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戰國 第六十六章 和氏璧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遠止浮游字數:1210更新時間:24/06/27 08:04:44
    自趙國胡服騎射以來,實力大增,秦國面對趙國吃了不少的虧。在五國伐齊之戰中,趙將廉頗後來帶領趙軍北上,攻取了齊國的陽晉。隨着齊國的衰弱,趙國成了關東六國中的領頭羊,是秦國入侵中原的最大障礙。

    秦昭襄王一直想探探趙國的底,但之前吃了這麼多虧,又不想正面和趙國起衝突。公元前283年,楚頃襄王向趙國求親,送上了一塊玉,名爲和氏璧。和氏璧不是一塊普通的玉,它可大有來頭,是楚國國寶級的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用和氏璧做了傳國玉璽,可惜在五代十國年間失傳了。

    在楚厲王年代,有個楚國人叫卞和,有次卞和在荊山上砍柴,發現了一塊璞玉,他就當成寶物拿去獻給楚厲王。楚厲王找了珠寶鑑賞師來,鑑賞師看了眼說這就是一塊普通石頭,楚厲王發火讓人削去卞和左膝蓋骨。後來楚武王上位了,卞和再次獻寶,楚武王也找人來鑑賞,結論依然是普通石頭,楚武王就讓人削去卞和的右膝蓋骨。

    到楚文王年間,楚文王聽說荊山腳下有個人報着一塊玉石哭了整整三天,都哭出血來了。楚文王就派使者去問問咋回事,卞和說:“我不是爲了我自己的遭遇而哭,只是遺憾沒人識貨,這塊寶玉就要埋沒了。”使者就把卞和帶了回來,楚文王初看也是塊普通石頭,不過他覺得這塊石頭有點奇特,就讓人切外外層看看。切開後,裏面竟是一塊晶瑩剔透的寶玉,楚文王從來沒見過通透的玉,就給它命名“和氏璧”,並當成了楚國的傳家寶。

    秦昭襄王也聽聞過和氏璧的大名,當聽說楚國人把和氏璧送到趙國後,秦昭襄王寫了封信給趙惠文王,信上說:“恭喜趙王得到寶玉和氏璧,我也很喜歡這塊玉,我願意用秦國十五座城池來換。”秦昭襄王並不是真的想用十五座城換和氏璧,傻瓜都知道這不可能,他是想通過這次機會測試下趙國的底氣。

    趙惠文王收到信後,找了廉頗等大臣來商議,趙惠文王很犯愁,如果同意送和氏璧,怕秦國騙人不給城池,不給的話又怕秦國怪罪發兵來打。討論來討論去,找不到解決辦法,趙惠文王就想找個人先去秦國回覆一下,找誰去又是個問題,誰敢接這個活呀?這時候宮中的宦官總管繆賢說:“我門下有個人叫藺相如,可以派他去。”趙惠文王問:“藺相如很牛嗎?”

    繆賢說:“我以前犯過罪,準備逃去燕國的。但藺相如阻止了我,他問我幹嘛去燕國。我說:‘我曾隨從大王與燕王會見,燕王和我握手過,還說願意和我交朋友,所以我準備投奔他。’藺相說:‘眼下趙強燕弱,您是趙王的寵臣,所以燕王想和您結交,您如果逃去燕國,燕王肯定不會收留您的,還會把您遣送回來交由趙王處置。我看您不如主動去向趙王請罪,這樣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我聽了藺相如的建議,後來大王也饒恕了我,所以我覺得藺相如這個人挺有套路的,我覺得可以讓他出使秦國。”

    趙惠文王於是召見了藺相如,問他要不要送和氏璧。藺相如說:“秦國比我們厲害,只好答應他們。”趙惠文王問:“秦國人食言不給城池咋辦?”藺相如說:“秦國願用城池換玉,我們不答應的話是我們理虧。如果秦國騙人的話就是他們理虧,那不如讓他們成爲理虧的一方。”

    趙惠文王說:“那派誰去好呢?”藺相如自告奮勇:“大王如果沒人可派的話,我願意前往。如果秦國把城池奉上的話,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國,否則我一定會把和氏璧帶回來的。”藺相如打了包票,趙惠文王就派他作爲使者,帶着和氏璧前往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