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卷歸途 479彼岸(下)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天之佼字數:2220更新時間:24/06/27 09:54:22
    “這個來自波江座的奇異文明,就像是宇宙黑暗森林角落裏一片被月光照亮的空地,他們是在完全共生的生態環境下演化出的文明。在他們的整個文明演化史、甚至是生物演化史中,連物種之間的殺伐都沒有,就更遑論物種之內的屠戮了。

    這種沒有生存競爭的烏托邦世界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缺陷,那就是他們的應用科學發展得非常緩慢。據他們說,波江座文明至少已經出現了三十萬年。但他們在應用科學上的成就,甚至不如人類的公元紀元末期。

    但這並不代表波江座文明是一個封閉而愚昧的文明。相反,他們早早地就深諳宇宙極端殘酷的生存之道。在徹底擺脫了同類之間生存競爭的囚徒困境之後,他們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宇宙奧祕的探索中。

    他們在比人類早得多的時候就仰望了星空,並且是整個星球所有種羣級別的仰望星空。共生關係讓他們有着我們難以理解的跨物種精神聯結能力。這爲他們探索宇宙的終極謎題,提供我們這類殺伐文明所不具備的特殊途徑。

    一種類似地球上真菌的種羣,生長在他們母星的地下。這遍佈所有大陸的地下網絡成爲了他們瞭解中微子的超級地下實驗室。相比之下,我們當年最強大的淨瓶中微子天文臺,就像航天時代的蒸汽機一樣老土。

    數百米高的巨樹叢林樹冠上,數百種吐絲動物共同編織了構型精巧的巨大網絡。但他們並非要捕獵其他生物,而是爲了捕捉來自太空的射電信號。

    每一片叢林都是性能千倍於FAST天眼的射電望遠鏡,而整顆星球組成的超級射電陣列,更是比我們當前的射電觀測設備的靈敏度還要高出幾個數量級。

    海洋中神奇的藻類和魚羣,會按照特定梯次和深度隔離並過濾某些區域的海水。而生活在各個層級裏的水母生物會利用他們的生物特徵,感知到來自宇宙各個波段的紅外信號。和這些遍佈海洋的萬米級望遠鏡相比,我們的火眼3號只能算個近視眼。

    從低空到高空分佈的鳥類、昆蟲和浮空微生物精準地感知着宇宙高能粒子轟擊大氣分子時,每一條簇射線的演變過程。整個星球的大氣都是粒子對撞機的感應器,而他們的加速器使用的是宇宙的能級。

    波江座文明對宇宙探索方式完全超出人類認知體系,卻又完全符合宇宙基本規律。在受到極大震撼的同時,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用於理解並驗證他們得出的結論。在我們有限的算力之下,他們的所有數學結果完全正確,而計算精度相比我們只有更高沒有更低。

    他們還在農業時代就已經窺視到了宇宙的宏圖,他們對宇宙篩選血肉文明的目的諳熟於心,他們精準預測了數字化文明的形態和終極使命,他們甚至能夠反演監察者和熵的億萬年戰鬥的歷程。

    極其獨特的共生形態,讓波江座文明在無意間繞開了造物主用殘暴和血腥爲智慧生命打造的金字塔演化之路。這讓他們有機會站在宇宙宏圖之前,找出血肉生命完成數字化躍遷之外的其他路徑來拯救宇宙。

    當然,波江座文明並非沒有缺陷。他們雖然窺探了神明的咒符,但始終只是凡間的生靈,守恆和對稱在時空之內都是不可逾越的法則。

    完全沒有生存緊迫感導致他們在應用科學上發展極其緩慢,農業時代、蒸汽時代、工業時代,每一個科技紀元都會持續數萬年才能完成下一個紀元的技術積累。在他們啓航之時,應用科學的水平也剛剛越過信息時代。

    而波江座文明踏上危機四伏的星途的原因,幼稚得令我們發笑,也浪漫得令我們羨慕。他們的母星並沒有遭到流浪艦隊的威脅,而是文明中極小一部分先驅,在洞悉了實體宇宙的終極奧義之後,決心要用自己的方式來嘗試拯救實體宇宙。

    先驅者們深知宇宙的殘酷,更清楚自己的應用科技遠遠落後於黑暗森林中的獵手們。但他們仍然選擇要邁向深空,並堅信血肉文明有另一種方式完成使命。哪怕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哪怕極大概率只能成爲殉道者,也動搖不了他們堅定的決心。

    而波江座文明從未有過紛爭的母星,在面對這羣離經叛道的先驅們的時候,顯示出了共生文明特有的包容性。整個星球傾盡自己所能做的一切,爲他們做好了啓航的準備。在整個星球的祝福中,先驅者們踏上了新的征程。

    但冷峻的宇宙法則不會偏袒任何一個文明,他們的星途註定充滿坎坷。數十萬年的漂泊讓他們離原定目標越來越遠,原始的應用科學更是將他們逼向了滅亡的邊緣。但即便經歷了無數代生物體更迭,他們的初心從未改變。

    就在這時,他們遇到了同樣處於滅亡邊緣的我們。這或許是科學上的極小概率事件出現,或許是造物主自己出於對求生的渴望釋放出了善意。我們的科技能力剛好能夠幫助他們實現那看似不可思議,但卻能夠在理論框架的極限邊緣完全自洽的浪漫理想。

    我們鄭重決定和波江座文明一起前往新的彼岸,我們對血肉文明全新的未來充滿了期望。在你們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們應該已經用自己的方式打開了一張嶄新的宏圖,我們會在血肉文明創造的新世界盼望你們的到來。

    如果理論預測完全準確,6000年的時間,足以讓我們爲你們打開一扇通往新世界的捷徑之門。你們會留下一個只有你們能夠定位的座標,如果你們在座標位置找到了那扇門,就證明我們已經成功了。

    勇敢地穿過那扇門,新宇宙的宏圖將由我們共同書寫。如果那裏只是一片孤寂的深空,那就證明我們已經失敗,人類文明的傳承就交給你們了。祝星途順利!”

    在信息的結尾,有兩組簡單的數字。衆人在驚訝之餘,對這兩組數字非常疑惑。

    “這不像是任何星圖定位的數據啊!要在空間中定位一個點,至少要有三軸上的數據才行,而涅槃艦隊只留下了兩組數據。”導航官不解地說道。

    尉遲靜反覆掃視着信息的內容,忽然眉梢一揚:

    “他們非常清楚我們會在四千多年之後到達這裏,但在信裏卻說的是6000年。而且涅槃艦隊專門提到過,這個座標信息只有我們能解出來。所以我判斷,這中間的差值就是第三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