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穿雲震天 363震天(一)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天之佼字數:2632更新時間:24/06/27 09:54:22
    趙曉鵬在太空軍第一艦隊旗艦“無畏號”的艦橋裏負手而立,他右手的食指隨着猩紅的計時器上數值的減少,有節奏地敲打着自己的左腕。

    “無畏號”是人類打造的最大的單體飛船。其排水量高達十三萬噸,儘管她永遠不可能出現在地球的海洋中,太空軍本身也脫胎於空軍。但考慮到海洋之於星空的相似性,以及軍艦浮動領土的特徵,地球聯邦對太空軍的編制和裝備稱謂,沿用了海軍的傳統。

    這艘艦體修長的戰艦,完全是按照設想中的未來太空戰爭的理念去設計的。她裝備着6座聚變離子引擎,讓她在極限狀態下,可以達到光速的5%。從地球起航,只需要一週就能抵達海王星軌道。

    她甚至能深入奧爾特星雲邊緣作戰,但這也是她的極限。她的引擎可以支撐更遠的航行,但飛船不具備自持循環能力。當然,她也不需要。雖然現在艦體上還沒有安裝任何武備,但這並不影響她成爲一艘劃時代的戰艦。

    趙曉鵬低垂着眉梢,好像在看着什麼,但又好像沒有。順着他視線方向追去,是飛船狹窄的下視舷窗。飛船所在的位置,能清晰地看到木衛二皸裂的冰蓋。這顆太陽系最大的水庫衛星,原本有一個還算光潔的冰蓋表面。

    但在燎原行動之後,隨着高壓海水被釋放的應力再也無力對抗木星強大的潮汐力。導致如今的木衛二表面,就像一面被打碎了的鏡子,再用劣質膠水粗糙地粘回去一般。

    “距離震天計劃開啓窗口時間,還有十五分鍾,請各部門做好準備。”

    廣播的聲音彷彿驚擾到了若有所思的趙曉鵬,他放開已經被捏出了汗漬的袖口,向主舷窗的方向飄了幾尺。在他的眼前,色彩斑斕的木星填滿了大半的舷窗。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卻有着最快的自轉速度。

    木星上的一天僅有九小時多一點,再加上其十一倍於地球的赤道周長。如果凝神看着被固定在赤道上空一萬七千公里靜止軌道上的震天弓系統,甚至能通過目視感受到這個龐大行星,正以不可思議的線速度自轉。

    更加令人叫絕的是,木星的自轉傾角僅有3度,幾乎完全與太陽系黃道面重合。這意味着,假如在木星赤道立上一支足夠長的掃把的話,那每9個多小時,太陽系的黃道面就會被清掃一次。

    “她曾用她冠絕太陽系行星的引力,爲我們趕走無數可能毀滅文明的小行星和隕石。每次在這個距離上凝視她,心頭總會有一股濃濃的敬畏油然而生。沒有對她狂躁風暴的畏懼,只有對她保護我們的崇敬。”一旁的參謀長感慨地說道。

    趙曉鵬的目光盯着正在隨木星自轉緩緩移動的震天弓系統。雖然在這個距離上,肉眼幾乎看不見那座,隱匿在木星絢爛大氣背景之下的龐大軌道飛行器。但趙曉鵬知道,已經滿弦的震天弓就在那裏。

    “希望這次,她還會一如既往地保護我們。”

    說完之後,趙曉鵬轉身飄向了艦橋的指揮位。

    他一邊用安全帶將自己固定在厚重的指揮椅上,一邊下令道:

    “各部門最後一次確認狀態。”

    伴隨着各個崗位傳來的情況確認報告,“無畏號”戰艦開始緩緩下沉。她需要將自己的位置調整到木星相對木衛二的投影面邊界附近,這樣在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她才能迅速地將龐大的艦身隱蔽到作爲掩體的木衛二之後。

    當趙曉鵬透過舷窗的視線,剛剛齊平木衛二的地平線之時,倒計時牌上剩下了一串紅彤彤的“0”。

    “報告司令員!震天計劃窗口期已經到來,是否要啓動震天計劃!”艦隊參謀長字正腔圓地問道。

    趙曉鵬雙目如炬地盯着木衛二地平線上,緩慢蠕動的木星大紅斑,鏗鏘地下達了命令:

    “正式開啓震天計劃!”

    他的這條將會改變文明走向的命令,在四十多分鍾之後才會被地球接收到。這也意味着,接下來所發生的一切情況,都只能由趙曉鵬和他的第一艦隊去應對。他們得不到任何實時的幫助,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孤軍奮戰。

    木星赤道上空一萬七千米的四座錨點空間站,接收到了從“無畏號”傳來的數據鏈。空間站內的十二座聚變電站開始爲下方懸掛着的,數百千米長的超導圓環陣列提供能源。

    幽幽的藍光將超導圓環之間500米的間距逐漸抹去,現在整個震天弓系統看上去宛如一把直指木星赤道的誅仙神劍,在等待着天機印解除之後的大顯神威。

    與此同時,構成一個正方形陣形的四座錨點空間站,向着矩陣正中央的位置,分別釋放了一個正方體的結構件。相比重達三十萬噸的錨點空間站,這四個正方體結構件看上去很袖珍。但它們單個的體積卻堪比一座近地軌道上的中型空間站。

    四個矩形結構沿着碳納米軌道向着矩陣的正中央,也是超導圓環陣列的圓心連線靠攏。最終,它們按照前後次序,組合成了一個被命名爲“箭袋”的長方體的構件。它的長邊中軸線與下方的超導圓環陣列的圓心高度重合。

    “報告司令員,箭袋已對接組合完畢,一切正常!準備開始投放箭頭!”傳令官高聲說道。

    “投放!”趙曉鵬簡明扼要地下達了命令。

    長方體結構的箭袋艙,面向木星的一面打開了一個圓形的艙口。一個修長的鈍圓形紡錘狀構件在十數枚助推火箭簇擁下,緩緩從箭袋艙裏飛了出來。這個重達五千噸,近似實心的超強合金構件,就是傳令官口中的“箭頭”。

    在“箭頭”內部,除了位於中心,重重保護的主控系統,以及分佈在四周的姿態發動機,再無它物。製造箭頭的超級合金,可以短時間內抵抗超過四萬度的超高溫。而整個“箭頭”近似實心的構造,可以承受兩百萬個大氣壓力。

    所有的這一切設計和構造,都是爲了讓“箭頭”擁有直刺木星那熾熱內核的能力。

    “箭頭”沿着超導圓環陣列的圓心軸線開始緩慢加速,在它的後邊,牽引着一根只有手腕粗細,泛着鉛灰色光澤的線纜。

    但構造這根長達七萬公裏線纜的不是普通的金屬或者合金,而是一種由氘、釙、鈾、鈈等放射性同位素組成的化合物。它的製造者周成,將其稱爲“弓弦”。

    這種極其危險的化合物,在普通環境下只會體現出重元素獨有的放射性。但由於其精妙的元素組合方式和幾何尺寸,“弓弦”會在環境溫度超過三萬八千攝氏度,壓力超過兩百萬個大氣壓的時候。讓這種化合物在出現相變的同時,發生劇烈的鏈式反應。

    巨大的能量釋放製造的極端環境,又會觸發氘的聚核反應。被基本作用力鎖住的質量,會依照質能方程的換算,將對應的巨大能量釋放出來。

    當“箭頭”拖拽着“弓弦”在完成用於保持穩定性的加速和自旋之後,將會從木星的赤道,一頭扎入木星濃密的大氣中。與木星半徑等長的“弓弦”將會在“箭頭”的引導下,被注入木星的液態金屬氫內核。

    這根從木星表面連接到核心的“弓弦”將會被點燃。並且,將會由內而外地在毫秒尺度下完成連環引爆反應。

    雖然“弓弦”蘊含的能量相對人類來說,是史無前例的。但這對於木星來說,甚至還不如其表面的一個轉瞬即逝的風暴。體積數倍於地球的液態金屬氫內核,也不會因爲這微不足道的能量釋放,就發生瓦解式的爆炸。

    但由人類的微薄之力製造的“弓弦”,卻能打通出一條能夠貫穿半個木星的能量隧道,這將成爲解開守護神之力封印的訣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