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4章 無處不在的傳說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甲青字數:4463更新時間:24/06/29 06:02:08
    身爲都督的李恢能有這般想法,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沒辦法,隨着民團在南中折騰地越加瘋狂,移南中之民以實漢中之策的說法,就越是廣加流傳。

    於是少年英雄馮郎君對大漢丞相的那一次獻策,也越發地讓人好奇起來。

    可惜的是那一次問策,只有兩位當事人知道具體情況。

    但老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不知道事實,但可以想像出當時的事實啊。

    江湖上流傳馮郎君和諸葛丞相之間的版本,據好事者統計,少說也有一百多種。

    每一種版本都有人信誓旦旦的說,這是丞相府裏的人傳出來的。

    在這一百多個版本當中,有兩個版本是最讓人信服的。

    其中一個是大漢丞相爲了南中之事,寢食不安,聽說錦城外有一馮莊,馮莊內有一少年英雄,腹有定國安邦之謀,丞相爲了大漢安危,爲此不惜自折身份,帶着趙雲老將軍親自前往,以諮國事。

    少年英雄馮郎君被丞相赤誠所感動,便出了這麼一個計謀,以當出山之策。

    這才有了後來馮郎君出仕又獻八牛犁之事。

    不信你去問問那馮莊周圍的人,去年的時候,丞相和趙老將軍是不是去過馮莊?

    再說了,咱們大漢對那有才之士,向來是求之若渴,當年的先帝,不就是三顧茅廬,這才請得丞相出山?

    有先帝之美在前,丞相效仿先帝,那是再正常不過。

    至於少年英雄馮郎君之名,是何時傳出來的,那是無關緊要的細節。

    至於第二個說法,則是更令閨中女兒喜歡一些。

    因爲這個說法講的是馮郎君情重,負心女無情的故事。

    知不知道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之語,是出自誰人?

    出自《長幹行》是沒錯啦,但這《長幹行》是誰寫的知道伐?沒錯,就是出自馮郎君之手。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多好的文章啊!

    再看看這幾句所寫的,不正是幼時男女的童趣?

    馮郎君自小與鄰里李姓女子一起長大,又被兩家大人定下婚約,奈何馮家中途生了變故,馮郎君痛失大人,心神一時迷糊,沒想到那李家女竟是再看不上馮郎君,嫁了他人……

    令人唏噓,令人唏噓哇!

    後來馮郎君深情難斷,心懷憤恨之下,這才向丞相出了這麼一個毒計。

    沒錯,就是毒計!

    因爲不管哪個版本,都有這麼一個情節。

    那就是丞相曾問馮郎君,可是與僚人有大仇,不然何以會設下此等毒計,讓南中不得安寧?

    聽聽,聽聽,毒計啊!

    去年時,天下有名的毒士賈詡剛死,接着又出了一個能使毒計的馮郎君……

    這天下,也不知何時能得安定?

    這就是有些心懷天下卻又鬱郁不得志的有才之士在嘆息。

    “大郎上回予我的消息,說此次回南中,是爲尋人,不知可曾尋得?”

    李恢心裏想到馮永,卻又想起了自己孩兒此次回來,似乎也是受了那馮永所託,不由地隨口問了一句。

    聽到自家大人問起此事,李遺臉上卻是露出失望之色,搖頭道,“回大人,孩兒此次回來,是爲尋訪當年長沙太守張機。當年張機爲避荊州戰亂,隱居到了交州。”

    “故孩兒先是在錦城託了丞相夫人,回到南中又找了關係,想法子問那交州的消息。哪知如今交州雖在東吳名下,但實在那士燮之手。”

    “士燮誘那雍闓叛亂,又如何肯幫忙?故那張機的消息莫說是孩兒尋不得,便是那夫人,都是莫可奈何。”

    說到這裏,李遺心裏不由地想起自己離開漢中時,兄長那殷殷之情,雖然不知兄長爲何會對自甘墮爲醫工的張機如此上心,但想來定是有極爲重要的安排。

    可惜的是自己卻是辜負了兄長的期望。

    李恢身爲南中庲降都督,自是不會對醫工這種賤業上心,但此事關係到馮永,他倒是願意多說兩句。

    “可惜……”

    此時的他也是嘆了一聲,“當年許司徒避亂入交州,曾得那士燮禮待,若彼在世,能得他援手,此事易耳,可惜……”

    許司徒,便是許靖,德高望重,乃是大漢三公之一,便是丞相都向他下拜,在章武元年就已經去世了。

    李恢說到這裏,驀地停住了嘴。

    過了好一會,這才好像想起了什麼,笑着說道,“我倒是想起一人,或許可以幫上忙。”

    李遺一聽,頓時大喜,“敢問大人是何人?”

    “中宮謁者令,許慈,許仁篤。”

    李遺聽了,當下就是一愣,有些遲疑地問道,“此人……孩兒卻是有些陌生,似乎從未聽說過。”

    “許仁篤和許司徒皆是許家人,只不過兩人隔得有些遠。許司徒乃是汝南許家,而許仁篤則是南陽許家。”

    “許仁篤當年先是跟着許司徒入交州避亂,後兩人又一起入蜀。先帝時他曾當學士,掌文獻古籍,當今陛下及位後,又得了中宮謁者令之職。”

    “既然他與許司徒一起曾入交州,想來對交州之事,定不陌生,若是得了他的相助,此事說不定會有些眉目。”

    “竟然還有此等曲折?”李遺一拊掌,喜上眉梢,“孩兒謝過大人指點。”

    李恢淡然一笑,“至於如何求得那許仁篤相助,那就是你們幾人之事,我可是無力相助。”

    他身爲都督,爲自家孩兒指點一下,那是正常,但卻不可能會介入兒輩之事。

    再說了,此事在他看來,也只是平常小事,如何值得搭上一個都督的人情?

    畢竟醫工者,賤籍也。

    “孩兒省得。”

    李遺點頭應下,同時心裏暗暗想到,此事最後只怕還是得兄長出面。

    中宮謁者令者,隸屬大長秋。

    而大長秋,職掌奉宣中宮命也。

    說來說去,最後還是繞到了皇后身上,兄長與皇后之間,嗯……好像還是比較好溝通的。

    想到這時,李遺不禁舒了一口氣,雖然此行沒有找到張機的消息,但能從大人這裏得到門路,想來也可以向兄長交待了。

    (注:大長秋及下屬一般是宦官所任,但蜀漢是個特例,極少用宦官。這個從董允掌管宮中,許慈在原本歷史上最後當上大長秋之職就可以看出來。個人猜想應該是諸葛亮吸取東漢宦官之亂的教訓,極力打壓宦官的結果。)

    “孩兒回南中多時,卻少見大人。如今大人方回府中,孩兒只怕又要返轉錦城漢中,不得長侍大人身邊,當真是不孝。”

    李遺看向坐在上頭的李恢,只見自家大人兩鬢已有斑白,當下心裏不禁有些感慨地說道。

    李恢倒是看得開,搖頭笑道,“我兒何故作此兒女之態?當今天下大亂,正是男兒建功立業之時……”

    想起自己從一個督郵做到大漢的都督之位,心下更是慨然。

    “我得朝廷所重,鎮守南中之地,已算是得居高位。此生所願,便是能幫大漢把這南中之亂平了下去。你既是我兒,當不要墮南中李家之名。”

    “孩兒謹記大人教誨。”

    李遺心下翻騰,連忙應下。

    孟琰的消息,李恢一刻也不敢耽擱,當日就派了快馬帶着密信送錦城。

    得知南中那邊來了緊急密信,諸葛亮心裏吃驚,立刻就讓人把密信拿了進來。

    南中如今是大漢最緊要的地方,那裏的每一個風吹草動都讓諸葛亮操心。

    而且一聽到是李恢的緊急密信,他還以爲是又出了什麼事,哪知一打開一看,眉眼之間,馬上就喜意盎然。

    “好!好哇!”

    諸葛亮連說了幾個好字,感覺坐着不得勁,又站起來連走幾步,似乎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又把書信再看了幾遍,生怕漏了一字。

    “好!好!”

    諸葛亮只覺得心懷大暢,哈哈一笑,對着旁邊的蔣琬說道,“這夏糧剛剛入庫,沒想到這南中又傳來好消息,當真是天佑我大漢!”

    “李都督有何喜事傳來,竟然讓丞相如此失態?”

    這些時日,丞相笑的次數比前幾年加起來的次數都要多,作爲丞相的學生,蔣琬雖然不知道丞相又在高興什麼,但看到丞相如此開懷大笑,蔣琬心裏也是極爲高興。

    “南中大族,孟家有人來降了。”

    諸葛亮把手中的信遞了過去,“此人可不簡單,人稱孟家之虎。可算得上是叛軍的一大虎將,覺得那叛軍首領孟獲器重,沒曾想竟然會暗中來降。”

    蔣琬接過密信,還沒等打開看,就聽到丞相說出此話來,不禁驚訝道,“竟有此事?”

    繼而又喜笑道,“果真是大喜事!”

    只是待他看完密信後,卻又有些疑慮,“丞相,李都督只說了此人來降,卻是未曾探明是真降還是假降,萬一……”

    “不管是真降還是假降,都算是大喜事。”

    諸葛亮擺擺手,笑道,“若是真降,那自是大好事。就算是假降,我等也可從中探知那叛軍的虛實。”

    “那南夷之人,若論勇悍,那自是令人信服,但若論計謀,”說到這裏,諸葛亮輕蔑一笑,“卻是差之甚遠。”

    “哦,不知丞相此話怎講?”

    蔣琬聽到丞相這麼說,自是知道丞相心裏有了計較,連忙虛心請教道。

    “公琰且看。初時我曾叫李正方連寫六封信,欲以此安撫叛軍。但那但雍闓卻只回一書,其言極是傲慢。不臣之心,南中盡知。可見那時叛軍欺我大漢正值危急之時,驕橫之心甚盛。”

    “但如今,那叛軍外斷了東吳之援,北上又遭李德昂所敗,還有那永昌,”

    諸葛亮提起永昌,語氣也不由地頓了一頓,這才繼續道,“永昌雖孤懸在外,但從民團所探來的消息來看,我猜測永昌應仍在堅守漢節。”

    “丞相何以知之?”

    永昌自南中亂後,斷了聯繫,蔣琬看到丞相說出此話,連忙問道。

    “叛軍久未得寸進,心中必是着急,他們一旦攻下永昌,只怕恨不得天下皆知,以求振奮軍心。更可讓那曹賊覺得有機可趁,進犯大漢,讓他們得以喘息之機。”

    “可如今雖然總有消息傳來說永昌早已淪落,但其中皆是語焉不詳,多有前後矛盾之處,故皆不可信。”

    “由此看來,那叛軍竟是連南下都不可得,當真是猶如困於籠中之鼠。若是假降,那也是被逼得出此下策,以求突破。所以就算孟琰是假降,我亦觀得叛軍當中,人心必有不穩之像!”

    諸葛亮越說越是高興,手拳擊掌,看向蔣琬,眼中大亮,“公琰,平定南中的時機,只怕日不久矣!”

    “對了,那糧食,收集得如何了?”

    說起南征,諸葛亮第一個反應就是糧草。

    “回丞相,今年的糧食收成比去年的大熟之年還要好一些,不少大戶人家願意賣糧。只是這糧價……”

    蔣琬遲疑了一下,“這糧價卻是沒跌多少,和往年平價差不多。”

    “我知道。”

    諸葛亮點點頭,“屯墾漢中,也是要費不少錢糧的。糧食雖然豐收,但漢中那邊卻是要耗費不少。糧價下不去也是正常。但只要他們肯賣就行,糧價高一些,那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再說了,如今朝廷好歹也有些……進項,能買糧食,那就儘量多買一些。”

    朝廷屯糧,以備饑荒,那是常事,引不起糧價的大波動。

    只是說到朝廷進項時,諸葛亮的語氣有些古怪,而蔣琬,則更是臉皮抽搐。

    今年朝廷的日子似乎一下子好過了不少。

    沒辦法,賣八牛犁,賣軍糧,賣勞力,甚至賣羊毛,和紡織工坊分成等等,雖然比較零碎,但架不住量多。

    這錢帛布收着收着,一直過着緊巴巴日子的大漢丞相,突然就發現自己手頭上寬裕了起來。

    再加上糧食大豐收,錢糧壓手,腰桿就硬了。

    只是這錢的來源,總是讓人覺得有些心虛。

    沒錯,就是心虛。

    朝廷收上來的錢收得心虛,倒也是一樁怪事。但偏偏今年就出了這麼個怪事。

    八牛犁是某個小子在諸冶監做出來的。

    軍糧是某個小子獻上來的。

    勞力是某個小子先買的。

    羊毛織布是某個小子搞出來的……

    算着算着,好像大漢挺虧某個小子的。

    諸葛亮乾咳了一聲,問道,“那黃家,不是也要收糧嗎?收得如何了?若是有什麼問題,不防給他們搭一把手。”

    黃家是在爲某個小子收糧,大漢丞相還是知道的。

    “回丞相,黃家給出的糧價比市集中的還要高一些,自是不愁收不上來。”

    蔣琬對此事其實還是有些微詞的,糧食跌不下去,跟黃家提價收糧也是有關係的。

    諸葛亮“嘖”了一聲,頗有些無力的感覺。

    你說你爲什麼就這麼能幹呢?我就是想幫幫你,都沒地方插手。

    唉,要不,讓他升個官,給他壓壓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