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將門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長歌入漢關字數:2201更新時間:24/06/27 08:10:09
    “皇甫義真?”

    北地人朱振輕蔑地道:“此人不行。”

    丘榮不解,問道:“朱夥長何出此言?聽說此人乃是將門之後,熟習弓馬,精通兵法,很受天子重視,特地用公車徵其爲議郎。我剛剛聽到北地太守是他,還十分擔心。”

    朱振胸中升起一股見識超過他人的優越感,一臉自信,侃侃而談:“皇甫義真,名嵩,旁邊安定郡人,是本朝名將皇甫規之侄。

    自年輕時就名聲很大,舉過孝廉,做過縣令,但都是小官。

    這幾年不知怎麼得到當朝天子的賞識,提拔爲議郎。去年更是被任命爲北地郡守,指望靠他來對付重新興風作浪的羌胡。

    結果他到了北地這一年,除了遊山玩水外,屁事都沒幹,讓人大爲失望。

    還將門虎子呢,簡直是將門恥辱。跟上郡勉太守相比,真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丘榮納悶道:“不應該啊。我在河東都聽人講過皇甫嵩,說他文武志介,不遜於其叔。怎麼真人如此?”

    朱振鄙視道:“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那麼名士之間,相互吹噓而已。”

    關羽初聽到皇甫嵩的名字,就在皺眉思索,他止住朱振對皇甫嵩無休的嘲諷,道:“且住。焉知那皇甫嵩名爲遊山玩水,實則別有用意?”

    關羽作爲一個普通百姓,這二十多年是沒有聽說過皇甫嵩這個名字的,但模糊中卻又有些印象。印象從哪裏來的?

    似乎小人書開篇提到過,此人日後會跟劉關張三兄弟、盧植、董卓、曹操等一起討黃巾。

    感覺他發揮的作用,還沒有劉關張三兄弟大。

    當然,現在關羽也有點懷疑,這小人書是不是誇大的某些情節?有誇大,會不會就有縮小?

    參與討黃巾的朝廷將領,一共就提到這幾個人。朝廷面臨生死存亡,會選一些無能之輩?

    幷州刺史張懿、上郡太守勉昂、西河太守邢紀,這三個人都以精明能幹知名,卻沒有被朝廷委派去討黃巾。

    皇甫嵩脫穎而出,作爲屈指可數的將領之一,豈可小覷!

    知道結果,再反推過程,很容易就發現他“遊山玩水”的蹊蹺之處。

    遊山玩水?

    我看是在查勘地形吧!

    關羽心中升起一股緊迫感,又有些無奈——

    我只是想種地,等待黃巾亂起,再去幽州投劉備,怎麼這兩年就這麼難熬呢?

    他如錙銖必較的商人一般,仔細劃拉着自己手頭可憐巴巴的實力,思考破局之策。

    擊破盤羊羌,關羽最終還是下了辣手。

    將盤羊羌營寨徹底毀掉。

    凡十歲以上男性羌人,皆斬!

    剩餘幾十個老幼婦孺,押至山下。

    派人沿着河谷尋找周邊小型聚落,以糧食招誘,得數十口。

    關羽聽從王方、鄧生、丘榮等建議,將婦孺全部賜給部下。

    關羽自己沒取。

    雖然丘榮說:“都伯不取,我等皆不敢取。懇請都伯先取。”並將他們認爲最漂亮的羌女獻給關羽。

    關羽拒絕。

    他不是不近女色的聖人,只是對這些皮膚黝黑粗糙的女子有點接受不能。

    按照功勞,王方第一個選。

    他板着臉接納了原準備獻給關羽的羌女。

    胡赤兒問道:“王兄是不是不太滿意?要不我跟你換換?”就要上前牽那羌女。

    王方連忙護住,叫道:“慢來!慢來!走開,誰要跟你換?”

    胡赤兒撇嘴道:“那你板着臉?”

    王方道:“去、去、去!這不是都伯沒選麼。怎能表現出歡喜來?”拉了羌女一溜煙奔回自己屋中,留下一串“嘿嘿嘿”的笑聲迴盪。

    賜女提升了士氣,招民壯大了實力,關羽手下可戰之兵達到了五十多人,一隊滿編,還多編了一個伍作爲關羽的親兵。

    胡赤兒仰慕關羽勇武,放棄當什長帶兵,自願爲親兵伍長。

    五個什長分別是鄧生、王方、丁碩、支羅和黃立。

    鄧生跟關羽最早,涼州武威人,三十三歲,弓槊騎術皆不如王方,但他對關羽最爲忠誠。

    鄧生在家鄉有妻有子,對關羽說想把妻、子給接過來,被關羽制止。現在這種情況,哪裏有條件養妻兒,生存都不能保障。

    當然,鄧生口口聲聲說思念妻、子,不代表他會拒絕分配給他的羌女。

    那羌女帶有一子。按王方的說法,妻、子都有了,何必再千里迢迢去取?

    王方跟關羽一樣都是一臉鬍鬚,不過王方是絡腮鬍,還有些捲曲。他是涼州隴西人,三十六歲。據他所說,他在董卓部曲中也算得上一號人物。胡赤兒撇嘴道:“排在十名開外,也算是人物?”

    王方善使槊,性格粗猛中有幾分圓滑,有點像是低配版董卓。投關羽主要是無處可去,現在內心深處對關羽也沒有完全認同,反而覺得他有些迂腐、死板。

    丁碩是高奴縣輕俠。原本家中頗有資財,爲地方豪強。其父曾任縣中大吏,對丁碩期許頗高,管治極嚴。其父在他二十歲時逝世,丁碩頓時如脫繮野馬,無人能制。不到兩年,就敗盡家財,其母亦亡。

    丁碩出入塞外,四處浪蕩,行俠仗義,打抱不平。

    算他運氣好,沒碰到什麼硬茬子,才活到二十四歲這個年紀。

    丁碩聽了關羽擊殺董卓的傳奇經歷,起念來投。

    本來見關羽一心種田,想要離開,然而好友黃立堅持留下,丁碩才勉爲其難。

    很好!留下來是對了!居然有仗打!

    眨眼間就是數十條人命。

    這不比任俠來得刺激?

    支羅,就是支伽落兒,今年才二十歲。雖然看模樣完全看不出,似乎比鄧生年齡還大。

    他是剛剛改的名字,嫌胡名太長,不好叫。又聽說支也是個漢姓,便改了此名。還請丘榮給起了個表字,叫做子綾。

    支羅屬於一個小部落,生活在走馬水上游,一共只有百餘帳,被投鹿部驅逐、吞併。

    支羅不願意做投鹿部大人的騎奴,跟幾個族人在西河、上郡四處遊蕩,偶爾客串一下盜賊。

    族人不願意跟着關羽種田,自行離去,只有支羅不願意折騰,留了下來。

    支羅精於騎射。關羽這些天一有閒暇,就跟他學習射箭。

    支羅才發現這個天神一般的男人,居然箭術奇差。二十步左右,都射不準的那種。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