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中元夜
類別:
武俠仙俠
作者:
祭酒字數:4704更新時間:24/06/27 09:22:46
中元節這天。
十三家率先建醮、放焰口安撫城內外數十萬死人。
六十四坊的寺觀,請出了滿天神佛的名諱,道士祈福,和尚誦經,紛紛響應。甚至於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夷教也來湊熱鬧。
至於民間,更是熱鬧。每個裏坊都有富戶組織施孤,宰殺豬羊,供奉瓜果米麪,饗祭無主孤魂,還有沿路插彩旗,點香燭,燒紙錢與紙衣。
一整天。
紙灰紛紛彷彿落雪,香菸熏熏如雲氣蒸城。
而到太陽落盡的時刻,家家戶戶都來到各個河口放河燈。不消半個時辰,錢唐十數條河面上便點燃了百萬盞燈火。
若在城外飛來山頂居高眺望,便能瞧見星火匯聚成流,彷彿銀河倒懸,垂入了人間。
依俗,到了這個時候,地府放開鬼門,孤魂野鬼們上到人間尋食,活人該迴避家中、謹守門戶。
但如此良宵美景,總有不甘寂寞的男女倦枕長夜。他們會戴上面具或面巾以免被鬼神識破身份,然後呼朋喚友上街賞玩。
至於交遊者,幾多是人,幾多是鬼,今夜之後又增添多少玄奇故事,那便另當它說了。
遊人一多,商家也就隨之而來。
按規矩,今夜不許開門營業。商人心眼活泛,便把傢伙都搬上船。常常見得,有小船載滿鮮花、蓮燈或是精巧的面具沿着“星河”兜售。
其中最多的當屬各種吃食。
雜貨場前的甘豆湯、官巷口的光家羹、萬壽坊的炒栗子、錢唐門外的宋五嫂魚羹、涌金門的灌肺、衆妙坊的肉包、中瓦前的羊飯如是等等,通通趁夜泛舟叫賣。
因是中元節,平日一些例如水碗收錢、點硃砂等防範野鬼騙食的手段也都不用了,不管來客是人是鬼,收的是銅錢還是鬼錢,都大大方方收下,甚至於,沒賣完的東西也不帶回去,盡數拋入水中,說是餵食窮鬼。
每見到這一幕,李長安都不由腹誹。
“窮鬼都在岸邊眼巴巴望着哩,哪能吃到咱們嘴裏!”
一夜魚龍舞。
…………
李長安的名字記在富貴坊褐衣幫下,本來只在華翁那裏分豬肉。
但因着白天的事,涉及的幾個坊的鬼頭也來邀請,不吃白不吃,李長安欣然以往。
他們擺出的場面可比一幫子窮鬼的褐衣幫闊綽得多,李長安也毫不客氣,跟那啥下鄉似的,連吃帶拿丁點兒不害臊。
待到酒足飯飽、醉氣熏熏歸家。
收穫不菲。
有一條好羊肉,打算明日煮了給慈幼院的老老少少解解饞。
兩條鹽醃五花,也留給慈幼院,留着平日炒菜抹鍋底。
還有兩條乾魚,半隻薰鴨,一個豬肘,估摸去換些羊奶,女嬰天天喝米湯也不是個事兒。
正胡思亂想着,醉眼朦朦中望見對面冒出一個怪物,提着燈籠,上大下小,蹣跚而來。
咦?!何方鬼魅?
不消冷風,李長安頓時酒醒。
定眼再看……
“呀?是鬼阿哥。”迎面的何五妹也嚇了一跳,“你怎生在此?”
“才從城裏回來。”深更半夜,何五妹一身白衣,手裏提着燈籠,抱着兩個大竹簍,搖搖晃晃,跟個攔路鬼似的,“五娘這是要去哪兒?”
“受鄰里們託付,要去河邊施孤。”
“這個時候?”
李長安四下張望。
已是下半夜,萬籟俱靜,別說人,鬼都歇息去了。
何五妹低頭淡淡笑着:“正爲錯開時辰。”
李長安見她抱着竹簍實在吃力,平日的小保鏢也不在身邊。正好今夜吃飽了香燭,風不再似刀,霧也不再似冰,暫得陽世寬宥。乾脆把“斬獲”都掛在腰上,接過竹簍,隨她一起去施孤。
……
到了河邊。
可以瞧見蘆花似雪月下隨風起伏,搖擺間,時時映出江面粼粼的波光。
道士認得,自己就是在此地上的岸。
不待追憶,何五妹繼續沿河往前。
前方高草茂密可以沒人,但隱約有條踩出的小道。
再沿小道往前數十步。
豁然開朗。
見得一片被山林與低崖圍起的小小河灘。
蘆葦和高草都不見了,只生着將將沒過腳腕的青草,各色野花點綴其間。
一座柵欄圍起的園子佔據了視線中大部分空間。
園中花卉格外繁盛。
何五妹告訴李長安,這是一座墓園。
墓園?
仔細看,才找着一個個小小的土包,土包前,又立着一座座鵝卵石疊起的石塔。
幾乎都被花草淹沒,很不起眼。
而園中唯一起眼的物件是中間一座小廟,由青石塊壘成,約有半人高,頂部是倒扣的船型。周邊一切雕刻、文字都被時間風化,被青苔淹沒,唯有神像勉強還有形狀。看模樣,依稀是位龍神,腳下匍匐着一條不知是貓是狗的神獸。
莫非是那位已少有人祭祀的保嬰龍王?
……
大黑貓竟已早早守在了這裏。
何五妹剛進墓園,它便飛奔而來竄入懷中,喵喵撒着嬌。
李長安沒去湊熱鬧,這黑廝兇得很,除了何五妹,誰挨着都撓!
自顧自把竹筐放下打開。
一筐是香燭,一筐是雜糧野菜捏成的飯團子。
何五妹見狀,趕緊放下貓兒過來搭手。
兩人分工合作。
何五妹在前頭翻找出土包挨個上香,李長安跟在後頭放上飯糰。
不像施孤,更像上墳。
可這些墳墓也太小巧了些,墓碑也太簡陋了些。
李長安心底隱隱有所猜測。
“他們都是慈幼院夭折的孩子。”
何五妹俯身點上香燭,眉眼間帶着淡淡的悲憫:
“有些是遺棄在慈幼院門前的,有些是外邊撿回來的,有些是人家實在養不活送來的。這些孩子收進慈幼院,十之五六不久便死了。活下來的,不是先天缺陷,就是後天落了病根,養不了兩年,大部分也都死了。”
“他們沒有墓碑,因爲他們沒有名字。一來是無父無母的;二來麼,老人們都說夭折的娃娃若取了大名,便與人世有了牽絆,會糾纏取名之人。所以一個個都沒名沒姓。”
“有些道理。”
“是麼?可我卻有個壞毛病。以爲來人世一趟,縱使悽苦短暫,總不好什麼也不得,什麼也不留,便給他們偷偷取了小名,別人都不知道哩。”
何五妹忽然回頭,一貫沉靜溫柔示人的她,露出狡黠的神色來。
“鬼阿哥想聽麼?”
李長安是鬼,自無不可。
“這孩子是五年前從野外撿回來的,生得瘦巴巴的,我盼他好生長大,叫他阿豚;這娃娃是八年前河上飄來的,我叫她蓮花;那個是家人都病死了華翁送來的,眼睛又圓又亮,所以叫狸奴;這個是夜裏放在門前,那夜格外冷,我喚他待霄……”
何五妹挨個點出那些在李長安眼裏完全沒有差別的小土包。
但她每點起香燭念出小名,李長安也會放下飯糰,配合呼喚。
比如:“小阿豚,魂兮歸來,小阿豚。五娘施孤,莫做歡聲,避開大鬼,快快來吃香,悄悄來吃飯。若已投胎,當我白念。”
五娘便會躲過臉去,“噗嗤”輕笑。
…………
忙活完。
李長安只覺厲壇上吃過的祭香、祭酒、祭肉一同發作,燒得胸膛熱烘烘的,恰好秋風送爽,又覺精神一振。
活着時,他最愛登高臨風飲月。
但自從做了鬼,便好久沒有暢快吹風了。
今宵難得,乾脆扯開衣襟,大刺刺就地坐下,任由晚風灌滿胸膛。
旁邊的何五妹也不是扭捏的性子,有樣學樣坐下來,只是把雙腿盤起,再從懷中取出一紙長折。
咦?
道士頗爲詫異。
這長折封面上紋飾奇妙,如果沒看錯,這不是普通的摺子,而是道家的“金章玉冊”。
玄門許多儀軌堪稱繁複,要誦詠的經文字數少則數百、多則上萬,未免出差錯,便會把經文記在摺子上,權當“提詞器”,又取了雅名,便喚作“金章玉冊”。
“鬼阿哥不知道麼?”何五妹笑道,“我原也是有度牒的女冠,道名喚作‘素女’。”
李長安這才後知後覺,她身上白衣原是道袍,頭上也僅僅一支木簪,今夜是女冠打扮。
慈幼院的何五妹,咸宜庵的何大家,今日的何素女,三個身份堪稱天差地別,卻可以從中一窺人生的荒謬無常。
李長安無意爲了好奇,去揭開別人的傷疤。
他不問,何五妹當然不會說,只把摺子攤開在膝上,開始誦詠:
“爾時尋聲救苦天尊,與諸侍從巡遊十方世界,化度衆生,出離苦海,令歸正道,不入邪宗。”
是《太上三生解冤妙經》。
她聲音輕柔,唱聲奇特,帶着縹緲出塵之感。
這種腔調稱作“步虛聲”,是道士育經禮讚所用。
便宜師傅劉老道不會,小門小戶擺花架子,徒惹人笑。李長安也不會,他是野道士麼,砍人倒比唱經多。
何五妹音色溫柔而清麗,與“步虛聲”相得益彰,誦詠尤爲悅耳。
李長安便拿龍王廟作了靠枕,愜意斜倚着,閉眼傾聽。
當是時也,天公作美。
夜間的一切嘈雜都忽然放低放緩,將素女的唱經拱衛作了主角。風聲低吟前來伴唱,流水潺潺過來和聲,蟲鳴與蛙聲交織幫着奏樂。
山林河流都在“步虛聲”中融入秋風秋月徐徐入耳。
嗯?!
李長安忽然睜眼。
“合唱”中聽得異響,似在水波之中。
他悄然起身,凝目望去。
但見波光粼粼的河面下,隱隱見到許多黑影朝着岸邊聚攏過來。
魚?
不!
李長安取出一枚黃符扣在掌心。
轉眼有黑影破水而出,爬上河灘,身形短小,模樣好似一兩歲的稚童,可皮膚灰敗青黑,多處潰爛的傷口翻出泡得發白的腐肉。
不是活人,都是鬼嬰。
“是他們來了麼?”何五妹察覺到了李長安的異常,突然開口。
李長安目光飄忽:“什麼來了?”
“你可真不會撒謊。”
何五妹沉默了稍許。
“鬼阿哥。”她柔柔喚了一聲,“我想看看他們。”
“鬼可不好看。”
“可我還是想看一眼,想問一問。”她定定望着江水,但除了江清月白,什麼也瞧不見,“他們都太小,尚且懵懂。我老是擔心,他們會不會被大鬼欺負,逢年過節有沒有吃到供奉,是不是還在嫉恨父母……絮絮叨叨的,倒顯得我是個老虔婆。”
她低低“唉”了一聲,幽幽撫着臉頰。
“可我年紀確實已不小了。”
李長安無言以對,只好用符幫她打開陰陽之隔,隨即便聽得。
“欸?!”
果然被嚇住了。
道士剛做此想,又察覺不對,聲音不似驚嚇倒像驚喜!
連忙回頭望去。
河岸上哪裏還有什麼面目猙獰的死嬰啊,分明是一隻只略顯透明的、散發着朦朦、淡淡白光的貓咪。
它們一個連個躍上河灘,搖頭擺尾抖幹渾身水珠。
黑的,白的,橘的,灰的,虎斑的,狸花的,黃紋的,三花的,黑白的,還有長毛的與短毛的,尾巴尖尖的,耳朵圓圓的……
當然,還有幾個化形不成功,人身貓臉的,貓身人腿的,都被大黑貓一個巴掌拍回水裏。
然後經過質檢的貓兒們都像先前的炭球兒一般,向着何五妹飛奔而去,喵喵撒嬌。
有的蹲坐在五娘腿上,可憐巴巴望着她;有的擠在五娘懷裏,用圓腦袋蹭她;有的趴在五娘頭頂,把自個兒當了軟帽;有的豎起尾巴,繞着她轉圈圈;還有的彈出肉球,在她背上踩奶……
一轉眼,何五妹身上便長滿了貓貓蟲。
“眼睛這麼漂亮,你是狸奴?”
“小阿豚,怎麼還是這般瘦?”
“哈哈,叫得這麼好聽,一定是鈴鐺。”
喵喵此起彼伏,何五妹兩隻手根本rua不過來。
道士看得心癢,解下一條醃肉,拿小刀切了過去投喂。
可這些貓吃肉的時候“嗷喵”叫好,道士伸手想rua,便開始炸毛。
一點都不懂公平誠信!
無奈,瞄見一隻格外瘦小,被貓羣擠出來的小家夥。
道士切了兩片豬肉引它過來,小家夥警惕嗅了嗅,終究忍不住“呼嚕嚕”埋頭開飯。
道士心下一喜,趁機伸出祿山之爪。
那貓兒一擡頭,毛絨絨的貓臉霎時變回了青灰的死嬰臉。
“……”
李長安沒好氣走開,眼不見爲淨,拿了幾個飯團子來到河邊。
水裏泡着幾個化形功夫不到家的鬼嬰,見着道士,便朝他呲牙。
飯糰醃肉丟下去,“嘩啦”一通搶食。
然後繼續呲牙。
道士也不氣惱,這些個靈貓的德行他也見慣了,再者說,它們本是鬼嬰,鬼中怨氣最重,又有什麼好苛求的呢?
龍王廟前,何五妹終於想起了自己的來意,抱開搗亂的貓兒,繼續誦詠道經。
聲音潺潺,引得鬼嬰們眼巴巴聚在岸邊,卻怕嚇着誦經人,不敢露面。
道士輕嘆一聲,道了個“無量天尊”。
隨即盤膝坐下,隨之誦詠:
“晨昏運度,耀明古今。萬類受稟,結化成形。冤業誤染,三世相侵。正一之氣,解免冤魂……”
經聲隨風送遠。
江水粼粼,明月近人。
好一個中元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