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院士,不是我們能想象的!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不吃小南瓜字數:4335更新時間:24/06/27 09:12:31
    特種鋼材含氧量3pp確實是很難想象的概念。

    針對頂尖的特種鋼材來說,製造工藝和流程已經苛刻到了極點,軸承鋼的製造過程中,好多步驟都要在真空中進行,必須要排除空氣造成的干擾。

    其中任何一個操作過程中的小瑕疵,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即便是製造過程沒有任何的瑕疵,對於工藝和流程的要求已經達到了頂點,最終剛纔的含氧量也只能提升到5pp

    現在的4pp已經不能想象了,可以說達到了常規的極限。

    現在國際最高技術都沒有能突破這個極限。

    4pp氧量的軸承鋼已經可以支持最大型,精度最高,要求最嚴格的軸承使用。

    想要突破國際最高水平,哪是容易的事情?

    有些領域的技術,國內想要趕超國際水平是有可能的。

    比如,軟件行業。

    國際上出現一款軟件,國內也可以很快參照研發出來,因爲其中牽扯的技術並不高端。

    高端材料技術,可不是想追趕就能追趕的。

    現在國內的高端材料領域,依舊和國際最高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很明顯的一點,國內好多高端材料都需要依賴進口。

    顯然。

    在需要依賴進口的材料領域,國內的企業、科研團隊,也是有投入進行研發的,有些材料也會進行逆向工程,希望能夠模仿製造出來,但大部分研究,短時間根本沒有任何進展可言。

    這主要就在於整體的差距。

    首先來說,一些世界頂級的材料公司,在材料的研究上擁有百年的歷史,他們在百年的歷史中積累了無數的經驗。

    同時,他們還擁有市場支持。

    有國際市場的支持,就能夠讓產品製造出利潤,然後再持續不斷的投入到研發中,就形成了一個互相促進的循環。

    很多掌握材料領域最高製造技術的公司,研發經費、投入的科研精力以及研發時間上,總結在一起都是非常驚人的。

    這些顯然不是短時間,依靠一些經費投入就能達到或超越的。

    國內的高端材料領域,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問題。

    高端軸承鋼領域也是如此。

    國際頂尖的公司花費幾十年時間,投入大量的科研精力以及研發經費,所掌握的頂尖軸承鋼製造技術,單單靠一個或幾個團隊,再加上一定經費的支持,就想追趕或超越,又怎麼可能呢?

    即便製造技術只是追趕上,都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超越?

    彭輝肯定是不敢想的。

    如果真正進行了超越,也就沒有了任何的參照,腦子裏真就連概念都沒有了。

    另一邊。

    王浩倒是沒有那麼多的想法。

    彭輝團隊改善製造工藝和流程以後,所製造出來軸承鋼含氧量達到4pp他知道消息還是稍微有些失望的,因爲比預估還要稍微高一點。

    「應該是製造過程的問題吧?」

    王浩思考着。

    但是差距也不是那麼大,他也沒有放在心上,就和史桂芳等人一起討論起軸承鋼製造的問題。

    王浩把討論分爲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就是有關添加稀土元素的內容。

    在特種鋼製造過程中添加稀有元素就可以有無效的增加鋼材的韌性,但對於減低含氧量是沒什麼幫助的。

    這部分討論,主要王浩希望增加對軸承鋼製造的瞭解。

    另一個部分則直接相關,也就是特種鋼製造過程中,增加一種或幾種新的工藝,看看能不能對降低含氧量有幫助。

    之前王浩看了很多的資料,也想了好幾種方法,就和史桂芳等人一起做討論,但最終結果有些遺憾,討論會議進行了兩個多小時,都沒有任何的進展。

    「王院士,有好多方法,我們都試過,並沒有什麼效果。」

    「我們也論證過採用新方法,有一些方法可能會有效,但是成本實在太高了,而且對於環境要求太過苛刻,實驗室環境都無法實現」

    「我覺得有個方法倒是可以……」

    「但是,即便實驗室環境能實現真正製造以後出現問題……」

    整個討論會議還是有收穫的,王浩確定了幾種方法,會對於降低鋼材含氧量有幫助,但效果肯定不那麼明顯。

    「在中間增加一個和幾個步驟,只要沒有反效果就可以了。」

    王浩總結了一下,說道,「你們回去以後,可以把我們討論的方法試一試,到時候看數據再說。」

    「我們會的。」

    「等回去就實驗看看!」

    王浩正和史桂芳等人說着,忽然電話又響了起來。

    這時候,會議已經結束。

    他就拿起電話看了一眼,隨後馬上按下接聽鍵,就聽到對面何毅報告了一個消息,「王院士,新設備已經安裝好了,最快明天可以進行實驗了。」

    「好~~」

    王浩還想着降低鋼材含氧量的問題,一時間都沒有反應過來。

    等放下了電話以後,他才想起何一說的具體是什麼,反重力研究中心的新設備已經到位,可以進行新的實驗了。

    這一次實驗可是很了不起的。

    他們所製造的新設備,能夠製造出超過75%的四重疊加反重力場,簡單來說,就是四臺高端反重力設備,以正方形的形態擺在四個方向上,讓反重力場均勻的疊加在一起,就能製造出四重高指數疊加力場。

    「疊加力場,也就是強湮滅力的研究也要注意一下……」

    這是國際最高端的科技研究。

    「強湮滅力,磁化啊……」

    王浩思考的忽然一皺眉。

    當把疊加力場的磁化反應,聯繫到了鋼材含氧量問題,腦子裏就出現了一個念頭--疊加力場的磁化反應,可以幫助鋼材繼續降低含氧量。

    「!!」

    王浩頓時瞪大了眼睛,興奮的消化着這份意外之喜。

    疊加力場邊緣磁化效應?

    鋼材降低含氧量?

    「對啊!」

    「如果是給剛纔製造過程增加一個工序,不管是看任何的資料所知道的工序,都已經被人用過了!」

    「那些工序自然不可能帶來幫助!」

    「強湮滅力帶來的磁化效應不同,那是強空間擠壓帶來的影響,具體有什麼效果也不一定。現在也只是製造磁化……」

    「磁化,是因爲強湮滅力干擾,讓電子產生了定向運動……」

    「不同的物質,針對同等的磁化效應,反應也是完全不同的,新的領域、新的方法,可探究的就太多了!」

    「也許就能繼續讓鋼材降低含氧量!」

    「……」

    在把事情想明白以後,王浩馬上就去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也看到了剛組裝好的大型設備。

    何毅介紹道,「王院士,這臺大型設備是上次那一臺改裝的,添加了一個新的反重力裝置,就是最上面那個倒立的。」

    「其他也有修改,我們使用的C013,效果相對更好一些,製造出的反重力場強達到了76.9個點。」

    「四重疊加,邊緣磁化效應肯定更明顯。」

    他說着談起了國際合作研究,「我們上次的數據已經報上去,阿邁瑞肯的三家機構,德國、瑞仕的機構,前兩天也都上報了數據,新數據更新了很多。」

    「現在新的研究,這個應該不在合作犯愁了吧?」

    「不在。」

    王浩搖頭道,「這是我們自己的研究,我們要利用這個裝置做很多新的研究。」他說着問道,「對了,高能所那邊怎麼樣?他們什麼時候來安裝設備?」

    他說的是新實驗室。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申請了新的封閉式實驗室,是在距離市中心五十公裏的管控區。

    新實驗室會和高能所合作,安裝能製造高磁場的設備,用來研究高磁場對於反重力場的定向偏移問題,再結合高強度疊加力場,也許就能有什麼新發現。

    這是強湮滅力研究中的重要一環。

    何毅道,「我們一直都在溝通,他們是在準備,估計也就是下個月吧。」

    王浩輕輕點頭,思考着交代道,「這樣,我們先不着急進行實驗。我聯繫一下其他部門,協調個研究團隊過來。

    「啊?」

    何毅聽罷很是不解。

    王浩沒有多做解釋,就只是讓他繼續準備實驗,隨後就給科技部和航空集團分別打了報告,並通過航空集團讓航空材料院派個材料團隊過來,還要帶上一些高端設備。

    這就不是幾天能完成的了。

    王浩要做的很簡單,就是要對高強度疊加力場下的磁化金屬,進行更加詳細的檢測,以便瞭解金屬所有的變化。

    另外,他也想從合金、鋼材等金屬材料製造過程下手,看是否能把疊加力場邊緣磁化流程,添加到製造過程中,來發現一些非常有效的作用。

    這顯然是大型的研究。

    其中牽扯到了強湮滅力,又牽扯到了合金材料,相互結合也足夠吸引人了。

    航空工業集團對於王浩的研究,自然是百分百支持的態度。

    反重力疊加力場的研究和他們無關,但牽扯到合金材料就一樣了,花費再多也要派出團隊支持。

    ……

    史桂芳、婁建平等人,已經回到了西京交通大學的金屬實驗室。

    他們帶回去的是會議總結,也就是王浩的一些建議,金屬實驗室也根據建議,在特種鋼改進流程中,增加了幾個製造工序。

    一系列的實驗花費了有半個月時間,但最終效果不算太理想,但數據還是繼續有了降低。

    在會議上,萬益明拿着詳細的報告,認真總結說,「過去的半個月時間,我們連續進行了幾次實驗,所製造出來的特種鋼含氧量都在4pp右,最低數據是3.98pp最高則是4.13。」

    「通過幾次實驗,我們大致能確定增加的幾種工序,可以把鋼材含氧量再繼續降低0.4-0.7pp右。」

    「效果還是有的,只不過……」

    萬益明說着還是搖搖頭,「增加工序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成本,比原來增加了四倍甚至更高,有點得不償失。」

    他是站在武鋼的角度上做總結的。

    如果只是站在科研的角度上,只要能夠降低鋼材的含氧量,就肯定會是研究成果,但站在武鋼的角度上,情況就不一樣了。

    武鋼是正常經營的公司,製造出來的產品是要到市場上售賣的。

    當一種技術讓產品性能提升很小,卻讓製造成本增加好幾倍,顯然是非常得不償失的。

    彭輝聽罷點點頭,說道,「就這樣吧,把最近的研究也記錄下來,這也能算更進一步的成果了。」

    「準備打報告吧。」

    「我們的研究已經結束了。」

    「王院士那邊呢?「史桂芳忽然開口問道,「我看王院士的意思,似乎是還想增加鋼材的韌性。」

    彭輝說道,「我會提前問一下王院士,看看要我們配合做什麼。」

    他想了想就想到,「其實,和我們關係也不大了,如果後續再下降低含氧量或者做一下其他提升,王院士也是可以直接找武鋼研究院的。」

    「我們實驗室就只能這樣了,比如,你們討論的稀土問題,和我們沒關係,找我們也解決不了。

    萬益明忽然說道,「還有一件事,王院士說了,讓我們把實驗製造出來的成品,都送到西海大學。」

    「啊?還有這個事?」

    「對啊,我說過的。」史桂芳強調了一句,「從西海那邊回來以後就說了。」

    彭輝頓時用力一拍腦袋,「看我這個記性!行吧,但是要和武鋼那邊報告一聲。」

    「武鋼那邊知道是王院士,肯定沒問題。就是武鋼派人來覈實成果,實驗成品太少,這不行吧?」

    「王院士說要實驗成品,也沒說不還回來,對吧?我們就等還回來再上交報告?」

    「這樣也行。」

    幾個人商議結束。

    萬益明思考着忽然問道,「你們說,王院士爲什麼讓我們把實驗成品送過去?他不是還想找辦法繼續降低含氧量吧?」

    「這個……」

    「可能是吧?」

    「難道,他的目標真是3pp"萬益明的表情有些誇張,「這個數據說出來,都感覺不靠譜啊!」

    「我估計吧。」

    彭輝思考着說道,「王院士就是想檢測一下,可能是做什麼數據對比,或者總結什麼的……」

    「反正,王院士,不是我們能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