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燕雲十六州 第217章 三姓家奴郭藥師
類別:
武俠仙俠
作者:
笑傲乾坤字數:3452更新時間:24/06/27 08:27:45
跛腳道人是軍師,是楚徽宗御封的軍師。
跛腳道人這邊,除了雪天使外,還有秦檜。
秦檜被貶之後,楚徽宗想起用,卻一直不敢,怕因此激怒許仙。
秦檜懂形勢、知變通,知道楚徽宗靠不住,轉而與跛腳道人暗通款曲,希望能過跛腳道人實現他的人生抱負。
跛腳道人掐指一算,秦檜雖然暫時不得志,在日後卻能發揮重大作用。
如此人才,豈容錯過,遂將秦檜收爲弟子,傳授修煉之道。
秦檜是文人,並無靈根,按照正常情況,他是無法修行的。
跛腳道人用偷天換日的手法,在秦檜身上種植靈根,讓秦檜成爲了覺醒者。
諸葛半山雖然是奉旨出征,在軍中卻並沒有任何官職。
不知楚徽宗是故意的,還是忘了,諸葛半山雖然隨軍出征了,卻只是一個閒人。
童貫是兵馬大元帥,軍中一切事務,都由他說了算。
因爲童貫對跛腳道人的不信任,跛腳道人這個軍師也是徒有虛名。
對於一切行軍事宜,童貫都問計於諸葛半山。
讓童貫鬱悶的是,諸葛半山總是說時機未到,不是他出手的時候,讓童貫自行決斷。
這一日,童貫的大軍來到涿州。
童貫命楊可世率軍試探涿州城的虛實。
不管楊可世如何叫陣,鎮守涿州城的郭藥師只是緊閉城門,並不出城迎戰,也不給予任何迴應。
郭藥師不肯迎戰,徵遼的步伐不能被涿州的城門擋住,只有攻城了。
童貫召集衆將,商量取涿州之策。
童貫望向諸葛半山,問道:
「郭藥師不肯出門迎戰,只有強攻一途,丞相大人可有破敵之策?」
說起郭藥師,要從怨軍的成立開始。
遼天祚帝天慶六年(1116年),渤海人高永昌殺遼東京留守蕭保先,自稱大元國皇帝,改元應順,率軍反遼,佔據了遼東五十餘州,聲勢浩大,同時各地起義者不斷。
天祚帝派宰相張琳討伐,在瀋州爲支援高永昌的女真兵所敗。
於是天祚帝授燕王耶律淳爲都元帥,招募遼東饑民,取報怨於女真之意,哀兵必勝,謂之「怨軍」,達到怨恨女真人的目的,爲遼國出力。
怨軍分爲前宜營、後宜營、前錦營、後錦營、乾營、顯營、乾顯大營、巖州營共八營兩萬八千人,郭藥師就是其中的一位首領。
從此,郭藥師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怨軍皆是流民,缺乏組織性和戰鬥力,成員複雜,各懷目的,誰也不服誰,非但作戰不利,時不時內部反水叛亂。
保大元年(1121年),東南路怨軍將領董小丑因爲征討利州叛亂不利被處死,引起怨軍將領的不安,於是其手下羅青漢、董仲孫等率怨軍作亂。
天祚帝派兵馬都統耶律餘暏、蕭幹率兵平叛。
此時的郭藥師也是怨軍將領,在士卒中有一定的威信,他權衡利弊,便殺了帶頭造反的羅青漢等人,接受了招安。
遼國從中選出兩千人編爲四營,任命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各自統領,剩下六千人分送各路爲禁軍。
爲了徹底解決怨軍的問題,耶律餘睹向蕭幹建議:
「前年兩營叛,劫掠乾州,已從招安;今歲全軍復叛,而攻錦州。
苟我軍不來,城破,則數萬居民被害。
所謂怨軍,未能報怨於金人,而屢怨叛於我家。
今若乘其解甲,遣兵掩殺淨盡,則永訣後患。」
但蕭幹不同意,認爲「亦有
忠義爲一時脅從者,豈可盡誅殺之?」
郭藥師等得以保全性命。
於此,郭藥師性善多變,反覆無常的特點已初露端倪。
而怨軍也確如耶律餘睹所說,成爲了遼國的後患。
保大二年(1122年)三月,在金兵的進攻下,天祚帝逃奔夾山。
耶律淳留守燕京,改元建福,史稱北遼。
耶律淳改怨軍爲常勝軍。
因「藥師年少壯,貌頗偉岸,而沉毅果敢,以威武御衆,人多附之。初以武勇四軍薦授殿直,從徵女真,積前後功」,故升郭藥師爲都管押常勝軍、涿州留守。
六月,耶律淳病死,其妻蕭普賢女爲皇太后稱制,北樞密使蕭幹專政。
蕭太后和蕭幹等人對漢人不信任,唯恐漢人尤其是常勝軍爲變,「將謀之」。
此時,郭藥師的處境尷尬,他就算能擋住楚軍的進攻,也難防蕭太后的背後插刀。
郭藥師想過臨陣反戈,向楚軍投降,只是不知道童貫等人的態度。
他也擔心,以楚徽宗的懦弱無能,大楚朝***敗,他投降大楚後,不一定能一展抱負。
最重要的是,他不知道下屬的態度,如果貿貿然表態,可能會被孤立。
郭藥師想降,只是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
諸葛半山精通先天術數,只要他出手,可立解郭藥師的困局,讓大楚多一員猛將。
可是,先天術數顯示,郭藥師是三姓家奴,他投降大楚後,極有可能再一次背叛,爲大楚帶來滅頂之災。
招降郭藥師後,只要能用好,可壯大楚之勢,卻要防郭藥師臨陣反戈。
諸葛半山明白,現在的大楚不缺錢,楚徽宗不需要用到他的變法斂財了。
他這次失勢離開朝堂,也就是徹底與官場告別,再也沒有迴歸之日了。
諸葛半山只能招降郭藥師,對後面的一切,他將無法控制。
爲了一時的成敗,而爲大楚留下無窮隱患,此中因果太大,諸葛半山猶豫了。
跛腳道人上前一步,大笑道:
「大元帥,貧道是軍師,自當爲大元帥分憂。只要貧道出手,不需一兵一卒,就能讓郭藥師開城門投降。」
徵方臘時,跛腳道人的一系列神操作,讓童貫心有餘悸,對於跛腳道人的話,他是一句也不敢信。
之所以讓跛腳道人當軍師,只是因爲,那是楚徽宗的聖旨。
給童貫十個膽子,他也不敢逆聖意呀。
童貫雖然在心裏將跛腳道人的親戚挨個問了一遍,卻不得不接受跛腳道人隨軍出征的事實。
劉延慶、蔡攸、楊可世、和詵等人原本有話要說,被跛腳道人的話鎮住了,他們也選擇靜觀其變了。
大家都不說話,只有跛腳道人在誇誇其談,童貫雖然畏懼跛腳道人,對跛腳道人的策略持懷疑態度,也不得不道:
「軍師如果真能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郭藥師大開城門投降,必能振我軍威,當記首功。」
跛腳道人雖然厲害,卻難以憑一人之力對抗千軍萬馬。
在大軍的戰陣之下,跛腳道人就算有逆天的本領,也會被戰陣輾爲齏粉。
縹緲界是修真界,帥印和戰陣可調動大軍之力,想對付軍隊中的元帥或將軍,面對的並不是一個人,而是千軍萬馬。
除非大軍出現潰敗,讓其無法上下一心。
否則,跛腳道人對戰郭藥師的大軍,只會被徹底抹殺。
童貫和衆將對跛腳道人的話持懷疑態度,覺得他太過大言不慚,不自量力了。
跛腳道人知道說再
多也沒用,只有用行動證明,道:
「貧道去去就來。」
話畢,跛腳道人身影一閃,離開了營帳,出現在涿州城外。
跛腳道人口誦道號,寶相莊嚴,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道:
「無量天尊,貧道此行,只爲平息干戈而來。郭將軍,可否容貧道入城一敘?」
「道長請入城!」
一道聲音在城中響起,那道聲音雖然不大,卻渾厚有力,道韻瀰漫,響徹在每一個人的耳邊。
「無量天尊,貧道謝過了。」
話畢,跛腳道人緩緩地向城中飛去。
「末將趙鶴壽,見過道長。」
空間泛起一陣陣漣漪,一個中年人的身影緩緩地浮現出來。
跛腳道人抱拳一禮,道:
「有勞了。」
在趙鶴壽的引領下,跛腳道人來到了一個議事廳,坐在主位的是郭藥師,下面是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等人。
郭藥師殺機畢露,眸子中射出兩道神光,狠狠地盯着跛腳道人,冷聲道: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自來投。道長,你想怎麼個死法?」
跛腳道人臉上古井不波,看不出是喜是憂,緩緩地說道:
「郭將軍想殺貧道,只是舉手之勞。
不過,貧道此行,是爲郭將軍指點一條明路,讓郭將軍扶搖直上,一展凌雲之志。」
郭藥師面沉如水,雙目中則射出兩道鋒銳的光芒,大笑道:
「本將軍爲常勝軍的統領,功高蓋世,權傾一方,何須道長指點什麼明路?」
跛腳道人嘆道:
「耶律淳在,郭將軍確實是權傾一方。
而今蕭太后當政,她對漢人不信任,郭將軍和常勝軍前途莫測呀。」
跛腳道人的一聲嘆息,蘊含着奇異的道韻,敲擊着衆將的心靈,喚醒了衆將心中的恐懼和對蕭太后的不信任,無人反駁,一個個神色黯然,感到前途渺茫,不由輕輕一嘆。
跛腳道人的聲音又響起,道:
「蕭太后稱制,有如牝雞司晨,北樞密使蕭幹專政,是爲外戚弄權,此爲亡國之道。
而今,我大楚揮軍三十萬,與金軍遙相呼應,遼國滅亡,天意使然,非人力所能挽爲。
各位將軍應順勢而爲,棄暗投明,以建不世功業。」
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趙鶴壽等人意動,轉身望向郭藥師,道:
「將軍,燕雲十六州本爲大楚領地,我等亦爲大楚子民,豈可爲異族賣命?」
郭藥師道:「郭某願棄暗投明、」
得到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趙鶴壽等人的支持,郭藥師再無顧慮,急召所部,鼓動他們投宋。
於是「萬口喧呼,無不響應,遂囚監軍蕭餘慶等,乃遣團練使趙鶴壽帥精兵八千,鐵騎五百,一州(涿州)四縣奉使來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