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穿雲震天 346凌雲塔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天之佼字數:2226更新時間:24/06/27 09:54:22
    陳飛宇剛剛走下飛行器,基地的警報就響了起來。

    “全體注意,凌雲塔系統將於5分鐘之後發射,請做好發射準備。”

    碼頭上的工作人員立刻忙碌了起來,他們或是將展開的機械臂收攏,或是將還在搬運的貨物就地固定,行駛中的車輛立刻靠到了牆邊。完成之後,所有人都小步向着幾個地上塗着黃色油漆的區域快跑而去。這場面雖然看起來很緊張,實際上每個人都從容不迫。

    陳飛宇和朱民易也快步走到了最近的一處黃色區域,這裏位於牆角,頭頂和四周都空蕩蕩的,牆上掛着若干副耳罩。朱民易摘下兩副耳罩,遞了一副給陳飛宇。

    “我們這次的運氣不錯,到碼頭才碰上發射。上次我過來的時候,地效飛行器在風暴雲牆的邊兒上等着發射。結果發射完了之後,發動機啓動太慢,浪涌又把我們推到風暴區裏去了,巨浪差點把飛行器都掀翻了。”

    還不等陳飛宇開口,旁邊的一個工作人員就哼笑着說道:

    “老兄,你這不算什麼。我才來的時候,摸不準發射規律。剛剛開始上大號,就碰上了發射警報,你自己腦補一下那個畫面。”

    那工作人員說完做了一個誇張的表情,他說話的聲音比一般人要大,好像是在扯着喉嚨喊。而且周圍附和着嬉笑的其他人聲音也很大,常年在噪音環境下工作讓他們養成了這個習慣。

    就在此時,基地的廣播再次響起:

    “全體注意,發射一分鐘倒計時。”

    衆人都扣上了耳罩,然後蹲了下去。塢艙的鐵閘門,在液壓裝置的推動下快速合攏。在這最後的幾十秒裏,幾個老鳥饒有興致地四下張望着。因爲僅從發射預備時,衆人臉上的表情,他們就能判斷出那些是第一次來凌雲塔基地的菜鳥。

    當倒計時歸0的時候,陳飛宇立即感受到了來自地面的輕微的震動。隨着震動的逐漸加強,一連串如深巷裏打鐵的金屬敲擊聲彷彿是在牆壁裏響了起來。很快,強烈的震動就已經讓人無法起身了,船塢裏的水面如快要沸騰了一般,涌起了水花。

    那有節奏的金屬敲擊聲已經變成了強有力的高密度脈衝聲,就像有一列高鐵在隧道裏迎面飛馳而來。就在那轟響在轉瞬間變得震耳欲聾之時,地面猛地向下一沉。

    隨之而來的就是一陣穿雲裂石的巨響,就像一架開着加力的戰鬥機貼着耳膜飛了過去。那巨響雖然來勢洶洶,但幾乎是在轉瞬間就消失在了空氣中。

    地上蹲着的人、碼頭上的機械臂、車道上未運走的貨物,甚至是四周的牆壁和地面都不同幅度地搖晃了起來。

    但這並不是幻覺,而是這棟龐大的建築,全部採用了模塊化裝配工藝。每一個模塊之間都有柔性減震裝置,通過有限度的彈性形變消除衝擊帶來的結構損壞。

    就在陳飛宇跟着衆人緩緩站起身來之時,關閉着的塢艙閘門轟轟作響,彷彿有個巨人在重重地敲打着鐵閘門。通過閘門上頂部的小窗,還能看到飛濺的白色浪花。

    “發射已結束,下一次發射進入120分鐘準備。”

    廣播響過之後,工作人員們快速回到了自己的工作中。陳飛宇在指揮中心和基地的負責人做了簡單的工作交流之後,就和朱民易在整備間換上了發射服,乘坐着擺渡車沿着寬闊的貨運通道向着基地的中心駛去。

    在圓形凌雲塔基地的圓心,是一座環形的站臺。上邊懸停着炮彈彈頭形狀的發射艙,陳飛宇將其命名爲“塔尖”。這枚炮彈的大小,比得上一棟五層小樓了。在發射艙的下邊,是一條深不見底的隧道。而上邊就是朗朗星空。

    被特殊抗過載外殼包裹的各種貨物,正在運輸機器人的協助下,被規整地堆入寬大的貨艙。發射艙的艙壁很薄,其本身並沒有複雜的動力設備,因此運載效率非常高。可以一次性將五千噸荷載送入近地軌道,還有超大構件發射的專用發射艙。

    由於陳飛宇自己作出過規定,除特殊情況外,包括他自己在內的任何人,都不得安排專艙發射。因此,他即使作爲地球聯邦議會總理,依然和普通的航天員使用相同的發射模式。

    貨艙被裝滿之後,發射艙上部的載客區艙門打開了。但人員並不會直接進入艙內,而是會先進入一個膠囊艙,再由機械臂將膠囊艙以最佳抗過載的角度,整齊地碼放在人員艙內。

    自從七年前,凌雲塔系統投入使用至今,陳飛宇雖然已經經歷過若幹次凌雲塔發射。但每次被關入這個手腳無法動彈,只有微弱藍光的膠囊艙裏的時候,心裏還是難免會感到煩躁。這並不是緊張,更像是一種輕微的應激反應。

    “所有人注意,07025號塔尖已進入發射程序。”

    環形站臺上一時間警燈閃爍,警報齊鳴。幾道圓弧形的閘門緩緩落下,將發射艙和環形站臺完全隔離,站臺上的工作人員也迅速撤離了出去。

    塔尖發射艙開始沿着軌道向着霧氣繚繞的隧道深處滑墜而去。凌雲塔發射基地的圓形建築,露在海面之上的高度只有百餘米,在海面之下還有四千多米的深度,直達海牀。

    但這遠遠不是結束,帶着特定弧度的隧道一直通往地下十五公裏,臨近地殼的穩定邊緣——莫霍界面,這裏將是塔尖發射艙最終等待發射的位置。

    雖然此處的溫度已經高達1500度,如果沒有水循環系統,塔尖太空艙將會在二十分鍾內融化,但凌雲塔系統的終點仍在更加熾熱的深處。

    數千根由高耐熱合金製成的導熱管道,在智能微型離子掘進機的牽引下,繼續在溶融態的地幔海中向着深處前進。直到抵達地幔和地核的交界——古騰堡面。

    超過太陽表面溫度的熱量,會被源源不斷地通過數千條管道輸送到凌雲塔基地。只要地核仍舊熾熱,凌雲塔系統就將擁有取之不竭的強勁能源。

    “艙內人員請注意,07025號尖塔已開始發射程序,發射前一分鐘準備。”

    陳飛宇深吸了一口氣,膠囊艙的內襯開始緩緩鼓起,將他緊緊包裹在了膠囊艙的正中央。

    “膠囊內人員請注意,發射倒計時15秒準備。請所有人做最後一次深呼吸,之後呼出空氣並保持屏息。”

    陳飛宇按照指示,盡力將肺部的空氣緩緩排出。

    “9、8、7、6、5、4、3、2、1。”

    “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