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給朕推白話文,推廣官話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楓渡清江字數:2567更新時間:24/06/27 10:02:37
朱翊鈞聽後就讓文書官把章奏拿了來,然後讓這文書官退了下去,並看向申時行和戚繼光:
“劉世曾所奏論據充分,非胡編亂造,何況,若非罪大惡極,誰敢憑空污衊一巡按,而惹士林非議?”
“這安希範竟敢還在這時候爲吳嶽秀強辯,真正是爲黨庇私人,強詞奪理起來!”
“陛下!”
“對於朋黨之人,是非利弊在黨與不黨面前已不重要,若是同黨之人,自然無論他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都是要爲其百般曲護,乃至賠上了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
“這是臣一直在警覺的事。”
“好在這些年,陛下一直持正治國,倒是讓朋黨之爭沒那麼嚴重。”
“但如樞相所言,爲天下士者,更喜以公論斷是非,而不喜以聖意斷是非,本來公論也好,聖意也罷,若皆正自然能一致;可亦如樞相所言,天下士子多出自大族人家,故公論往往非是利於國家長治久安的公論,也非是真的合乎實情的公論,所以難免相背離。”
“而這時,按理,更不宜以嚴酷之法止爭,否則必更加傾軋。”
“因爲被殺者的確是君子,也的確沒有覺得自己錯,反覺陛下被矇蔽,朝風未正,進而在將來陛下千秋萬代之後,持公論者主宰天下時,會門戶之見更深,也會黨同伐異更甚。”
“但臣執政後,深感有時候欲成事,又非請天威不可,畢竟讓立場不同者達成一致,實在是甚難!很多人不論是非,只講立場。”
“故如今只能請陛下聖裁。”
“此等攪亂是非者,殺亦可,不殺亦可,罵名臣擔之。”
申時行拱手言道。
“朕也爲難!”
朱翊鈞笑着說了一句,就進一步闡述說:
“不殺就變本加厲,但殺又殺不完,還不合新禮所倡之仁,以朕看,只能從根源下手,釜底抽薪!”
“正所謂解決出問題的人,倒不如解決問題本身。”
朱翊鈞說着就看向戚繼光:“卿說的對,根源還是在於登科者越發的多出自於名門顯宦之族,自然使許多新進小臣越發政見一致,也越發的主張以公論之名義主宰天下。”
“而要解決此問題,得讓能讀書能科舉者越來越多,故接下來進士與舉人、秀才名額要更加多一些,學校也要多一些,社學得振興起來。”
“總之就是要大開民智,讓公論變成真正的公論。”
朱翊鈞說後就道:“至於這個安希範的章奏,不報!”
“朕沒必要在他身上耗費精力,只是接下來,可能會有其同黨見朕不報,以爲朕意不明,而變本加厲地攪亂是非,同時想必也會有劉學曾之同黨要持異見而論,到時候務必將持其同見者與持異見者做好分類,朕可以不加大黨爭烈度,但朕要清楚他們的立場。”
申時行拱手稱是。
“另外,無論廟堂之是非與士人所持公論如何不一致,富國強兵惠民的方向是不能更改的,推行新禮使本國子民有同胞意識的目標也是不能更改的,只要繼續朝這個方向前進,終有一天,分歧會隨着時間的延續而緩和而消弭。”
“說起來。”
“這次楚王謀逆,真正受損的還是其所據之地的兩府百姓。”
“畢竟朝廷其實因楚王謀反會減少許多宗祿開支,而當地大戶則因楚王加稅而趁機兼併不少田業,唯獨百姓最終又增加了不少失地者。”
朱翊鈞說到這裏就道:“但不能讓這些百姓白受損失,讓司禮監和禮部用官報把楚王謀反的事詳細披露給天下人知道,重點是楚王謀反後實行的政策,對士子百姓的態度,不要集中在宣傳楚王本人如何貪財好色,如何野心勃勃,要讓天下百姓知道,只要藩王謀亂,那對自己就準沒好處只有壞處!”
“也正因爲是針對百姓,這類文章依舊同原來的報刊文章一樣務必求通俗易懂,用大明官話白話表達。”
“最好以後章奏也以白話表達。”
“甚至應該向全天下推廣普及官話,方言可以存在,但是得讓各地百姓都能通過官話交流,大一統就不該只是文字一統。”
朱翊鈞說後就結束了這場對話,而只等着楚王和吳嶽秀被逮拿進京。
安希範上的這道奏疏自然也就真的被朱翊鈞留中不報。
正等着被調極邊雜職或者被當逆臣同黨賜死的安希範,也就因爲在數日後沒有收到文書房下發的章奏,而頓時有一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也就不由得在這一天對給事中章守誠說:
“這申吳縣是覺得壓下我的章奏,就可以成功陷害吳公嗎?!”
給事中章守誠聽後道:“那我也上一道奏疏,爲吳公申辯,痛斥他申吳縣壓章奏不令陛下硃批。”
於是,給事中章守誠也跟着上疏,直言吳嶽秀品行端正、清廉天下知,劉學曾在雲南爲撫臣時便貪墨軍餉,行賄於執政,故今日才有執政壓其章奏不報。
朱翊鈞因爲這事涉及到申時行的名譽,也就批覆了給事中章守誠,言安希範的奏章不批是自己的意思,意在不將其真的當吳嶽秀同黨對待,只以其狂悖無知視之而不批不飭,與申時行無關,給事中章守誠是惡意揣測,不講實證,可謂心術不正、欲亂朝政,着革職爲民,永不敘用。
御史嶽元聲因此忙疏救章守誠,言申時行素來貪贓枉法,天下皆知,更柔媚阿附,而章守誠不過是據實推論,陛下聖明即便不信,也不應如此嚴懲,庇護大臣而塞言路。
朱翊鈞沒理會,直接留中不報。
一時,御史王藩臣跟着上疏,爲吳嶽秀申辯,爲張有德求情。
朱翊鈞依舊將其奏疏留中不報。
御史嶽元聲和行人安希範、大理寺評事顧允成等實在是氣不過,就直接來內閣堵住了申時行。
嶽元聲直接問申時行:“除張民卿之奏疏外,我們所奏皆不報,因而朝野皆論是公在堵塞聖聽,欲護劉、李等人,唯張民卿所奏讓公覺得不平,故脅迫君上下旨嚴懲,元輔難道不對此向天下人解釋一下嗎?”
“僕只問你們一件事,吳嶽秀窩藏逆犯、侵吞逆產證據確鑿,你們憑什麼說他是冤枉的?”
申時行這時問道。
嶽元聲道:“吳公乃君子,劉、李等乃小人,我們不信君子,難道信小人嗎?”
“君子小人由爾等定?”
“有何證據證明他們是小人,證明他們在誣衊吳嶽秀?”
申時行問道。
顧允成這時道:“自是由公論定!劉、李等,天下人皆不恥,不論證據,天下人皆相信一定是他們在誣衊吳公!元輔若還真有良知,就當從天下公論。”
“荒謬!”
申時行突然厲喝一聲:“僕豈能不信實證,信爾等胡言耶?”
申時行說着就道:“速速離開這裏,否則,只能以亂黨處置爾等!”
嶽元聲等只得離開,且接下來未敢再言。
而在此時的湖廣。
吳嶽秀剛從荊州回武昌,就有錦衣衛在兵備副使李化龍的陪同下,攔住了他的轎子,且道:
“有旨,湖廣巡按御史吳嶽秀窩藏逆黨、侵吞逆產,着逮拿進京。”
吳嶽秀聽後大驚,走過來問李化龍:“怎麼回事?”
李化龍微微一笑:“吳巡按,前輩送你一句話,做官要精,但不要太精,還要懂得取捨,既在新政上立功,又暗護舊黨,還想發一筆橫財,這種好事有是有,只是很多時候貪大容易滿盤皆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