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得民心的皇帝,拯救了一個民族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楓渡清江字數:2281更新時間:24/06/27 10:10:37
    這一天,因大明皇帝朱由校要離京,全城的百姓比平時都要更早的醒來。

    老人唐有山步履蹣跚地往御道一帶走來,其小孫女跟在身後,打着燈籠,一個勁的喊着:“大父小心,皇上還沒出來呢。”

    “哎!”

    “哎!”

    “皇上來了嗎?”

    唐有山一邊答應着,但腳步卻未慢下來,兩眼也不停地往前面出現在薄霧中的一粒粒人影處逡巡。

    其小孫女則回道:“還沒呢。”

    此時,天才矇矇亮,準備離京的朱由校還擁着新納的妃子熟睡,也的確還沒有啓程出宮。

    不過,在皇城外的百姓家中,婦女皆已開始弄妝梳洗,也有梳洗好的婦女開始不斷的將頭探出於窗外,然後又縮回去,似在彙報關於皇帝有沒有出來的及時消息。

    在天稍亮些後,朝陽也攀上了雲霄,而將一張紅臉面向京城時,整個京城所有大街上都綴滿了人羣,以致於密集到看不清具體一個人的人臉,影影綽綽的,如直接把深色顏料塗抹上去一樣。

    雖說此時京城各處,已是人聲鼎沸,但沒有一個賣早餐的販夫,也沒有一家商店提前開門做生意。

    全都寧肯生意不做,錢不賺,也要一睹大明皇帝的聖顏,而將此當做一件不可錯過的盛事。

    現在的大明因爲百姓富足,且文化水平提高,所以對朝廷大事關注的興趣提高,對朱由校這個皇帝關注的興趣自然也提高不少。

    對於一些,曾經經歷過飢餓與過度盤剝的老人和中年人而言,朱由校更是如同爲他們的救世主。

    再加上,朝廷開始主動向百姓宣傳皇帝的恩德。

    所以,才出現此時全京城百姓都爲看看聖顏而全部出動的盛況。

    不只是婦孺把給自己梳了新妝,換了新衣,以希冀在皇帝出行這一天,把自己最美麗的一面展現出來。

    即便事實上,朱由校並不一定會看到她們。

    而其他人也都是盛裝出行。

    哪怕是慳吝或節儉之人,也破天荒地讓全家換了新衣,或給自己的僱工們放了假。

    “天還未亮,最黑的時候,就有軍士出動了,那聲響,就跟地震一樣,估摸着全是帝國最精銳的勇士!這些軍士列在御道旁,就跟一鐵塔立在這裏一樣,然後一排鐵塔下去,就是一排燈,直接綿延到皇城根。”

    “我也看見了,真是大陣仗,就跟皇上當年親征一樣,城外都滿是甲衣,一直望不到邊。”

    ……

    就百姓們議論時,急促的馬蹄聲再次傳來。

    此起彼伏的議論說戛然而止,皆伸長着脖子看向皇城方向。

    一時,來了許多錦衣衛,皆是鮮妍服色,威武不凡,策馬在四處巡視着。

    “去報告,霧散了,是晴天!”

    “是!報告!霧散了,是晴天!”

    只有些許策馬在最前面的錦衣衛互相通話的聲音,而周圍擠滿了大街小巷的百姓卻安靜的落針可聞,仿若泥塑的俑一般。

    直到又過了一會兒,在拍掌聲響起,接着又是鞭聲響起後,泥塑一般的百姓們才開始動了起來,交頭接耳的,滿是興奮和激動之色。

    “來了!”

    “真的來了!”

    但也因此,人潮開始涌動起來。

    御道兩旁,齊胸高的鋼化玻璃牆被壓滿了人。

    有喊誰踩了我腳的,有喊誰摸了我屁股的,有喊誰撞了我的。

    罵聲與喊聲不斷,嘈雜的很,如鬧市一般。

    大多數人都被擠得只得仰望着頭,而由着朝陽把燦爛明媚的光芒灑下,在感到刺眼時,也只能閉閉眼,沒發把頭低下去。

    嚴鴻逵此時則和幾個皇家書院的同窗站在書院屋頂上,看着遠處御道上的情況,倒也不用那麼擠,但頗爲急切地催着自己另一同窗:“毅中,快把望遠鏡給我,皇上快來了!”

    “我再看會兒!”

    呂毅中沒有把望遠鏡還給嚴鴻逵。

    嚴鴻逵則乾脆一把奪了過去:“拿來吧你!”

    在原來的歷史上,兩人會因爲呂留良文字獄案的牽連,而被滿清統治者梟首。

    但這一世,兩人受民族主義者呂留良的影響,都成了皇家書院的學生。

    江山還是以前那個江山,不過眼下的華夏江山,所孕育出的同時代的人物,則遠比歷史上的那些人物幸運,他們看見的不是胡虜竊據中華而無可奈何的局面,也沒有爲不使文化斷絕而修史著書卻要因此身首異處的悲劇結局。

    隨着雄渾的音樂響起。

    衆人知道皇帝離他們已越來越近,故而都屏住了呼吸,而沒再動一下。

    朱由校眨了眨眼,看了一眼輦外的藍天,然後才看向了他眼眸下的萬民。

    而他這一看,就看見整個世界華彩至極,彷彿是一片錦繡海。

    因此,朱由校笑了起來。

    “皇上!”

    “皇上來了!”

    “吾皇萬歲!”

    凝固住的百姓們突然在這一刻又動了起來,且盡力地揮舞着手兒,歡呼着。

    帝君駕臨。

    全城皆笑。

    朱由校也被這種氛圍所感染,而他也能從這些歡呼中瞭解到,他做的一系列事,是有多麼的讓平民們滿意。

    唐有山此時已老淚縱橫。

    他想到了自己以前在運河邊當縴夫的日子,想起了曾經餓的前胸貼後背的日子。

    也想到了自己妻子餓死的樣子。

    他慶幸自己沒有在極度飢餓的時候,守住了爲人的最後底線,沒有吃自己的妻,而得以目睹此時的盛世。

    此時,整個御道旁已是彩旗飄揚,有對皇帝陛下極度崇拜的人爲了讓皇帝看見自己的話,而將寫有標語的布用長杆高高挑起。

    而唐有山此時就站在這些彩旗和密佈如林的長杆裏發着呆。

    有那麼一刻,他彷彿感覺到他自己的妻子也跟着他一起來了這裏,在看着徐徐而來的聖駕,站在他身後,保持着盈盈淺笑。

    唐有山因此回頭看了一眼,還四處尋找起來。

    但一時,他只看見自己孫女的笑顏,和他妻子年輕時一樣,也是明眸皓齒,朱脣淺笑。

    唐有山因此笑了笑,且回過了頭,再次看向了聖駕,心道:“如果你還活着就好啦!”

    朱由校從這些百姓眼裏倒也看不到飢餓與麻木兩樣東西,而只看到陽光和純真兩樣東西,因此,他在此刻,心情也是非常的好。

    他不得不承認,他真的拯救了一個民族。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