還不是白幹活,是有工錢拿的,而且還能申請拿錢回家。

    所以,在明軍衝過來時,許多西夷兵直接舉手投降,連槍都不開,甚至不乏軍官。

    卡爾十一世見到這一幕十分鬱悶:“這些混賬!他們怎麼就不能爲國而戰!”

    威廉也擰眉道:“如今防線已被突破,官兵們又沒必死之心,只能撤退了,不然會敗的更慘的!我們也是沒想到,沒想到明軍會主動進攻!”

    “想到了也沒辦法,他們以逸待勞,想主動進攻我們,我們還能立即憑空變出更牢固的防線不成?撤回文德爾恩!”

    卡爾十一世說道。

    威廉則繼續說道:“你說的沒錯,我們這樣的軍隊連主動進攻的必要都沒有,還是得立即撤回去,我很擔心,明軍會再次突然出現在我們後面!”

    卡爾十一世聽威廉如此說後,神色凝重起來:“你是說明軍會像上次一樣,突然出現在南方?!”

    威廉點了點頭。

    卡爾十一世笑了起來,有些底氣不足地道:“這怎麼可能!他明軍又不是身上插了翅膀,如今既已突然出現在我北邊,難不成還能突然出現在我南邊?那眼前這些進攻我們的明軍是什麼?”

    “他們可以不必把所有明軍都調走!他們突然停在布登不走,開始造公路且沿途增建兵站,難道只是爲了方便往北方運糧,而不是也方便把北方的兵運回南方去?”

    威廉問道。

    卡爾十一世聽威廉這麼說後,不得不沉思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就道:“你說的對!這事不得不防,乾脆直接撤回斯德哥爾摩!”

    “我想我得直接回柏林!”

    威廉很是擔憂地回道。

    “我讓艦隊運你們回去!”

    卡爾十一世很是慷慨地說道。

    ……

    轟!

    轟!

    轟!

    猛烈的炮火在柏林城中響起。

    沒多久,整個柏林城就瀰漫起遮天蔽日般的硝煙。

    而本就兵力空虛的柏林城因此一下子就變得似乎沒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兵力。

    “攻城!”

    劉肇基這時候因此下達了攻城的命令。

    大量明軍接下來就朝柏林城衝了來。

    沒多久,柏林城便在一片沸騰聲中落入了大明手裏。

    沸騰的聲音來自於柏林城的平民百姓。

    因爲勃蘭登堡選侯國的貴族爲了擴充自己的軍隊,加強自己的裝備水平,早就玩崩了自己國內的經濟,以致於柏林城內通貨膨脹十分嚴重,平民百姓早已是餓殍遍地。

    而他們也早就聽聞明軍佔領過的地方是有工作有麪包。

    自然這些柏林城的平民百姓也就很歡迎明軍的到來。

    即便他們知道明軍的到來會滅掉他們的文化。

    但相比於文化,吃飽肚子自然更重要。

    “什麼?柏林城破了?”

    勃蘭登堡的選帝侯威廉到底是慢了一步,在他抵達哥本哈根時,就得到了柏林城破的消息。

    威廉因此不由得再次罵道:“狡猾的明軍!他們的統帥簡直就和狐狸一樣!”

    “爲什麼我們就不能想辦法除掉這位叫朱慈灼的五皇子!從昔日他大敗我瑞典和波蘭、以及羅剎國的三國聯軍時了,就註定了此人和他的父皇一樣,都是來自東方的魔鬼!”

    威廉身邊的親信將領伯爵馬提切克這時候說了一句。

    “那就傳我的話,誰能獻上此人的首級,我願贈十萬金於他!”

    威廉因此道。

    ……

    “柏林已經拿下!劉肇基部已順着易北河直逼漢堡,據水師稟報,瑞典南下的艦隊才剛剛抵達哥本哈根不久,他們想派兵回援漢堡是來不及了。”

    董漢臣這裏剛將一份來自劉肇基部的電報轉交到了朱慈灼手裏。

    朱慈灼因此點點頭,道:“封鎖哥本哈根的水師到位沒有?可不能讓這神聖羅馬帝國各諸侯國軍隊再回來!”

    “已經到位!”

    董漢臣回答後,又主動說道:“波蘭地方上送來一批西夷女,言皆是絕色,且都願意在殿下跟前伺候,並託下官詢問,您是否願意?”

    “西夷女?”

    “沒錯,說是都很仰慕你。”

    朱慈灼聽董漢臣如此說後,就道:“別人不知道,你應該是知道我的,我是喜歡獵豔,但不代表我不知道輕重!”

    董漢臣也點頭道:“其實,我也是這個意思,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慎重些才好,萬不可大意,但到底也是他們的一番意思,所以問問。”

    “把想到我跟前伺候的西夷女都叫到大營來,然後你找個法子把她們全都暗自殺掉!寧肯錯殺,這個時候也不能掉以輕心!”

    朱慈灼突然很是冷厲地說道。

    “明白!”

    ……

    “既然都去了明軍大營,怎麼還沒消息,難道他早防着這一步?”

    英吉利的科爾曼親自來到法國詢問謀殺朱慈灼的事後,卻因爲發現謀殺計劃許久沒有產生效果,而生出了疑惑之心。

    “也許是的,這的確是一件極難的事。”

    主要負責此項陰謀的商人克萊斯說道。

    “但也不能放棄,總有找到可以使這明軍統帥消失的機會。”

    科爾曼繼續說道。

    “自從國王突然落水後,大英就再沒有我的容身之體,所以我不得不逃到法國來,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就會不再執行國王陛下生前的命令。”

    科爾曼又補充了一句。

    在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落水後,整個英格蘭就重新迎來了新的國王。

    新的國王並不是策劃這一切的蒙茅斯。

    而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威廉三世。

    威廉三世早就掌控了皇家陸軍近衛的權力,且取得了多位英格蘭權貴的支持,因而在國會上,被推選爲了新的國王。

    蒙茅斯自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徐乾學對此也頗爲失望。

    但徐乾學依舊被新的國王重用,且被保留住了議員之職,因爲他畢竟是來自明國的人。

    人們總是高看與強者有關的一切事物。

    英吉利的權貴們也不例外。

    不過,威廉三世是一個很願意與權貴分享權力的人,所以,他在新召開的議會中,接受了《權利法案》,讓英吉利成了一個君主立憲的國家。

    至此議會成了英吉利最有權力的機構,而不是爲國王決策的樞密院。

    但英吉利的貴族們的利益和大明在英吉利的利益是有矛盾的。

    所以,議會接下來通過了一系列保護本國貴族利益的法案,開始限制大明一些商品在英吉利的流通,比如除通商的五處城市外,其他地方不得出現明國商品,明國商人不得去這些地方經營,本國商人也不得在這些地方販賣明國商品。

    甚至因此,因在牛津販賣明國商品的英格蘭商人兼大明世界開發公司的買辦富蘭克還被英格蘭當局官員逮捕。

    而這事,英吉利的貴族們沒怎麼在意,畢竟只是逮捕自己國家的商賈而已。

    不過,富蘭克卻通過康慶春讓大明的皇帝朱由校知道了此事。

    “議議吧,這英吉利是幾個意思!”

    朱由校將康慶春的奏本丟在了幾位輔臣面前,且沒好氣地說了一句。

    溫體仁先拿起來看了看,卻發現只是一英吉利商人因爲在沒有通商的城市販賣大明商品而被英吉利當局逮捕的小事。

    當然,溫體仁也知道這雖然是小事,但聯繫到近些時間來英吉利國王落水,新國王接受《權利法案》的事,自然就意味着這件小事的背後藏着不容輕視的大事。

    溫體仁把奏本傳遞給了盧象升,然後就看向朱由校說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英吉利雖然未在臥榻之側,卻也是地球之國,怎能容忍他國之人隨意做出不利我大明國家利益之事!以臣之見,這個英吉利的小小島國得好好在教訓一番,以免他將來還會做出更加不識趣的事來。”

    “沒錯!是得教訓教訓,這威廉三世明顯不適合做英格蘭國王,還有這英格蘭的《權利法案》也明顯需要改改,至少要改爲英格蘭的國王由我大明皇帝陛下欽定。”

    盧象升說道。

    “倒不如直接滅掉!這英吉利不比其他的國家,就算控制了他們的國王,也控制不了其整個國家,需要消滅的是他國內的貴族!這些人才是掣肘我大明在英格蘭的力量。”

    張同敞跟着說道。

    “但歐洲大陸還在用兵,只有水師可用,事實上,不只是英吉利,歐洲大多數國家其君主權力皆不怎麼大,控制其國王意義都不大,所以,如今朝廷才在歐洲進行的是發動農奴消滅所有西夷貴族的統一方略,以臣之見,依舊只能先逼迫英吉利的國王和貴族讓步,讓他們知道大明的利益才是他們最需要先考慮的,然後才是他們自己!”

    新補入輔臣位的堵胤錫這時候表達了自己看法。

    同樣是新補入輔臣位的張煌言也跟着言道:“臣亦認爲,目前再教訓一下英格蘭更好,目前就直接出兵,滅掉英格蘭的話,的確會影響朝廷在歐洲的大局,何況,逼英格蘭妥協很容易,也不需要多少兵力,只需要斷其糧食就可,英格蘭的貴族們貪圖紡織之利,多圈農田爲牧場,其糧食多賴外貿,負責運糧之商船又多爲我大明所屬之荷蘭,故而只需陛下一紙詔令,他英吉利就能陷入斷糧之危!或者最多再派水師進佔一下倫敦,懲戒一番,宣揚一下國威。”

    “朕也覺得先只令水師出動兩三兵力威嚇一下英格蘭爲好,逼迫其進一步打開自己的市場,而不要想着把大明的商品拒之於國門之外,但威嚇也得有點實質性的破壞才能產生效果,既然現在是英格蘭的議會沒將本朝放在眼裏,那就令征討英格蘭的水師,燒掉作爲他們議會大廈的威斯特敏斯特宮!另外,還得讓其再籤一條款,一進一步打開其國內市場的條款!還有,其國王威廉三世也得抓來,雖說他們的國王對整個英格蘭的影響不大,但抓了他國王可以讓這些英格蘭的貴族們知道,大明才能決定他們的國王是誰或者不是誰,再則就是,那個投到英吉利去的徐乾學不必再留,押回京來嚴辦,留着他已沒有用,竟到現在還控制不了英吉利局勢,真是沒用!就這麼擬旨!”

    朱由校決心讓英吉利也遭受第二次涉及商貿利益的戰爭。

    隨着接下來,朱由校的旨意一下,大明帝國在歐洲大陸繼續開疆闢土之餘,也就真的抽調了三萬水師兵力,去了英吉利,且出兵的理由是爲富蘭克這種願意做大明朋友的商人保障在天啓皇帝規定的規則內自由貿易的權利。

    ……

    英吉利的貴族們現在還沉浸在詹姆斯二世落水後的自由氛圍裏。

    自從詹姆斯二世落水,威廉三世即位後,他們就不用再把自己的田地分給農奴,也不用再積極地繳納賦稅。

    只是大明在英吉利倫敦、利物浦等五大重要城市所開辦的工廠還是影響了他們在這些城市的商業利益。

    不過,他們也知道,明國是不能直接得罪的,也就只能用民族思想來鼓動平民抵制明貨。

    最過火的也無非是之前提到的議會限制明國貨物出現在這五大城市以外的其他城鎮。

    但英吉利的貴族們不會想到的是,他們即便用了這種不是太激烈的手段來剝奪大明在英吉利的商業利益,大明還是沒有因此就此選擇忍讓。

    以致於當他們得知大明水師大量艦隊再次橫渡多佛爾海峽時,所有的英國貴族都表現出了驚駭之色。

    “明國人怎麼這樣!我們自己大英帝國的事,他憑什麼要出兵干預?!”

    議員卡文迪許就因此憤怒地在議會上叱問起來。

    “沒辦法,我們沒有足夠強大的國力,或許詹姆斯二世當初的行爲是對的,我們確實需要提高國庫收入,進而維繫更強大的國防力量,而避免現在這種被其任意宰割的命運。”

    另一名議員約翰復又說道。

    “可惡的明國,他們破壞了我們的自由世界!”

    徐乾學這時候倒是突然說了這麼一句。

    衆議員因此皆看向了他。

    徐乾學則繼續說道:“如果沒有明國,我大英帝國現在應該是史上最爲清明的時代!有明確的憲章限制君權,民權得到極大的保障,是這個世界上最爲自由的國度,但可惜的是,明國不願意讓我們擁有自由!我們唯有拼死力戰,不顧一切地保護我們的大英帝國,才能護衛住我們的自由世界!”

    “伯爵說的沒錯!明國只願意看見我們的國王像詹姆斯二世那樣甘願只做他明國的走狗的國王存在,只要這種甘願把我大英帝國的財富全部獻給他明國的國王存在,他們才不會興兵,明國才是我們目前最大的敵人!我們需要團結起來,抗擊明國!”

    蒙茅斯也跟着附和了一句。

    他現在也不得不放下心中因爲沒能成爲英吉利國王的遺憾,而積極倡導所有英吉利人一起對抗明國的入侵。

    整個議會的議員們因此都燃起了激情,而紛紛表示要保護家國。

    “既如此,本王倡議捐款,眼下國庫因爲造艦船開支甚大,且加上稅賦已不入之前,故而沒多少盈餘,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收編無地農民爲兵,進而對抗明軍的入侵。”

    威廉三世這時候說道。

    而他這話一出,所有在議會上的英吉利的貴族們都沉默了下來,開始思忖着這裏面的利害。

    要說他們沒有救國之心,倒也不是,但輪到真的要自己掏腰包救國時,基於習慣還是要掂量一下利害得失的。

    在思忖了一會兒後,卡文迪許先站了出來,他怕被人彈劾自己身爲財務官貪污,也就先哭了一下窮,然後道:“我只拿得出五百英鎊,如今爲了國家,願意全部捐出!”

    “我存銀有三百英鎊,也願意全部捐出!”

    約翰也跟着回道。

    徐乾學這時候也站了出來,道:“國王陛下也知道,在下屬於新移到大英之民,故無多少產業,如今即便傾盡所有也只能捐出一百英鎊!”

    “我也拿的出一百英鎊,窮啊!”

    “誰不是呢,我大英帝國之財富早被明國奪了去,誰的日子好過?我也只能拿的出一百英鎊。”

    “我就只能拿出五十英鎊了!你們都知道,我本是開紡織廠爲主的,自從明國入侵我大英後,我在倫敦、利物浦等地的紡織廠大量倒閉,如今已沒多少家業。”

    ……

    這些英吉利的貴族們皆哭起窮來,或許是因爲吝嗇或許是因爲不願意太高調的露富,一個個認捐的錢都不多。

    威廉三世因此都快哭了:“這哪兒夠啊!連多買幾門炮的都不夠。”

    威廉三世對這些英吉利貴族是徹底失望了,接下來也只得道:“既然如此,就不捐了吧,健庵伯爵(徐乾學),你賠蒙茅斯公爵一起去見一下明國領事,詢問他們究竟要如何才能停止戰爭!”

    徐乾學正要應命,卻突然聽得有人從殿外奔來喊道:“急報!明軍已攻破我駐於倫敦的海軍防線,已直逼倫敦城而來!”

    “這麼快?!”

    威廉三世驚駭地站起身來,然後立即命道:“蒙茅斯公爵,你與健庵伯爵留在倫敦與明軍接觸,我讓約翰中將率兵護衛你,且讓他和他麾下的近衛步兵皆聽你倆指揮,本王現在得去巡訪諾丁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