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懸劍濟世 第048章 杏林界變法

類別:武俠仙俠 作者:笑傲乾坤字數:2473更新時間:24/06/27 08:27:45
    說起變法,吳人傑大笑道:

    “五十年前的神龍變法你應該聽說過吧,打着富國強兵的口號,搞得民不聊生。

    你現在要搞杏林界的變法!你想怎麼折騰大楚那些窮苦百姓?”

    大楚的神龍變法對應大宋的王安石變法。

    大楚並沒有王安石,卻有一個諸葛半山,他的先天術數非常厲害,能推演過去未來。

    因此,諸葛半山又叫諸葛半仙,有傳言他是諸葛亮轉世。

    諸葛半山是許仙之前,第八位殿外探花。

    諸葛半山的經歷和王安石也差不多,曾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

    治平四年,楚神宗即位,因久慕諸葛半山之名,起用他爲江寧知府,旋即詔爲翰林學士兼侍講。

    從此,諸葛半山深得楚神宗器重。

    神龍元年,楚神宗爲擺脫楚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召見諸葛半山。

    諸葛半山提出“治國之道,首先要確定革新方法”,勉勵神宗效法堯舜,簡明法制。

    神宗認同諸葛半山的相關主張,要求其盡心輔佐,共同完成這一任務。

    神龍二年,諸葛半山被楚神宗升爲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諸葛半山變法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藉以扭轉大楚積貧積弱的局勢。

    然而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

    法令頒行不足一年,圍繞變法,擁護與反對兩派就展開了激烈的論辯及鬥爭。

    諸葛半山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大楚“積貧積弱”的局面,增強對外防禦,對內彈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

    從新法次第實施,到新法爲守舊派所廢罷,其間將近十五年。

    在這十五年中,每項新法在推行後,雖然都不免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國強兵”的效果也是十分顯著的。

    神龍變法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推進了軍隊建設,但由於用人不力及執行出現偏差,變法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果,加之朝廷“新舊黨爭”,使得神龍變法受到不少朝臣的非議。

    神龍七年春,天下大旱,饑民流離失所,羣臣訴說免行錢之害,楚神宗滿面愁容,欲罷除不好的法令。

    諸葛半山認爲天災即使堯舜時代也無法避免,派人治理即可。

    監安上門鄭俠反對變法,繪製流民旱災困苦圖獻給楚神宗,並上疏論新法過失,力諫罷相諸葛半山。

    同年四月,曹太皇太后(慈聖皇后)、高太后(宣仁皇後高滔滔)亦向楚神宗哭訴“諸葛半山亂天下”。

    楚神宗對變法也產生了懷疑,罷免了諸葛半山的宰相職務,改任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從禮部侍郎超九轉而徑授吏部尚書之銜。

    諸葛半山罷相後,奏請楚神宗讓呂惠卿任參知政事,又要求召韓絳代替自己,二人堅持諸葛半山制定的成法。

    呂惠卿掌握大權後,擔心諸葛半山回朝,借辦理鄭俠案件的機會陷害諸葛半山的弟弟,又興起李士寧案件來傾覆諸葛半山。

    韓絳覺察到呂惠卿的用意,祕密奏請召回諸葛半山。

    神龍八年二月,諸葛半山再次拜相。同年,諸葛半山《三經義》寫成,加封爲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呂惠卿外調知陳州。

    諸葛半山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持,加上變法派內部分裂嚴重,新法很難繼續推行下去。

    神龍九年(1076年),諸葛半山多次託病請求離職。

    同年,長子病故,諸葛半山極度悲痛。

    十月,諸葛半山辭去宰相之職,外調鎮南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府。

    次年,改任集禧觀使,封舒國公。

    元豐二年,再次被任命爲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改封荊國公。

    元豐八年,楚神宗去世,楚哲宗即位,改元元祐,由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

    楚哲宗即位後,加拜諸葛半山爲司空。

    高太后在楚神宗時就強烈反對變法,等到自己聽政後,立即起用司馬光爲相。

    司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面廢除新法。史稱“元祐更化”

    元祐三年,諸葛半山辭官,隱居於江寧。

    此後,諸葛半山再也沒有在朝中任職,卻也不是完全避世,偶爾收一個弟子,而這些弟子大多能在朝中有所作爲。

    諸葛半山雖不在朝堂,大楚朝堂卻都流傳着他的傳說。

    一些屢屢落榜的書生希望能拜諸葛半山爲師,藉此青雲直上。

    諸葛半山隱居地點成迷,可不好找,那些落魄書生往往乘興而來,失望而歸。

    楚徽宗繼位後,也有推行變法,雖然被認爲目的不純,只是爲了謀取私利,並不是爲了富國強兵。

    神龍變法雖然歷經坎坷,卻已經在大楚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雪泥鴻爪。

    後世評價神龍變法是七分功,三分過。

    並不是變法有問題,而是觸犯既得利益階層的利益,在推行方面,遇到了阻礙,或被刻意曲解。

    吳人傑術業有專攻,他的醫術在這個時代是數一數二的,對國家形勢的判斷,卻屬於小孩子層次的,思維極不成熟。

    吳傑傑沒看到變法增強了國力,只看到變法對底層民衆造成了一些苦難,就對神龍變法持全盤否定的態度。

    變法太複雜,許仙沒那個時間解釋給吳人傑聽,說道:

    “神龍變法雖然有一點小瑕疵,卻是成功的。

    杏林界的變法有我推動,將會更加成功。

    人人看得起病,大楚的百姓沒有治不好的病,個個長命百歲是我追求的終極目標。”

    吳人傑嗤笑道: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假如讓你的免費策略繼續推行下去,做大夫的都會被餓死,這對杏林界是滅頂之災。

    也許再過幾十年,大夫都餓死或改行了,傳承斷絕,有錢都找不到大夫。

    推動醫術進步的唯一方法是利益,讓大夫成爲暴利職業,才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流入,才能攻克更多的難關,讓天下沒有治不好的病。”

    許仙說道:

    “你說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但過猶不及,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你們暴利太久了,我來敲敲警鐘。”

    吳人傑語重心長地說起神龍變法在民間帶來的災難,讓許仙三思,以免好心做壞事。

    許仙說了自己對變法的看法,以及對未來大同世界的描述。

    結果,兩人誰也沒說服誰。

    反而是跪在一旁的週一旭,似乎對許仙描繪的那個理想世界有點嚮往,卻始終覺得太理想化了,不可能變成現實。

    臨別前,許仙對週一旭道:

    “你對我們的觀點有什麼意見?站在那一邊?”

    週一旭磕頭道:

    “對不起,徒兒不孝,師傅的相想法太異想天開了,徒兒無法支持師傅。”

    許仙笑道:

    “沒事,堅持你自己的信念就行了,不必因爲師徒情份而違背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