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投奔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長歌入漢關字數:2360更新時間:24/06/27 08:10:09
    聽了許攸關於董卓部曲之事,袁紹從諫如流,道:“以子遠之眼光,既然覺得李傕、郭汜等不凡,那麼他們必有過人之處。我當手書一封,馬上請人送去。不過這個人選,還需要斟酌。”

    許攸自告奮勇,道:“何須挑選,我去便是。”

    袁紹握着許攸的手,有些擔心,真情實意地道:“此去河東數百裏,子遠身體可能受得了?還是另選他人吧。”

    許攸心中熱乎乎的,道:“這點路算得什麼?我又不是沒走過遠路。此去不僅僅是送個信,還得跟李郭等人好好聊聊,派他人我也不能放心,還是親自去爲好。本初不必擔心。”

    袁紹生於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本年三十七歲,許攸則是三十四歲,兩人年齡相仿。袁紹平易近人,要求許攸直接稱呼自己表字,許攸也便恭敬不如從命。

    袁紹、何顒等人爲許攸打點行裝,即日啓程。

    袁紹帶着數十士人將許攸送到城外長亭,揮手而別,望着許攸背影,久久佇立。

    衆士人對袁紹更加讚歎服膺,紛紛道:“本初對友至誠至真,實在可敬!”

    許攸作爲後來袁術詬罵的“兇淫之人”,“雖不純而赴難不憚濡足”,並非文弱儒生,就跟“好擊劍,尚武事”的崔琰一樣,腰間長劍不是擺設,確有殺人之能。

    另外,他走的都是官道,白日趕路,晚上宿於鄉亭,一路安全到達安邑。

    洗漱一番,出門打聽董卓部曲的住處。

    董卓是從幷州刺史轉任河東太守的。

    根據朝廷規制,郡守、郡丞由朝廷任命,郡府的其餘掾史由郡守自行委任。諸曹掾秩百石,人們通常將位高權重的功曹、主簿等稱爲“長吏”。

    諸曹掾之下有鬥食、佐史,稱爲“少吏”。這類吏員的俸祿主要是米谷,“計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稱斗食”。

    董卓上任後,立刻在郡府安插上自己人,闢牛輔爲倉曹掾(掌握財谷),李儒爲主簿(掌文書),李傕爲兵曹掾(募兵、調兵),郭汜爲賊曹掾(緝捕盜賊),樊稠爲門下督(掌護衛)等。

    至於五官掾、功曹掾、戶曹掾等大吏,要麼留任舊人,要麼讓給郡丞郭恂安排。

    董卓能任河東太守,就是走了中常侍郭勝的門路,對郭恂自然相當尊敬。

    郭恂見董卓識趣,也十分滿意。

    兩人配合良好,其樂融融,一起努力盤剝百姓,搜刮錢財。

    這也是董卓能繼續維持兩百多騎兵部曲的底氣之一。

    李傕等人原爲都伯(隊長,轄五十人),對行政、文書等自然一竅不通,都委託給各曹副手處理,曹掾只是個掛名,主要工作還是擔任董卓的隨從和護衛。

    董卓死後,李傕等人地位頓時風雨飄搖。

    牛輔掌握着董卓這個小團體的財物,李傕郭汜樊稠等則掌握着武力。平時牛輔的地位以及被董卓的信任程度,都高於李郭等人。現在李郭等人威望更高,牛輔陷入不利局面。

    牛輔忙尋李儒密議。

    之前追殺關羽,就是李儒出的主意。

    李儒是馮翊郃陽人,富有智謀,而家世寒微,無出仕機會。董卓爲袁隗司徒掾時,與李儒結識。李儒的智略給董卓留下很深的印象。

    董卓任幷州刺史時,曾徵辟李儒爲州吏。李儒沒有答應。

    董卓轉任河東太守,再次徵辟李儒。這次拿出主簿這種大吏的職位。

    李儒終於答應下來。

    在董卓威凌豪強、掌控河東的過程中,李儒絞盡腦汁,出謀劃策,立下不小功勞。

    李儒屬於董卓小團體的新人上位,與李傕郭汜等人非但沒有交情,還因受寵信而遭到這些老人的嫉恨。

    現在他的境況更加尷尬。

    有心投向李傕,但李傕本人就頗有智計,恐怕看不上自己。

    不投李傕,李郭等人將樊稠排擠出去後,明顯結成同盟,佔據上風,牛輔這個庸才是鬥不過他們的。

    但牛輔有個優勢就是病急亂投醫,對李儒言聽計從。

    李儒遂建議牛輔將財物大半都送給郡丞郭恂,徹底投靠於他。

    牛輔猶豫半天後,採納李儒之計。

    郭恂得了牛輔主動投獻,既有面子,又有裏子,大悅。

    數日後,朝廷下達河東太守任命。

    諸常侍經過一番角逐,郭勝近水樓臺先得月,爲族弟郭恂謀得太守之位。

    牛輔、李儒都是額手稱慶,深感這一步棋走對了。

    牛輔相當於卷了董卓遺產跑路,殘留的百餘名董卓部曲就徹底陷入了青黃不接的悲慘境地。

    養百餘名騎兵,所耗錢糧非同小可。

    李傕、郭汜不過百石吏,失去董卓的虎皮,去哪裏搞錢?

    沒錢,下面這些部曲誰會依附於他們?

    牛輔、李儒又向新任太守郭恂獻言招徠董卓部曲,郭恂照準。於是牛輔、李儒搖身一變,又成了郭恂的親信,將不少董卓部曲收留過來。這些人都變成了郭恂的部曲、賓客、奴僕。

    也有些人對牛輔、李儒不大認同,自行離去。

    有些人投奔河東大姓範氏、衛氏,如王昌等。

    有些人選擇迴轉涼州老家,如郭汜、張濟等。張濟中途改行做了賊寇。

    樊稠死後,殘部數十騎剛入河東郡境,就得到留守諸將分家散夥、牛李投奔郡丞郭恂的消息,亂哄哄一陣後,化爲鳥獸而散,各奔前程。

    其中更有幾個奇葩,覺得無路可去,居然決定折回上郡求關羽收留!

    他們討論說,關羽如此神武,世所罕見,跟着他肯定能出頭。

    那個鄧生,不就跟着關羽混麼?

    他們還真輾轉找到了關羽。

    但這時關羽不是一個人。

    也不是只有鄧生和劉密等四個孩童。

    關羽身邊圍攏着足有數十條壯士!

    有的披頭散髮,高鼻深目,一看就是胡人。

    有的滿臉橫肉,眼露兇光,這自是賊寇。

    有的一臉委屈,訴說不公,這是被官府追緝的亡命之徒。

    這些人圍着關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關羽收留。

    收留之後,大家便可在勇如項王、猛似賁育的關羽帶領下,在這胡漢混亂的上郡,打出一個威名。

    公元167年,叛羌寇三輔,張奐派軍司馬董卓、尹端大破之,斬其首領,俘虜萬餘人。董卓的威名,上郡諸胡也是如雷貫耳。

    關羽單騎擊殺董卓於重重精銳護衛之中,何等神勇!

    完全是踩着董卓的屍體上位。

    遠在美稷的南匈奴王庭都聽到了關羽的威名。

    不肯好好放牧的無賴雜胡,因殺人而亡命的漢人,以及日子過不去的本郡無賴,自然下意識地向關羽聚攏過來——

    請關公帶我等殺人搶掠!

    看起來沒有幾個好人啊。

    關羽不由又握住了刀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