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星雲之謎 074天地運載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天之佼字數:2807更新時間:24/06/27 09:54:22
    陳飛宇想要起身和夏嵐握手的時候,感覺自己雙腿上沉甸甸的,這才發現一大疊彙報資料還壓在腿上。他和夏嵐淺握了手之後,把資料平攤在桌面上,從中拿起一本,翻開說道:

    “林教授,我彙集了這一個多月來,各個分部還有研究機構遞交上來的建議和方案。現在的基本情況是,在未來的十年內,我們依舊只能繼續深挖化學火箭的潛力。這一點,我和空間任務部門的同志也交換過意見了......”

    這時,林雨疏做出了一個稍等的手勢:

    “小陳,你停一下。”

    隨後,她快步走向自己的辦公桌,拿出一個厚厚的筆記本又走了過來。

    林雨疏一邊翻着筆記本,一邊微笑着說道:

    “小時候家裏人就要求我隨時摘抄下好詞好句,那時候就冊不離身,後來就養成習慣了。曾經一度我還挺煩自己這個不好不壞的習慣,現在年齡大了,記性差了,這個習慣反而成我的寶了。”

    在她翻閱筆記本的時候,看得出這個筆記本的大半已經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文字。當她翻到一頁新紙之後,拿起了筆,說道:

    “小陳,你繼續說吧。你剛纔說道和空間任務部門的同志交換意見了。”

    陳飛宇看着手中的資料繼續說道:

    “哦,好的,林教授。因爲空間任務部目前,對他們未來清理宇宙塵埃所使用的實質性方案,也沒有定論。所以,他們未來十年的規劃是在近地軌道上建設大規模的空間站,用於航天員訓練以及作爲後續任務開展的空間基地。

    他們計劃,十年內要在近地軌道和同步軌道上建設100座大型空間站,常駐1萬名航天人員。我們經過計算之後認爲,這個要求使用化學燃料火箭是可以實現的。但依靠現在的火箭技術也不行,必須立刻研發並投產萬噸級的超重型火箭。”

    林雨疏一邊記錄着,一邊說道:

    “嗯,這個十年規劃是非常符合現狀的。雖然超重型火箭在中後期幾乎發揮不了作用,這項投入屬於沉沒成本,但這仍然是我們當前最現實的選擇。”

    陳飛宇說道:

    “是的,林教授。對於最近十年的天地運載方案,各個分部意見都比較統一。埃隆.馬爾斯先生還將他們的全流量補燃和箭體回收這兩項技術無償分享給了我們。”

    林雨疏微微一笑,感嘆道:

    “連首長都親口稱讚他爲現實世界的鋼鐵俠,這位SPACEX的總裁還真是實至名歸啊。你接着說。”

    陳飛宇把手中的資料放到桌面上,重新拿起了一本,說道:

    “如您所說,從整個移山計劃所需的天地運載量來看,超重型火箭是肯定無法完成的。因此,我們必須立刻着手研發全新的高效天地運載系統,並且最遲要在15年之內就能投入使用。”

    夏嵐臉上罩上了一層憂愁,沉沉說道:

    “我們這建立過星際塵埃在軌道堆積,對地球公轉減速比率的模型。15年還是一個相對安全的時間階段,但如果星雲在軌道上的塵埃堆積,以及星雲對地球持續沖刷的時間超過20年,那麼地球的軌道偏心率將會超出預期。

    雖然還不致於直接導致與金星發生引力攝動,但地球環境將會急劇惡化。這對我們地下城以及自持生態圈的建設提出極大的挑戰,我們將陷入惡性循環。”

    陳飛宇說道:

    “是的,但是空間任務部能夠執行清理太空塵埃的工作開始時間,完全取決於我們的天地運載能力。所以,我們必須慎重地選擇新的天地運載方案。”

    林雨疏掃了一眼桌上的資料,說道:

    “這些都是ESDC各個分部報上來的未來天地運載方案吧?”

    陳飛宇用手撫過基本擺在桌子中央的資料,苦笑着說道:

    “他們報上來的方案很多,這是我從中選出的幾個有點希望的。說實話,大量方案堆在我的辦公桌上的時候,我真的深感慚愧。以前我自己一向以天馬行空的創造力自居,在這些同行面前,我自覺不如啊。”

    林雨疏擡了擡眼鏡,說道:

    “搞天地運載光有想象力可遠遠不夠,說說你對這些方案的看法吧。”

    陳飛宇指向其中一本,說道:

    “這是歐洲提出的太空電梯方案,核心計劃是以複合碳纖維管束爲纜繩材料,在36000公里的靜止軌道上建造配重,然後將空間站懸吊在1000公里高的太空,纜繩與赤道上的人工島相連。”

    夏嵐拿起方案翻看着說道:

    “ESA倒是一直都在研究這個項目,在危機爆發前就發表過幾十篇論文了,沒想到他們進展得這麼快。”

    陳飛宇說道:

    “是的,太空電梯方案的完整性非常高。配套的複合碳纖維管束研發也很成熟,整個地面配套設施可以在十年內建設完成。在十七年後可以建成4座太空電梯,五十年內就可以建成30座,其空間運載量是完全符合空間任務部要求的。

    但太空電梯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將電梯箱體提升到1000公里高度的能源供給。他們現在所有的能源供給方案,包括微波供能、超高壓電弧、太陽能帆板陣列等等都還在PPT階段,連預研的都沒有。我覺得這個隱患太大了,我們承受不起這種風險。”

    林雨疏停下了手裏的記錄,擡頭說道:

    “嗯,你的判斷是正確的。我認爲在室溫超導技術成熟之前,太空電梯計劃的風險是很大的,我們可以將它列爲備選方案。說說下一個。”

    陳飛宇拿起另一份資料:

    “這是北美提出的天梭方案。核心是在空氣稀薄的高原上,沿着坡度合適的自然山體建設50公里長的電磁加速軌道。利用類似航母彈射器的原理,將穿梭機直接送到卡門線外,再利用穿梭機自身動力進入近地軌道。”

    夏嵐從陳飛宇手中接過資料,饒有興致地翻看着說道:

    “這個方案倒是有點意思。”

    陳飛宇搖搖頭,露出一絲愁容:

    “這套方案有三個問題,首先,雖然運載總量能夠滿足要求,但單件貨物尺寸受穿梭機大小的限制。其次,發射過程中的加速度峯值超過30G,人員運輸基本不可能。最後,也是最致命的依然是能源問題。”

    夏嵐不解地問道:

    “這個方案應該不涉及長距離電能傳輸啊?”

    陳飛宇從夏嵐手中的資料中翻出一頁,說道:

    “你看,電磁彈射軌道的總功率爲一億千瓦。這麼大的功率,基本不可能併網長距離輸電,只能依靠就近發電。而一個天梭發射器就需要20座核電站爲其供能。建設周期、建設難度、資源投入比都是問題。

    我們總不能寄希望於,總是還有50年的可控核聚變吧!所以我認爲,天梭計劃也只能被列爲備選方案。”

    林雨疏點頭道:

    “嗯,你分析得很有道理,我支持你的決定。”

    陳飛宇隨意翻着另外幾本薄薄的資料,懊惱地說道:

    “至於其他諸如俄國提出的大型離心機拋投方案,南美的空天飛機方案,東瀛的浮空站接力方案缺陷更多,我就不一一彙報了。

    我現在對可行的未來天地運載方案也是一團亂麻,毫無章法。我曾經那些四處迸發的點子,到了真正需要的時候,都像肥皂泡一樣,陽光一曬就不見了。林教授,我真擔心我勝任不了這個如此重要的職位。”

    林雨疏關上了筆記本,摘下眼鏡,臉上又露出了慈藹的笑容:

    “小陳,我年輕的時候有段時間很喜歡研究文學,寫作裏邊有句話叫做‘袖手於前,方能疾書於後’。現在戰鬥才剛剛開始,人類的航天科技和工業基礎實際上是六十年代的水平。短時間內要想能制定出劃時代的天地運載方案,這是不符合科學規律。

    你不用太着急,我們還有至少20年的時間完成天地運載系統。有時候急於求成反而會適得其反,你可以試着先不要盯着方案的事情不放。等一等,也許思路就打開了。

    我現在最擔心的不是天地運載系統的方案,而是你的自信心。我始終相信,我和申院長不會看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