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地球艦隊 234太空鏡子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天之佼字數:2748更新時間:24/06/27 09:54:22
    陳飛宇將自己關於,干擾星B就是傳言中尼比魯星存在的猜測跟夏嵐和周成敘述了一遍。但並沒有提及尼比魯星和帶狀星雲關係的猜測。

    夏嵐沉思了片刻之後,說道:

    “其實關於這顆尼比魯星,在公元紀元新千年之前,在天文圈子裏還算是一個熱門話題。但隨着觀測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熱度就漸漸褪去了。

    一方面是,在實際觀測中遲遲沒有找到這顆星球的蹤跡。另一方面是,理論計算的結果顯示,太陽的引力不可能讓尼比魯星呈現出那麼大的偏心率。而且,我知道當時林老師也參與過尼比魯星的討論。”

    聽到這裏,兩人都是一怔。陳飛宇更是“咯噔”一聲,此時他還沒有將尼比魯星和帶狀星雲軌道和質量高度相似的猜測和盤托出。林雨疏對尼比魯星的關注,無疑又給這件事增添上了一層迷霧,他問道:

    “林教授她也很關注尼比魯星嗎?”

    夏嵐微微抿嘴,搖了搖頭:

    “實際上剛剛相反,林老師在尼比魯星的問題上,是站在反對的一面的。”

    周成不解地問道:

    “按說,討論尼比魯星的時候,你還是個小姑娘。林教授她還跟你談這些嗎?”

    夏嵐解釋道:

    “不,她沒有和我說過。我是在本科的時候,一時對這些獵奇信息感興趣,翻閱了許多當年的文獻,在其中找到了有林老師署名的批評文章。”

    林雨疏對尼比魯星的態度,讓陳飛宇感到困惑的同時,又彷彿找到了些方向。他說道:

    “那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太陽系實際上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在理論上,尼比魯星的軌道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夏嵐肯定地說道:

    “當然,但問題在於,我們爲什麼從來都沒觀測到過,這顆迴歸週期爲六千多年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呢?”

    陳飛宇撓着髮際線,說道:

    “我記得公元紀元七八十年代的時候,NASA不是有一次疑似尼比魯星的觀測記錄嗎?我前些年去NASA檔案館的時候,卻沒有找到這份記錄的創業板在。夏嵐,你在北美留學的時間長,又研究過尼比魯星,你有沒有見過這份報告?”

    夏嵐臉上浮現出疑惑的神情:

    “我剛到北美的時候,確實專門去蒐集過那次疑似尼比魯星觀測的資料,但結果和你一樣。我還諮詢過當時天文系的老師,他當時就跟我提過,林老師好像參與過那次觀測結果的評定工作。

    後來,我拜入林老師門下之後,也專門問過她那次觀測結果的具體情況。奇怪的是,我向林老師問所有專業上的問題,她都會延伸到很廣的範圍,耐心地向我作答。但在這個問題上,她只回答了我一句——我沒有參與過,不太清楚。”

    周成沉沉說道:

    “這也就是說,要麼你當時的天文系老師在說謊,要麼林雨疏在說謊。”

    夏嵐臉上的疑慮更深了幾分:

    “這個不好說,因爲告訴我林老師參與過結果評定的老師也是個華人,不是後來那位誣陷我的導師。但林老師爲什麼要說謊呢?特別是在那個時候。”

    陳飛宇漸漸理清了中間的脈絡,說出了之前沒有提起的另一個猜測:

    “你們說,尼比魯星和帶狀星雲的質量如此相似,有沒有可能這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周成連連搖頭,語氣略酸刻薄地說道:

    “飛宇老弟,大膽假設是對的,但關鍵在於小心求證。我們思考問題,不能把一個完全架空的假設作爲另一個假設的基礎。否則,結果十有八九都是錯的。

    現在我們不說拿出確實有力的證據,哪怕是有一些線索能夠表明尼比魯星的存在。再去假設尼比魯星和帶狀星雲的關係,才會有討論的價值和意義。但我們現在別說觀測數據和巡天照片,連可靠的目擊記錄都沒有過。”

    陳飛宇沒有在意周成的態度,他從提包中拿出了那幅蘇美爾文明石板畫的插圖,怔怔說道:

    “如果我說我們有觀測過的記錄呢?”

    隨後,陳飛宇將蘇美爾石版畫上的內容向夏嵐和陳飛宇做了詳細的闡述,並且着重表明了,石版畫記錄的客觀性。

    周成眉頭緊鎖,手裏拿着一根沒有點燃的煙,在插圖上那十二顆星星上來回地划動着:

    “我現在懷疑的不是六千多年前的蘇美爾人,記錄天象的客觀性。我懷疑的是,他們怎麼用肉眼看到土星以外的行星的。我們現代文明也是到了1930年,才由湯博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洛厄爾天文臺看到了冥王星。這根本就說不通啊!”

    陳飛宇滿面愁容地說道:

    “實際上我也一直想不通這個問題。”

    夏嵐低頭看着那幅插圖,烏黑的短髮垂過臉頰,就像個正在埋頭苦讀的少女。沉思良久之後,她突然擡起了頭來,把頭髮別到耳後,一雙星眸閃閃發亮:

    “也許,有一個解釋能說得通!”

    陳飛宇和周成都下意識地向夏嵐靠近了幾分。

    夏嵐說道:

    “在可見光波段觀測天體,只取決於一個要素,就是亮度。在地球上看到天體的亮度取決於天體本身的亮度和與我們之間的距離。我們天文學上,把地球上看到天體的亮度稱爲視星等。

    視星等數值越小,亮度越高。比如滿月的視星等爲-12.6,天狼星爲-1.45,織女星剛好爲0,肉眼能分辨的極限視星等爲6.5。也就是說,視星等小於6.5,那麼在理論上是可以被看到的。”

    周成一邊在手機上查閱着資料,一邊疑惑地說道:

    “你說的這個視星等的概念我明白了。天王星的視星等是5.27了,還有可能被觀測到。但海王星的視星等已經達到了7.67,我就假設蘇美爾人有一名基因變異的鷹眼祭司,勉強能看到。

    但冥王星的視星等高達13.7,比肉眼能夠分辨的極限6.5暗了725倍。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被看到的呀。”

    夏嵐卻肯定地說道:

    “正常情況下,確實不可能看到。我們知道,行星本身是不發光的,他的視星等取決於自身的反光率和太陽光的強度。這麼多顆行星忽然改變反光率顯然是不可能的,那就只有陽光強度改變這一種可能性了。”

    陳飛宇連連搖頭道:

    “我覺得恆星亮度要突然變化就更不可能了,我們的太陽處於非常穩定的主序星階段,不太可能瞬間增強亮度啊!”

    夏嵐一邊將辦公室的窗簾一一拉上,一邊說道:

    “太陽本身的變化確實也不可能,但還有另外一種情況。”

    隨着最後一面窗簾被拉上,辦公室因爲沒有開燈變得很昏暗。夏嵐抹黑蹣跚着走到周成身旁,拿起他的打火機。

    點燃之後,搖曳的火光將將能將幾人的臉龐勾勒出來。這時,夏嵐拿起了一面梳妝鏡,打開之後,立在了打火機火焰的後方,周成和陳飛宇看到彼此臉上的火光瞬間明亮了許多。

    陳飛宇看着鏡面中的火焰,興奮地說道:

    “你的意思是,有一個鏡面反射了陽光,增加了特定方向上陽光的亮度,從而起到了降低行星的視星等的作用,讓遙遠的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得以被六千多年前的蘇美爾人看到並且記錄下來?”

    夏嵐收起了鏡子,在微光中怔怔點頭。

    但周成依舊滿面疑慮:

    “但是這面巨大的太空鏡子是從哪裏來的呢?先不說其存在的可能性。如果真的存在過,爲什麼歷史上從來沒有過記錄,我們也完全沒有見到呢?”

    夏嵐又走到窗邊,逐一拉開窗簾說道:

    “我先回答你第二個問題,因爲這個太空鏡面的出現週期和尼比魯一樣,也是約六千多年才有一次。其存在的時間很短,可能只有幾天,而且並非我們認知中玻璃鏡面的形態。”

    夏嵐的假說提起了周成和陳飛宇的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