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秦 第三章 泰山封禪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遠止浮游字數:1479更新時間:24/06/27 08:04:44
    公元前220年,滅六國的第二年,秦始皇決定出門轉轉,一來是看看地方情況,二來是到各地露露臉,彰顯天子威嚴。這次的出遊路線叫做重走長徵路,秦始皇從咸陽向西北方向旅行,一直到達秦人祖先故地天水,再從天水向東一路回到咸陽,回顧了一下秦國祖祖輩輩東進的路線。

    這次出遊秦始皇發現了一個問題,交通太差了,坐車都不舒服。秦始皇下令以咸陽爲中心,修築通向四面八方的馳道。馳道,顧名思義,就是能在上面奔馳的道路,就像是古代的高速公路。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巡遊,這次是向東。秦始皇想想旅遊就記個“秦始皇到此一遊”也沒多大意義,要麼就玩一票大的,去泰山搞個封禪大典。封禪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重大儀式,封禪當於去向老天彙報一下自己的功績,證明一下自己是天命所歸的the chosen one。

    封禪可不是誰都能玩的,當年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他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想去泰山封禪,結果被管仲攔下了,管仲說:“封禪要天命所歸,你是給周天子打工的,有啥資格去封禪。”齊桓公也很老實,沒再提封禪的事。魯三桓之一的季孫氏也想去,被孔子給嘲諷了一番沒去成。秦始皇不一樣,他覺得自己比三皇五帝還牛,當然有資格封禪。

    泰山既不是五嶽中最高的,也不是風景最秀麗的,爲啥選在泰山封禪,不去五嶽中的其他名山?因爲泰山是五嶽之首唄。從地理上看,泰山是黃河中下游的第一高山,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而且泰山在東邊,太陽從東邊升起,東南西北,東最大嘛。從文化上看,春秋戰國,哪裏文化最發達?當然是泰山所在的齊魯之地。泰山作爲齊魯之地的最高山,自然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

    就這樣,秦始皇帶着文武百官,開始東巡。秦始皇先是到了嶧山(今山東鄒城市境內),讓人在山上立碑,刻上了自己的豐功偉業,添油加醋渲染了一番,意思是說我秦始皇可和齊桓公不一樣,我是有資格封禪的。但封禪具體怎麼做的,秦始皇心裏沒底,爲了給自己的封禪造勢,秦始皇去泰山時帶上了齊魯有名的七十多名儒生,舉辦了一個封禪研討會。

    在研討會上,有的儒生說:“封禪可是大事,要用蒲草把車輪包起來,避免傷害泰山的一草一木,褻瀆神靈。”有的儒生說:“祭祀的時候要用蒲草編的席子鋪在地上。”這些儒生七嘴八舌的,並不是真正在出主意。在齊魯文人的心目當中,封禪是天下共主才有資格做的事情,在他們眼裏,秦國是落後的蠻夷,靠着暴力取得了天下,而且秦始皇信奉法家,儒生們並不認可他是天下共主,所以故意把封禪說得很複雜,想讓秦始皇知難而退。

    秦始皇心裏是希望得到齊魯儒生的認可,畢竟在文化這方面,秦國確實比較落後,所以請儒生來的時候特別客氣。但儒生並不買賬,秦始皇發飆了,把儒生訓斥了一通:“啥玩意兒,沒一個靠譜的,一邊兒去。”秦始皇決定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封禪。

    既然泰山路不好走,秦始皇就讓人先劈山修路。路修好後,秦始皇一行人從泰山南面登山。秦始皇在登山過程中,突然遇到了暴風雨,不得不躲在大樹下等雨停了再登山。到山頂後,秦始皇讓人再立了一塊石碑歌頌自己的功績。祭祀的儀式就按照秦國以前的來,具體過程對外保密,主要是秦始皇怕儒生們知道後,又要笑秦國的祭祀不正宗了。

    事實上儒生就是嘲笑了,下大雨的時候就嘲笑了:“你們看你們看,區區蠻夷也好意思去封禪,搞得老天生氣了吧。”在文化方面,秦始皇心裏是不自信的。關東大國中,除了楚國,其他國家的祖先要麼是姬姓宗邦,要麼是開國功臣,祖上都是貴族。秦國的祖先呢,是養馬的,到秦襄公時才正式被周王室封爲諸侯,還是個三流的伯爵。但就是這麼一個落後的秦國,最終一步步發展起來,統一了天下。

    要知道,文明統一了野蠻和野蠻統一了文明是完全兩碼事。秦始皇雖然奪得了天下,但他肯定清楚,六國人心裏是肯定不服氣的,所以搞了那麼多鞏固政權的政策。秦始皇滅六國後在位的十一年中,五次巡遊,平均兩年一次,時間短的兩三個月,長的話半年。如此高頻出行,並不是因爲秦始皇喜歡旅遊,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宣傳,提高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