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星雲之謎 043塵埃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天之佼字數:2806更新時間:24/06/27 09:54:22
    夏嵐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之後,拿起了辦公桌上的遙控器,按動了按鈕: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個來之不易又充滿艱險的疾火計劃都給我們帶回來了些什麼吧。”

    牆上出現了幾幅圖像,夏嵐接着說道:

    “這是塵埃樣品的各項分析結果,沒有檢測出放射性,也不含有機物,化合物成分很單一。”

    說完,夏嵐放大了其中一張圖。陳飛宇仔細看着那如股市行情般的波形圖,說道:

    “氧、硅、碳、鈣、鋁、鐵、鈉....這,這不就是石頭和砂子嗎?”

    夏嵐點頭道:

    “是的,化學分析顯示,星際塵埃的主要化合物組成爲硅酸鹽、碳酸鈣、二氧化硅。通俗地說,飄蕩在近地空間中的塵埃,實際上就是我們最常見的石頭和砂子。準確的說,是被磨碎後的石頭和砂子。”

    陳飛宇盯着牆上的檢驗報告,微微皺起了眉頭:

    “雖然傳統意義上的星雲組成也含有這些元素,但這元素佔比完全不對呀!”

    夏嵐點出一張顯微鏡照片,放大後說道:

    “你說得沒錯,傳統意義上的星雲,主要構成物質是氫和氦,但樣品裏幾乎找不到這兩種元素的存在。這還不算什麼,我們發現,所有樣品的塵埃顆粒都呈現出標準的0.09毫米直徑的多邊形晶體。”

    聽到0.09毫米這個數字,陳飛宇一怔,忽然想到之前自己對天光和靜電的猜測,他說道:

    “現在看來,就是這些細小顆粒墜入大氣層時,與空氣分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的電離層發光、平流層高空放電還有近地面的靜電場。”

    夏嵐回答道:

    “是的,第一次大規模出現天光那天夜晚,就是星際塵埃大規模到達近地空間的時候。之所以那天的天光那麼明顯,是因爲塵埃雲頭部的物質密度要明顯大於其他位置,其原因我們也還不清楚。”

    陳飛宇仔細凝視着照片上那些如黑水晶一般的小顆粒,驚歎道:

    “這太不可思議了,按照人類現有的工業水平,是不可能生產出這麼大規模的精細結構的,這完全超出了我們對自然的認知。EDSC的專家們對此怎麼看?”

    夏嵐說道:

    “有一部分專家認爲,這完全可以排除假想敵國的可能性,但並不能排除人爲。”

    陳飛宇目光變得深邃,沉沉地說道:

    “他們所說的這個人爲,是指的非地球人類?”

    夏嵐點點頭說道:

    “雖然沒有明說,但這就是他們的意思。他們的猜測不無道理,從塵埃雲的形態、軌道和顆粒來看,都太難用自然現象解釋了。”

    陳飛宇又問道:

    “那林教授的觀點呢?”

    “林老師認爲這可能是某種我們尚未瞭解的機制造成的,而不太可能是有人故意爲之。她的解釋也得到了大多數科學家們的認可,假如真的存在某個文明在生產這種太空砂子。

    按照我們目前已知的星雲規模來看,那將是一個非常恐怖的產能。而具有這樣產能的文明,一定比人類先進得多。但他們卻只專門生產砂子送到地球,這也太無聊了。”

    陳飛宇轉念一想,說道:

    “林教授思路的清晰和超前果然令人敬佩,這個解釋確實很符合科學現狀,畢竟現在我們連外星生物的證據都沒有找到過,更不要說外星文明,而且是遠超人類的外星高等文明。

    我們對宇宙的瞭解本來就粗淺,就像太陽燃盡後,會變成地球大小的鑽石星球一樣。聽上去難以置信,但宇宙中的某些機制還真的存在。”

    隨後,夏嵐將兩張主要化學元素分析的波形圖一左一右地投影在了牆上,她說道:

    “左邊這張是從近地空間採集到樣品的化學元素分析圖,右邊這張是我們使用火眼號紅外空間望遠鏡對200個天文單位以外的星雲進行的光譜元素分析。結果顯示,兩者的化學成分幾乎一模一樣。”

    陳飛宇瞪大眼睛說道:

    “也就是說,近地空間出現的星際塵埃,就是從太陽系外圍的某處運動而來的?但200個天文單位已經是太陽系外了,星際塵埃這種稀疏結構怎麼可能穿透日球頂層以及太陽系複雜的引力體系準確到達地球啊!”

    夏嵐調出了一張奇怪的圖片,上邊只有一根看不出規律的曲線,就像一根被懸在半空的方便麪條:

    “這就是從太空中採集樣品的重大意義之一,知道了近地空間塵埃的元素構成,我們就確認了近地空間這些塵埃的來源,同時再一次印證了林老師在半年前對星雲軌跡和形態的預測。”

    陳飛宇恍然大悟:

    “這張圖是空間望遠鏡拍攝到的星際塵埃分佈圖?也就是它們從太陽系外進入內太陽系的軌跡圖!”

    夏嵐點了點頭:

    “是的,但是你看到的實際上是兩張重疊起來的軌道圖。”

    夏嵐操作遙控器,將兩張圖分開,指着上邊的一張,說道:

    “這張是在確定了樣品元素之後,利用火眼空間望遠鏡的元素光譜過濾系統拍攝到的,從外太陽系到近地軌道的星雲分佈圖。”

    然後,她指着下邊的一張圖,說道:

    “這一張就是林老師在半年前,通過觀測數據和計算得出的星雲理論軌跡預測圖。”

    之後,夏嵐按動遙控器,兩張圖上彎曲的曲線完美地重疊到了一起。

    陳飛宇半張着嘴巴看了好一會,才說道:

    “兩條軌跡線完全一致!”

    夏嵐接着說道:

    “現在我們清楚地知道,星際塵埃實際上是以帶狀分佈的形態,繞着極其複雜的引力軌道,鑽進內太陽系的。這也證實了,在我們的視場裏擋住天鷹座鼓河二的那團星際塵埃,和現在近地空間出現的物質是同一種東西。”

    陳飛宇走到投影圖像前,端詳着那道軌跡,驚愕地說道:

    “這些太空中本不應存在的砂子,是怎麼組成的完整帶狀結構,又是怎麼從遙遠的太陽系外來到了近地空間的,這根本不可能發生。”

    夏嵐對這樣的情況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了,她淡淡地說道:

    “在我們通過元素過濾系統真實拍攝到星雲軌跡之前,所有人都是這樣的想法,這根本不可能。但這確實發生了,除了概率,我們現有的科學體系和認知無法解釋。”

    陳飛宇瞪大了眼睛,爭辯道:

    “概率?就算不考慮星雲的由來,單單是它們進入內太陽系的軌道,就足以讓最有天賦的數學家抓狂。其軌道設計難度就好比從珠穆朗瑪峯扔出一根絲帶,讓它隨風一直飄到天安門城樓上,而且必須一次成功。其概率小到根本沒有意義。”

    夏嵐將一縷青絲別到耳後,看向陳飛宇,說道:

    “所以,可能並沒有人去設計這條根本無法被設計出來的軌道,在自然之力面前,人爲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這也是林教授的看法嗎?”

    “是的。”

    這時,陳飛宇注意到了圖形上那根彎曲軌道線的末端是一個圓環,他一下子明白了這個圓環的含義:

    “這條塵埃帶的終點就是地球的繞日軌道,對嗎?”

    夏嵐閉上雙眼。點了點頭:

    “無論是理論計算,還是實際觀測結果都說明,這條星雲飄帶的最終目的地就是地球繞日軌道。”

    陳飛宇轉身從辦公桌前拿起紙筆,簡單的計算之後,稍微鬆了一口氣:

    “按照200個天文單位來計算,星際塵埃雲的總體質量並不大。我們的人造衛星系統可能全部都要推倒重來,高空放電會給天地運輸造成一些麻煩,而地面防靜電的設施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至於天光嘛,我倒覺得不是什麼壞事兒,至少會是那些藝術創作者們的源泉。這一切對我們造成的影響都還在能夠承受的範圍內。”

    但夏嵐的表情卻越發沉重,閃爍的目光裏流轉着恐懼和焦慮。陳飛宇看到夏嵐的表情,臉上本就不多的輕鬆表情隨之散去,問道:

    “莫非...帶狀星雲的規模,不止200個天文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