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霸道樓蘭國
類別:
武俠仙俠
作者:
離人聽雪字數:4242更新時間:24/06/27 08:09:22
第二日一早,付彪和孫立昌便帶領商隊整裝出發了。
邵曦沒有特地相送,只怕引起麥吉德的懷疑,所幸烏海城作爲西域最大的貿易集散地,進出客商常年往來不息,城門處對財物的檢查也並不嚴格。
畢竟大量商旅往來,攜帶的自然都是些珍貴之物,就算出現一些鉅額財富也並不足爲奇。
孫立昌留下一個得力之人將此趟前來烏海城的生意做個收尾,他與付彪就急匆匆地先行離開了烏海城,返程向中原而去。
臨走前,邵曦還一再囑咐他們在途經白夜國的時候要特別地加小心。
因爲此前爲了保護阿里婭,插手了作爲商隊本不該插手的事情,此次又攜帶着大量的財寶,這返程的一路風險自然也不低。
不過好在這一次孫立昌提前僱傭了大批的護衛,其中也不乏一些高手,總體來說還是能夠保證商隊安全的。
原本邵曦還想讓烏球兒跟着一同回去,可這傻小子死活不走,非要跟自己的師父和師祖在一起。
再加上付彪向邵曦保證,只要有他在,必將完成此次使命,邵曦最後也就放棄了讓烏球兒一同回去的想法。
對於付彪的保證,邵曦還是深信不疑的,於是便將商隊護衛的指揮權交給了付彪。
他也知道,凡事皆有風險,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只希望一切都順利吧!
商隊離開烏海城之後,邵曦與老吳和烏球兒三人也已經準備差不多了,在烏海城又停留了一日。
待到第二日出發之時,一大早便有烏海國皇室派出來的皇家騎兵差人到驛館來接邵曦幾人。
邵曦知道,這次自己就是不想走也得走了,自己若是不離開,麥吉德多少還是有些顧忌的。
只有當自己徹底離開了烏海國,麥吉德才可以安心地派人前往烏海去尋找那筆寶藏。
不過這樣也好,就讓他們在烏海折騰去吧!反正其他的事情自己已經安排得差不多了。
此次麥吉德派出來護送邵曦等人的皇家騎兵可說是烏海國騎兵的精銳,一個個威武雄壯,氣勢不凡,足有一百餘騎,這個護送規模也算是給足了邵曦的面子。
不管是護送也好,還是監視也罷,足見麥吉德對邵曦的重視程度。
由於烏海城地處烏海國的南部,都城距離白夜國更近,而邵曦等人要離開烏海城前往樓蘭國便要經過大片的沙漠和衆多的城鎮一路向西。
騎兵隊護送着幾人,這一走就是一個多月,這麼大的陣仗,一路上自然是無驚無險,平安抵達烏海國的邊境。
當騎兵隊的將領看着邵曦等人離開烏海國邊境最後一個城鎮,出了烏海國的國境後,便命令手下之人放出信鷹向烏海城的麥吉德報信,確認邵曦等人已經徹底離開了烏海國。
這一切都在邵曦的預料之中,所以頭也不回地繼續上路,從烏海國到樓蘭國還有一段長長的路途要趕。
雖然途經的玉泉、石月等國皆爲西域小國,只因地處偏僻又荒涼貧瘠,不似烏海國和白夜國那樣接近中原之地,但各國也都自有生存之道。
不過在邵曦的眼中看來,這些小國的規模都稱不上是什麼王國,倒像是一些部落形成的邦國,管理鬆散,甚至沒有太大規模的正式軍隊。
由於地處荒漠,所以馬匪、強盜時常出沒,卻數量不多。
本來這些地方就沒什麼油水,那些馬匪更喜歡出沒在各國的商路之上,不過也正是因爲是荒涼之地,雖然馬匪的規模不大,數量不多,但卻十分彪悍。
說白了,有本事能在商路沿線混,誰願意在這一帶整這仨瓜倆棗兒的?他們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不兇殘的話自己都得餓死。
這一路上也偶爾遇到過兩三次馬匪攔路,出於不想多惹麻煩,少惹是非,以錢財買路的形式都將他們打發了。
偶有不懂事的,教訓一番後也都拿些錢財息事寧人。
這些馬匪原本也是爲了餬口活命,大多都是見好就收,尤其是面對烏球兒這個看上去就不太好惹的傢伙,沒有人會爲了那些許錢財打算把自己的小命搭在這片沙漠之中。
其實最讓邵曦幾人感到難受的還是這沙漠中惡劣的氣候,雖然這一路上方向、路線都很明確,但趕路的條件實在是太差了。
此時又正值是七八月份,頭頂上的驕陽烈日實在是讓三個人苦不堪言。
不過這一路之上也確實是讓邵曦長了不少的見識,他想不到遠離中原的西域竟有如此多的番邦小國。
雖然每個邦國都不大,卻都極具特色,各有各的風俗習慣,展現出了不同的風土人情,讓邵曦感到十分的新奇。
這一日,三人終於是來到了與樓蘭國相鄰的沙織國的沙織城。
這沙織國本就不大,沙織城只是這個小國唯一的城鎮,也算是都城。
不過這裏可沒有烏海國那麼輝煌的王宮,沙織國的國王倒更像是一個部落的首領,住着比平民百姓稍大一些的土房。
這個小國也沒什麼軍隊,倒是民風淳樸,人心安定,大多數人是依靠着周邊的綠洲以放牧爲生。
三人尋了一處客棧,其實這裏與其說是客棧,不如說是平日裏牧民進城販賣牲口臨時的一個落腳處,吃住皆在於此,條件非常簡陋。
邵曦三人包下了唯一的一個單間,將駱駝交給店家拉到房後去喂料,便來到前面那原本便不大的前屋落座。
在這裏吃得十分簡單,除了一些羊湯、胡餅,最奢侈的也只是偶爾才會有的燉牛肉,爲了減輕羶味,都放了大量辛辣味重的調料。
不過這些調料在中原倒是並不怎麼常見,想來既是因爲路途遙遠,這些調料傳入中原的並不多。
再就是中原人原本口味偏清淡,也很難有人能享受如此的重口味。
邵曦原本便是北方人,對於這些重口味的調料倒是很享受。
老吳多年來走南闖北,自然對吃的東西都能適應。
烏球兒雖然是南嶺之人,可這傢伙吃東西一點都不挑,只要能填飽肚子,對味道幾乎從不挑剔,只要量大管飽即可。
幾人這一路過來風餐露宿,難得能安穩地吃頓飽飯,自然也是吃得狼吞虎嚥,看得一旁的店家嘿嘿的傻樂。
他也看得出這三人皆是遠道而來,店裏難得遇到這樣的大主顧,自然是開心不已。
老吳吃到一半,覺得肚子墊得差不多了,便轉頭向店家問道:“店家,你這裏可有酒賣?”
那店家笑着搖了搖頭,操着一口生硬的中原話對老吳回道:“這位遠方的客人,實在是不好意思!我們這裏並沒有酒,整個沙織城都買不到酒的。”
老吳聽了感到甚是好奇,這沙織國原本並不大,沙織城已經是沙織國的都城了。
雖然這所謂的都城也不大,但怎麼也不至於連酒都沒得賣吧?難道這沙織國已經窮到這個地步了嗎?
“難道是你們這裏沒有飲酒的習俗嗎?據我所知,你們西域有一些地方的確是不可飲酒,不知你們沙織國是否也有此禁忌?”
店家連忙擺了擺手,上前解釋道:“客人不要誤會,我們這裏並沒有不準飲酒的禁忌。
“相反,我們沙織國人都很喜歡飲酒,只是我們只敢偷偷地喝,因爲整個沙織國釀造出來的酒全都要進貢給樓蘭國。
“我們沙織國的國王和百姓是不可以私自飲酒的,國王不能喝,百姓也只能偷偷地喝,哪裏還敢拿出來賣?”
邵曦和老吳聽了這話都詫異地對視了一眼,自己釀的酒自己不準喝,全都要進貢給隔壁的樓蘭國,這事情聽起來就有點離譜了。
小國給大國進貢倒也算是司空見慣之事,可還從未聽說過自家的進貢之物自己連享受的權利都沒有,這聽起來似乎就有些過分了。
合着人家辛辛苦苦自己釀造出來的酒,自己還沒有支配的權利,全都得無償地進貢給你樓蘭國。
但凡人家自己喝了,賣了,看樣子你們還挺不樂意,這不是明擺着欺負人嗎?
“店家,這究竟是爲何呀?憑什麼你們釀的酒自己一口不能喝,全都要進貢給樓蘭國?這是哪門子道理?每年進貢一定的數量就行了,爲什麼全都要進貢給他們?”
那店家對這個話題並不忌諱,開口直言相告道:“幾位客人遠道而來,對我們這裏並不瞭解,我們沙織國只是小國,糧食並不多。
“但周圍卻有幾處水草肥美之地,而且又盛產上等的葡萄,所以本國之人多以放牧和種植葡萄爲生。
“可是邊上這個樓蘭國比我們強大很多,逼迫我們每年都要大量向他們進貢活羊和所有釀造出的葡萄酒。
“因爲樓蘭國王十分喜愛我們這裏上等葡萄釀製出的美酒,所以便強迫我們每年將所有釀製出來的葡萄酒全部進貢給樓蘭國,不得有人私藏,否則便會懲罰我們。
“我們國力弱小也只能任人欺凌,所以每年除了要損失大批的活羊之外,所有的葡萄全部都要釀製成酒進貢給他們。
“樓蘭國還會時不時派官員下來監察我們,一旦發現有人私藏、私售葡萄酒便會將全家殺死,我們無力反抗,也只能順從。”
老吳聽了,忍不住一拍桌子,開口就罵道:“這他娘的是什麼混賬道理?要求小國給自己進貢也就算了,居然連人家的家底都要抄,這不是不給人留活路嗎?
“我景元王朝強大如斯,也未曾如此欺凌過鄰國小邦,他一個西域一隅的小國竟如此猖狂,簡直是一羣蠻橫無理的強盜無賴。”
邵曦對老吳的憤慨甚是理解,看來這樓蘭國的確是猖狂至極,也不怪當年邊塞詩大家王昌齡會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和“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的詩句。
這歷史上的樓蘭國便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存在,想不到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竟也陰差陽錯地遇到了這番邦狂虜。
“店家,你若有酒只管拿出來賣給我們,銀錢不會少給你,有人問起我們便說是我們自帶的便可,絕不連累你。
“他樓蘭國嚴禁沙織國人飲酒,我看他管不管得了我們中原人?我今天就喝給他們看看,我看他們能奈我何?”
老吳這個老家夥平日裏做事猥瑣得要死,遇事都是能躲就躲,可偏偏就會有這種腦子抽筋的時候,來了與人擡槓的勁兒是誰也攔不住。
這會兒也不知道是哪裏來的火氣?想來是被這樓蘭國恃強凌弱的做法給激怒了,還就非要擰着整。
那店家聽了老吳這話,嚇得身上一哆嗦,心說這外來的客人怕是對本地之事不甚了解。
坐在店裏就這麼明目張膽地喝酒,若是真的被樓蘭國的巡查之人發現,那可不是鬧着玩的。
就算說是他們自己帶來的,只怕自己也躲不過干係,實在是沒有必要給自己招惹麻煩。
於是客客氣氣地向邵曦和老吳躬身行禮說道:“三位客人,不是我不通情理,實在是此事讓我有些爲難。
“就算你們說這酒是你們自己帶來的,可是坐在我這店裏喝也是不行的,若是被那樓蘭國的官員發覺,只怕我這一家老小都要受到牽連。
“只是一口酒而已,客人暫且忍一忍,若是幾位到了樓蘭古城自然可以喝到我們沙織國的葡萄美酒,又何必非要在此處招惹麻煩呢?”
聽了店家這話,邵曦忍不住心中也來了火氣。
這樓蘭國也太過霸道了!
客人自帶的酒水在店中喝,居然店家也會受到牽連,這樓蘭國簡直是欺人太甚!
現在想想當年“西城刀客”關玉城選擇在樓蘭古城開設曜泠客棧,大殺四方,想必也是看不慣這樓蘭國人的所作所爲。
看來這是一個只講實力,不講道理的地方。
既然如此,此次前來樓蘭國也不必再守什麼規矩,倒是不妨效仿一下當年的關前輩,就在這樓蘭國立一立中原之威。
以往總是有所顧忌,每每與人勾心鬥角,這一次不如就放開手腳,狂放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