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戰國 第五十八章 武安君白起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遠止浮游字數:1520更新時間:24/06/27 08:04:44
    要論秦國歷史上戰績最漂亮以及貢獻最大的將領,莫過於武安君白起,生平無一敗績。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中最早登上舞臺的,綽號“人屠”、“殺神”,爲啥人家這麼叫他呢?

    白起打仗的特點非常鮮明,他不以攻城略地爲首要目標,而是把消滅對方有生力量當成核心任務。白起的想法很直接,那就是全殲敵人。爲了達到團滅對手的效果,白起喜歡打圍攻,喜歡窮追猛打,直到殺光對方士兵爲止。

    白起出生的年代很適合他,當時秦國經過數代積累,國力非常強盛,正是進攻中原的好時機,秦惠文王又是一代明君,有能力有野心。秦國對外擴張需要軍事人才,白起能力出衆,深得丞相魏冉的欣賞,因此一步步被提拔爲左庶長。秦國當時的庶長是向壽,左庶長就相當於是庶長的副手。

    第二次函谷關之戰結束後不久,魏襄王和韓襄王相繼去世,兩國朝局動盪,這兩位老哥最後體驗了一次攻打秦國的快感,卻把禍患留給了後代。魏冉官復原職後,秦國重回正軌,秦昭襄王便謀劃着向魏國、韓國復仇。

    公元前294年,秦昭襄王首先向韓國發難,兵分兩路,一路由向壽帶領攻打武始(今河北省武安市南),一路由白起帶領攻打新城(今河南省伊川縣西南)。經過了函谷關之戰的憋屈,秦軍作戰非常勇猛,很快就攻下了武始和新城。

    韓釐王(韓襄王之子)派人到魏國求援,魏國現任國君是魏昭王,是魏襄王的兒子。魏、韓脣亡齒寒,魏昭王派大將公孫喜發兵支援韓國,東周國也派了一點兵力過來支援,三國聯軍準備與秦國人決一死戰,這次戰役史稱伊闕之戰。

    公元前293年,在魏冉的支持下,白起接替向壽擔任本次戰爭的統帥,帶兵與三國聯軍作戰,雙方對峙於伊闕一帶。秦國方面的兵力大概十一二萬,三國聯軍方面由公孫喜當主帥,兵力二十四萬,是秦國兵力的兩倍。

    按照人數來說,這場戰爭三國聯軍的勝面更大,但可惜的是這二十四萬人是聯軍,不是一家的。韓軍主將暴鳶覺得韓軍兵力少,想讓人多的魏軍當前鋒,公孫喜覺得韓軍人雖少,但裝備精良,就想讓韓軍當前鋒。

    白起在戰前很注重收集信息,根據對方情況部署戰局,運籌帷幄,司馬遷評價白起爲“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白起站在伊闕的小山坡上,觀看聯軍的陣型,發現韓軍在前,魏軍在側後方,前方探子回報魏、韓兩軍主帥相互推諉的情況,白起因此決定採取聲東擊西的計策。

    大戰開始,白起先在陣前佈置了少量兵力,但帶了大量的旗幟擺在陣前,白起讓小部隊佯攻韓軍,讓韓軍錯以爲秦國的主力在打自己。秦國的主力則已經繞道到聯軍的背後,向魏軍發動猛攻。尹闕地勢險隘,公孫喜面對秦國的猛攻一時間來不及佈陣應對,倉促之間被白起帶領的主力打得七零八落。

    公孫喜馬上派人通知韓軍過來支援,但韓軍拒絕了,他們說秦國主力在進攻自己,已經自身難保了。在秦軍的猛攻下,魏軍抵擋不住,很快就被打敗了。擊敗魏軍後,白起再對韓軍發起攻勢,得知盟友已經被打敗了,韓軍戰意全無,很快就潰敗而逃。至於東周國那小隊兵,早就開溜了。

    三國聯軍潰逃,白起乘勝追擊,殺得屍橫遍野,二十四萬聯軍幾乎團滅,主帥公孫喜被殺,白起佔領了尹闕及五座城池。

    尹闕之戰白起以少勝多,團滅對手,就此一戰成名,被提拔爲庶長,接替了向壽的崗位。尹闕之戰是白起的成名戰,也是魏、韓被滅的開端。兩國在此戰中精銳盡喪,國力大損,被迫割地求和,但秦國不給喘息的機會,讓白起帶兵渡過黃河,攻佔了韓國安邑(今山西運城市夏縣西北)以東的大片土地。

    在接下來的五年裏,秦昭襄王派白起、司馬錯繼續蠶食魏、韓土地,陸續佔領了韓國的宛(今河南南陽市宛城區一帶)、葉(今河南葉縣南)、鄧(今河南孟州市西);攻佔了魏國的軹(今河南濟源縣東南)、河雍(今河南孟州市西)、蒲阪(今山西永濟市北)、皮氏(山西省河津市西)、河內郡六十一座城池,徹底掃平了秦國東進中原的道路。

    魏國、韓國此時就像砧板上的肉,就等秦國什麼時候宰割了。秦昭襄王沒有一口氣滅亡魏、韓,他怕引起其他國家的強烈反擊,畢竟齊、趙、楚還是很有實力的,他們不會放任秦國吞併魏、韓,秦昭襄王暫時收手,等待時機,時機很快就來了。