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懸劍濟世 第051章 有僧自遠方來

類別:武俠仙俠 作者:笑傲乾坤字數:2615更新時間:24/06/27 08:27:45
    吳人傑、上官傑、歐陽方、週一旭等人覺醒之後,看事情更加通透了,或者有了新的目標,沒有再尋死覓活的了。

    經過這些天的調查,許仙也已經可以確定,病人的失蹤和吳人傑等四人無關。

    解決四人的麻煩後,許仙又重新投入到找尋失蹤病人的線索上去了。

    能在杭州無聲無息地擄走數十位病人,還可以避開白素貞、小青地毯式的搜索,對方肯定不是普通人。

    許仙也找過釣叟,釣叟說天機隱晦,他推衍不出結果。

    釣叟有半仙之稱,他的先天術數很少有失靈的,對方能遮掩天機,足見其境界之高。

    釣叟說對手很強,讓許仙小心應付。

    許仙相信系統,如果真有危險,系統肯定會提前預警,而這次系沒反應,也就表示,沒有危險。

    搜尋工作一直沒有進展,直到一個小和尚來到許府。

    一天早上,一位面容清秀,風姿俊逸,風塵僕僕,穿着一身破爛僧袍,形同乞丐,約莫十二三歲的小和尚出現在許府外。

    小和尚過來的時間很準,正是許仙出門的時間點。

    許仙一出門,就看到那小和尚向他走來。

    小和尚雙手合什,道:

    “貧僧慧覺,今天過來,是要送一份因果給許施主,其中禍福難料,吉凶莫測,許施主接是不接?”

    許仙疑惑地望着慧覺,問道:

    “什麼因果?”

    慧覺從衣袖中拿出一個信封,道:

    “此信封乃金山寺住持法海禪師從京城寄來,讓貧僧交給許施主。

    法海禪師說許施主要找的人,信封之中有答案。

    貧僧發現,信封之中有佛門的梵音清唱,那是法海的道。

    法海說許施主與我佛有緣,要接引許施主入佛門。”

    最大的反派法海終於上線了,他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想接引許仙入佛門。

    許仙問道:

    “小師傅,你是不是金山寺的?你直呼法海之名,對他似乎不怎麼尊重?”

    慧覺說道:

    “貧僧也想過入金山寺,只是不恥其所爲,一直都在寺外,並未入寺。”

    慧覺的話勾起了許仙的興趣,問道:

    “法海做了什麼讓你不滿的事。”

    慧覺說道:

    “貧僧以爲,佛門弟子該慈悲爲懷,濟世爲本,普渡衆生。

    而法海等金山寺僧人卻視錢財如命,視人命如草芥。”

    接下來,慧覺大致講述了一番法海等金山寺和尚的市儈。

    三年前,慧覺從金山寺外的江邊醒來,第一眼就看到了金山寺,還以爲和金山寺有緣。

    來到金山寺外,卻看到許多饑民拖家帶口地跪在寺外,祈求金山寺的救濟,而冷漠的僧人卻視若無睹。

    慧覺打聽之下,才知道這些人都是金山寺的佃戶。

    因乾旱,佃戶顆粒無收,生活沒了着落,才過來求大地主救濟。

    法海將金山寺分爲外寺和內寺,也將香客劃分等級。

    普通香客只能進入外寺,只有捐的香油錢超過十兩銀子才能進入內寺。

    捐獻一百兩銀子以上則爲貴賓,可以被金山寺的高僧接見。

    金山寺的高僧雖然會替這些善男信女解決麻煩,收費卻是極貴。

    金山寺有良田萬頃,金山寺四周的良田都是金山寺的,租給附近的百姓耕種。

    逢災年,佃戶交完租後剩下的糧食不夠吃了,金山寺寧願讓糧食爛在倉庫,也不願拿出來救濟災民。

    慧覺試圖說服法海等僧人,讓他們救救飢餓的佃戶,法海等人以不能不勞而獲,是老天要懲罰他們,不能逆天而爲,以免壞了規律爲由拒絕了。

    經此一事,慧覺知道金山寺不適合他,斷了入寺的念頭,卻並沒有離開,而是留在寺外,和那些僧人講佛法,講普渡衆生。

    金山寺的僧人只當慧覺是傻子,慧覺卻還是決定憑三寸不爛之舌渡化衆僧。

    任憑慧覺舌燦蓮花,那些僧人只當他是在放屁。

    慧覺沒有放棄,堅持了三年,直到一個月前,法達找到了慧覺,道:

    “慧覺,你說了三年慈悲爲懷、濟世爲本,普渡衆生,卻也是紙上談兵,沒有實踐。

    老衲今天問你一句,如果老衲師兄法海住持需要幫助,你會伸出援手嗎?”

    慧覺說道:

    “金山寺的僧人衆多,長老可以讓他們去。

    我並不是金山寺的,不適合做這件事。”

    法達說道:

    “他們如果過去,恐怕就回不來了。

    信是師兄法海住持讓小師傅送的,也是住持的一片仁心,不忍見金山寺僧衆被殺。

    老衲奉住持之命,讓小師傅幫忙,也是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小師傅不會拒絕吧?”

    慧覺沉吟道:

    “此行因果甚大,因果循環,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一切皆因長老一念而起。

    如果長老一定要如此選擇,貧僧救得了一時,卻也改變不了結局。

    種下的因,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法達是法海的師弟,也是金山寺的長老。

    法達說道:

    “救得了一時是一時,他們多活一天也是小師傅的功德。

    此事牽扯甚大,不是老衲和法海師兄不想退,而是無路可退。

    有什麼因果,就由老衲來承擔。”

    慧覺說道:

    “貧僧看到水漫金山,生靈塗炭,皆因長老和主持的執念而起。”

    法達說道:

    “天道有了變數,而許仙就是那個變數,如果能接引他進入佛門,一切皆有可能,也許就沒有水漫金山了。”

    慧覺說道:

    “許仙是一個變數沒錯,但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只要你不去招惹,他絕對不會殺上金山寺。

    許仙這個變數也就與金山寺無關了,也就沒有水漫金山之劫了。

    其實,那個真正的變數不是許仙,而是你們的執念。”

    法達點頭道:

    “對,這是我們的執念,卻也是我們證道的關鍵。

    如果連這點執念都沒有了,變得真正的無欲無求,又如何證道?”

    慧覺說道:

    “證道的路有無數條,你還有別的選擇,比如說,普渡之道。

    你可以以一顆慈悲之心去普渡衆生。”

    法達說道:

    “失去名利財富,變得一無所有了,我們連自己都渡不了,還拿什麼去普渡衆生?”

    慧覺嘆道:

    “道不同,不相爲謀。”

    法達說道:

    “小師傅如果堅持不肯幫忙,老衲就派幾個弟子過去送死了。”

    慧覺不想金山寺的和尚過來送死,就答應幫法達送信了。

    信是法海從京城寄回來的,說服慧覺送信之事由法達去做。

    法達幸不辱命,終於說服慧覺。

    許仙接過信封,打量了一番,問道:

    “你從金山寺過來,用了多長時間。”

    慧覺說道:

    “如果全力趕路,幾天就可以趕到。

    貧僧不知此行是對是錯,不知該不該來,就走得慢了一點,一共花了一個多月。

    貧僧在杭州城徘徊了三天,再不來就出人命了。

    貧僧別無選擇,就來了。”

    慧覺一個月前接到的信,而病人失蹤是幾天前的事。

    法海要麼未卜先知,要麼人是他抓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