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加強朝廷對地方的管控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楓渡清江字數:2806更新時間:24/06/27 10:10:37
    方從哲聽後倒是心裏一顫,心道:“自陛下施嚴政以後,連其身邊的廠衛也這麼強硬起來,三個侯,一個南京兵部尚書,就這麼被殺了!以後,這天下權貴士紳要想不被陛下壓制,就只有造反了,而一旦這些權貴士紳造反成功,那自己肯定會是第一個被千刀萬剮的,畢竟陛下到底還是天下之主,只要權貴士紳們還想用大明的國號做人上人,還是得給陛下幾分顏面,就像隋煬帝也只是被勒死一樣。”

    因爲這樣想,所以,方從哲不由得暗自發誓一定不要讓有反意的人造反成功。

    魏忠賢此時也是和方從哲一樣的想法。

    即便他也不是很願意看見這樣的局面出現,但魏忠賢知道,他已經是皇帝的附庸,他必須毫無保留地支持自己的皇爺。

    所以,魏忠賢沒有因爲朱由校說許顯純殺得好,而心生反對之意,只繼續淡然地稟報道:“啓稟皇爺,許指揮使還上奏報說他已抓捕涉嫌非法結社、抨擊朝政的士子達六百七十餘人。”

    “擬旨,入社非法文社者全部革除功名,組建非法文社者,革除功名,罰沒其產,歸地方藩庫,爲助學濟民之費,並流放三千裏!”

    朱由校這時候對方從哲吩咐了起來。

    “臣遵旨!”

    方從哲沒有諫阻,他也知道這個時候必須從嚴。

    而且,方從哲也將崇文寺送抵的題本遞向了朱由校:“陛下,崇文寺也來了奏報,他們已查處書鋪三百四十九處,抓捕出售妖書禁書、誹謗朝政之反書之人達一千三百零七人。”

    朱由校聽後點了點頭,吩咐道:“擬旨,出售妖書禁書之人,有功名者全部革除功名,然後流放戍邊,並罰沒其產,歸地方藩庫爲助學濟民之用!吩咐地方巡撫拿這筆錢多開官辦社學而減少私立書院,多建官辦醫館與公用旱廁以及水渠,而惠民且增強地方抵抗時疫的能力;無功名者,流放戍邊,罰沒其產,歸地方藩庫爲助學濟民之用,也與朕剛纔所說的一樣,增加官府收稅後反哺百姓的功能,不要再只靠個別有良知的鄉紳建設地方!出售誹謗朝廷之反書者,撰寫者與出售者,皆斬!”

    因爲和皇后閒談得知地方上,大地主大鄉紳破壞性很強,但一些有良知的小地主小鄉紳對基層維穩又有積極的作用,所以朱由校沒打算把通過查抄違法出書與講學的錢財收歸朝廷中央,這樣做一是現在朝廷國庫充盈了不少,不需要這筆不是很大的錢財,而且,運進京又徒然增加更多運費;

    二是朱由校希望增強官府在基層的管控能力,所以就覺得還不如把這筆錢留在地方開社學醫館和公共廁所以及公用水渠等,以這種方式在得罪江南大鄉紳大地主的同時,拉攏江南小地主和庶民,這叫做打一幫拉一幫。

    “陛下聖明!臣這就擬旨!”

    方從哲頗爲訝然於皇帝這手段,忙真心實意地奉承了一句。

    接着,方從哲又道:“陛下,東南總督馮銓奏報,錢謙益、葉茂才、陳於泰、張溥等哭孔廟,祭祀因抗稅和煽動鄉民鬧事且襲殺朝廷欽差而死的徐元慶、董祖和、顧永成的人,且哭喊先帝,欲要讓先帝爲他們伸冤,其用心險惡,明顯有誹謗朝廷、對聖上不滿且有謀逆之心,故請予以嚴懲。”

    哭廟?

    朱由校聽後直接說道:“所奏主犯全部斬立決,籍沒家產,另外,據朕所知,這錢謙益乃探花出身,竟也如此目無國法、對朕大不敬,特處其溺死之刑!”

    “是!”

    方從哲回了一句。

    “東廠和崇文寺對在南直隸禁止私自結社講學乃至出書的行動執行的很不錯,傳旨,東廠大小官員皆加賞五年俸祿,崇文寺大小官員皆賞五年俸祿!許顯純加太子少保,馮銓加太子少保,方世鴻升授崇文寺卿加禮部右侍郎,阮大鋮升授崇文寺少卿兼南京翰林院掌院學士!這次南京部分勳貴的表現讓朕很失望,着許顯純會晤南京各勳貴,立即上本表明對朝廷新政的態度!另外,阻撓皇差之王洽等人皆以謀逆罪論處,包括臨淮侯、定遠侯、安遠侯這三勳貴!爵位革除!還有南京戶部右侍郎宗和也以謀逆罪論處!”

    朱由校繼續宣起旨來。

    “遵旨!”

    方從哲繼續擬旨。

    一時間,一道道嚴旨從政事堂發了出來。

    朱由校用強硬的手段鎮壓着反對朝廷新政的權貴和江南士紳們。

    而這也自然在江南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整個江南的權貴士紳們對朝廷的不滿之心可以說越來越強烈。

    但和歷史上滿清這樣做了以後一樣,依舊沒有人敢真的第一個挑頭造反。

    這些權貴士紳們和活不下去的流民不同,階級屬性決定了他們不得不在這種風險投資上更加謹慎。

    不過,毋庸置疑的是,他們現在自然是更加期待有人可以揭竿而起,甚至是天下大亂,有更強大的勢力可以壓制朱明政權,這樣他們就可以擺脫朱由校對他們的統治,而重新站隊。

    但目前而言,天下還沒有發生大的戰亂。

    東北的努爾哈赤被熊廷弼制約得只能欺負蒙古諸部和東南邊的朝鮮。

    西南的奢崇明因爲朱由校沒有答應他率兵赴遼使得他一時還沒法找到造反的理由。

    而內地的百姓們,也因爲遼餉的取締,再加上考成法實行後對吏治的整飭,所以他們的負擔不增反減,流民增加的趨勢得到遏制。

    九邊邊軍也因爲朝廷有了錢再加上吏治整肅所以軍餉得到及時發放,自然也就沒有大規模士兵譁變和軍戶逃亡。

    因此,在天啓元年年底,雖然大明天啓皇帝朱由校和他的重臣們在把江南搞得天翻地覆、沸反盈天,全國其他地區卻突然很太平!

    歷史上,這個時期本應該是亂成一鍋粥、大量遼地將官陣亡或降清的遼東此時幾乎沒什麼可以奏報的要事。

    所以,權貴士紳們也只能咬牙忍着,忍着朱由校這個“暴君”的統治。

    不過,雖然權貴士紳們現在只能咬牙忍,但背地裏的各種手段依舊還是不可避免的。

    此時的方從哲就不得不爲利用自己做官數十年的經驗和精明的頭腦思量着這些權貴士紳會使用哪些手段對付自己的陛下。

    因爲現在的他和皇帝同在一條船上的緣故,再加上,自皇帝讓他兒子掌崇文寺且讓他方家在崇文寺入股分紅以後,他方家光是靠崇文寺分紅就是一筆不菲的收入,所以,現在的方從哲無論是政治利益還是經濟利益都不得不死保朱由校的皇權。

    這也是方世鴻下江南後敢冒着得罪江南士紳的代價而替朝廷整肅江南士林的真正動力。

    單靠方世鴻對東林黨的仇恨明顯是不夠的。

    因此,方從哲依舊很老實地替皇帝擬寫各種嚴酷無情的聖旨,而且,現在的他還不得不繼續主動提醒着朱由校:

    “陛下!臣斗膽直言,朝廷現在這樣做,天下士人會更加不滿,但若舉兵造反倒也還不至於,因爲如今大明與隋末不同,隋末是世家與百姓皆不堪忍受,而如今我大明百姓雖也受剝削之苦但也只是受底下權貴士紳剝削,朝廷未大肆加徵,如今還免除了遼餉,且陛下您又於去年撥出大量內帑賑災,所以,這些人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但臣擔心,他們會利用肉食者對陛下之不滿,而佈局於陛下外朝乃至內廷,陛下雖還未有子嗣,但陛下有一皇弟!”

    方從哲說到這裏,頓了一下,然後還是毅然選擇說了出來:“臣請陛下加強對五殿下的引導!以臣之見,五殿下在未確定其心志前,不宜就藩,還有對後宮的管控!以及將來諸皇嗣的教育。”

    “元輔所慮深遠,朕知道了!”

    朱由校說了一句就看了一眼窗外,卻也因此,他看見戴着觀音兜而身着羽緞的張嫣正抱着梅花笑意盈盈地踏着雪,往坤寧宮而去。

    他突然很想知道自己穿越成天啓帝以後到底還會不會像原本歷史上一樣在內廷落水,而張嫣會不會因爲國破家亡之痛而自盡?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