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地球艦隊 292地球之音
類別:
科幻靈異
作者:
天之佼字數:2626更新時間:24/06/27 09:54:22
格莫夫走到留聲機前,戴上了手套,從留聲機裏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那張金光閃閃的唱片,舉在身前。
“雖然林雨疏精心地掩蓋了自己的真實目的,但她想要造出來的東西是不會說謊的。這是我通過自己的手段讓當年製造這金唱片的廠家,按照原始的設計數據復刻的。可以說,這張名爲地球之聲的唱片和旅行者號上攜帶的一模一樣!”
陳飛宇仔細地端詳着那張雕刻着地球和人類信息的金盤,喃喃唸叨:
“24K鍍金塗層,金剛石探針,可以把信息保存十億年以上,聽起來像是人類和宇宙來的一場浪漫約會。但實際上,就算不考慮太陽系屏障的存在,按照旅行者探測器的速度和航跡,到達最近的蛇夫座AC79338恆星也是十萬年後的事情。
而且,那是一個毫無生氣的恆星系統。與其說這張金唱片是個探測項目,倒不如說是一場賺足了眼球的作秀。”
格莫夫將金盤放進了一個類似托架的設備中,然後從資料架上取出幾個盒子放到了桌上。
“不得不說,這是一場非常成功的作秀。林雨疏將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這張金唱片雕刻的內容和錄製的信息上頭,卻沒有人去想,這張對材質、尺寸、重量都有準確要求的金盤還有其他作用。”
隨後,格莫夫將盒子裏的一疊疊手寫稿紙取了出來,平鋪到桌面上。
“爲了搞清楚林雨疏在阿雷西博的時候,發現的可能籠罩着太陽系的屏障的性質,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惡補理論物理的知識。像我這種在專業人士眼中的二把刀,最大的劣勢是在基礎上的薄弱,如果單純地搞學術創新,那我註定這輩子都一無是處。
但這種在基礎上的薄弱,恰好讓我擺脫了很多條條框框的束縛。特別是在特定問題的研究上,讓我能夠突破常規去思考問題。我就這麼一邊研究着金盤的真實作用,一邊連猜帶估地去拼湊屏障的數學模型,還真讓我湊出了點東西來。”
陳飛宇看着那一疊疊被寫得密密麻麻的手稿,感嘆道:
“格莫夫先生,您太謙虛了。我雖然不是理論物理專業的,但還是懂一點,您的這些研究成果已經不比許多專業物理學家差了。”
格莫夫淺笑着搖着頭,將一本手稿翻到最後一頁,擺到了陳飛宇身前:
“與其說是研究,倒不如說是在猜字謎。在我對屏障屬性的無數種揣測裏,這個結論是最有意思的。”
陳飛宇逐行研究着那個描述太陽系屏障的數學模型,心中暗暗驚歎于格莫夫的數學能力。他非常驚訝於這位KGB的前特工,二流的情報販子竟然能用數學形式表達出屏障的基本屬性。而且推測出的結論和他通過陀螺知曉的屏障屬性的幾無二致。
“按照這個模型的解釋,太陽系屏障有着兩項基本屬性。其一是單向過濾和削弱從太陽系內向外輻射的信號。其二,能夠阻止某個動能閾值以下的物體飛出屏障。老實講,格莫夫先生,你的數學能力已經足夠讓大多數吃專業飯的人汗顏了。”
格莫夫擺了擺手,乾笑了幾聲:
“呵呵,你不用給我戴高帽,我自己有幾斤幾兩心裏還是有數的。我的求證過程並非傳統科學家們聚沙成塔的積累,而是像套嵌經驗公式一般去不停嘗試。我之所以會覺得這個數學模型可能是最接近太陽系屏障正確解釋的原因是我手裏有這個。”
格莫夫走到了放着金盤的托架儀器前,逐一打開了按鈕,“嗡嗡嗡”的低鳴聲隨之響起。
“我仔細研究旅行者號公開的設計資料,整個探測器只有850公斤重,其中絕大多數的重量都分配給了諸如RTG電池、數據天線、科考傳感器這些硬性的設備。因此,在當時那個工業條件下,留給林雨疏發揮的空間並不多。
而且林雨疏在旅行者1號延遲發射的時間裏,對旅行者1號改裝的幅度很小。要不然,就算是那羣菜鳥工程師,也會看出端倪來。我在做了很多嘗試之後,發現讓這張金盤震動起來,可能是最有用且最好實現的方式。”
“震動?爲什麼是震動?”陳飛宇不解地問道。
格莫夫沒有立刻回答他,而是遞上了一副護目鏡。他調大了托架裝置上的幾個旋鈕,金盤立刻出現了肉眼可見的震動幅度。並且在幾秒鐘之後,原本硬如堅鋼的金盤此時卻在諧振的作用下軟得如一個塑料盤子。
“啪!”
伴隨着如玻璃碎裂的脆響,金盤均勻地碎成了無數小塊,散落在托架裝置上。格莫夫在裝置旁的電腦上操作了一番,從打印機裏取出一張滿是數據的紙遞給了陳飛宇。
“當金盤以特定頻率震動達到結構上限的臨界點時,所發出的電磁波會與屏障發生短時間的耦合效應。如果我選的這個數學模型沒錯,那在幾秒鐘之內,那到看不見的屏障就會出現一個足夠旅行者1號飛出去的窟窿。”
陳飛宇快速地瀏覽了那張紙上的震動數據,然後又快步走回資料桌前。在與格莫夫描述屏障的數學模型進行對比演算之後,他瞠目結舌地看着眼前這位老者:
“格莫夫先生,你真是個天才!”
格莫夫苦笑了幾聲:
“你要是知道我在這個猜測上花費了多少時間和錢,做了多少次重複試驗,你就不會這麼認爲了。這種金盤我已經震碎了幾百個,好在它的製作工藝並不複雜,並且只是鍍金的,要不然我早就破產了。”
陳飛宇看着托架儀器上的一堆碎片,長長地嘆了口氣:
“現在我們基本已經弄明白,爲什麼旅行者2號被卡在了日求頂層的某處,而旅行者1號會不知所蹤了。這可是個了不起的發現!那您還進行後續調查了嗎?”
格莫夫拿出一個袋子,將他的數學模型論證過程和震動數據資料逐一裝入其中。
“在我東拼西湊地完善了這個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僞的理論之時,林雨疏已經是諾獎得主,加州理工的終身名譽教授,還回國成了你們的兩院院士,是名副其實的大人物了。要繼續展開調查,難度就非常大了。
我調查林雨疏,一方面是想在她坎坷的人生經歷裏找到自己的出路,另一方面是出於對科學的好奇。當我瞭解太陽系屏障和旅行者計劃的真實目的的時候,對她只有崇拜和敬仰。並且也非常期待看到她公佈這個重大發現,完成人生的逆襲。”
說到這裏的時候,格莫夫頓了一頓,臉上露出了幾分與年齡不相稱的羞澀表情。
“如果故事就這樣結束的話,那這將成爲人類科學歷史上的一段傳奇。說實話,那時候我最期待的事情是,旅行者一號成功證明太陽系屏障存在,我拿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讓林雨疏當面肯定我研究的正確性,要是在給我一個簽名就算沒有任何遺憾了。
在漫長的等待中,我迴歸了正常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在估算着旅行者1號將要到達屏障的那幾年,我翹首以盼新聞上出現旅行者探測器的消息,我還會不停地在國際天文聯合會和NASA的官網上找尋和旅行者計劃相關的消息。
但最終什麼都沒有找到,不過我也並不失望。因爲從林雨疏的身上我已經找到了我所需要的生活的勇氣。而她和她的旅行者一號還有太陽系屏障都離我太遙遠了,遠得就像兒時做過的一場印象深刻的夢。
直到林雨疏在星雲紀元元年,以ESDC主席的身份,在全世界的面前宣佈了帶狀星雲的發現,我立刻意識到在旅行者探測器背後一定還有我難以想象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