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大明的工業基地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楓渡清江字數:2597更新時間:24/06/29 06:13:14
    朱由校之所以讓張允修任曲阜知縣,主要是因爲朱由校不能讓曲阜全是宦官。

    他希望張允修可以監督與制衡這些宦官。

    而且,張允修現在算是新的勳貴,又有一定學識基礎,朱由校也需要讓勳貴開始參與朝廷政務,好在將來制衡文官集團。

    所以,他便在讓張同敞來曲阜之後想到了張允修,並讓張允修任曲阜知縣,直接受他這個皇帝節制。

    外臣們只覺得曲阜被皇帝直接納爲皇莊,而以爲皇帝朱由校是要收更多的田賦進自己的私囊。

    可事實上,曲阜在成爲朱由校的皇莊後,朱由校一直是在倒貼錢給曲阜的。

    因爲朱由校在曲阜收的租子根本不夠他在曲阜搞平民教育試點的花銷。

    這也是朱由校在抄沒衍聖公府後,將抄沒的其他田地直接改爲國營農莊而不是再收爲皇莊的原因。

    他這個皇帝的收入現在也有限,是沒辦法在太多的皇莊搞平民教育的,只能先將抄沒的其他田地歸爲國營,先分田於民,等以後朝廷收入增加,而且皇莊教育出的人才足夠多以及他這個皇帝實力更強後,再在這些國營農莊普及教育。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

    當朱由校來到曲阜後,已經聚集到曲阜城外的所有曲阜民衆皆如潮涌一樣陸續跪下,且高聲呼喊起來。

    曲阜的百姓現在對朱由校特別崇拜。

    因爲從張同敞在曲阜分田地開始,就開始向這些百姓宣教,他們是奉皇上的旨意來解救他們的。

    再加上張同敞當時率領的近衛官兵在這裏爲了實踐如何讓民衆對王師產生認同感,而不是讓老百姓像以前一樣把官軍也當成匪徒,而做了很多幫助老百姓的事,使得這裏的百姓開始知道,皇上不僅僅是需要他們敬畏如神明一樣且高高在上的存在,也是可以解救他們、給他們帶來幸福的真菩薩。

    更何況,現在這些曲阜百姓都是之前受過孔家剝削壓榨的第一代皇莊佃戶,對孔家這種大地主還留有切身的慘痛記憶。

    所以這些百姓也就更加崇拜皇帝,認爲皇帝是來解救他們的,而沒有對孔家這種大地主抱有同情心,覺得孔家這種大地主有什麼優秀的家族基因與教養,即便現在被打倒,將來其子孫也依舊會比普通人更優秀。

    崇拜菩薩不一定真能求得好運。

    但崇拜皇上卻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裏多了糧食。

    所以,朱由校這個皇上現在曲阜百姓的眼裏是真的比菩薩還值得崇拜。

    曲阜的百姓們都想看見皇上真顏。

    甚至是連孩童們都想看看皇上真顏,因爲他們天天都在學堂看裏看見寫有“仁義禮智信、天地君親師”的天子畫像,所以,他們很想知道天子畫像和皇上真顏到底有沒有區別。

    不過,朱由校一直坐在御輦內。

    因爲轎簾的遮擋,沒有人能具體看清他的真顏,只能看見他的背影和側身。

    當然,學堂裏的天子畫像和朱由校本人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前者爲了刻意讓未及弱冠的朱由校顯得更加威嚴,不得不把他朱由校畫的老成了些,黝黑了些。

    真正的朱由校本人還是一個玉面少年。

    與一羣女眷一起躲在屋舍裏偷瞄皇帝的蘇倩倩,此時就瞅見了朱由校棱角分明的側臉,且也發現原來皇上比畫上要年輕英氣許多。

    蘇倩倩看入了眼,似乎一下子,朱由校的側臉就刻入了她腦海中一樣。

    朱由校也瞥了一眼這些看上去把他當菩薩一樣滿臉敬意的曲阜百姓們,只微微一笑。

    他現在的心情很複雜,他自覺自己不過只是比孔家少收了點租子而已,讓他們有了個讀書明智的機會而已,倒也不值得被這麼目光灼灼地看着,甚至,他的初心還真不是爲了這些百姓,而是爲了他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自救。

    ……

    一月後,一路上慢慢悠悠的朱由校來到了自己於天啓元年下旨建造的天津新城。

    不過,朱由校已提前給天津巡撫華允誠下旨,讓他不必興師動衆的出城相迎,只着便裝在郊外來見他,而朱由校自己也着微服進入天津城。

    朱由校說是微服,倒不是真的帶幾個隨從步行進入天津城,還是僞裝成了一個商隊,畢竟他身邊跟着他的人太多了。

    所以,朱由校還是坐在看上去是普通馬車其實內部做了各種防護措施的車裏進入了天津城。

    喬裝成商隊家丁的羽林衛和錦衣衛旗校們依舊把朱由校的馬車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還有明哨暗哨分佈於周圍。

    而現在的天津城已經成了大明的製造業中心。

    爲內工監和工部以及船政局等皇家專營和官營製造機構服務的各類製造作坊全部集中到了這裏。

    江南發達的官辦紡織業所用的大量織布機與紡紗機,以及軍械製造總局需要的一些零部件,還有船政局需要的一些構件,都要在這裏被生產出來。

    再加上,朱由校廢黜了匠戶制度,免了匠戶的班匠銀,讓工匠們更加自由,工匠們也就都來了這裏。

    另外,大量無地流民在這裏重新編戶後,都進入了這一帶由官府開辦的技術學堂學習技術。

    所以,這裏的工匠特別多,也有很多新工匠誕生,而這裏也可以說是大明製造業基地與誕生新工匠的基地。

    也因此,朱由校坐着馬車來到天津城後,就看見城內是人多如煙,鋪子密集如雲,打鐵與鋸木之聲從城外延續到城內。

    “招工:熟練木工兩名,月俸一兩五錢;收學徒五名,月俸七錢。”

    朱由校這時候還看見了一張貼在城牆上告示欄上的招工告示。

    而且,朱由校發現在告示欄裏像這樣的招工告示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擠滿了整個告示欄。

    朱由校因此忍俊不禁起來,他不由得更加強烈地感受到這一帶製造業的火熱,心裏頗有成就感。

    “這一帶本是大量鹽鹼地,聚於此的流民也只能靠拉縴爲生,很難搞出好的農業,但現在自己將這裏作爲製造業基地後,倒也真的讓這裏繁華了起來!”

    朱由校因此暗自想道。

    讓天津一帶成爲大明製造業基地乃至將來的工業基地,而讓江南成爲貿易與商業基地,是朱由校早就做好的設想。

    這裏面,天津之所以被朱由校選擇作爲大明將來的工業基地,是因爲這裏交通便利,既通漕運,將來還可以通海運,而且這一帶還有很多因漕運帶來的流民,更關鍵是在北方。

    朱由校可不想南北經濟差距過大,江南已經天然地成爲了天下商業中心和貿易中心,他自然得把工業基地放在北方才行,以使北方尤其是京畿一帶留有大量的人口。

    看着裝滿十多條船的紡紗機與織布機,以及正停在船塢裏的多條大型戰船,還有正由許多馬車拉去京城的木製車牀、新式水車、輪轂、琉璃、斗拱這些工業產品,朱由校能夠想見得到,將來大明若進入新的鋼鐵與蒸汽時代,這些成批北上南下的木製機械就會變成金屬機械,然後如鐵流一般,流向江南、流向京城、流行海外,成爲大明工業進步後的新顏色。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