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5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巔峯小雨字數:2207更新時間:24/06/27 08:45:49
    第10855章

    楊若晴每樣菜都嘗了兩三塊,這兩三塊下來,匯聚在一塊兒,那可就是非常實在的份量了。

    尤其是這些菜大多是辣口,那就更的對楊若晴的胃口。

    比如說,蘿蔔燒牛肉裏面的蘿蔔,在楊若晴看來,那可真是把牛肉的精華全都吸收了,一塊厚厚的白蘿蔔咬下去,美味得楊若晴都要昇仙了……

    這麼好吃的菜,照理說三碗白米飯那是隨便旋的,但是,楊若晴卻並沒有。

    越是好吃的菜,飯越不能多吃,撐死了一百克白米飯,不能再多了。

    “我吃飽了,你們接着吃,慢慢吃,”楊若晴拿着自己的空碗筷站起身,跟衆人那招呼着。

    “晴兒你咋這麼快就吃飽了?再多吃幾口啊?”

    “我已經吃飽啦,你們多吃點,我去竈房劃米湯鍋巴。”

    “米湯鍋巴好,待會我也去喝一碗。”

    “好啊,待會都來喝米湯鍋巴溜縫兒……”

    米湯劃鍋巴,是眠牛山這一帶能夠跟肉丸子肉餅齊名的家鄉特色。

    粘稠得如同牛奶般的米湯,跟柴火竈大鐵鍋裏燒得金黃脆香的指頭厚的鍋巴浸泡在一起,那種醇厚綿長的口感,滋養了世世代代的父老鄉親。

    在外的遊子,每每會回憶起家鄉,腦海裏都會忍不住想起母親熬的那一鍋米湯鍋巴。

    想起每一次親戚朋友的聚餐,大家人手捧一碗邊吃邊喝。

    如果配上家裏自己醃製的鹹肉沫雪裏蕻菜,那真的是一絕!

    竈房裏,楊若晴正在專心致志的划着米湯鍋巴,不一會兒,大安就過來了。

    “咋?你也吃飽了?”

    “姐,我惦記着米湯鍋巴,想要舀一碗。”

    “好嘞!”

    楊若晴知道大安的飯量一直都不是很大,於是沒有強行賴他再吃一碗大米飯,而說給他舀了大半碗米湯泡鍋巴。

    大安也沒有回飯堂裏去,端着碗坐到了竈膛口的滾條石上。

    看到堂堂的狀元郎回到家裏是如此的接地氣,楊若晴眼底都是暖意。

    弟弟不管走多遠,爬多高,都不忘本,不忘初心。

    “好吃嗎大安?”楊若晴感覺自己這話問的有點多餘,因爲看大安的樣子,就能看出來這碗米湯鍋巴應該是很對他胃口的。

    大安擡起頭,吃到眼神都有點迷離了。

    “當然好吃,讓我沉醉。”

    楊若晴莞爾。

    剛好這當口峯兒也進來了,“大姑,我也想吃米湯鍋巴!”

    “好嘞!大姑給你舀。”

    小花跟進了竈房,看到大安和峯兒父子倆人手一碗米湯鍋巴,也笑了。

    “他們父子倆啊,在京城的時候就惦記這一口。”

    “我說柴火竈咱宅子裏也有啊,大米也有啊,可是我燒出來的米湯鍋巴,他們咋吃都咋說不對胃口。”

    “就算後來咱爹孃過去了,娘燒的米湯鍋巴,他們雖然也吃,卻還是說差了那麼點火候,不是那種記憶中的感覺。”

    “可是昨夜回來,還有今個,這家裏的米湯鍋巴端起來就說是那個味兒了!”

    小花說到最後,捂着嘴笑。

    楊若晴也笑,但跟小花不同的是,小花或許還是沒能明白這父子倆否定米湯鍋巴背後真正的涵義,但楊若晴卻懂。

    即使京城有竈臺,有米,甚至還有更好的米,但是,煮出來的米湯鍋巴卻不是記憶裏的味道。

    記憶裏真正的味道,必須要是故鄉的土搭成的竈臺,村子後面山上生長的茅柴,村前村後田地里長出來的稻穀,再用這一方滋養鄉親們的水來熬煮……

    如此煮出來的米湯鍋巴,才是正宗的,記憶中的味道。

    不僅僅是米湯鍋巴的味道,更是家鄉的味道。

    這不僅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世界的撫慰,撫慰每一個在外漂泊的遊子,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米湯鍋巴,滋養疲憊的心。

    突然,大安對峯兒說:“你前幾日跟我說,最近回家歸途頗有感悟。”

    “怎麼樣?有沒有信心即興來首詩?”

    正在埋頭喝米湯的峯兒聽到父親的問,擡起頭。

    小少年眨了眨明亮的雙眸,認真思考了下,點頭:“好,我稍稍醞釀。”

    小花睜大眼:“啊?當真要現場作詩啊?”

    峯兒沒理會小花,因爲他已眯起眼,心中應該在醞釀情緒。

    楊若晴則是眼睛發光,屏住呼吸,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峯兒。

    小朵剛好也來了竈房,聽到峯兒要現場即興作詩,當下便激動的轉身跑回飯堂去,“大安要考察峯兒,峯兒要即興作詩啦!”

    這下,大家夥兒全都起身往圓形玻璃拱門這邊來,楊華忠和羅鐵匠倆甚至還進了竈房。

    大家夥兒都笑眯眯的望着,楊華忠看樣子還想給峯兒鼓勵,楊若晴轉過身,朝身後這一羣圍觀者做了個‘噓’的手勢。

    這裏的人,除了大安和峯兒是唸書人,其他人,就算楊若晴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唸書人。

    至於楊若晴之外的其他人裏面,楊華忠的文化程度是最高的,但那也僅限於會寫自己的名字,認識幾百個字罷了。

    再剩下的人,清一色目不識丁的文盲啊!

    可這會子,這一大羣文盲全都擁來了竈房看峯兒作詩……

    額,作詩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可不是瓦市口看人耍猴戲呢!

    好在他們都有眼力勁,看到楊若晴朝他們做手勢,一個個立馬都屏住了呼吸不做聲,站在原地也儘量不挪動步子,不製造半點響動去驚擾峯兒。

    至於孫氏和小花,這婆媳倆更是期待又緊張的望着場地中間,那個手裏捧着米湯泡鍋巴的小少年。

    峯兒沉吟了片刻,擡起頭,睜開眼,目光略微有點迷離,明明看着竈房裏某個方向,又好像透過那牆壁看向了遠方……

    非常好聽的少年的聲音,帶着些微抑揚頓挫的情緒,念出了他心中的篇章:“縱使他鄉當頭月,不及故鄉一盞燈。縱使他鄉千杯酒,不抵故鄉一碗粥。”

    一首詩做完,竈房裏鴉雀無聲。

    除了大安,其他人都面面相覷,大眼瞪小眼。

    孫氏像誇,這是一種習慣性的誇,可是,她看到衆人都這副樣子,她也把那些誇讚的話語強行按捺的喉嚨裏。

    因爲她不知道大孫子做的這首詩到底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