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掌摑顧命大臣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楓渡清江字數:2350更新時間:24/06/27 10:10:37
    王安摸了摸微紫的臉就立即往暖閣外走來宣諭。

    此時的殿外正站着楊漣等闖入乾清宮的大明文官。

    這些站在乾清宮外的大明文官中以東林黨官員居多。

    因爲朱由校的父親朱常洛能保住皇位進而成功當上皇帝,東林黨居功至偉。

    而朱常洛自然也就投桃報李,即位後就大肆提拔起用東林黨官員來。

    但讓東林黨官員沒想到的是,朱常洛才當皇帝一個月就駕崩。

    所以,東林黨官員們爲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利益不得不努力將馬上就要登基的新皇帝朱由校控制在自己手裏,讓擁立之功落在自己手裏。

    王安素來與李選侍有矛盾,但與外朝東林黨的汪文言交往甚密。

    因而,王安也就在東林黨官員支持下有意將朱由校帶出宮外,然後接受文官擁戴。

    此刻,站在乾清宮外的文官們都等着王安帶着朱由校出現。

    但讓文官們驚訝的是,王安出來後沒有帶着朱由校出現,而是單獨一人出現。

    爲首的兵科右給事中楊漣見此頗爲激動,立即問道:“王公公,這是怎麼回事?!皇長子殿下呢?!”

    王安瞅了楊漣一眼,沒有理會楊漣,而是神色凝重地道:“大行皇帝駕崩前留有口諭,準內閣首輔方從哲入內見皇長子殿下!請吧,元輔。”

    一直沉默不語的方從哲聽後頗爲駭然,但旋即他也明白了過來,立即回道:“老臣遵旨!請王公公帶路!”

    楊漣等文官詫異地站在原地。

    大行皇帝什麼時候留了這樣的口諭?

    沒多久,方從哲就在王安的帶領下來到了朱由校面前。

    方從哲立即給朱由校見了禮。

    朱由校則道:“免禮!父皇留有遺詔,要本宮繼承大統,但一時未來得及召見閣老,擬成詔書,還請閣老在這裏擬詔,待會兒好宣諭羣臣。”

    說着,朱由校看向王安:“取寶印!”

    方從哲自然不敢違拗,也不敢質疑,忙回答道:“是!”

    而王安也老老實實地取來了寶印。

    一時,方從哲擬好詔書後就交給了朱由校。

    朱由校看了一眼,確認無誤後便讓王安蓋印,然後對方從哲和王安說道:“隨本宮去見外面的大臣。”

    於是,方從哲便和王安一起陪着朱由校往殿外走去。

    “哥兒!”

    李選侍這時候忙跟了來,喊了一聲,她想讓朱由校封自己爲太后。

    而朱由校自然知道她的心思,也就回頭看了李選侍一眼,說道:“老老實實在暖閣裏待着,想要當太后,就得有一個太后的樣子!”

    李選侍聽朱由校這麼一說只好聽話地閉嘴,退了回來:“好!”

    這邊,朱由校一到殿外,楊漣就立即急忙向前拉住了朱由校的手,然後往外走去。

    朱由校被這麼一拉差點沒跌倒在地。

    “大行皇帝遺詔!”

    王安這時候忙喊了一聲。

    楊漣不得不停了下來,但手卻依舊緊抓着朱由校不放。

    朱由校則趁此一巴掌朝楊漣扇了過去,厲聲喝道:“大膽!是誰給你的狗膽,敢拉扯本宮!大內的錦衣衛官校是死人嗎,如此劫持本宮之事視若無睹?!我大明體統何在?!”

    正發愣的錦衣衛官校們聽從忙持刀圍了過來,雖然他們也不知道皇長子怎麼突然發怒,但他們聽到朱由校這麼申斥他們自然是不敢怠慢。

    楊漣這才丟開了手,下意識地要捂熱辣辣的臉,卻也在這時候反應了過來,不由得拱手道:“臣兵科右給事中楊漣失禮!”

    “哼!”

    朱由校白了楊漣一眼,然後看向王安。

    王安此時正因爲看見朱由校掌摑楊漣而出神,一注意到朱由校看向了自己,他就嚇得忙迴轉過頭來,聲音發顫地念起了遺詔。

    遺詔內容自然很簡單,無非是讚揚了朱由校一番,要朱由校繼承皇帝位。

    在場的大臣們都還沒有從朱由校掌摑楊漣的震驚一幕中回過神來。

    所以,一時當王安宣讀完詔書後,竟沒有一個大臣反應過來。

    反而是朱由校自己先哽咽起來:“兒臣接詔!”

    然後,朱由校就直接去了朱常洛的梓宮嚎哭了起來。

    在這個時代,孝道看得很重。

    朱由校自然不能表現出因爲繼承皇帝位的喜悅心情,而是要表現出自己的至孝之德。

    方從哲回想着剛纔發生的一幕幕,內心驚愕不已,他發現從皇長子先以大行皇帝口諭爲由傳見自己開始,大明的整個皇權交接的主動權都把控在了皇長子自己手裏。

    不知不覺間,皇長子繼承大統由大臣請出內殿擁戴變成由大行皇帝傳位。

    方從哲驚訝的發現,這位深居於後宮的皇長子頗有手段。

    爲了不被看上去心思不簡單的皇長子記恨,方從哲先走過來朝朱由校跪了下來:“老臣拜見陛下,請陛下節哀!”

    楊漣等文官見此也跟了過來,朝朱由校跪下行禮:“臣拜見陛下,請陛下節哀!”

    朱由校停止了哭泣,回頭看了這些大臣們一眼,突然嚴肅起來,說道:“內閣擬旨,着禮部議定登基之日!”

    “臣等遵諭!”

    內閣首輔方從哲和大學士劉一燝皆回了一句。

    而接下來,朱由校看了楊漣一眼。

    在場的大臣中,朱由校對楊漣最熟悉,因爲楊漣是歷史上有名的諫臣,因爲參劾魏忠賢而死。

    而且據朱由校所知,楊漣算是在萬曆四十八年到天啓二年前最有權勢的官員,別看他只是一個兵科右給事中,卻因爲和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關係匪淺,而得以操控朝廷大權。

    直到魏忠賢出現後,楊漣才落了勢。

    楊漣是東林黨官員,如今東林黨已經遍佈朝野,在內閣次輔和吏部尚書都是東林黨的人,甚至司禮監也是東林黨的人。

    這對於朱由校而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事實上,東林黨在獨掌朝權後所做的事的確是排除異己、非我即敵。

    而這也就造成其他不附和東林黨的官員聯合在一起組成了閹黨,使得大明黨爭加劇。

    然後熊廷弼和朱由校眼前的楊漣都成爲這種黨爭的犧牲品。

    而這種黨爭的加劇還會造成大明國運進一步衰退,間接滋長了建奴的做大。

    朱由校深知歷史上王朝末期衰退和內部黨爭加劇有很大關係,比如北宋新舊黨爭導致北宋滅亡。

    所以,對於即將成爲大明皇帝的朱由校決定儘量消弭內部矛盾,遏制黨爭加劇。

    “楊漣對朕不敬,將楊漣打入詔獄!”

    朱由校因此直接下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