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真象掩假象

類別:武俠仙俠 作者:離人聽雪字數:4448更新時間:24/06/27 08:09:22
    邵曦口中所說的造勢就是要開始在烏海邊打造船隻,製作各種打撈工具,擺出一副要從烏海中打撈寶藏的架勢。

    在中原派出的其他商隊進入烏海國之前,先開始做這些事情就會將麥吉德的視線牢牢地吸引在烏海。

    當麥吉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烏海的時候,其他商隊進入烏海國便不會那麼顯眼。

    這邊的動靜鬧得越大,就會使麥吉德越緊張,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與甄別那些商隊到底是真是假。

    而且這之後還有一部分商隊會直接進入烏海城,在烏海城內故意製造出一些聲勢,進一步吸引大批烏海國密探的注意力。

    那麼對於那些沒有進入烏海城,而只是從烏海國境內路過的商隊,他們就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監視和探查。

    這麼一來,各個商隊偷偷前往牛角谷的運寶小隊就會相對的更加安全和隱祕,所以此事必須要在其他的商隊進入烏海國之前便開始進行。

    孫立昌自然明白邵曦的意思,連忙出去安排接下來幾日的行程。

    此次隨付彪和孫立昌同來的這支隊伍已有將近百號人,儘管是分成了幾批進入烏海城,但是這種規模也勢必會引起烏海城內各路密探注意。

    於是進城之後乾脆也不裝了,將所有人都安排住進了驛館,這麼多的人涌入驛館,幾乎將整個驛館包了下來。

    雖然其他的商隊因爲住不進來而大發牢騷,但由於孫立昌出的錢實在是太多了,驛館掌櫃也只好陪着笑臉給其他的商隊賠不是。

    難得今年生意這麼好,看在錢的份上也絕不可能慢待了這麼一大批中原來的客人。

    這批人都是蕭常毅和章煥智精選的親信之人,他們卻並不知道此次前來並非是真的打撈寶藏。

    上面交代給他們的任務就是讓他們全力在烏海邊打造船隻,從烏海中祕密將寶藏打撈出來。

    所以這些人都深信此次前來烏海國自己是身負着重要的使命,故而住進驛館之後都十分低調地待在房間中,很少出門。

    從表面上看起來,驛館倒並沒有因爲住進這麼多的人而顯得吵鬧。

    這種連自己人都騙的主意是當初邵曦想出來的,正所謂人多口雜,邵曦無法保證這些人會不會在無意間將自己所知道的消息透露出去。

    所以不該讓他們知道的乾脆從一開始就不讓他們知道?

    儘管如此,蕭常毅和章煥智派出來的還是十分可靠的親信之人。

    這些人原本便嘴巴緊得很,如今再對他們隱瞞了真相,那麼就算不小心走漏了消息,也只是邵曦他們提前預設好的假消息。

    而從守口如瓶之人口中得到的假消息,會讓很多人相信是真的,這也算是邵曦給麥吉德額外準備的一個陷阱。

    如今人手已經到位了,邵曦不想再拖,而且此事必須要做到低調的張揚。

    也就是要表現得十分謹慎,實則卻是有意無意地將這些人此趟前來烏海國的目的透露出去。

    表現得越是小心翼翼,便越是會讓對方相信他們正在做的事情不會有假。

    當天夜裏,付彪帶着奈比海悄悄地潛出了烏海城,趕往金屋山牛角谷。

    邵曦從此次同來的“敬承司”之人中選出了兩個身高、體型與付彪二人相似的,讓老吳親自動手爲他們做了易容喬裝。

    這兩個人平日裏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跟在孫立昌的身邊進進出出,或是一同前往烏海邊監工即可。

    同時也算是作爲孫立昌的護衛,不到最危險的時候輕易不能出手。

    邵曦也問過孫立昌後續的那些商隊何時進入烏海國境內,孫立昌給出的回答是其他商隊在章煥智的安排下,會在一個月後才進入烏海國。

    之所以延後一個月,就是不想因爲如今這支隊伍造成的影響而引人注目。

    一個月後,各支商隊會不定期地分批進入烏海國,該到烏海城造勢的就到烏海城造勢,該前往金屋山一帶的就前往金屋山一帶。

    逐漸形成連綿不絕的往復循環,如此便能不斷有運寶小隊進入牛角谷,同時回程的商隊又能不斷地接應到返回中原的運寶小隊。

    當這個循環最後形成之時,就會像流水線一樣不停地有財寶被商隊運回到中原境內。

    只是這個過程可能會有些慢,因爲此事若是進行太快的話,難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和懷疑。

    以往中原商隊與烏海國的鄰國進行商品貿易並不是特別的頻繁,如今大批商隊的出現必須要給所有人一個適應的過程。

    不過好在最近兩年在烏海國和鄰國之間發現了一條不大不小的玉石礦脈,如今有商隊前往那附近做玉石生意倒的確是個不錯的藉口。

    邵曦覺得如此甚好!

    留出這一個月的準備時間,倒是能夠讓眼下之事有條不紊地進行,不會顯得太過倉促。

    於是邵曦讓隊伍在驛館中休整了兩日,第三日一大早便安排孫立昌與假的付彪和奈比海帶着隊伍早早地出城前往烏海邊。

    之所以要老早就出發,便是要做出一副怕被人察覺的姿態。

    實際上邵曦很清楚,驛館周邊日夜有人監視,這麼大一隻隊伍隨便有點什麼動靜都會被他們察覺。

    但他就是要故意做出小心謹慎的樣子,如此才能讓他們相信這支隊伍出城所要做的事情不想爲人所知。

    其實邵曦心裏巴不得鬧的動靜越大越好,只是動靜鬧得太大了,就顯得太過張揚,反而會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

    邵曦和老吳並沒有跟着一同前往。

    一來是他們沒有跟去的必要,他相信孫立昌這個生意場上的老油條對弄虛作假這種事應該並不外行。

    二來是麥吉德並不傻,若是邵曦本人都跟着去了烏海邊,此前那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伎倆便顯得有些畫蛇添足了。

    所以邵曦繼續留在烏海城內吃吃喝喝,遊遊逛逛,倒更顯得邵曦想對麥吉德隱瞞此事。

    這麼做會給麥吉德留下一個邵曦坐鎮烏海城內,遙控烏海邊打撈寶藏的印象,如此會顯得更加的真實,讓麥吉德對此事更加的深信不疑。

    當麥吉德以爲這是邵曦給他做的一個局的時候,另外一個更大的局正在金屋山那邊佈置着。

    ……

    接下來的這一個月,所有的事情都進行得十分順利。

    邵曦知道在烏海城內依然有人在監視着自己的行動,而烏海那邊如今也必定是散佈了大量的密探在監視着孫立昌他們正在進行的事情。

    孫立昌不愧是個生意人,他帶着隊伍到達烏海邊後,面對那些裝扮成本地人或是過路人的密探也是應對自如。

    給出的說辭竟然是因爲烏海湖水中含有大量的鹽分,他們此次前來烏海就是要進行大規模的採鹽。

    所以要打造船隻和各類工具,將從烏海中採出的大量品質上佳的湖鹽運回中原去販賣。

    雖然也有人提出過質疑,這麼大老遠從西域向中原販賣湖鹽是否會有些得不償失?

    但孫立昌給出的回答卻是,雖然前期投入大量銀錢打造船隻看上去會有些虧本,不過以烏海湖中所含的鹽量,若是長期採集湖鹽向中原販賣,那便是一門一本萬利的生意。

    由於烏海國並沒有不得向外販賣私鹽的禁令,那麼這些採集出來的湖鹽運往中原境內就不存在私採私販的說法,只需正常繳納採鹽稅即可。

    因爲這些鹽的採集之地並不在中原境內,因此在進入中原之後向官府進行報備,加倍上繳稅銀就可以了。

    中原境內對鹽鐵的交易管控十分嚴格,大多都是以官辦的形式進行銷售。

    但是這種從境外採集的鹽鐵只需繳納足夠的稅銀,使朝廷能夠獲取足夠的稅收,像泰和商行這種規模的商業組織也不是不能做的。

    只是這種生意的門檻太高,需要繳納的稅銀太多,一般的商行或是個人根本就沒有辦法在正常的情況下來做這門生意。

    官府對鹽鐵的管控只是禁止私採私販,因爲這種行爲必然會影響朝廷的稅收。

    但在繳納足夠稅銀的情況下,這些鹽鐵自然也就變成了官鹽和官鐵,便不在朝廷的管控範圍之內了。

    孫立昌這樣的解釋完全是合理的,因爲眼下他們這麼做,正常來說也的確是有利可圖。

    所以孫立昌安排手下的人手還就真的幹起了採集湖鹽之事。

    雖然隊伍中的所有人都以爲這是一個掩護,但只有孫立昌自己知道這湖裏原本就沒有什麼寶藏。

    既然沒有寶藏,又投入了這麼大的成本,不如乾脆就大量地採集湖鹽運回中原販賣,倒也是一門不錯的生意。

    這麼做恰好也給後面那些進入烏海城的商隊一個來此經商的藉口和理由,而他們的這種行爲在烏海國密探的眼中就變成了越是合理越是有鬼。

    他們在此採鹽採得越起勁,密探們回傳給麥吉德的情報便越會顯示出他們在此採鹽是另有所圖。

    這麼一來,事情就變得十分有趣。

    孫立昌帶着隊伍在烏海邊是實打實地在採鹽,之後的商隊也是實打實地在向中原境內販鹽。

    他們越是這麼做,就越是讓麥吉德覺得這裏面有貓膩,甚至會猜測他們運走的那大包小包的鹽裏面會不會藏着什麼東西?

    老子說過,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這句話原本的意思是告訴世人,不要被眼前具象的事物侷限了自己對世間萬事萬物的感受。

    應該通過耳聞之音,眼見之象,用心去體會其背後無窮無盡,浩瀚廣闊的宇宙。

    簡單地說,就是由小見大。

    不要被眼前所聞所見的細微之處所迷惑,而是要看到其背後更加浩大的存在。

    道家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哲學理論,正是因爲這世上絕大多數的人做不到這一點。

    人們常常會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而無法去深層瞭解事物背後的本質。

    這也就是說,如果將這個道理反過來理解,就有了可利用之處。

    邵曦也正是在利用這一點,人爲地創造出一個看上去很像是陰謀的陰謀,來掩蓋另外一個更大的陰謀。

    用一個假象去掩蓋一個看似真相的假象,最終掩蓋的是真正的真相?

    假作真時真亦假

    真作假時假亦真

    孫立昌帶着人在烏海邊採鹽,這原本便是故作姿態,造成掩蓋他們在烏海打撈財寶的假象。

    可他們也的確是在採鹽,還真的就是在做向中原販賣湖鹽的生意。

    這些人以採鹽爲掩護在烏海打撈寶藏,也的確是實打實地在做這件事情。

    除了孫立昌之外,所有的人都以爲這是真的,所以也都在盡心盡力地做着打撈之事。

    可這件事其實是假的!

    而所有這些真真假假的背後,所隱藏的正是金屋山牛角谷取寶這個真正的真相。

    可是面對着烏海湖邊這半真半假,虛實不定的操作,想必麥吉德也會被眼前的這些假象所欺騙。

    再怎麼說他也只是一個西域人,中原的道家思想他並不瞭解,他也很難懂得從表象看本質的道理。

    不要說是他,就算是大多數的中原人也未見得能明白這個道理。

    人們常常會被眼前所看到的東西欺騙,無法窺知其背後所蘊藏着的更大的東西。

    如今邵曦就是要在麥吉德的眼前製造出這樣一個能夠吸引他視線的東西出來,使他無法發現藏在這背後真正的東西。

    爲了讓此事更加具有欺騙性,在隊伍前往烏海邊的前兩日,邵曦便在烏海城內假意閒逛。

    實則是在一些商鋪和集市上訂購了一批金銀器皿,讓他們將這些東西裝箱送進了驛館。

    孫立昌帶隊伍離開烏海城時,邵曦讓他將這幾箱東西也一併帶走了。

    既然是要製造假象,當然是要做得越真越好,這些東西在適當的時候,在一些有心的無意之下散露出來,便會在有些人的眼中真得不能再真。

    遠遠地看到一些倉促間顯露出來的金銀,想必很少有人能夠判斷出這些東西到底是不是從烏海湖中打撈出來的。

    當有些東西無法判斷的時候,人們會自然而然地去尋找判斷它的依據,而邵曦製造出來的這些假象便會成爲那些人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